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区位复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5821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区位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交通区位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交通区位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交通区位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交通区位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区位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区位复习》PPT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盆地地形封闭,四周高山环绕,气候特别干旱。盆地中部有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的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方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1、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2、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那些?,、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上,这些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城镇、乡村多沿交通线分布,呈条带状。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如自然因

2、素中的水源、气候、河流,人文因素中的交通、矿产资源、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等。,河流沿岸的地区多形成聚落,耶路撒冷,克拉玛依城的夜景,日本科学城筑波,聚落的影响因素,聚落的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等,位置,形态,规模,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小结,平直,弯曲,网状分布,公路呈“之”字形分布,线路尽量沿山间盆地、河谷或等高线修筑,避开沼泽;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大,小,小结,交通线建设时尽可能利用地形,避开不利的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同的地表形态,形态、密度,难度、工程量、造价,线路的技术要求,科技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

3、的限制不断降低,横贯于崇山峻岭中的京九铁路,长桥卧波,龙归大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 km。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 120余公里。,英法海底隧道,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考点,1、五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2、根据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3、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某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和层次的变化特点4、通过相关案例(中国或世界局部地区)中的交通网布局,分析其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推出交通运输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比较正确地设计出交通线路图。5、世界和中

4、国主要交通线和点的判读。,重点提示,1、注意区别运输方式和交通工具。2、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不仅要考虑运输方式的特点,还应考虑可能性。3、分析影响某区域交通运输点、线布局的因素。4、世界主要的海运航线、海峡、运河。,5、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6、青藏铁路、进藏公路。,典例剖析,1、下列运输方式的代号中,最便于人们日常出行的是()Aa Bb Cc Dd,B,例1、读五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优劣评价等级图完成12题。,2、下列运输方式的选择中合理的有()A小麦:从美国运到印度aB鲜花:从荷兰运到日本cC急救药品:从美国运到新加坡e D服装:从中国运到俄罗斯d,D,归纳,1.

5、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2.发展方向 世界的联系更紧密,更方便。并逐渐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方向发展。,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多、快、好、省,贵重或急需货物,数量不大(航空运输)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活(短程运输选择公路运输,远程运输选择铁路运输)大宗笨重货物,远程运输(水路运输或铁路运输),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基本要素:点和线基本形式:单一运输网,综合运输网三个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2.交通运输布局,(1)自然环境因素(地貌类型、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影响着线路的质量、走向、分布和投

6、资。,(2)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完善国家铁路网的需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防需要、资源、客货流的运输情况等),社会经济系统运行中产生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交通运输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对象,并且塑造交通运输网的地域组合特征。,(3)科学技术因素科学技术的提高,交通运输网伸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自然条件影响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3.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

7、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2)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3)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国境铁路、公路

8、、高速公路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4.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1)港口的区位,自然条件,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港湾:,避风浪,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则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城市依托:,以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例2:分析影响上海港口的主要区位因素。,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

9、和长江航线的出海口.,2.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自然条件:,3.长江和黄浦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优势:,社会经济条件:,1.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2.以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上海市为依托,3.上海港通过长江干支流和铁路,公路同全国各地相连接,并可以江海联运,集散客货流,这是世界上其他大港所无法比拟的.,不足:,三角洲坡度极缓,水流分叉多,流量分散,来自河流上,中游的泥沙容易淤塞航道,(2006全国文综,39)在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

10、的交通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下图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它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比较上图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2)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3)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交通线路的选择。分别写出目前经过A、B、C三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向沿海转移的趋势。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

11、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石,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图5,(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7分),图5,(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2分);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2分);(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3分)。,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向沿海转移的趋势。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

12、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石,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图5,(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10分),图5,(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3分),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4分),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3分)。,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向沿

13、海转移的趋势。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石,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图5,(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石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如何分工?为什么?(11分),(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4分),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4分),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3分)。,图5,(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石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如何分工?为什么?(11分),

14、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向沿海转移的趋势。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石,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图5,(4)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图5,(4)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3分)。原料(铁矿山)运输路

15、线短,运价低(3分),建设成本低(地价低)(2分)。,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即: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地形平坦面积较大;工程量。,(2)汽车站的区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坡度适当,保证排水,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气候:,云雾、大风、暴雨等天气日数少,风向:,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3)航空港的区位,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三、南昆铁路,1.南昆铁路的起止点,南宁昆明,2.南昆铁路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16、跨越桂、黔、滇三省区,3.南昆铁路经过的主要地形区,云贵高原,4.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

17、个第三产业的发展。,(3)政治意义,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有利于社会稳定;,(4)战略意义,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南连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等港口,东西有国际铁路、公路通往滇桂两省众多的过境口

18、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南昆铁路穿越在西南边疆,在战时对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作用不可忽视。,材料一:中新社拉萨2005年10月15日电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10月12日全线铺轨贯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致信祝贺;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举行,与此同时,满载12300吨援藏物资的列车停靠在拉萨西火车站,并举办援藏物资交接仪式。,14、青藏地区独特的旅游价值的评价,二、综合题,14、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完善国家铁路网,结束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加强

19、国防安全;开发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利于提高铁路的建设水平。,15、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中铁路进藏有青藏、川藏等方案,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川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是。,宽谷,地面波状起伏,相对高度小,多高大山脉,山间有盆地,要横贯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修建铁路工程量小,费用少,工期短,四、青藏铁路,1.青藏铁路的起止点,西宁拉萨,2.青藏铁路要克服的自然障碍,冻土的季节冻融作用使路基不稳固,也使修路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生态脆弱,植被破坏后难以修复,高原缺氧,使施工困难,广布的荒漠,多山的地形,都使

20、建设难度加大,3.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区位因素),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使我国各个省、市、区都通铁路;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青藏铁路的建设可以使西藏丰富的资源得到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可使全国各地支援西藏的物资可以快速运达;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青藏铁路的建设可使藏族同胞更方便地与全国人民交往,促进民族团结。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的难关,五、京九铁路,1.概况,北起北京西站,跨越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九省市的98个市县,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2.影响京九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尤其

21、是革命老区,(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六、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聚落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多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如“火车拉来的城市”株洲市(沿京广线、湘黔线、浙赣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如筑波市,2.交通线的发展变化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浙江省嘉兴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3.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例一:我国清末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例二:

22、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的发展,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得到充分发展,扬州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而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发展迅速。,七、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2.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3.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布局原则:,原因:,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购物者。,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布局位置:,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

23、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4.影响集镇的繁荣与衰落,(1)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大量人流、物流集散和中转商业繁荣,(2)河道的险滩被清除,航道向前延伸,集散转运地位消失商业衰落,例如:陕西省勉县的长林镇,过去地处汉中经褒河去甘肃、四川的必经之路,来往客商众多,商业十分繁荣。后来,由于公路改线,集镇逐渐衰落,至今连定期的集市贸易都没有了,完全退化为单纯的居民点。,【典型例题分析】,例1(2008年广东卷)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解析:京沪高速铁路在苏南地区以桥代路,既加强了

24、铁路行驶的安全,又少占耕地;兰新铁路主要经过河西走廊和天山北缘,地势相对比较平坦;京沪铁路主要经过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铁路也比较平直。,D,例2(2008年上海卷)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完成(1)-(2)题。,(1)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C,(3)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人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A提高南北陆路

25、运量 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抵御台风侵袭,D,例3(2008年全国卷)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威廉 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1)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10分),平均海拔高,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26、地形复杂,地势崎岖),(2)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解析: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在图中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划一条直线,得到驼峰航线的主要经过地形区是青藏高原边缘或喜马拉雅山东缘、横断山脉,这里海拔高,地势高差大,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由于纬度比较低,山谷中多强对流天气,空气运动紊乱,严重影响驼峰航线的正常运行。,(2)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思考:1.建杭州湾跨海大桥有 哪些

27、困难?,2.为什么要建?,3.怎样克服?,(2008年宁夏卷)(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分)(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 千米。(4分)(3)是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12分),海域宽阔 台风多 潮差大 流速急 水深,风浪大 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 桥墩地基。,降低交通成本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交通线路的分布,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因素(工业、农业、人口、资源、城市),生态环境,科技,基础条件,决定条件,保证条件,基础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