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发展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5940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本发展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本发展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本发展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本发展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本发展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本发展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本发展理论》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人本发展理论,2学时,重点提示,通过学习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明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准确掌握人本发展理论与模型,并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把握人本发展理论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应用。,内容框架,第一节 人本发展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人本发展理论与模型 第三节 人本发展理论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应用,第一节 人本发展的相关理论,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二、西方人性假设理论 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四、“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精粹,也

2、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之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倡导“以人为本”不仅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也是近代民本思想的一大进步。,(一)古代民本思想,远古时期,敬天保民思想可谓之传统民本思想的萌芽。西周时期,周公汲取殷商纣王“自绝于天,结怨于民”的灭亡教训,主张“以德配天”和“敬德保民”,提出“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这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保民、养民、教民、贵民、利民、裕民、惠民”,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经商周两代及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继承与发展,逐步演变成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

3、二)近代民本思想,“民惟邦本”这个思想命题在近代中国被注入了新的理论内容,并成为一批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利用民本思想来反对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统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与教育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猛烈抨击封建君主“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批评君主专制制度下的臣僚之所以“不得不讲治之牧之之术”,只因为“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足以危吾君也”。,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孙中山明确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接受的”。然而却终因中国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革命派阵营对于如何伸张民权的思想认识

4、比较混乱,不了解民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不相信人民才有当家作主的能力,而殊途同归。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主题和价值主题,始终是围绕着以民为本思想理论的实现、实践而展开的。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人本思想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但又是民本思想在当今社会的重要转化。,二、西方人性假设理论,伴随着人们对“人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人性观经历了从“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到“复杂人”假设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不仅说明“以人为本”已逐步成为管理理念的新思潮,也充分说明关注人本发展,已从追求人

5、类生存质量的改善,发展到了人的全面综合发展阶段。,(一)“经济人”假设及X理论,“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l8世纪初西方享乐主义哲学观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经济人”的假设:把人看作“经济动物”,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动机只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因而需要用物质和经济利益刺激,使之努力地工作。,X理论和Y理论,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1960年)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而X理论正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即,多数人天生是懒

6、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他们没有雄心壮志和负责精神,宁愿接受别人的领导和指挥;他们只关心个人得失,对组织的要求与目标漠不关心;他们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工作的目的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只有少数人是勤奋、有抱负、富有献身精神的,他们能自己激励自己、约束自己,这些人理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二)“社会人”假设及人际关系理论,“社会人”假设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yao)通过霍桑实验验证得出的。“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

7、系中的群体成员。人并不只追求金钱收入,还具有社会、安全、归属等心理需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上只具有次要的意义,群体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使自己完全投入集体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因此,梅奥的理论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三)“自我实现人”假设及Y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也称“自动人”假设,是50年代末,由马斯洛(Abraham H.Maslow)、阿基里斯(Chris Argyris)、麦格雷戈等人提出的。“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有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挖掘,才能得以发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麦格雷戈总结并归纳了马斯洛等人的观点,在论

8、企业的人事一书中作为“X理论”的对立面提出了“Y理论”。即,“自我实现人”假设把关注重点从“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上转移到了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上去,这种环境条件和工作氛围能使人充分挖掘潜力,充分施展才华,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四)“复杂人”假设及超Y理论,“复杂人”假设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施恩在考察了以上几种人性假设后提出:人性是复杂的,人不只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完全是“社会人”或“自我实现的人”,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角色地位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演变

9、以及发展阶段的变迁,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综合、全面的管理理论超Y理论,又称权变理论。即: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组织和个人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因而,在管理措施上要根据具体的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措施,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而不能千篇一律。换言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去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综上所述,从“经济人”假设提出X理论、从“社会人”假设提出“人际关系理论”、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Y理论和从“复杂人”假设提出权变理论。这一演变过程不仅反映了组织管理心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也反映了21世纪管理理论与实践将更加

10、心理学化。“以人为本”,满足人本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现代发展的中心思想。但是,西方人性的种种假设所偏重的都是人的先天本性,却离开了人的社会性,似乎人对工作的态度,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和对成就的渴望都是与生俱来的,恰恰忽视了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关系对人性的制约。,(五)“复杂人”假设与人类发展需要的满足,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始终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研究,作为他经济学论著中主要关注的对象和核心之一,并在他的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原则,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也正是

11、马克思经济学超越西方经济学始终有着强大魅力的主要原因所在。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分别相对于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来说,即: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素质和潜能等诸多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框架,(一)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三)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四、“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强调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第二节 人本发展理论与模型,一、人本发展理论的内涵与模型 二、人本发展理论模型的基本模块及相互关系 三、人本发展理论模型的具体内容

12、,一、人本发展理论的内涵与模型,二、人本发展理论模型的基本模块及相互关系(见图1-2),(一)目标、主体和手段三个层次的划分(二)根据制度、资源和分工三大影响因素可分为两个层面(三)人、制度、资源和分工四个模块每两个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三、人本发展理论模型的具体内容,人本发展要满足人的多种需求,人的需求的发展趋势,(二)人类行为要依靠人的多重表现,依靠人的发展趋势,(三)制度对激励人的行为的直接、间接决定性作用,制度的直接、间接性决定作用,制度变迁的趋势,(四)资源对塑造人和提升人的促进作用,资源的作用,资源升级的趋势,(五)分工对安置人的基础作用,分工深化的趋势,国际化,小结,五个基本模块

13、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见图1-2),将目的、主体和手段整合在一起。第一层次,“满足人的发展的多种需求”,反映人类追求的目标,拟解释各种经济社会现象;第二层次,“依靠人的多重表现,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反映人类主体及其行为,拟解释作为中介的人或行为主体;第三层次,是解释变量。“通过制度创新开发人的潜能,激励人”、“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人的发展能力,塑造人”和“通过社会分工深化,实现人的优化配置,安置人”则反映影响人类行为和形成各种现象的手段(或因素或约束条件),第三节 人本发展理论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应用,内容框架,一、树立城乡平等的国民意识,发挥农民作为农村发展主体的作用 二、努力实现可持续农

14、业与农村发展(SARD)的基本目标与要求 三、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带动农业效益增长 四、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五、统筹城乡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内容框架,六、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七、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九、实施扶贫开发,逐步解决农村地区性贫困问题,1.探索土地合理流转机制,改革征地制度 2.改革和完善现行农业推广体系 3.建立健全投融资体制,重视和吸收社会资本 4.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人本发展理论,试勾勒其理论模型。2.试述人本发展理论模型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3.用图表的形式表达人本发展中人的多种需求及发展趋势。4.什么是制度,试述其对引导人的行为的作用。5.什么是资源,包含哪些组成部分,并概括资源在发展中的作用。6.论述人本发展理论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应用。7.阅读相关文献,针对本章人本发展理论进行补充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