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放大电路 》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5816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流放大电路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交流放大电路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交流放大电路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交流放大电路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交流放大电路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流放大电路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放大电路 》PPT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交流放大电路,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2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2.4 多级放大电路,2.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2.6 功率放大电路,2.7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2.5 差动放大电路,2.1.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将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使接在放大电路输出端负载上得到的输出信号,与输入端所加信号源信号的变化规律相同,而输出信号的幅度和功率比输入信号大得多。,1.放大电路的功能,如:扩音机能够将较小的声音信号放大到足以推动扬声器工作。,2.放大电路的组成框图,3.放大电路的分类,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按频率分:低频;高频;宽带,按接法分:共射;共集;共基,按功能分:电压放大;功率放大

2、,2.1,4.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1)电压放大倍数,(2)电流放大倍数,(4)输入电阻,(5)输出电阻(去掉负载),(6)通频带,(3)功率放大倍数,AP=Po/Pi=Au Ai,(7)失真(非线性失真、频率失真),ri=,ro=,2.1,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1.放大电路组成的原则,为了不失真的放大交流电压信号,必须给放大电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在输入回路加入输入信号ui 应能引起 uBE 的变化,从而引起 基极电流 iB 和集电极电流 iC 的变化;,输出回路的接法应当将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尽可能多地 转化为电压的变化送到输出端的负载RL中去。,不同符号的意义,静态值:IB IC

3、 IE UBE UCE,交流有效值:Ib Ic Ie Ube Uce,交流瞬时值:ib ic ie ube uce,交直流总量:iB iC iE uBE uCE,2.1,2.放大电路的组成,简单画法,C,E,B,UBB,UCC,省去一个直流电源,共发射极接法放大电路,RC,RB,T,2.1,3.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UCC,RB,RC,T,提供能量,将放大的电流变成电压,提供静态工作点,负载,信号源,放大器,提供信号通路;阻隔直流通路,2.1,负载,信号源,放大器,在放大器内部(C1,C2之间)各电压电流均为直流+交流;,在放大器外部(C1左边,C2右边)输入、输出电压只有交流。,uo,+

4、,+UCC,RB,RC,C2,T,C1,ui,+,+,+,RL,RS,uS,+,+,uBE,+,uCE,iB,iC,4.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1,三极管不导通,0,iB/A,uBE/V,60,40,20,0,0,60,40,20,0.58,0.6,0.62,t,t,ib,ib=iB=iB IB,5.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ube=ui,uBE/V,ui,iB/A,设UBE=0.6V ui=0.02 sin t V,ube=uBE=uBE UBE,设静态工作点,2.1,2.1.3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静态分析的任务是根据电路参数和三极管的特性确定静态工作点(直流量)UBE、IB、IC 和UCE

5、。可用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来分析。,放大电路没有输入信号(ui=0)时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ui=0,C1,T,RL,RC,RB,+UCC,C2,+,+,2.1,1.估算法,画出直流通路,UCE=VCC IC RC,IC=IB,硅管的UBE 约为 0.6V,锗管的UBE 约为 0.2V,三极管的 UBE 可估计为,ui=0,C1,T,RL,RC,RB,+UCC,C2,+,+,2.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电源的伏安特性(直线),交点为 IB 和 UBE 的静态值(误差较大);,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和电源的伏安特性(直线),交点为 IC 和 UCE 的静态值。,直流

6、通路,+UCC,+UCC,T,RC,RB,IC,IB,+UCE,+UBE,2.图解法,2.1,例:在基本交流放大电路中,已知 UCC=12V,RC=4k,RB=280k,试求静态值。,解:先估算 IB,将方程 UCE=UCC ICRC 所表示的直线,画在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的坐标平面上。,直线的两个端点,N点:IC=UCC/RC=3 mA,UCE=0,M点:IC=0,UCE=UCC=12V,2.图解法,2.1,2,0,IB=0A,20A,40 A,60 A,80 A,1,2,3,1.5,2,4,6,8,10,12,直流负载线,求得静态值为:IC=1.5mA,UCE=6V,IB=40A,利用图解法

7、求解静态工作点,IC/mA,UCE/V,UCC,M,N,静态工作点,2.图解法,2.1,3.静态工作点与电路参数的关系,Q,20A,工作点 Q 向右下方移动,20A,2.1,N,工作点 Q向左方移动,Q,3.静态工作点与电路参数的关系,2.1,(3)RC和RB不变,UCC 减小为UCC时,M,Q,N,工作点 Q向左下方移动,3.静态工作点与电路参数的关系,2.1,2.1.4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放大电路有输入信号(ui 0)时的工作状态称为动态。放大器中各电压和电流都是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叠加。,2.1.4.1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分析步骤:,1.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2.画出三极管微变等

8、效电路;,3.画出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4.利用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进行动态分析,即,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ri、输出电阻 ro。,熟练后可省去,2.1,1.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三极管微变等效电路的使用条件:,(2)分析交流量:不能用于求静态值;,(1)分析小信号(微变):信号较大时,参数将发生变化;,(3)分析低频信号:200 Hz 300 kHz。,2.1,交流通路,C1,C2对交流可视为短路;UCC 对交流可视为短路,据此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2.交流通路,因为交流电流通过UCC时,不产生交流压降。,2.1,3.基本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交流通路,RC,RB,

9、ic,ii,+uo,T,RL,ib,+ui,RS,uS,+uce,+,2.1,4.动态分析,(1)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源电压放大倍数,输出与输入反相,2.1,(3)输出电阻,输出电阻的概念,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可将放大器看作负载的信号源,输出电阻即是信号源的内阻。,+,利用外加电源法,从输出端求受控源电路的等效电阻。,首先将负载去掉,信号源除源,求得,RL,ri,RC,+,RS,放大器,b,b,4.动态分析,2.1,+,3.动态分析,rbe,E,B,C,RC,RB,RS,由 在 rbe 中引起的电流为0,受控电流也为0,受控电流源视为开路。,ro=RC,输出电阻,(3)输出电阻,=0,

10、2.1,放大电路有输入信号(ui 0)时的工作状态称为动态。,2.1.4.2 图解法,分析步骤:,1.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2.在输入特性上作图,确定 uBE 和 iB 的变化范围;,3.在输出特性上作直流负载线(放大器输出端开路时)或交流负载线(放大器输出端接负载时),根据 iB的 变化范围,确定 iC 和 uCE的变化范围;,4.求电压放大倍数。,2.1.4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2.1,交流通路,根据C1,C2对交流可视为短路;UCC 对交流可视为短路,画出交流通路。,1.画交流通路,因为交流电流通过UCC时,不产生交流压降。,2.1,2.在输入特性上作图,0,uBE/V,Q,60,4

11、0,20,0,0,60,40,20,0.58,0.6,0.62,t,t,iB/A,ib,ui=ube,uBE/V,iB/A,iB 的变化范围为20 60 A。,2.1,=,=0.6+0.02 sin t(V),uBE 波形的分解,注意 各种符号的不同含义,+,直流分量,交流分量,交直流总量,根据输入回路的KVL方程:,可看成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叠加。,2.1,输出端开路时交、直流负载线重合,iC/mA,iC/mA,0,IB=40 A,20,60,80,3,Q,1.5,6,12,N,0,M,t,0,0,2.25,0.75,2.25,1.5,0.75,3,9,uCE/V,uCE/V,t,电压放大倍

12、数,3,6,9,Q2,Q1,3.输出端开路时进行动态分析,iC 的变化范围为0.752.25mA。,uCE 的变化范围为0.752.25mA。,2.1,iC/mA,iC/mA,0,20,60,80,3,Q,1.5,6,12,N,0,M,t,0,0,2.25,0.75,2.25,1.5,0.75,uce(uo),3,9,uCE/V,uCE/V,t,3,6,9,Q2,Q1,接负载后,Uom减小,Au下降。,空载输出电压,交流负载线,负载输出电压,利用,作交流负载线,4.输出端接负载时进行动态分析,IB=40 A,2.1,(1)静态工作点偏高引起饱和失真,5.用图解法分析非线性失真,发生饱和失真,i

13、C/mA,iC/mA,0,20A,40 A,80 A,1,2,3,t,0,0,uce(uo),IB=60 A,uCE/V,uCE/V,6,12,3,9,N,0,M,设静态值 IB=60 A,ic,正半周变平,2.1,uBE/V,0,5,ib,ui,0,t,t,0,iB/A,(a)工作点偏低引起 ib失真,iB/A,uBE/V,(2)工作点偏低引起截止失真,t1,t2,t1,t2,在 ube 负半周 t1 t2区间内,uBE小于死区电压,iB=0。,设静态值 IB=5 A,5.用图解法分析非线性失真,2.1,(b)工作点偏低引起 ic、uce(uo)失真,0,IB=5 A,20,60,80,3,

14、1.5,6,t,0,0,2.25,0.75,2.25,1.5,0.75,uce(uo),3,9,40,0,0.25,0.25,正半周变平,t,发生截止失真,iC/mA,iC/mA,uCE/V,uCE/V,设静态值 IB=5 A,(2)工作点偏低引起截止失真,正半周变平,2.1,(3)输入信号过大引起非线性失真,t,iC/mA,iC/mA,0,20A,40 A,80 A,1,2,3,t,0,0,uce(uo),IB=60 A,uCE/V,uCE/V,6,12,3,9,N,0,M,设静态值IB=40 A,ic,5.用图解法分析非线性失真,两边同时发生失真,2.1,UCE/V,UCE/V,40A,Q

15、,Q,20,60,80,1,2,3,3,2,1,25C,60C,2.2 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2.2.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温度升高引起ICEO和 增加,而 IC=IB+ICEO,所以温度升高时将引起 IC 增加。,工作点上移,靠近饱和区。,IC/mA,IC/mA,0,0,IB=0,2.2,2.2.2 分压式偏置电路,1.电路的组成,与基本放大电路相比,增加了三个元件:RB2、RE、CE。,2.稳定静态工作点 的原理,由 UBE=VB VE,有调整过程,温度升高 IC IE VE UBE,设电路满足I1 IB,I2 IB,有基极电位基本不变,这种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称为直流负反馈,2.

16、2,3.静态分析,(2)用估算法求静态值 IB、IC 和UCE。,(1)画出直流通路;,UCE=UCC ICRC IERE,解:,例:已知:=50,UBE=0.6V,求静态值。,=UCC IC(RC+RE),=12 1.09(4+2.2)=5.24V,2.2,ro=RC,4.动态分析,(1)画出微变等效电路;,(2)求、ri、ro。,ri=RB1/RB2/rbe,=4 k,解:,=30/10/1.52=1.26 k,RL=4k,=50,,IE=1.09mA。,例:已知:,若令RB=RB1/RB2,与基本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相同,2.2,求、ri、ro。,5.引入交流负反馈的计算,将发射极电阻

17、分为两个电阻RE2和 RE2的串联,旁路电容CE与RE2并联,,RB2,CE,+,+UCC,RC,C1,C2,T,RL,+,+,RB1,uo,+,ui,+,RE1,RE2,这样即可减小负反馈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又可保证静态工作点不变。,2.2,5.引入交流负反馈的计算,画出微变等效电路,ri=RB1/RB2/rbe+(1+)RE1,ro=RC,rbe+(1+)RE1,电压放大倍数减小,,与 相比,,输入电阻增大。,2.2,从发射极和地之间取输出电压,亦称为射极输出器。,UCE=UCC IERE,IE=(1+)IB,2.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2.3.1 电路的组成,2.3.2 静态分析,画出直

18、流通路,=(1+60)43.24=2.64 mA,=15 2.64 3=7.08 V,例:,2.3,微变等效电路,1.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2.3.3 动态分析,由图可见,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以集电极为公共点,故称为共集电极电路。,0:与 同相,接近 1:跟随 变化,,电路无电压放大作用,但能够放大功率。,rbe+(1+)RL,2.3,3.输出电阻,输出电阻,输出电阻较小,阻值为几十 几百欧姆。,用外加电源法求等效电阻,重画微变等效电路,输入电阻较大,阻值为几 几百千欧。,电压放大倍数小,数值为 0.9 0.99。,2.3,2.3.3 动态分析,解:,IE=2.64mA。,例:已知:=60

19、,,=150/0.9+(1+60)3/3=56.8k,与共发射极电路相比,2.3,求:、ri、ro。,4.射极输出器的特点:,(1)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但近似等于1。,(2)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具有跟随作用。,(3)输入电阻高。,(4)输出电阻低。,2.3.4 射极输出器的应用,可用射极输出器作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输出级或中间级。,用射极输出器作输入级时,因其输入电阻高,可以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作输出级时,利用它输出电阻低的特点,可以稳定输出电压,提高带负载能力;将射极输出器接在两级共发射级放大电路之间作为中间级,可以起阻抗变换作用,改善整个放大电路的性能。,2.3,2.4 阻容耦

20、合多级放大电路及其频率特性,2.4.1 多级放大电路及其耦合方式,1.采用多级放大电路的必要性 提高放大倍数,2.对级间耦合电路的要求,3.级间耦合方式,阻容耦合 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变压器耦合 率放大电路光电耦合 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直接耦合 集成电路,(1)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2)不失真地传输信号;(3)有效地传输信号 尽量减小在耦合电路上的损失。,2.4,以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为例,2.4.2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1.分析方法,(1)静态分析,两级分别计算。,(2)动态分析,ri=ri1,ro=ro2,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例: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求:,ri,r

21、o,2.4,画出微变等效电路,1.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3.输出电阻,ri2=RB3/rbe2,ro=ro2=RC2,ri=ri1=RB1/RB2/rbe1,=3.9 k,=300/1 k 1 k,=24.87(78),=1939.9,=30/10/1.6=1.32 k,2.4,实际的ui往往是含有不同频率分量的信号电压。此时,C1、C2和CE等大电容,三极管的结电容和负载的电容效应Co等,都会对不同的频率分量产生不同的容抗,造成电压放大倍数 的模和相位均随频率产生变化。,2.4.2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单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幅值随频率变化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

22、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随频率变化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2.4,fL,fH,90,180,270,中频段,高频段,低频段,单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通频带定义为,fBW=fH fL,2.4,Au0,0.707Au0,2.5 差动放大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及其频率特性,在集成电路中,通常采用直接耦合的多级放大电路。,直接耦合:各级放大电路之间用导线直接相连。,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具有较宽的通频带(fL=0)。,fBW=0 f0,2.5,2.5.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t,uo,0,利用测试电路,可测得放大电路 uo 的零点漂移。,1.零点漂移,当输入信号ui=0 时,输出电压 uo 常数,

23、随时间呈现不规则的变化。,2.零点漂移产生的原因,3.抑制零点漂移的方法,主要是温度变化引起的。,(1)直流负反馈:减小温度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2)温度补偿:热敏元件补偿三极管参数随温度的变化;,(3)差动放大电路:可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的电路形式。,2.5,2.5.2 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1.原理电路的组成,2.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由T1和T2为核心的两个共发射极电路组成。要求两个管子的特性和参数相同,两边的电路结构对称,因此静态工作点也相同。,T,uo=VC1VC2=0,IB1IC1VC1,IB2IC2VC2,设零点漂移为温度漂移,当温度 T 升高,调整过程为:,当电路结构对称时

24、,零点漂移得到了完全的抑制。,2.5,ui1=ui2=uid,(1)差模信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ui1=ui2=uic,(2)共模信号,大小相等,方向相同,(3)任意信号,大小、方向任意,任意信号可以分解为一对差模信号和一对共模信号,3.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例:,ui1=7mV,ui2=3mV,求:uid 和 uic。,解:,uid=(ui1 ui2)=5mV,uic=(ui1+ui2)=2mV,uid=(ui1 ui2),uic=(ui1+ui2),2.5,2.5.3 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电路,差动放大电路的四种输入输出方式,双端输入,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

25、出,(1)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的结构,三个元件的作用,RP:调零电位器(阻值较小),当电路不完全对称时,调整RP,使电路满足 ui=0 时,uo=0;,RE:共模负反馈电阻。,UEE:负电源,为电路提供静态工作点,并补偿发射极 电阻RE上的直流压降。,分析两种,2.5,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电路,uo2=uo1,uo=uo1 uo2=2uo1,由电路结构的对称性,有,画出单边差模微变等效电路,,ui1=ui2=ui,RE上没有差模分量,不再画出。,RP较小,可忽略不计,ie1=ie2,(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2.5,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电路,(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RB,uo,RB,ui,R

26、C,+UCC,+,RC,ui2,+,RE,RP,UEE,uo=uo1 uo2=2uo1,由电路结构的对称性,有,RL,uo2,uo1,画出单边差模微变等效电路,,ui1=ui2=ui,ui1,+,+,ie1,ie2,RE上没有差模分量,不再画出。,RP较小,可忽略不计,ie1=ie2,结论:Ad=Ad1,说明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并未增大,但可以抑制零点漂移。抑制零点漂移的措施有:利用对称性抵消共模信号;利用RE 的强负反馈作用来减小共模信号。,uo2=uo1,2.5,2.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电路,通过信号分解,可将单端输入电路等效成双端输入:两管分别取得了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差模输入信号,共模输入信

27、号,(1)单端输入等效为双端输入,输出 uo=uod+uoc=Ad uid+Ac uic,2.5,2.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电路,(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写成一个表达式,结论 单端输出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双端输出的一半。Ad 的大小只与电路的输出方式有关,而与输入方式无关。,2.5,(3)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C,画出单管共模微变等效电路,当 2(1+)RE(RB+rbe)时,,忽略RP,ie1=ie2=ie,2ie 流过 RE,,可视为 ie 流过 2RE。,2.5,(4)共模抑制比,KCMR 表示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的放大能力和对 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3.单端输入双端输出方式,4.双端输入

28、单端输出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差放输入输出方式,AC与RE成反比,即RE越大,对共模信号的负反馈作用越强。,单端输出时,只能利用 RE 的共模负反馈作用来减小uoc。,结论,(3)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C,2.5,小 结 差动放大器的特性,1.能够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2.典型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和零点漂移的措施:,3.输入输出方式:输入:反馈电阻RE:可将单端输入耦合为双端输入 输出:计算Ad时,只与输出方式有关,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单端输出的Ad1为双端输出Ad的1/2。,双端输出时:(1)利用电路的对称性抵消uoc;(2)利用RE的共模负反馈作用减小uoc。,单端输出时:只有利用RE的

29、共模负反馈作用减小uoc,2.5,2.6 功率放大电路,在多级放大电路的末级或末前级是功率放大级。,(1)输出功率尽可能大,(2)效率要高,(3)非线性失真要小,通常采用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分为无输出电容(OCL)和有输出电容(OTL)两种形式。,效率定义为,2.6.1 对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2.6,2.6.2 功率放大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2)乙类工作状态,(3)甲乙类工作状态,(1)甲类工作状态,Q点位于负载线的中点,Q点位于负载线的下端,Q点位于负载线的下端点偏上,2.6,t,t,ui,iL,0,0,2.6.3 无输出电容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1.原理电路(OCL电路),在ui

30、正半周,T1导通,T2截止,T1的集电极电流 iC1,流过负载RL。,在ui负半周,T1截止,T2导通,T2的集电极电流 iC2,流过负载RL。,交越失真,iC1,iC2,+UCC,RL,ui,T1,T2,uo,+,+,UCC,2.6,iB2,2.交越失真的产生,由于三极管T1、T2没有静态偏压,当发射结电压小于死区电压时,产生交越失真。,t,uBE2,uBE1,iB,iB1,uBE2,t,0,uBE1,交越失真,0,0,输入回路波形的分析,2.6,iC,t,uCE2,0,t,iC1,Q,uCE1,0,0,0,uCE,iC2,交越失真,交越失真,输出回路波形的分析,2.交越失真的产生,2.6,

31、3.设置静态偏置消除交越失真,偏置电路由二极管D1和D2、电阻R1、R2和电位器RP组成,可消除交越失真,并具有温度补偿的作用。,ui,+UCC,UCC,uo,T1,T2,RL,B1,B2,iC2,iC1,+,+,2.6,2.6.3 有输出电容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1.原理电路(OTL电路),OTL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OCL电路基本相同,只是用大容量电容 C 代替了负电源UCC。在 ui 的正半周,由正电源+UCC 供电,形成 iC1;在 ui 的负半周,由电容 C供电,形成 iC2。,iC1,iC2,uo,+UC,+UCC,RL,ui,T1,T2,+,+,为了保证负载电流正负半周对称,在

32、静态时,使电容C上的电压 UC 等于VCC/2。,iL,+,2.6,2.复合管,ic=ic1+ic2,=1ib1+2 ib2,=1 ib1+2 ie1,=1ib1+2(1+1)ib1,=1ib1+2ib1+12 ib1,复合管的等效电流放大系数为,12 ib1=12 ib,(1)T1为NPN型小功率管,T2为NPN型大功率管,复合管的类型为NPN型,2.6,(2)T1为PNP型小功率管,T2为NPN型大功率管,复合管的类型为PNP型,复合管的等效电流放大系数为,复合管的类型与小功率管T1相同。,结论:,2.6,3.准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UCC,C1,RL,uo,RB2,RE,+,CE,+,C

33、,+,D1,D2,T5,B1,T1,T3,ui,R1,R3,R4,B2,+,+,T2,T4,A,R5,R6,+UC,复合管,复合管,偏置电路,前置放大器,2.6,2.6.4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简介,(1)集成电路:是将晶体管、电阻、电容及其连线同时制造 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组成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电路。,1.集成电路的一般介绍,(2)集成电路的分类:,数字集成电路 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9 12 章),(3)集成电路的特点:,元器件参数的一致性和对称性好;二极管多用三极管的发射结代替;电阻的阻值受到限制,大电阻常用三极管恒流源代替,电位器需外接;电容的容量受到限制,电感不能集成,故大电容、电感

34、 和变压器均需外接。,模拟集成电路 功放,运放,稳压电源等(6 8 章),2.6,准互补功放电路,恒流源偏置电路,2.LM386 的内部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增益设定,T2,T1,T3,T5,T6,T10,T4,T7,T9,T8,R1,I,D1,D2,2.6,3.LM386的功能说明,(1)电源电压范围UCC=4 18V。,(2)1、8脚是电压增益设定端,当1、8 脚之间开路时,电压放大倍数最小,为20(即电压增益为26dB);若在1、8脚之间接一个10F的电容,电压放大倍数最大,为200(46dB);若将电阻 R 与10 F的电容串联后接在1、8 脚之间,当改变 R 值时,可使电压放大倍数在

35、20 200 之间改变。,(3)7脚是旁路端,用于外接纹波旁路电容,以提高纹波抑制能力。,2.6,4.LM386的典型应用电路,该电路采用同相输入方式,电阻R=1.2k 和电容C=10F串联接在1、8脚之间,电压放大倍数为50。,1,2,3,4,5,6,7,8,LM386,RP,10k,C4,10F,C3,+UCC,0.1F,+,+,250F,C2,C1,0.05F,R1,10,ui,2.6,2章 重点内容,分析方法,图解法(静态工作点,失真分析)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分析内容,静态分析动态分析频率特性分析(不作重点要求),主要电路,固定偏置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射极输出器多级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