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素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5761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素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乡村旅游素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乡村旅游素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乡村旅游素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乡村旅游素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素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素材》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第一部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概况,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概况1.发展历程18世纪后半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社会休闲活动而正式出现在英国和欧洲。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拉开了国际乡村旅游序幕。而真正意义上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进入快速成长期。乡村旅游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来源:旅游调研),2.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他们称乡村旅游为“绿色度假”。第一种是休闲观光式的度假方式。他们住在农民的家里,吃着

2、农民自产自制的新鲜食品,观赏农庄周围的自然风景和农舍,到附近不加任何修饰的小池塘里游泳、钓鱼,学习农家制作面包、奶酪、果酱、葡萄酒的手艺,通过感受农家的生活来增加对自己的认识。,第二种是参与各种农业劳动的度假方式,称为“务农旅游”。各国对此种旅游的处理方式不同。在美国西部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上,旅游者放牧可以拿到牛仔通常的工资,以资助自己的旅游费用。其它国家多是无报酬的劳动。而在日本,无论成年人还是学生,参加劳动还要交费。,东欧有两个国家的乡村旅游颇有特色。在波兰,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他们在开展的活动内容上与其它国家一样,然而参与接待的农户均是生态农业专业户,一切活动在特定的生态农业旅游

3、区内进行。其二是年代就曾闻名于世的匈牙利乡村旅游。它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中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淀积下来的民族文化。波兰与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典范,指明农村地域环境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英国乡村旅游,英国是世界上发展乡村旅游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就兴起了乡村旅游。到20世纪90年代,农业和畜牧业类的旅游景点已成为与手工艺品中心、休闲类景点、主题公园、文化遗产中心、工厂景点齐名的时髦景点。据英格兰旅游委员会统计,1995年农场景点、主题公园、工业旅游景点是英国最受欢迎的三大类旅游景点,英国有近1/4的农场都开

4、展了旅游活动。,为了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英国中央政府农村发展委员会自1991年以来,提出向包括景点在内目的明确的私人开发项目提供资金;农业、渔业和粮食部也按计划对一些以农业为基础的景点开发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向通过发展旅游来努力使经营多样化的农场主提供资助;乡村委员会也向改善乡村地区旅游设施的项目提供资助,这些政策对于推进英国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乡村旅游大多采取以农场为主体的经营方式,一般一个农场旅游景点聘用全日制工作人员在10名以内,为发展旅游业进行投资的规模也在5万英镑左右,年接待游客四五万人,规模并不大。英国乡村旅游大多定位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的一个方面”层面上,乡村旅

5、游紧密依托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虽然农业为了开展旅游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建设,但农业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削弱,农业生产本身可能为了方便旅游者观光进行了一些必要调整,但这种调整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的性质。,3.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英国Richard 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世界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1)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全面进步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以英国为例,为解决日渐凸显的农村社区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

6、入下降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环境等问题,英国在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并增加了“环境”与“农村事务”,采取了更具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政府每年投入约5亿英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了继续提高对农村事务的支持水平,到2007年预计拨付16亿英镑来支持英国农村发展计划。英国环保人士巴彻勒说:旅游业是英国最大的产业,截至目前,到英国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亿。,(2).突出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法国、日本等一些旅游发达国家,在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时,非常重视在原有的一些遗址上进行复原

7、和整修,尽可能保持其传统的、旧式的、古董的、原貌的民俗景点或博物馆,使之成为乡土式的综合博物馆。乡村旅游与其是在乡村空间里旅行,还不如说是在乡村概念中旅行。乡村魅力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或许并不是换一种“地方”,而是换一种体认“价值”。,在芬兰,农场旅游广受欢迎。人们在农场可以欣赏原生态的乡村景色,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农场主用自己饲养的家禽、种植的农作物等生态食品款待客人。在芬兰,类似的乡村旅游场所有几百处,均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3).乡村旅游朝选择的多样化和方式的自助化方向发展。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普及化,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品种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8、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一些成熟的乡村旅游点和较固定的旅游项目,自主开辟新的旅游点,提出新的旅游要求。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内容有不断泛化的趋势。与乡村旅游选择多样性相仿,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愿意选择更加自助的方式开展乡村旅游。自助的方式包括交通出行的自助化,自驾车、单车或徒步出行,更加愿意选择利用乡村环境和资源开展自娱自乐活动。,(4).乡村旅游客源从区域性向跨区域、国际化方向转化。乡村旅游在起步阶段,一般以近郊旅游为主,客源为附近城市居民,区域很狭窄。随着乡村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主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日益注重品牌建设,加大了宣传促销的力度。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客源构成趋向多元,一些知名的乡村旅游目

9、的地吸引了中远程的国内游客以及境外旅游客源。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的国际化也随之加快。(来源:旅游调研),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多数国家把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公益事业来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经济效益之上。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角色从原来的管制转变为现在的治理。前者是由地方政府强制管理,后者则是地区内外的相关机构合作引导。许多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计划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如法国的“假期绿色居所计划”,奥地利的“农场假期”项目,意大利的乡村节庆计划等。,按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干预程度,可分为:1.高度干预: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给本国或本地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给予乡村

10、旅游开发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典型特征就是政府参与规划、经营、管理与推销等活动。这是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初始阶段采取的主要模式,即把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公益事业来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经济效益之上。希腊、爱尔兰等国都是这种情况。,2.少量干预:在乡村旅游成长的初期,政府往往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与促进乡村发展的手段来发展,在资金、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培训、规划甚至管理方面普遍干预扶持。随着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及其他民间组织的成立,行业自律行为也逐步产生作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乡村旅游,都是政府参与规划,提供制度保障与财政支持。3.很少干预:英国、德国等只对自然生态保护方面进行干预。来源:

11、经济日报,(2)乡村旅游开发类型(以活动主题划分)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庄旅游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的乡村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3)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1)对乡村旅游理解不深,概念混乱。(2)乡村旅游经营和开发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品牌效应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3)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盲目上马,开发中城市化倾向明显。(4)乡村旅游人才匮

12、乏,经营方式单一,管理混乱。,(5)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6)乡村旅游开发范围狭窄,对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此外,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如观光果园、观光茶园、高科技农艺园、多功能花卉园、休闲渔场等,与其它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员偏少,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4)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首先,乡村旅游将继续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这一方面是由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视的宏观政策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决定的,即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有逃离工业环境需求的城市人口。,其次,乡村旅游将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

13、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相对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绿色内涵的重视、日本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在现阶段则侧重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供需主体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必然得到进一步发掘。这也是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相符的。,最后,本土化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对乡土民俗文化、乡土地域特征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纯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围环境,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