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6153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2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制度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会计制度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会计制度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会计制度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会计制度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制度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制度设》PPT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讲 会计制度设计总论,高级技师培训班,1.1会计制度与会计制度设计,1.1.1 会计制度(一)、内涵:进行会计工作应遵循的会计规范。1、会计规范:制约会计实务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等的总称。会计规范制定和实施往往与其实行的法律体制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2、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以法、德等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会计工作主要受政府制定的各项法规的制约3、英美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一般由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制定,即实行以民间自律为主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4、我国的会计规范。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组成,并形成以会计法为核心,以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基本

2、内容的规范体系。,(二)、会计制度的特点,会计制度作为会计主体会计工作实务的规范,有以下特点:1、目的性:规范会计主体的会计实务工作。2、整体性:会计制度有会计记录、计量和报告等制度构成的整体。3、实践性:“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会计实践中提炼、总结而来。4、强制性:在特定主体范围内具有强制性。,(三)、会计制度的分类,会计制度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根据设计会计制度单位分类:(1)、单位自行设计的会计制度;(2)、示范性会计制度(由单位主管部门、中央各部门或地方财政部门组织设计的)(3)、委托社会会计服务机构设计的。2、根据其适用性分类:(1)、企业会计制度:规范营利

3、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如企业会计准则2006企业会计制度2001(2)预算会计制度:规范非营利单位预算资金收入、分配、使用、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如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3、根据其内容分类(1)、财务会计制度:约束特定主体财务财务会计事务的规范。通常包括财务报表制度、会计科目制度、会计凭证制度、会计账簿制度、会计核算形式制度、财务会计事务处理制度。(2)、会计工作组织制度: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任免及职责。,1.2、会计制度设计,(一)、基本概念1、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

4、、图样等。2、会计制度设计:根据一定的会计理论、规范并结合会计实践,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事务及处理手续和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规划的工作。(二)、会计制度设计的模式1、会计制度的完全设计。为新建单位设计一套完整的会计制度。2、会计制度的重新设计。在原有会计制度基础上为单位重新设计一套会计制度3、会计制度的修改设计。对单位的会计制度做适当的修改补充后而设计的会计制度。,(三)、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1、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1)、财务会计制度设计(2)、会计工作组织设计2、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1)、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2)、设计出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注会计核算制度:采取科学

5、的程序及方法,通过凭证、科目、账簿和报表等形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登记、分配、计算和汇总等。3、设计一套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四)、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项既严肃又严谨的工作,要求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1、符合会计法、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的要求2、要与国家其他有关法规相协调(财务、税收法规)3、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会计政策、程序、方法在不同时期应当是相同的)4、要贯彻内部控制制度5、要简便易行、同时提供充分而正确的会计信息。,(五)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及方法,1、程序(1)、准备阶段(聘用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专家充当顾问,归集资料。这一阶段由设计调查、

6、分析研究、提出建议组成)(2)、设计阶段(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3)、试行阶段(讨论、测验、验证)(4)、修订阶段2、方法1、设计调查2、由总体设计到具体设计。3、按单元制度进行设计。4、重点问题做详细说明,一般问题做原则规定。,会计知识数字化,1、一条主线(经济业务-制证-记账-结帐-编报)2、两个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3、三张主要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4、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运行)、会计分期、货币计量)5、五大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6、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7、七种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

7、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告)8、八项原则(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可比性)或(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审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充分披露原则)11、十一项原则(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收付实现制、专款专用、实际成本、重要性、配比原则),会计的内涵,1、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The language of business)2、会计是决策的依据。(A basis for business decisions)3、会计是信息系统(The informati

8、on system)Accounting is a sysytem that provies information.(Robert N.Anthony David F Hawkis Kenneth A.Merchant),相关性,内涵: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表现方式:影响目标、影响理解、影响决策;目标相关:能恰到好处的帮助用户实现其目标的信息;语义相:用户能理解信息意欲表达的涵义;决策相关:利于用户恰当地作出决策。决定因素:1、预测价值:若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过去、现在及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2、反馈价值:若信息能使决策者证实或更正过去决策时的预期结果。3、及时性:信息应在失去影响

9、决策的能力之前提供给决策者。,可靠性,内涵:确保信息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组成因素:反映真实性、可核性、中立性1、反映真实性:一项计量或叙述,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一致或吻合。2、可核性:具有相同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就能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果。3、中立性:再制定或实行各种准则时,应当主要地关心所得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非偏重新规则对特定利益者的影响。,会计制度的作用,会计制度的根本作用在于规范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指导会计工作实践,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1、为会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2、为会计工作

10、提供质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3、为会计工作提供监督保证。(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4、为会计工作提供效率保证。(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要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知识。2、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定。3、精通会计制度设计理论、方法4、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5、具有较强的协调和组织能力。,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2、依法性。3、应用性。4、有效性。,第二讲:会计工作组织设计,2.1 会计工作机构的设置会计机构是一个单位内部组织领导和从事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会计制度的执行机构。会计人员是从事财务

11、会计工作的人员,也是会计制度的主要执行者。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主要取决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我国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帐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帐”,2.1.1 设计会计机构的原则,(一)、与单位的规模和管理级别相适应一般讲,单位的规模大,经济业务就繁杂,会计机构的规模也相应大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级别须与单位的行政级别相适应,才便于开展会计工作。部级单位设“司”,局级单位设“处”,县级单位设“科”,县级以下单位设”股”。(二)、要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12、会计机构设计必须利于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会计机构是为了搞好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的,因此一定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精简的原则,合理设计,防止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三)、内部分工应明确具体。会计机构内部分工明确具体。每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职责明确,部门之间也应职责清、任务明,利于实行岗位责任制。对不同岗位可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分工时要注意内部控制,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防止工作中的失误和弊端。,2.1.2 设置会计机构,从有效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角度看,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应设置会计机构;业务较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也应设置会计机构。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

13、会计业务的需要、单位性质及类型、单位组织机构形式 及内部管理体制决定会计机构是分设还是合设以及称谓。各单位可以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也可以合设会计机构如将会计职能与财务职能合并设置一个机构;将会计职能与计划职能合并设置为一个机构。会计机构应根据会计机构设计原则进行合理分工和组合。通常,较大的会计机构是在总会计师(类似总会计师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领导下由若干专业组、会计岗位及会计人员组成;较小的会计机构是在会计机构负责人领导下,由若干会计岗位及会计人员组成。,举例,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全部的财会业务大致可分为 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固定资产组、材料组、工资组、成本组、销售组、资金组、综合组。高校

14、:会计机构负责人、出纳、工资核算、资金审核、审核、稽核、预决算、总帐报表、电算管理等。,2.2、会计人员的配备,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和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任何一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都应配备必要的、合格的会计人员。为了使会计人员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应当明确会计人员的编制、职责、权限等规定。2.2.1 会计人员的编制会计人员的编制是指各单位从事会计工作所需会计人员的数量和层次结构。确定会计人员的定员时,既要符合精简机构的原则,又要保证会计任务的完成,可以用测定工作量法或按员工人数来配备,确定各个岗位所需的会计人员数量。一般地讲,5000人以上单位不低于1%;3

15、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单位不低于1.5%;3000人以下、1000人以上单位不低于2%;1000人以下单位不低于2%,最少要配备两人以上。,、会计人员的层次结构,会计人员定员以后,还应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确定会计人员的层次结构,使各会计工作岗位都能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以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一)总会计师(类似岗位)(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三)一般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略),第三讲、会计科目设计,会计科目是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会计科目是为了确定会计核算内容的分类体系,并为会计记录、报表的设计奠定基础。因此会计科目设计是具体设计的首要环节。会计科目设计就是要确定一个

16、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包括:全部会计科目(一级、二级和明细科目)的分类设置;会计科目的分类排列次序和编号;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范围及其使用说明;主要会计事项举例等。3.1会计科目设计概述,、会计科目性质,(一)、内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会计对象(资金及其运动)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一级科目-二级科目-明细科目,(二)、设计会计科目的作用,经济业务制证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会计核算内容按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要素,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所做的进一步分类)2、会计科目是编制整理会计凭证的依据。3、会计科目是开设账簿的依

17、据。(有多少会计科目就要多少分类帐)4、会计科目是编制报表的依据。(报表的信息主要来自会计科目分类汇总的资料,会计科目又往往成为报表上的指标项目,会计报表所反映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与收支结余及分配情况的报表),(三)、会计科目设计原则,1、会计科目的设计要便于会计报表的编制。一般地讲:会计报表的各项指标的数据源于会计帐簿所记录的资料而帐簿的核心是帐户,帐户又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2、会计科目的设计要有周延性和互斥性。周延性是指集合设置的一级科目,要能全面地、完整地体现该单位的会计对象,能穷尽会计对象的全部内容,覆盖该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互斥性是指每一会计科目包括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其核算

18、内容不必须有严格确切的范围,各会计科目之间界限分明。3、一级会计科目设置的数量要适当。(1)、管理的需要。(2)、核算的方便。(由于原始记录的详细程度大于或会计科目的分类,因此在设计会计科目时,一级会计科目的数量不能过多,否则会计凭证难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或虽勉为其难,但由于带来的工作量太大,甚至造成帐簿设置体系过大。过少的话,分类数据难以说明情况,反而增加科目内结转手续),(三)、会计科目设计原则,4、会计科目设计必须满足核算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一种,其应与其他方法相协调,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5、会计科目的名称应简明扼要,含义清楚。例如曾经用过“已收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销售

19、货款”,3.2、会计科目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会计科目设计的一般方法(一)、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设计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的分类。分类有两种方法。1、按功能分类,是指一个单位,通常有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职能部门,各层次、各部门所负的职责或所实现的功能不同。会计事项就可依此进行分类。如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费用,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2、会计事项按性质分类,是将性质相同的归成一类如企业、事业单位的资产,可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运用这两种方法时还要考虑一个问题(1)、管理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资料。(2)、单位外部利害关系人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资料。(3)、内部控制的需要。除此之外,影响会计事

20、项的还有还会有预算管理办法、总分支机构的账务处理方式等。根据影响会计事项分类的各项因素,配合运用两种会计事项分类的方法,就可以将单位的所有会计事项进行科学的分类。,(二)、会计科目分级设计,会计事项的分类主要取决于管理者和外部利害关系人对会计信息资料的需求。这种需求有对某类经济业务的总括需求,也有详细情况的需求。为此可以采用科目分级方式来安排记录。按所需的总括资料来分大类,在某大类基础上再按所需要的详细资料作进一步分类,从而形成总帐科目或一级科目,二级三级科目或明细 科目。,(三)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的设计,1、会计科目名称应简单易懂,能表明其性质。如借入款项2、会计科目应有一定的类别和排列顺序

21、。(一般按科目的流动性或重要性作为排列顺序的依据)3、会计科目应予以编号。(按会计要素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类,每一类科目的首位数字相同,通常资产类科目编号以“1”开头,其余依次设置;一级科目常以4位数字表示,按照资产负债表和收支表各科目的排列顺序编号。编号时可以顺次编如现金为1001银行存款为1002;也可以两个科目之间留出一定的号码,以备单位增加时有空间,二级科目的编号通常在一级号码的基础上补充两位,以六位数编号。)4、会计科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单位的会计事项非一成不变。,二、会计科目设计的基本步骤,1、会计科目类别分组设计为了便于编制会计报表,可将会计科目按其

22、性质及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成以下五类(1)、资产类会计科目(2)、负债类会计科目(3)、净资产会计科目(4)、收入类会计科目(5)、支出类会计科目,(二)基本会计科目的设计,基本会计科目的设置,是对科目类别的详细划分。设计基本会计科目,必须明确会计科目的性质、内容,其次再考虑其用途和结构。经济内容是设计帐户的基础,而帐户的用途则是设帐的目的1、按经济内容设计会计科目在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内容设计基本科目。根据经济业务性质及设计惯例,一般可将其划分为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业务按照这种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就可以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以事业单位为例:资产类会计科

23、目就可以设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材料、产成品、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负债类会计科目可以设借入款项、应付帐款、应缴预算款、应交税费等;净资产类会计科目可设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等;收入类会计科目可以设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收入等;支出类会计科目可设拨出经费、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等。,2按帐户的用途和结构设计会计科目,(1)、盘存类会计科目(为了对可以实地盘点的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进行监督,以达到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的目的如固定资产、现金、银行存款、无形资产)(2)、结算类会计科目(监督单位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同其

24、他单位或个人间的各种应收、应付、暂收、暂付等债权债务的结算)(3)、净资产类会计科目(4)、收入类会计科目(5)、支出类会计科目,(三)次级会计科目的设计,次级会计科目是指基本会计科目下属的各级会计科目,包括二级、三级控制科目和明细会计科目。一般而言,基本会计科目能满足外部利害关系人对会计信息资料的需求,但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设置次级会计科目1、会计报表所需的数据在基本会计科目设置的总帐中无法直接获取。2、单位管理需要比基本科目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更为详细的资料。3、会计报表、帐簿在分类上要求不一致,而又无法取得统一,可以选择一种作为设置标准,另一要求则可通过设置辅助帐簿来解决。次级会计科目的设

25、置方法:按经济业务内容和用途划分次级会计科目。(1)、盘存类会计科目,其次级会计科目应按经济内容和实物种类标准进行划分设置。(2)、收入类和支出类会计科目,其次级会计科目应按基本会计科目的各项职能为标准进行划分设置。,三、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会计科目核算内容、范围(二)、会计科目核算方法(三)、明细科目的设置标准和设置方式(四)、编写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举例:原材料,1、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企业购入的低值易耗品以及库存、出租、出借的包装物,不包括在本科目的核算范

26、围内。企业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而收到的材料、零部件等不包括在本科目的核算范围内。2、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采购、银行存款、预付帐款、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等科目3、清查盘点,发现盘盈、盘亏、毁损的原材料,按照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先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处理。4、本科目应按照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设置材料明细帐(或材料卡片),材料明细帐根据收料凭证和发出凭证逐笔登记。5、本科目的期末余额为期末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国库存款,1、国库存款是指财政总预算会计存放在央行的预算资金存款,包括一般预算资金和基金预算资金存

27、款。财政总预算会计通过设置“国库存款”总帐科目来核算其业务。2该科目借方登记国库存款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国库存款的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国库存款的结存数。3、该科目分为一般预算存款和基金预算存款进行明细核算。其中,基金预算存款明细科目用以核算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的预算资金存款,一般预算存款明细科目用以核算除基金预算存款以外的预算资金存款。4、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预算收入、收到上级预算补助、收到下级上解收入等借方为本科目 贷方为“一般预算收入、补助收入、上解收入、基金预算收入。财政总预算会计办理库款拨付、上解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进行补助等贷方为本科目,借方为“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上解支出、补

28、助支出”,固定资产,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的实物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如专业图书馆贮藏的大批书籍、学校的大批课桌椅等。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有七大类,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办公设备(单位价值应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学校的教学仪器、科研单位的科研仪器、医院的医疗器械等,单位价值应当在800元以上)、交通工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应根据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和分类,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固定资产目录,作为核算的依据。2、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按取得

29、时的实际成本记价。实际成本的具体内容视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的渠道而定。(1)、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及运杂费、安装费等计价。购置车辆按规定支付的车辆购置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2)、自制的固定资产,按开支的工、料、费计价。(3)、改扩建的固定资产,按发生的支出,减去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4)、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外币借款的汇兑差异,在竣工决算之前进入固定资产价值,之后计入当期支出或费用。(5)、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同类市价或有关凭据计价,发生的费用计入固定资产价值。(6)、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固定资产,(7)、

30、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8)、已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价值计价,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9)、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3、固定资产的清理与处置为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事业单位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盘点,年终应全面清理盘点一次。固定资产清理盘点后。若发生实存数与帐面数不一致,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区别情况作出相应处理。盘盈固定资产,应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盘亏固定资产,应减少固定资产原值。4、固定资产科目的次级科目按照其实物类别进行设计。4、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借方为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借方为本科目贷方为“其他应付款

31、”5、固定资产借方余额,表示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固定资产,经费支出,1、内涵: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经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实现国家管理职能,完成行政任务所必须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是行政单位组织和领导各项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资金保证,其经济性质属于非生产性支出。经费支出是行政单位对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各项收入来源综合安排使用的结果,是行政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资金的实际消耗数。2、经费支出的分类(1)、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要求进行的分类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办公、招待、物业管理、会议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

32、、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2)、按部门预算的要求进行分类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为完成专项工作或特定任务如专项会议、房屋建筑物购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大型修缮支出、专项任务支出),经费支出,(3)、将(1)(2)要求相结合的分类编制基本支出预算(人员经费预算表、日常公用经费预算表)和项目支出预算3、为核算经费支出,行政单位应设置“经费支出”总帐科目。该科目平时的借方雨额,表示经费的累计数4、该科目应按“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分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明细帐。行政单位收回本年度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应当冲减当年

33、的经费支出;收回以前年度已经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应当增加上年结余,不得冲减当年经费支出。4、行政单位发生经费支出时,借方为本科目,贷方为“拨入经费、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借方为有关科目,贷方为本科目。年终转帐后,该科目无余额,第四讲 会计档案,4.1、会计档案概述4.1.1 内涵:(一)、概念: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记录、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对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其保管期限、销毁办法,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二)、会计档案的作用会计档案是单位会计活动的客观产

34、物,是检查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执行预算情况的客观依据,也是各单位总结管理经验的重要参考资料。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四个方面:1、反映作用2、史料作用3、查证作用4、监督作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档案的是(C)A 会计移交清册 B 原始凭证 C 月度财务计划 D 记帐凭证,会计档案,4.1.2 会计档案的内容,会计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大类(一)、会计凭证类包括: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二)、会计帐簿类包括: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日记帐、固定资产卡片、辅助帐簿、其他帐簿。(三)、财务会计报告类包括:月度、季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其他财务会计报告(四)、其他类

35、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其他应保存的会计核算资料(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和财务数据统计资料等)、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不属于会计档案,应作为文书档案进行管理。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档案的有(ABCD)A 银行对帐单 B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C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D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4.1.3 会计档案种类及分类方法,(一)、会计档案的种类1、按会计工作性质可分为:(1)、公司、企业会计档案(2)、预算会计档案(3)、银行会计档案2、按管理期限可分为:(1)、永久会计档案(行政、事业单位决算)(2)、定期会计档案(日记

36、帐)(二)、会计档案的分类方法1、年度-形成分类法。把一个年度内形成的会计档案分为凭证、帐簿、财务报告和其他。然后组成若干保管单位。其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2、年度-机构分类法。把一个年度内形成的会计档案按机构分开,然后在机构内再按凭证、帐簿、报告和其他四类分别组成保管单位。其适用于各级财政、税务等部门和所属单位较多的大型企业。,4.2 会计档案的保管,4.2.1 会计档案的归档(一)、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管要求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各单位对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管应做到:1、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皆应由会计机构按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保管清册。2、

37、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时由本单位的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至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3、移交至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不得随意拆封。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4、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办理交接手续(1)、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移交清册。(2)、交接时双方应按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负责人监交。(3)、交接完毕,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在清册上签名或盖章。,4.2 会计档案的保管,5、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单位,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

38、专人,但出纳或现金岗位人员不得兼任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6、会计档案应妥善、科学的保管,存放有序、查找方便。同时,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7、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保存打印的纸质会计档案。8、单位变更以后的会计档案应视不同情况进行归档保管:(1)、单位终止:单位因各种原因而终止的,在终止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终止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财产所有者代管或者移交有关档案馆代管。(2)、单位分立: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查阅、复制。;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应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移交档案馆代管。各方

39、可以查阅、复制;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以查阅、复制,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由业务承接单位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3)、单位合并:合并后原单位解散或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档案归各方保管。例: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企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也必须由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管理,而不能由会计机构暂行管理(错),(二)会计档案的归档程序,1、对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2、对会计档案进

40、行编制卷号。3、编制保管清册。4.2.2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的会计档案,其最短期限是(C)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银行存款日记帐的保管期限是(C)A 3年 B 5年 C 25年 D 永久,4.2.3 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具体应做到:(一)、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为本单位提供查阅使用,不得借出。(二)、外部人员查阅会计档案时,应持有单位的正式介绍信,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办理查阅手续。;单位内部人员查阅会计档案时,应

41、经会计主管或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办理查阅手续。(三)、办理查阅手续时,查阅人员应认真填写档案查阅登记簿,将查阅人姓名、单位、日期、数量、内容、归档等情况登记清楚。(四)、查阅或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散原卷册。,也不得抽换。,4.2.4 会计档案的销毁,(一)、保管欺满的会计档案的销毁1、由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销毁清册。2、将已编制好的销毁清册及销毁意见报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后,应签署意见。3、销毁前,监销人员要按照清册所列的内容,对要销毁的会计档案进行清点、检查保管期限是否已满、内容卷号是否相符、编号是否连续。4、会计档案销毁时,应按规定指派人员销毁:(

42、1)、一般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2)、国家机关的会计档案:应由同级财政、审计部门派员监销。(3)、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应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二)、会计档案销毁应注意的其他事项:1、期已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完结为止。抽出的部分应于清册中列明。2、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的档案,不论是否已满保管期限,一律不得销毁,必须妥善保管,待项目办理竣工决算后,按规定的交接手续交给接受单位。3、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应由单位档案部门永久保存,Boxed pigs,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

43、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装一按钮,控制着猪食的供应。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谁就需要付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1个单位;若同时到,大猪吃7个单位,小猪吃3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大猪吃6个单位,小猪吃4个单位。下表列出对应不同战略组合的支付水平,如第一格表示两猪同时按按钮,因而同时走到猪食槽,大猪吃7个,小猪吃3个,扣除2个单位的成本,支付水平分别为5和1.其他情形可以类推。股票市场上炒股也是如此。股市上有大户,也有小户,大户类似“大猪”,小户类似“小猪”。这时候对小户而言,“跟大户”是最优选择,而大户则必须自己搜集信息,进行分析。还

44、有市场中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开发,为新产品做广告,对大企业是值得的,对小企业则得不偿失。所以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小企业把精力花在模仿上,或等待大企业用广告打开市场后出售廉价产品。类似的情况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也可能出现。比如说,村里住两户人家,一户富,一户穷,有一条路年久失修。这时候富户一般会承担起修路的责任,穷户则很少这样干,因为富户家常常是高朋满座,坐车从轿的都来,而穷户家只是自己穿着破鞋走路,路修好了他走起来舒服,路修不好他也无所谓。,智猪愽弈,小猪 按 等待 按大猪 等待,求大三角形的面积,D A E B C F,Prisoners dilemma,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审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若两个都抵赖,各判刑1年;若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10年。在经济学上的应用:两个寡头企业选择产量的问题、经济改革、军备竞赛、公共产品的供给,囚徒困境,囚徒B 坦白 抵赖 坦白囚徒A 抵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