Semio-第10讲: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4782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emio-第10讲: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Semio-第10讲: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Semio-第10讲: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Semio-第10讲: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Semio-第10讲: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emio-第10讲: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emio-第10讲: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讲:文化符号研究中的标出性 Markedness in Cultural Semiotics,语言学的标出性:形态特征标出性是不是风格学问题?中项偏边造成的数量标准标出性历时性翻转美的正项与异项,艺术,标出性 Markedness,标出性这个术语在现代语言学中的译为“标记性”。这个译名很不方便,“标记”这个汉语词意义过于宽泛,容易出现误解误用。这种情况在西语中也存在:marking 或 marked,也经常出现混淆。乔姆斯基1968年建议用一个特殊术语Markedness,此词应当译为“被标记性”,汉语过于累赘。为了避免误解,我建议这一批术语都改用“标出”与“标出性”:此词包含着被动义,

2、简洁又不会过多引起误解。,语言学提出标出问题,标出这个概念,是三十年代,由布拉格学派特鲁别茨柯伊(Nikolai Trubetzkoy)提出特鲁别茨柯伊是音位学创始人,他发现,在对立的清浊辅音,之间有相当清晰的不对称现象:浊辅音因为发音器官多一项运动,从而“被积极地标出”。其结果是浊辅音使用次数较少。因此,特鲁别茨柯伊把标出性定义为“两个对立项中比较不常用的一项具有的特别品质”。检查一下就可以发现:浊辅音的确使用频率相对较少,这个现象恐怕在任何语言中均是如此。,清浊辅音字母统计,难以统计发音,只能用字母作近似统计:用Google搜汉语中拼音字母出现频率:s字母5.8亿次,z字母1.4亿次;p字

3、母3.0亿次,b字母2.7亿次;t字母6.3亿次,d字母4.8亿次。用Google搜索全世界“所有语言”:s字母68亿次,z字母20亿次;p字母38亿次,b字母30亿次;t字母64亿次,d字母50亿次。清浊音标出性不对称,看来是跨语言普遍现象。,是个形态问题?,此后语言学家发现标出性规律相当稳定,在各种语言中都存在:在对立的两个语言现象之间,不对称是普遍的。而且在形式上,标出项总是比未标出项组成复杂:例如在构词法上,原词对衍生词(play v.player),单数对复数(play v.plays)等;在语法上,例如主动态对被动态(to play v.to be played)。凡是组合形态上较

4、长的,都是标出项。,两个形态公式,格林伯格总结了多达13条标出性的特征之后,提出公式:“当语言中有x特征,也有y特征时,非标出组分即不包含x的组分”。组成元素较多的(既有x也有y)的一方为标出项。1994年语言教学专家艾利斯公式:如果相关两项之一具有x特征,另一者具有x+y特征,那么x就是“基本特征”,x+y项就具有“以y方式显得比较特别”的标出项。两位语言学家的总结,说的是同一回事:他们的定义都是落在在形态上。,数理语言学定律 Zipfs Law,即“少用力原则”(least effort principle)。在今日,用计算机验证发现极其精确,已经应用在信息论,城市规划等语言之外的领域。在

5、汉语中的应用,至今局限于汉语的计算机模式。此定律必须用统计数学的公式才能说明白。通俗简单的说法是:较短的词用的较多。但是Zipfs Law如何适用于汉语这样词长短不明显的语言,依然不是很清楚。,Givon三标准,语言学家吉冯仔细总结了标出性研究,认为标出性出现在三个层次上:结构复杂性上,标出项结构较长;分布频率上,标出项出现次数较少;认知复杂程度(cognitive complexity)上,标出项更为明显(more salient)。三者皆有,还是三者选一?总结关于长达80年的热烈讨论,很多语言学家指出,标出性问题至今理论上混乱不堪:词项形态,不一定是句法,语用等语言其他层次标出性的原因。,

6、语言标出性定义无一致性,沈家煊认为:标记性有六个标准(组合,聚合,分布,频率,意义,历时)。他认为发生在这些层次的标出性是统一的:“如果在语义上是无标记项,那么在句法和语用上也是无标记项”。但是他马上从这个“一致性”结论后退了一步:“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标准作出的判断是一致的,即使有不一致,把这些标准综合起来考虑,判定不会有多大困难”。所谓“综合判定”,就是标出项不一定都有着六个特征,这六层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标出性是个超语言的文化现象,我们从语言学最常用的例子说起:英语中man v.woman的对峙中,man为非标出项,第二词woman派生自man比较长,因而比较少用,因而是标出项。由此,兼

7、指男女,就用非标出项,例如“人类”作mankind。从文化符号学看,原因不在词的长短,而是文化问题:男性的社会宰制,使男性词为占据中项的“正常”性别,在不分性别情况下,用男性携带全部人。例如法语中homme,与femme,长度或形式复杂性也没有不同,但是homme依然有携带中项能力;再例如汉语中“男人”“女人”长度相同,不分性别时依然用“他”,性别混杂时用“他们”。,中项偏边:正项,异项,非此非彼,可以称为“中项”。中项的特点是难以自我界定,必须靠即非标出项表达来表达自身。中项偏向的非标出项,就此被认为是正常的,中性的“正项”;中项离弃的标出项,就此被认为是异常的,边缘的“异项”,中项偏边是任

8、何符号系统(语言或非语言)标出性的常见特征,这是因为标出性与二元对立的“不对称”联系在一起。中项无法自我表达,甚至意义不独立,只能被二元对立范畴之一裹卷携带,只能靠向正项才能获得文化意义。,文化概念三项式排列,中项与正项基本上是提喻关系,因部分整体关系而取代;中项与异项基本上是转喻关系,因邻接而携带。,中项,正项,异项,男性标出=前文明,在前文明社会中,男性是标出的,正如高等动物界(鸟类,兽类)也是雄性标出。人类男性除了胡须毛发体味等生物性符号,开始加上纹身羽饰等人工装饰:雄性/男性的标出,有助于吸引女性/雌性,女性/雌性作为正常的主项无须标出。这种似乎合乎“自然”的安排,有利于种族繁衍这个最

9、重要的生存方式。,文明=女性标出,动物与文明前人类,雄性标出。文明社会的一大特点,是女性取代男性标出。女性开始用各种妆饰给自己身上加风格标记,男性就成为“本色示人”的非标出正项。这是人彻底脱离动物界,成为“文明人”的最明显路标。文明就意味着打斗、掠夺,战争代替生殖率,成为部族存活的最主要原因。狩猎退居次要后,种植与畜养(男性活动)代替采集(女性活动),提高了生产率,物质生产代替后代生产,使女性更加边缘化。,列维-斯特劳斯的妙句,到现代社会,女性的刻意装扮,巨大的百货公司大部分是女人用品,时装业靠在女性妆饰上不断花样翻新而变成庞大产业。列维-斯特劳斯解释说:女性的化妆是“难以辨认的象形文字,讲述

10、的是一个我们无法知晓的黄金时代,他们只能用装饰图案来颂扬这个年代,因为她们还没有其他文字来表述它”。这位伟大的人类学家可能忘了,在那个尚无文字的女权黄金时代,女性根本不望脸上画。,“加工”性别,学界至今在反复讨论波伏娃的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变成的。不是生物的,心理的,经济的原因定义了人类女性在社会中心(au sein de la societe)的面貌,而是整个文明详细加工(elabore)了这个产品”。这个观点非常正确,但是文明究竟如何“加工”女人的?我认为是文明在文化符号上把女人“加工”成具有标出性的异项。文明当然也加工男人,只是加工成“在社会中心”的社会正态。,不打扮的女人、刻

11、意打扮的男人,到现代社会,不在装扮上下功夫的女人,被认为是“不像女人”,只有在亚文化中(同性恋界,男妓,戏曲)中才有不打扮的女人和刻意打扮的男人。女人的“自觉自愿”自动标出,是文明社会女性边缘化最明确的证据。,标出性与符号风格学,文化似乎是大量风格性元素(仪礼,建筑,服饰等等)造成的,实际上“正常文化”是无风格的,风格学“零度”。后汉书记载光武帝收付燕赵失地,“老吏或垂涕曰:“不意今日复赌汉官威仪”。发现“汉官威仪”的是长久生活在“化外”者。社会主流总觉得自己是正常的,异文化是标出的,非正常的。异乡异族异己的人,总是身携怪诞奇异风格性元素,因此是边缘的。,文化=标出异项,标出异项,是每个文化特

12、定的符号结构性排他要求:一个文化的大多数人认可的符号形态,就是非标出,就是正常。正项的范畴必须存在于非标出性中,为此,就必须用标出性划出边界外的异项。,文化异项=前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具有标出性的“非文化”异项,可以是前文化,异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亚文化群体(例如异教徒众,移民社群,同性恋群体,“流氓”帮派),往往以特别的风格(奇妆异服)区别于主流文化。这些亚文化集团几乎自觉地维持标出性形式特征。青少年“太保太妹”集团对社会的“威胁性”,多半只是在能指形式上。,亚文化不太会形成翻转(?),在前文化中,裸身为正常;在文化中,衣装为正常,裸身为标出。直到二十世纪初,某些非洲大洋洲民族依然是几乎

13、全裸的,不管对殖民主义有多少指责,对盖上身体几乎无人抗议。现代化进程一旦开始,过于明显的标出性符号很快消失,然后边缘化。今日西方“天体主义”是在封闭环境中允许的亚文化。,反文化Counter-culture,反文化与亚文化(subculture)有时候不易区分,但是其区分非常重要。亚文化能指上挑战主流文化,但是并没有独立的价值规范;反文化在所指上(意义上)挑战主流文化,有独立的元语言。亚文化参与者是社会边缘群体(流氓青少年,失业流民,妓女等);反文化参与者往往是主流家庭出身。嬉皮士运动是典型的反文化造成文化转折。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反文化运动,造成文化剧变。,标出性翻转,比起语言学来,文化的标出性

14、变动较多,这是文化演变的符号学特点。前文化-文化-亚文化-后现代文化的关系“标出项翻转”,可以在文化演变观察到。当代文化朝超熟发展,标出项有可能再度翻转。标出性再度翻转,大部分尚在过程之中,主流文化范畴对峙亚文化范畴,现在可能变为主导文化对峙多元文化。,对自然顺应-改造-顺应,现代之前人类以适应自然为主流,改造自然为标出性活动;现代人全力改造自然,顺应自然成为标出性活动;在当代生态主义逐渐成为共识,顺应自然再度成为主流,改造自然开始带上标出性。,表意中介身体-文字-身体翻转?,前文化中身体公众性表达为主流,文字表达带有标记性;在成熟文化中,身体公众性表达为标出;当代文化中身体的公众性表达重新兴

15、盛,文字表达又开始边缘化。,正在翻转?,史前人类乱交混居为正项,性关系固定是标出的,边缘的;文明采用各种婚姻,而婚外婚前或同性性关系则带上强烈的标出性(红字),从而边缘化;而到当代,性关系容忍度越来越高,“婚前”性活动被容忍,“婚外”性活动标出性渐渐降低。,其他翻转中?,正项异项翻转,原正项以边缘化异项方式部分保留,例如血亲婚-乱伦禁忌-隐蔽血亲婚;纹身-不纹身-亚文化纹身;生食-熟食-生食作为偶然美味。,符号本身在翻转?,甚至,符号本身在翻转。博得利亚认为符号虽然一直存在,却并不是人类意识中一以贯之的主导力量。在传统社会中,符号是禁忌之物,或象征之物,数量稀少而稳定,总是与权力结合在一起,神

16、圣而不能随便使用。而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专制社会的崩塌,符号也被大量使用而机械复制,形成现在符号与物的新的反映关系。,符号伦理学:善与恶何者被标出?,善与恶之间总有大片的中项区,非善非恶:至善与至恶终究是少数。中项认同善,以恶为耻而不为,社会就趋向稳定;反之,社会趋向动乱。善与恶的定义从来变动不居。消灭恶在定义上不可能,道德是用来把恶标出为异项,控制其发生频率,阻遏中项认同恶。社会大多数因为避免被标出而趋向于善,才能维持文化的意义秩序。,关键是如何处理小善、小恶,为了能包容中项,正项不得不降低标准:大善保留给圣人,大恶留给魔鬼,对一般人的道德要求则降到较低水平,小善即善,小恶也不至于落入恶。这

17、是文化符号学逻辑,而不是伦理学逻辑关键问题并不在于一个人做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对此行为分类。消灭“恶”,在定义上就不可能,要的只是把“恶”明确标出为异项,控制其发生频率,也就是阻遏中项认同“恶”:社会大多数因为恐惧被标出而趋向于“善”。,盗泉之名,水经注诛水:“孔子至于暮而不宿,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诗御:“掩口去盗泉。”,疯狂是文化符号标出,衡量病态与疯狂的标准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准,不然社会大多数人,都表现为病态或疯狂,一个文化又必须对此有一定合用的标准,不然病态与疯狂无法标出成异项。病态与疯狂是被社会打上标出性烙印的符号表意范畴,因时因地因不同文化而异,而不是

18、绝对的科学判断。福柯说:“人们在监禁他们邻人的至高理性的活动中,通过非疯狂的无情的语言相互交流,相互确认”。福柯还说:历史上有一个时期是“疯狂零度”,“从这个起点开始,理性和疯狂被确定为彼此外在,互不交流,膜不相关的东西”。,文化中处处见到二元概念对立格局:正常/异常智/愚贤/不肖孝悌/不孝悌健康/病态主流/边缘开化/化外实际上都处于三元的动力之中,中间都有一个非此非彼的中项。中项不认同的就是异项。,文化二元都是三元,符号政治学:穷与富,富/穷二元对峙最不稳定。富裕与贫穷的界定永远是相对的,也只是在特定的社会中才有意义,但是被称为富人或穷人的总是少数,两极之间永远留下大片不穷不富的中项,“为中

19、项代言”(常称为“替天行道”)则是权力行为的核心。当中项认同贫穷时,文化标出富人,权力从富裕一端收取财富,以平衡中项的仇富心理;当中项认同富裕时,(例如“共同奔小康”时),文化标出穷人,权力的调节机能集中于救穷济贫。,符号政治学:团结大多数,对于政治家来说,所谓“团结大多数,孤立一小撮”的政治策略,似乎是本能的行为。1957年规定各单位右派分子的比例是百分之五,”积极分子”也是少数,大部分人是“革命群众”。文革策略上标出性标准过低。一旦异项过大,中项对主项的认同感就减弱到危机程度。雅科布森信致特鲁别茨柯伊:“如今苏联报刊常出现的一条口号:所有不与我们站在一起的人都是反对我们的”,而过去他们经常

20、说所有不反对我们的人都是与我们站在一起的”。他敏感地从标出性看到灾难性的肃反扩大化。,尧舜之道:三个必须,战国策.赵策二:“昔舜舞有苗,而禹袒入裸国”,有苗之舞,裸国之裸,都是与当时已经成为主流的华夏文明对峙的异项,而圣人对标出的异项表示尊重。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文明刚开始不久,古人对文化标出性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政治智慧。必须划出少数异类,必须边缘化异类,必须容忍异类-这是文化对标出性的“三个必须”,三个必须都是广义的政治行为。由此,人类文化从一开始起,就充满了关于标出性的意义政治。,博得利亚论正常与不正常,所有的真理都可以按照它们所由产生的模型在普遍循环中进行交换。不外乎用想象证明真实,用丑闻证明

21、真理,用僭越证明法律,用罢工证明工作,用危机证明系统,用革命证明资本。水门事件首先成功地让人们认识到这个事件是一个丑闻。“对丑闻的批评总是能够形成对法律的致敬”。,福柯论异项成为“客体”,现代关于性的论述在事实上构成性反常的不同范畴,不是消除这些性反常,而是对落入性反常的人实施控制。把性像犯罪一样,变成所谓科学学科的客体,对性的现代控制,与对犯罪行为的现代控制并驾齐驱。不仅是对他人的知识实施的控制,还存在对他们自己的知识实施的控制。人把科学制定的规范国际化,并且监视他们自己,以于规范相符。因此,容忍本身是双刃剑:控制异项,实际上也就是控制中项:结果似乎相异,标准是相同的。,符号美学:正项美感,

22、美感分成两种:主项美感,异项美感。主项美感认同正常,大多数文化场景中,美感与“善”,“真”等概念相联系。对非标出性正常的美感,是文化稳定性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美学家关于美的种种定义,用词千变万化,实际上都是在说,美与善合一。,美学各家都以真、善为美,许莱格尔:“美就是对于善的令人愉悦的表现”;黑格尔:“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普列汉诺夫说“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李泽厚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孙潜认为:“美就是客观事物或社会生活能符合于人的生活理想的某些性质的综合的反映”;王朝闻认为:“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

23、。辞海定义美为“味、色、声、态的好”、“才德或品质的好”。,波利亚娜假定 Pollyanna Hypothesis,“乐观假定”是指“人类集体拥有别的一个倾向,及头脑加工符号信息时,比起令人不愉快的信息,人对愉快的符号认知更快,识别更多,更愿意接受,加工更快,也更容易回忆起来”。语言学家发现往往是人倾向于“说好话,用好词”使某些词项在大部分语言中成为非标出项。例如在任何语言中,询问句都说:“这孩子有多高?”;“这包有多重?”但是“乐观假定”,只是一个尚未能严密论证的假定,却是一个普遍的符号行为。,异项艺术:以标出为美,异项艺术关注的是文化中的标出性。正项美感以平和为美,从水浒传开始的侠义小说以

24、做强盗杀人为美。正项美感以温淑良善的女性为美;小说如红楼梦却常以多病善愁的林黛玉,或性情难测的“野蛮女友”为美。正项美感以礼仪为美,艺术以“蛮夷原始艺术”为美。正项美感以语言流畅表达清晰为美,异项艺术美感以变形难懂的“诗性”语言为美。,异项美只存在于艺术中,异项艺术美为标出之美,此时美大致只存在于艺术之中,这些标出项(哪怕为义杀人)并没有夺过文化中项。艺术为对中项偏边的不安和抵制,中项偏边造成社会平和稳定,但也造成凡俗平庸。艺术冲动是对凡俗符号优势的反抗。这种反抗到现代越来越经常是有意为之,例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是自觉地以标出性反抗文化平俗,“颠覆”常规。,王小帅导演的极度寒冷,青年前卫艺术

25、家齐雷的行为艺术:立秋日模拟土葬;冬至日模拟溺死,立春日是象征性的火葬;夏至日,他将用尽自己的体温去融化一块巨大的冰。在最后的这一部分中,他将真正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把这个抗议社会冷酷的行为命名为“冰葬”。,异项艺术本身的翻转,异项美感往往要靠异项艺术来“发现”,因为文化异项本身并无美感;而正项美感独立于正项艺术。一个文化中正项艺术多,还是异项艺术多?前现代文化中,正项艺术居多;现代文化中,异项艺术比例渐渐上升;后现代文化中,异项艺术占了多数,艺术越来越倾向于异项。引出一个结果:在现代与后现代文化中,艺术越来越重要。,艺术=标出性,现代艺术发展到今天,甚至似乎任何符号,只要有标出性,就具有艺术

26、价值。现代装置艺术,行为艺术,非常自觉地以标出性反抗文化平俗。艺术家的主要工作成了“概念创意”:把所有的标出性,把所有的社会排除之物,都挖掘出来试试看能否变成艺术,尝试本身成为艺术而此时艺术所表达的,实际上就是标出性之所以标出的文化动因。,艺术帮助秩序?,艺术与标出项的结合,看起来是对常规的威胁,实际上化解了标出项颠覆文化常规的威胁。例如抢银行,黑手党,乱伦,裸体,野合,自行执法,胡言乱语,在生活中是禁忌,艺术能把它们纳入文化中项大致能接受的范围。规律是:黑社会猖獗时,不太会描写黑社会。巴尔特:人类发现俄狄浦斯情结之时,正是发明叙述艺术之时。,异项艺术作为双刃剑,文化正项把异项控制在标出范围内

27、,但是异项艺术为标出性添加了美感,这是文化正项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见到一个悖论:文化正项对待异项艺术,往往比对异项本身更加严格。这种防范可能有道理:社会中项看来对认同正项以建立正常秩序充满了不安,不安转化成对非标出性中缺乏的诸种因素隐秘的欲望,可以通过艺术而与标出项“曲线认同”。异项艺术中乐此不疲地夸张表现充满性诱惑的女子,杀人如麻的武士,魔法无边的巫师。这不一定是人们对对象的欲望,而是人们对被禁忌的欲望,不是中项对标出性的认同,而是中项对标出项被隔离的歉疚。,艺术革命vs实际革命,鲁迅说叶赛宁自杀:“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革命颠覆正项,是

28、为了取代正项并且赢得中项的认同,因此不可能不“媚俗”。艺术革命却要保持异项的标出性,与实际革命正相反。艺术家无法适应革命的成功。,艺术并非“为异项代言”,艺术并没有,也不想参与争夺中项。一旦异项摒弃标出性,就是非艺术的。因此艺术与革命的联盟往往不长久。异项艺术似乎是为标出项(文化受压制一方,社会被剥夺一方)争夺注意力,实际上反而参与标出,使异项更加异常。艺术并非“为异项代言”,不管艺术家的意图是什么。,先锋艺术=革命艺术,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说马克思主义与欧洲先锋艺术同时同地出现,都是因为革命需要。由此,他宣布:“今天,我们不必等待必然来到的社会主义创造新的文化,我们期待社会主义胜利,是为了保存

29、我们已有的真正的文化”。他的意思是先锋艺术虽然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所代表的却不是资本主义文化,而是被这个社会边缘化的“标出性文化”,因此,在格林伯格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异项艺术,也就是社会主义胜利后的未来文化。,标出性=艺术性?,看来,任何表意方式,只要有标出性,就似乎具有艺术价值。美国的塔伦提诺,韩国的金基德,都靠此成名。金基德说:“可能90%的人都再过一样的生活,但是还有10%的人过着比较特别的生活。一般韩国电影表现的都是这90%,我的电影表现的却是这很特别的10%。如果我的电影不能给观众表现这特别的10%,那我就没有什么可说的”。问题在于是这90%再看金基德的电影。,Default vs

30、.Special,标出性对艺术,新闻,社会学,语言学等都具有诱惑力。有些研究者发现被标出项往往受到超出比例的关注。韦恩,布雷克何斯提出“非标出社会学”,认为“与其观察男扮女,模特,女性主义积极分子来研究男性倾向与女性倾向,不如观察办公室职员如何用更敏感,不那么夸张,比较不太自我意识的方式表现的男性倾向与女性倾向”。因此提出要求把注意力集中于“默认,而非特例”。这批社会学家甚至提出一个“平常宣言”(A Mundane Manifesto)。,反标出运动,他们注意到标出性可能造成翻转,例如美国青少年中出现“智力超常,社会能力低常”的一批人,他们要用“超标准英语”(Superstandard Eng

31、lish)。这也是一种保守主义的逆反。有女性主义者提出,如果把性别研究始终局限于女性研究,就只能“把不对称永久化”,因此要求“警惕标出性的危险”。,思考例证之一:错币错票价值连城,标出项本身的吸引力,戏剧性地表现在所谓“错体”钱币邮票等收藏品。尽然称为印错,就是非正常;因为错票要收回,数量就较少;而所谓的错误,造成风格上明显的标出,而且因为出错,正常符号的生产者不认可,是错误地进入流通。普遍的文化现象是:收藏品因为其标出性,比无标出的同类收藏品身价高得多。,错的错币非错币,不太好解释的是:错币的错币,即一个标出符号被标出性地复制,就完全没有价值。据金融时报报道:市民张先生意外发现一张百元“错版

32、”人民币,199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中的百元币,他将其视为珍宝,收藏多年。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有关部门货币管理人员鉴定后表示,“错版”处有人为制作踪迹:反面一角的花纹“印”到了正面,反面该角则是空白,这张错币的价值就只能存疑了。有意制造的错票,没有非标出的正常性货币发行作为背景,就无所谓标出:真错才算错。,思考例证之二:世界语的命运,十九世纪末开始,出现了各种“人造世界语方案”,其中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运动的,是Esperanto,是1887年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把拉丁系诸语言打混后消除复杂语法的产物。规则简单明了,通用词根只有二千。一个语言,没有标准发音,标准用法,没有变格变位,没有经典

33、文献,真是个大解脱大自在。世界语首先吸引了各种激进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中国最早提倡世界语的是无政府主义者沈仲九,匡互生,蔡元培,巴金。民国初年,以函授方式学习世界语的中国人已经有七千,可以说是当时最大的“民间文化团体”。,英语帝国主义,如今,我们真的有了一个世界语-英语,多少代的梦想成真。奇怪的是,听不到欢呼,只听到埋怨。有理想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本是语言大同最积极推动者,现在是“英语帝国主义”的最强烈批判者。英语得到了中项(社会大多数)的支持,摆脱标出地位,必然付出代价。这就是真正世界语的罪名,失去标出性,就失去了人们为之热狂为之斗争的浪漫光环。,思考例证之三:网络沉默螺旋,“

34、沉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在舆论传播中,一方渐渐沉默另一方意见高涨的螺旋上升过程。大多数人有被孤立的恐惧,如果觉得自己的意见是少数,便倾向于保持沉默;符合多数看法,便会侃侃而谈。但是这个“多数意见”,可能一开始是由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由于已经进入螺旋发展,不断上升的一方意见容易被确立为主要舆论倾向。其结果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网络多数,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倾向于一方的言论过于繁多且偏激,由大众制造的舆论极其明显地倒向“弱势”方,这往往是媒体为吸引受众造成的。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倾向于一方的言论过于繁多且偏激,大众舆论极其明显地倒向每一事件的“弱势”一方。2004马加爵杀害四同学一案:2006年许霆案案重审;2008年付成励弑师案;2008年“周老虎”事件舆论多提出质疑:周正龙凭借一己之力不可能具备足够的资金、物力以及心智去造假老虎照。舆论一致造成周正龙案的二审改判有期徒刑两年半缓期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