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蓝皮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6196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媒蓝皮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传媒蓝皮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传媒蓝皮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传媒蓝皮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传媒蓝皮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媒蓝皮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媒蓝皮书》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媒蓝皮书20072008,中国传媒产业的最新发展,在对传媒产业结构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对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产值规模进行了测算。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约为4811亿元,比2006年增长13.6。,2007年传媒产业细分市场规模,2007年传媒产业结构比重,传媒产业各行业规模,图书出版是产值规模最大的门类,连续三年产值规模超过1100亿元。另外,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期刊发行、报纸发行等都是产值超过200亿的门类。新媒体门类包括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均实现较快增长。2006年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元,2007年超过1000亿元;网络媒体2006年总收入为252亿元,2007年将接近30

2、0亿元。,中国传媒产业的结构性变化,传统传媒产业,除有线电视收费一项外,其他门类收入基本都是呈下降趋势。新媒体对中国传媒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06年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元,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元,两项相加总和超过了1000亿元,占到了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的1/4。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也使中国从传媒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5年新媒体产值占传媒产业总产值的11.4,到2006年这个比重增加到26.9。2007年新媒体增长的势头依然不减,在传媒产业中的比重增加到28.07,而传统媒体下降到71.93。,移动媒体市场竞争迅速升温,诺盛电信预计:2008年中国手机电视用户数将

3、达到5220万户,市场规模约13亿元;此后,经过两年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9750万户,市场规模约24亿元。“十七大手机报”覆盖用户近3000万。2006年,中国移动与上海文广集团合作推出手机电视业务。2007年8月,中国移动又宣布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手机电视上进行合作。2007年11月18日,广电总局发布通知,从11月20日起实施CMMB标准体系。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秦皇岛、大连等六家奥运城市和广州、深圳,对CMMB手机电视网络试验任务进行部署。2007年,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刊例价格不断上涨。调查显示,2007年全国车载广告市场投放额大约为20亿元,预计到2008

4、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40个亿。,社交网成WEB2.0新宠,WEB2.0在2007年开始时曾播下充满希望的网络种子,博客、播客、掘客、朋友圈、视频纷纷涌现,但只有社交网络结成硕果。10月,微软2.4亿美元参股Facebook1.6%的股权,这也就是说,这个由哈佛大学学生2004创立的社交网站,仅3年就做到价值150亿。中国现在比较大的社交网络包括:与Facebook同出一辙的大学社交网络校内网(),还有占座网、亿聚网,以及众多开始向社交网络靠拢或者发展相关业务的网络巨头。社交网站在中国应该不存在“文化兼容性”问题,虽然中国的社交网站大多是对国外网站的复制或移植,但若能发挥本土优势,相信未来这片领

5、域还会继续升温,各类媒体日到达率的变化,各类媒体受众平均年龄和高学历比例,2007年中国广播发展概况,2007年广播总体收听率稳健发展,新闻、音乐和交通三类专业频率凸显优势,三者占总量的52.4%。,奥运广播报道的内容创新,不争消息首发,胜在“新闻集纳”报道团队建构上要弱“采”强“编”报道形式应突破“大、深”,以碎片化报道模式集纳呈现报道要防止“去体育化”,要避免“泛政治性”与“泛娱乐化”奥运广播报道的基调应是“快乐体育”,广播广告投放的多元化,据赛立信的调查数据显示:广告媒体的可信度以接近40%的比例在众多媒体位居第二,仅次于电视。,听众的变化,近年来广播竞争优势来源于移动人群中白领听众的增

6、长。截止2007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5亿辆,其中私人轿车1300多万辆,同比增长16.17%。在车上、路上收听广播的听众递增35%。,听众最希望从广播中获取的商业信息和生活类信息,广播广告对消费者以及广告商的深远影响,广播广告对听众产生影响的消费行为,2007年中国电视发展概况,媒介市场步入相对过剩的时代,移动通信、数字、互联网等技术的新媒介形态分隔着人们的休闲时间,电视的收视率普遍下降。,电视观众收视时间变化,2007年全国不同性别观众日收视走势,2007年全国不同年龄观众日收视走势,45岁以上观众全天各时段都拥有较高收视,65岁以上在上午下午以及20:30之前拥有较高收视,晚间

7、20:3022:00则是5564岁收视最高,而到了22:00以后4554岁中年观众占据最高收视。,2007年不同学历观众日收视走势,小学和初中学历观众在全天多个时段收视领先,高中和大学以上学历的观众则在晚间22:00以后收视开始攀升,成为收视率最高的群体。,2007年全国不同职业观众日收视走势,学生/无业观众从早7:00至晚21:00都保持绝对的收视领先,21:3022:30之间则是工人和个体/私营企业观众领跑收视,22:30以后,干部/管理人员收视率最高。,2007年全国不同收入观众日收视走势,月收入在6011200元之间的观众在各个时段收视水平都较高,晚间黄金时间尤为明显,其次是月收入在0

8、600元以及12011700元的观众。具有较高收入水平的观众仅在晚间22:30以后开始显露收视优势,收视率一举领先。,2007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的频道竞争,省级卫视再获突破,压缩中央地方频道市场空间,2007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的内容竞争,中央台和地面频道主导新闻市场,民生新闻亟待探寻出路,2007年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及关注度,2007年平均收视率排在前列的节目形态,天气预报、综合新闻、真人秀、法制和体育赛事西安,排在首位的是天气预报(7.9%8.2%),其次是新闻、体育和电视剧。(体育节目排在电视剧之前,这和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湖南的受众市场非常不同),2008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发展趋势,

9、数字电视结合奥运会,收视市场规模将明显回升借助特殊事件,观众收视将出现时期性和时段性回升资源优势造成份额竞争的短期突变,为市场格局重构增加变数体育节目收视上扬,多类节目与体育选题结合,模糊节目边缘强化媒体社会效益,公益节目进一步发展,寻求公益与收视的更佳结合,电视、互联网接触时间比较,一天当中,收看电视的高峰时段集中在晚间,20:0021:00达到顶峰,与05年相比,06年晚间时段接触率更高。,电视、互联网接触时间比较,一天当中,上网的最高峰时段和电视一样集中在晚间。此外,在上午好下午的某些时段,上网的比例也达到较高水平。说明电视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休闲娱乐上,而互联网除此功能外还有信息搜索、商务方面的功能。,电视广播互联网内容偏好比较,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内容(前十名),电视广播互联网内容偏好比较,经常收听的广播节目(前十名),电视广播互联网内容偏好比较,主要使用的互联网功能,学习交流 互通有无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