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其他》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5601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1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针灸其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医针灸其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医针灸其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医针灸其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医针灸其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其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针灸其他》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戒断综合征,一、戒烟综合征(一)概述临床表现:有较长时间吸烟史,每天吸1020支或20支以上,一旦中断吸烟会出现强烈的吸烟欲望,如不能满足,则会出现精神萎靡,疲倦乏力,焦虑不安,呵欠连作,流泪流涎,口淡无味,咽喉不适,胸闷,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肌肉抖动,感觉迟钝等症状。,戒烟综合征,(一)基本治疗治则:宣肺化痰、宁心安神,以针刺为主,泻法或平补平泻。处方:尺泽、丰隆、合谷、神门、甜美穴 方义:甜美穴-戒烟的经验穴加减:胸闷、气促、痰多:膻中、内关;咽部不适:天突、列缺、照海;心神不宁、烦躁不安:水沟、神门、内关;精神萎靡:脾俞、足三里;肌肉抖动:水沟、太冲。操作:,戒烟综合征,(二)其他

2、疗法1、耳针:肺、口、内鼻、皮质下、交感、神门 2、电针:疏密波,戒酒综合征,临床表现:有长期大量饮酒史,中断饮酒后出现全身疲乏,软弱无力,呵欠,流泪,流涕,厌食,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精神抑郁等一系列的瘾癖症状。,戒酒综合征,(一)基本治疗治则:调和气血、宁心安神,以针刺为主,平 补平泻。处方:百会、神门、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 方义:加减:烦躁不安、精神抑郁:水沟、心俞、内关;头昏、腰膝酸软:肝俞、肾俞;恶心呕吐:内关、中脘;腹痛、腹泻:天枢、上巨虚 操作:,戒酒综合征,(一)其他疗法 1、耳针:胃、口、内分泌、皮质下、神门、咽喉、肝 2、电针:连续波,戒毒综合征,临床表现:患者吸食或注

3、射鸦片类毒品23次以上,戒断症状通常发生于停药416小时后,3672小时内达到高峰。最初表现为呵欠,流泪,流涕,出汗等类似感冒的卡他症状,随后各种戒断症状陷于陆续出现,包括打喷嚏,寒战,起鸡皮疙瘩,厌食,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全身骨骼和肌肉抽动,软弱无力,失眠或夜寐易醒,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情绪恶劣易激惹,烦躁不安或精神抑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以上症状同时伴有强烈的心理渴求,大部分症状在710天消失。,戒毒综合征,(一)基本治疗治则:肝风扰动者清肝泻火、熄风除痰,只针不灸,泻法;脾肾两虚、心肾不交者健脾补肾、交通心肾,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处方:水沟、风池、内关、合谷、劳宫、丰隆 方义

4、:加减:肝风扰动者:太冲、行间、侠溪;脾肾两虚者:脾俞、肾俞、三阴交;心肾不交者:心俞、肾俞、太溪;腹痛、腹泻:天枢、上巨虚;烦躁惊厥者:中冲、涌泉;毒瘾发作初期还可用合谷配太冲、阳陵泉。操作:,戒毒综合征,(二)其他疗法 1、刺血拔罐:重叩督脉、夹脊穴及膀胱经背 俞穴 2、耳针:肺、口、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神门。肝胆火盛:耳尖、肝阳、肝;脾肾两虚:脾、肾、艇中、腰骶椎;心肾不交:心、肾、交感;肢体抽搐:膝、风溪;腹痛、腹泻:交感、腹、胃、大肠 3、电针:疏密波,第二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一、概述定义: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明、各项现代手段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以持续半年以上的慢性、反复

5、反作性极度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脾、肾的病变有关。其病理机制主要在于劳役过度、情志内伤或复感外邪,致肝、脾、肾功能失调。,二、临床表现,病人多表现为神经系统疲劳、心血管系统疲劳、骨骼肌系统疲劳(排除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局部感染、慢性精神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持续达半年以上。可见轻度发热,头晕目眩,肌肉疲乏无力或疼痛,咽痛不适,颈前后部或咽峡部淋巴结疼痛,失眠,健忘,精神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卧床休息不能缓解,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三、治疗方法,(一)基本治疗治则:疏肝理脾、补益心肾、健脑养神、消除疲劳,针灸并用,补法。处方:百会、印堂

6、、神门、太溪、太冲、三阴交、足三里 方义:加减:失眠、多梦易醒:安眠、内关;心悸、焦虑:内关、心俞;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四神聪、悬钟。操作:,三、治疗方法,(二)其他治疗1、皮肤针:督脉、夹脊穴和背俞穴 2、耳针:心、肾、肝、脾、脑、皮质下、神门、交感 3、电针:疏密波弱刺激,第四节 美容,一、雀斑定义:发生在日晒部位皮肤上的黑色或淡黄色色素斑点。临床表现:色素斑点公限于身体暴露部位,最常见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及鼻翼两旁)。其症状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斑点数目增多,色加深,损害变大;冬季数目减少,色变淡,损害缩小。除影响面容美观外,无其他任何自觉症状。,雀斑,(一)基本治疗治则:疏风清热、凉血化斑。

7、以面颊区局部和手阳明、足太阴经腧穴为主。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处方:迎香、四白、印堂、颧髎、合谷、血海、三阴交 方义:操作:,雀斑,(二)其他疗法 1、皮肤针:面部雀斑处及风池、肺俞 2、火针:3、耳针:肺、心、胃、大肠、内分泌、神门 4、电针:5、穴位注射:足三里、血海、肺俞、膈俞 药物:当归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褐斑,定义:是以发生于面部的对称性褐色色素斑为主要特征。多见于怀孕、人工流产及分娩后的女性。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气血不能荣于面为主要病机。大凡情志不遂、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皆可使气机逆乱,气血悖逆不能上荣于面而生黄褐斑。,黄褐斑,临床表现:面部色斑

8、呈黄褐色、淡褐色或咖啡色,最初为多发性,渐渐融合成片,对称分布于面部,以颧部、前额、两颊最突出,有时呈蝶翼状,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面部无炎症及鳞屑。辨证分型 气滞血瘀:面色晦暗,斑色较深,口唇暗红 肝肾阴虚:斑呈咖啡色,伴腰膝酸软,手足 心热 脾虚湿困:面色白光白,斑色暗淡,体胖,黄褐斑,(一)基本治疗治则:调和气血、化瘀消斑。以面颊区局部和手阳明、足太阴经腧穴为主 针灸并用,平补平泻。处方:迎香、颧髎、合谷、血海、三阴交 方义:加减:气滞血瘀:太冲、膈俞;肝肾阴虚:肝俞、肾俞、太溪;脾虚湿困:脾俞、阴陵泉。操作:,黄褐斑,(二)其他疗法1、耳针:肺、肝、肾、心、内分泌、皮质下、内生殖器、面颊

9、 2、电针:疏密波中度刺激 3、穴位注射:肺俞、胃俞、足三里、血海 药物:当归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第五节 抗衰老,一、概述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低下,衰老随之出现。人体内的自由基可以通过脂质过氧化等作用,造成组织损伤或器官的退行性变化,从而加速衰老的过程。另外,神经内分泌功能衰退、脂质代谢紊乱、血液循环的障碍等因素也下衰老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肾气亏虚、肾精不固是导致衰老的根本原因。,二、临床表现,主要可见思维活动减慢,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肌肉活动的控制与协调困难,动作缓慢,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健忘,发脱齿摇等老化症状。,三、治疗方法,(一)基本治疗治则:补肾填精、调理气血、益养脏腑、抗老防衰,针灸并用,补法。处方: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关元、百会 方义:加减:心肺气虚:心俞、肺俞;脾气虚弱: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肝俞、命门、气海、太溪。操作:多用“烧山火”补法,或施以灸法。,三、治疗方法,(二)其他疗法 1、皮肤针:头部及督脉、背部膀胱经 2、隔药饼灸:脾俞、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 3、耳针:皮质下、内分泌、肾、心、脑、耳迷根 4、穴位注射: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 药物:人胎盘组织液、鹿茸精注射液、黄芪注 射液、当归注射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