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6197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白城师范学院机电系,主讲:王 刚,Sensor Principle&Detecting Technology,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优点:测量范围大、灵敏度高、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动态响应时间短、易实现非接触测量等。由于材料、工艺,特别是测量电路及半导体集成技术等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寄生电容的影响得到较好地解决,使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应用:压力、位移、厚度、加速度、液位、物位、湿度和成分含量等测量之中。,电容器是电子技术的三大类无源元件(电阻、电感和电容)之一,利用电容器的原理,将非电量转换成电容量,进而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化的器件或装置,称为电容式传感

2、器,它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一、工作原理与类型(一)工作原理 用两块金属平板作电极可构成电容器,当忽略边缘效应时,其电容C为 S极板相对覆盖面积;极板间距离;r相对介电常数;0 真空介电常数,0 8.85pF/m;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和r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有变化时,就改变了电容C0、或S的变化可以反映线位移或角位移的变化,也可以间接反映压力、加速度等的变化;r的变化则可反映液面高度、材料厚度等的变化。,(二)类型三种基本类型:变极距(变间隙)()型变面积型(S)型变介电常数(r)型表5-1列出了电容式传感器的三种基本结构形式。位移:线位移和角位移两种。极板形状:平板或圆板

3、形和圆柱(圆筒)形,虽还有球面形和锯齿形等其他的形状,但一般很少用,故表中未列出。其中差动式一般优于单组(单边)式的传感器。它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高。,1、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图中极板1固定不动,极板2为可动电极(动片),当动片随被测量变化而移动时,使两极板间距变化,从而使电容量产生变化,其电容变化量C为,2,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1,该类型电容式传感器存在着原理非线性,所以实际应用中,为了改善非线性、提高灵敏度和减小外界因素(如电源电压、环境温度)的影响,常常作成差动式结构或采用适当的测量电路来改善其非线性。,C,C0,C-特性曲线,C0极距为时的初始电容量。,2、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4、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中,平板形结构对极距变化特别敏感,测量精度受到影响。而圆柱形结构受极板径向变化的影响很小,成为实际中最常采用的结构,其中线位移单组式的电容量C在忽略边缘效应时为l外圆筒与内圆柱覆盖部分的长度;r2、r1 圆筒内半径和内圆柱外半径。当两圆筒相对移动l时,电容变化量C为,这类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大多用来检测位移等参数。,3、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 变介电常数型电容式传感器大多用来测量电介质的厚度、液位,还可根据极间介质的介电常数随温度、湿度改变而改变来测量介质材料的温度、湿度等。若忽略边缘效应,单组式平板形厚度传感器如下图,传感器的电容量与被厚度的关系为,若忽略边缘效应,单组式

5、平板形线位移传感器如下图,传感器的电容量与被位移的关系为,a、b、lx:固定极板长度和宽度及被测物进入两极板间的长度;:两固定极板间的距离;x、0:被测物的厚度和它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若忽略边缘效应,圆筒式液位传感器如下图,传感器的电容量与被液位的关系为,液位传感器,h,C1,C,C2,可见,传感器电容量C与被测液位高度hx成线性关系。,2r1,2r2,hx,例 某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由直径为40mm和8mm的两个同心圆柱体组成。储存灌也是圆柱形,直径为50cm,高为1.2m。被储存液体的r 2.1。计算传感器的最小电容和最大电容以及当用在储存灌内传感器的灵敏度(pF/L),解:,二、转

6、换电路(一)电容式传感器等效电路L包括引线电缆电感和电容式传感器本身的电感:r由引线电阻、极板电阻和金属支架电阻组成;C0为传感器本身的电容;Cp为引线电缆、所接测量电路及极板与外界所形成的总寄生电容;Rg是极间等效漏电阻,它包括极板间的漏电损耗和介质损耗、极板与外界间的漏电损耗介质损耗,其值在制造工艺上和材料选取上应保证足够大。,供电电源频率为谐振频率的1/31/2,将电容式传感器接入交流电桥的一个臂(另一个臂为固定电容)或两个相邻臂,另两个臂可以是电阻或电容或电感,也可是变压器的两个二次线圈。其中另两个臂是紧耦合电感臂的电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且寄生电容影响极小、大大简化了电桥的屏蔽

7、和接地,适合于高频电源下工作。而变压器式电桥使用元件最少,桥路内阻最小,因此目前较多采用。,(二)测量电路,1、电桥电路,特点:高频交流正弦波供电;电桥输出调幅波,要求其电源电压波动极小,需采用稳幅、稳频等措施;通常处于不平衡工作状态,所以传感器必须工作在平衡位置附近,否则电桥非线性增大,且在要求精度高的场合应采用自动平衡电桥;输出阻抗很高(几M至几十M),输出电压低,必须后接高输入阻抗、高放大倍数的处理电路。,2、二极管双T形电路电路原理如图(a)。供电电压是幅值为UE、周期为T、占空比为50的方波。若将二极管理想化,则当电源为正半周时,电路等效成典型的一阶电路,如图(b)。其中二极管VD1

8、导通、VD2截止,电容C1被以极其短的时间充电、其影响可不予考虑,电容C2的电压初始值为UE。根据一阶电路时域分析的三要素法,可直接得到电容C2的电流iC2如下:,C2,UE,(b),R,R,RL,C2,C1,VD1,VD2,iC1,iC2,+,+,UE,(a),C1,C1,C2,UE,RL,RL,R,R,R,R,+,+,+,+,iC1,iC2,iC1,iC2,同理,负半周时电容C1的平均电流:,在R(RRL)/(RRL)C2T/2时,电流iC2的平均值IC2可以写成下式:,故在负载RL上产生的电压为,电路特点:线路简单,可全部放在探头内,大大缩短了电容引线、减小了分布电容的影响;电源周期、幅

9、值直接影响灵敏度,要求它们高度稳定;输出阻抗为R,而与电容无关,克服了电容式传感器高内阻的缺点;适用于具有线性特性的单组式和差动式电容式传感器。,3、差动脉冲调宽电路 又称差动脉宽(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利用对传感器电容的充放电使电路输出脉冲的宽度随传感器电容量变化而变化。通过低通滤波器得到对应被测量变化的直流信号。,右图为差动脉冲调宽电路原理图,图中C1、C2为差动式传感器的两个电容,若用单组式,则其中一个为固定电容,其电容值与传感器电容初始值相等;A1、A2是两个比较器,Ur为其参考电压。,t,uA,uA,uB,uB,uAB,uAB,UF,UF,UG,UG,Ur,Ur,Ur,Ur,-U1,U1

10、,T1,U1,-U1,0,0,0,0,0,0,0,0,0,0,T2,U1,U1,U1,U1,T1,T2,t,t,t,t,t,t,t,t,t,(a),(b),差动脉冲调宽电路各点电压波形图,U0,UAB经低通滤波后,得到直流电压U0为,UA、UBA点和B点的矩形脉冲的直流分量;T1、T2 分别为C1和C2的充电时间;U1触发器输出的高电位。C1、C2的充电时间T1、T2为,设R1R2R,则,因此,输出的直流电压与传感器两电容差值成正比。,Ur触发器的参考电压。,设电容C1和C2的极间距离和面积分别为 1、2和S1、S2,将平行板电容公式代入上式,对差动式变极距型和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可得 可见差

11、动脉冲调宽电路能适用于任何差动式电容式传感器,并具有理论上的线性特性。这是十分可贵的性质。在此指出:具有这个特性的电容测量电路还有差动变压器式电容电桥和由二极管T形电路经改进得到的二极管环形检彼电路等。另外,差动脉冲调宽电路采用直流电源,其电压稳定度高,不存在稳频、波形纯度的要求,也不需要相敏检波与解调等;对元件无线性要求;经低通滤波器可输出较大的直流电压,对输出矩形波的纯度要求也不高。,4、运算放大器式电路 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克服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其原理如图将Cx=代入上式得,-A,uo,C,Cx,u,运算放大器式 电路原理图,负号表明输出与电源电压反相。显然,输出电压与电容极板间

12、距成线性关系,这就从原理上保证了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线性。这里是假设放大器开环放大倍数A=,输入阻抗Zi=,因此仍然存在一定的非线性误差,但一般A和Zi足够大,所以这种误差很小。,三、主要性能、特点和设计要点,(一)主要性能1、静态灵敏度是被测量缓慢变化时传感器电容变化量与引起其变化的被测量变化之比。对于变极距型其静态灵敏度kg为 可见其灵敏度是初始极板间距的函数,同时还随被测量而变化。减小可以提高灵敏度。但过小易导致电容器击穿(空气的击穿电压为3kVmm)。可在极间加一层云母片(其击穿电压大于 103kV/mm)或塑料膜来改善电容器耐压性能。,灵敏度取决于r2/r1,r2与r1越接近,灵敏

13、度越高。虽然内外极筒原始覆盖长度与灵敏度无关,但不可太小,否则边缘效应将影响到传感器的线性。另外,变极距型和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可采用差动结构形式来提高静态灵敏度,一般提高一倍。例如,对变面积型差动式线位移电容式传感器,其静态灵敏度为,对于圆柱形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其静态灵敏度为,可见比相应单组式的灵敏度提高一倍。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型电容式传感器在忽略边缘效应时,其输入被测量与输出电容量呈线性关系,因而其静态灵敏度为常数,显然,输出电容C与被测量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只有当(/1时,略去各非线性项后才能得到近似线性关系为CC0(/)。由于取值不能大,否则将降低灵敏度,因此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常

14、工作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1cm至零点几mm),而且最大应小于极板间距的1/51/10。,2、非线性 对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当极板间距变化时,其电容量的变化:,可见,差动式的非线性得到很大改善,灵敏度也提高了一倍。如果电容式传感器输出量采用容抗XC=1/(C),那么被测量就与XC成线性关系,不需要满足 这一要求了。在忽略边缘效应时,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型(测厚除外)电容式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线性,但实际上由于边缘效应引起极板或极筒间电场分布不均匀,导致非线性问题仍然存在,且灵敏度下降,但比变极距型好得多。,采用差动形式,并取两电容之差为输出量C,(二)特点1温度稳定性好传感器的电容值一般与电极材料

15、无关,仅取决于电极的几何尺寸,且空气等介质损耗很小,因此只要从强度、温度系数等机械特性考虑,合理选择材料和几何尺寸即可,其他因素(因本身发热极小)影响甚微。而电阻式传感器有电阻,供电后产生热量;电感式传感器存在铜损、涡流损耗等,引起本身发热产生零漂。2结构简单,适应性强 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能在高低温、强辐射及强磁场等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适应能力强,尤其可以承受很大的温度变化,在高压力、高冲击、过载等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能测超高压和低压差,也能对带磁工件进行测量。此外传感器可以做得体积很小,以便实现某些特殊要求的测量。,3动态响应好 电容式传感器由于极板间的静电引力很小,(约

16、几个10-5N),需要的作用能量极小,又由于它的可动部分可以做得很小很薄,即质量很轻,因此其固有频率很高,动态响应时间短,能在几MHz的频率下工作,特别适合动态测量。又由于其介质损耗小可以用较高频率供电,因此系统工作频率高。它可用于测量高速变化的参数,如测量振动、瞬时压力等。4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当被测件不能允许采用接触测量的情况下,电容传感器可以完成测量任务。当采用非接触测量时,电容式传感器具有平均效应,可以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等对测量的影响。电容式传感器除上述优点之外,还因带电极板间的静电引力极小,因此所需输入能量极小,所以特别适宜低能量输入的测量,例如测量极低的压力、力和很小的

17、加速度、位移等,可以做得很灵敏,分辨力非常高,能感受0.001m甚至更小的位移。,不足:1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 电容式传感器的容量受其电极几何尺寸等限制,一般为几十到几百pF,使传感器的输出阻抗很高,尤其当采用音频范围内的交流电源时,输出阻抗高达106108。因此传感器负载能力差,易受外界干扰影响而产生不稳定现象,严重时甚至无法工作,必须采取屏蔽措施,从而给设计和使用带来不便。容抗大还要求传感器绝缘部分的电阻值极高(几十M以上),否则绝缘部分将作为旁路电阻而影响传感器的性能(如灵敏度降低),为此还要特别注意周围环境如温湿度、清洁度等对绝缘性能的影响。高频供电虽然可降低传感器输出阻抗,但放大、

18、传输远比低频时复杂,且寄生电容影响加大,难以保证工作稳定。,2寄生电容影响大传感器的初始电容量很小,而其引线电缆电容(l2m导线可达800pF)、测量电路的杂散电容以及传感器极板与其周围导体构成的电容等“寄生电容”却较大,降低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这些电容(如电缆电容)常常是随机变化的,将使传感器工作不稳定,影响测量精度,其变化量甚至超过被测量引起的电容变化量,致使传感器无法工作。因此对电缆选择、安装、接法有要求3、输出特性非线性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虽可采用差动结构来改善,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其他类型的电容传感器只有忽略了电场的边缘效应时,输出特性才呈线性。否则边缘效应所产生的

19、附加电容量将与传感器电容量直接叠加,使输出特性非线性。随着材料、工艺、电子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使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点得到发扬而缺点不断得到克服。电容传感器正逐渐成为一种高灵敏度、高精度,在动态、低压及一些特殊测量方面大有发展前途的传感器。,(三)设计要点电容式传感器所具有的高灵敏度、高精度等独特的优点是与其正确设计、选材以及精细的加工工艺分不开的。在设计传感器的过程中,在所要求的量程、温度和压力等范围内,应尽量使它具有低成本、高精度、高分辨力、稳定可靠和高的频率响应等。1保证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 减小环境温度、湿度等变化所产生的误差,以保证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温度变化使传感器内各零件的

20、几何尺寸和相互位置及某些介质的介电常数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传感器的电容量,产生温度误差。湿度也影响某些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绝缘电阻值。因此必须从选材、结构、加工工艺等方面来减小温度等误差和保证绝缘材料具有高的绝缘性能。,电容式传感器的金属电极的材料以选用温度系数低的铁镍合金为好,但较难加工。也可采用在陶瓷或石英上喷镀金或银的工艺,这样电极可以做得极薄,对减小边缘效应极为有利。传感器内电极表面不便经常清洗,应加以密封;用以防尘、防潮。若在电极表面镀以极薄的惰性金属(如铑等)层,则可代替密封件起保护作用,可防尘、防湿、防腐蚀,并在高温下可减少表面损耗、降低温度系数,但成本较高。传感器内,电极的支架除要有

21、一定的机械强度外还要有稳定的性能。因此选用温度系数小和几何尺寸长期稳定性好,并具有高绝缘电阻、低吸潮性和高表面电阻的材料。例如石英、云母、人造宝石及各种陶瓷等做支架。虽然这些材料较难加工,但性能远高于塑料、有机玻璃等。在温度不太高的环境下,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考虑选用。,尽量采用空气或云母等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近似为零的电介质(也不受湿度变化的影响)作为电容式传感器的电介质。若用某些液体如硅油、煤油等作为电介质,当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时,它们的介电常数随之改变,产生误差。这种误差虽可用后接的电子电路加以补偿,但无法完全消除。在可能的情况下,传感器内尽量采用差动对称结构,这样可以通过某

22、些类型的测量电路(如电桥)来减小温度等误差。选用50kHz至几MHz作为电容传感器的电源频率,以降低对传感器绝缘部分的绝缘要求。传感器内所有的零件应先进行清洗、烘干后再装配。传感器要密封以防止水分侵入内部而引起电容值变化和绝缘性能下降。传感器的壳体刚性要好,以免安装时变形。,2消除和减小边缘效应适当减小极间距,使电极直径或边长与间距比增大,可减小边缘效应的影响,但易产生击穿并有可能限制测量范围。电极应做得极薄使之与极间距相比很小,这样也可减小边缘电场的影响。此外,可在结构上增设等位环来消除边缘效应。等位环3与电极2在同一平面上并将电极2包围,且与电极2电绝缘但等电位,这就能使电极2的边缘电力线

23、平直,电极1和2之间的电场基本均匀,而发散的边缘电场发生在等位环3外周不影响传感器两极板间电场。,边缘效应引起的非线性与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原理上的非线性恰好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补偿作用。,(1)增加传感器原始电容值 采用减小极片或极筒间的间距(平板式间距为0.20.5mm,圆筒式间距为0.15mm),增加工作面积或工作长度来增加原始电容值,但受加工及装配工艺、精度、示值范围、击穿电压、结构等限制。一般电容值变化在 10-3103 pF范围内,相对值变化在 10-61范围内。,寄生电容与传感器电容相并联,影响传感器灵敏度,而它的变化则为虚假信号影响仪器的精度,必须消除和减小它。可采用方法:,

24、3消除和减小寄生电容的影响,(1)增加传感器原始电容值(2)注意传感器的接地和屏蔽;(3)集成化(4)采用“驱动电缆”(双层屏蔽等位传输)技术(5)采用运算放大器法;(6)整体屏蔽法,(2)注意传感器的接地和屏蔽 图为采用接地屏蔽的圆筒形电容式传感器。图中可动极筒与连杆固定在一起随被测量移动。可动极筒与传感器的屏蔽壳(良导体)同为地,因此当可动极筒移动时,固定极筒与屏蔽壳之间的电容值将保持不变,,从而消除了由此产生的虚假信号。引线电缆也必须屏蔽在传感器屏蔽壳内。为减小电缆电容的影响,应尽可能使用短而粗的电缆线,缩短传感器至电路前置级的距离。,绝缘体,屏蔽壳,固定极筒,可动极筒,连杆,导杆,接地

25、屏蔽圆筒形电容式传感器示意图,(3)集成化 将传感器与测量电路本身或其前置级装在一个壳体内,省去传感器的电缆引线。这样,寄生电容大为减小而且易固定不变,使仪器工作稳定。但这种传感器因电子元件的特点而不能在高、低温或环境差的场合使用。(4)采用“驱动电缆”(双层屏蔽等位传输)技术 当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很小,而因某些原因(如环境温度较高),测量电路只能与传感器分开时,可采用“驱动电缆”技术。传感器与测量电路前置级间的引线为双屏蔽层电缆,其内屏蔽层与信号传输线(即电缆芯线)通过1:1放大器成为等电位,从而消除了芯线与内屏蔽层之间的电容。由于屏蔽线上有随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而变化的电压,因此称为“驱动

26、电缆”。采用这种技术可使电缆线长达10m之远也不影响仪器的性能,如图。,外屏蔽层接大地或接仪器地,用来防止外界电场的干扰。内外屏蔽层之间的电容是1:1放大器的负载。1:1放大器是一个输入阻抗要求很高、具有容性负载、放大倍数为1(准确度要求达1/10000)的同相(要求相移为零)放大器。因此“驱动电缆”技术对1:1放大器要求很高,电路复杂,但能保证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小于1pF时,也能正常工作。,1:1,测量电路前置级,外屏蔽层,内屏蔽层,芯线,传感器,“驱动电缆”技术原理图,当电容式传感器的初始电容值很大(几百F)时,只要选择适当的接地点仍可采用一般的同轴屏蔽电缆,电缆可以长达10m,仪器仍能

27、正常工作。,(5)采用运算放大器法 下图是利用运算放大器的虚地来减小引线电缆寄生电容CP的原理图。图中电容传感器的一个电极经电缆芯线接运算放大器的虚地点,电缆的屏蔽层接仪器地,这时与传感器电容相并联的为等效电缆电容Cp/(1A),因而大大地减小了电缆电容的影响。外界干扰因屏蔽层接仪器地,对芯线不起作用。,传感器的另一电极接大地,用来防止外电场的干扰。若采用双屏蔽层电缆,其外屏蔽层接大地,干扰影响就更小。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完全的电缆“驱动技术”,结构较简单。开环放大倍数A越大,精度越高。选择足够大的A值可保证所需的测量精度。,-A,uo,C,Cx,u,图5.3-12 利用运算放大器式电路虚地点减

28、小电缆电容原理图,(6)整体屏蔽法 将电容式传感器和所采用的转换电路、传输电缆等用同一个屏蔽壳屏蔽起来,正确选取接地点可减小寄生电容的影响和防止外界的干扰。下图是差动电容式传感器交流电桥所采用的整体屏蔽系统,屏蔽层接地点选择在两固定辅助阻抗臂 Z3和Z4中间,使电缆芯线与其屏蔽,层之间的寄生电容CP1和CP2分别与Z3和Z4相并联。如果Z3和Z4比CP1和CP2的容抗小得多,则寄生电容CP1和CP2对电桥平衡状态的影响就很小。,交流电容电桥的屏蔽系统,C1,C2,CP1,CP2,Z3,Z4,-A,最易满足上述要求的是变压器电桥,这时Z3和Z4是具有中心抽头并相互紧密耦合的两个电感线圈,流过Z3

29、和Z4的电流大小基本相等但方向相反。因Z3和Z4在结构上完全对称,所以线圈中的合成磁通近于零,Z3和Z4仅为其绕组的铜电阻及漏感抗,它们都很小。结果寄生电容Cpl和Cp2对Z3和Z4的分路作用即可被削弱到很低的程度而不致影响交流电桥的平衡。还可以再加一层屏蔽,所加外屏蔽层接地点则选在差动式电容传感器两电容C1和C2之间。这样进一步降低了外界电磁场的干扰,而内外屏蔽层之间的寄生电容等效作用在测量电路前置级,不影响电桥的平衡,因此在电缆线长达10m以上时仍能测出 1pF的电容。电容式传感器的原始电容值较大(几百pF)时,只要选择适当的接地点仍可采用一般的同轴屏蔽电缆。电缆长达10m时,传感器也能正

30、常工作。,5防止和减小外界干扰当外界干扰(如电磁场)在传感器上和导线之间感应出电压并与信号一起输送至测量电路时就会产生误差。干扰信号足够大时,仪器无法正常工作。此外,接地点不同所产生的接地电压差也是一种干扰信号,也会给仪器带来误差和故障。防止和减小干扰的措施归纳为:,屏蔽和接地。传感器壳体;导线;传感器与测量电路前置级等等。增加原始电容量,降低容抗。导线和导线之间要离得远,线要尽可能短,最好成直角排列,若必须平行排列时,可采用同轴屏蔽电缆线。尽可能一点接地,避免多点接地。地线要用粗的良导体或宽印制线。采用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减小非线性误差,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减小寄生电容的影响和温度、湿度等误差。

31、,四、应用,压力测量:差压传感器、变面积传感器、荷重传感器水分检测:粮食、油液位测量加速度测量,1、为什么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非线性是矛盾的?实际应用中怎样解决这一问题?2、有一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两极板的重合面积为8cm2,两极板间的距离为1mm,已知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006,试计算该传感器的位移灵敏度。3、一电容测微仪,其传感器的圆形极板半径r=4mm,工作初始间隙=0.3mm,问:(1)工作时,如果传感器与工作的间隙变化量=1m时,电容变化量是多少?(2)如果测量电路的灵敏度S1=100mV/pF,读数仪表的灵敏度S2=5格/mV,在=1m时,读数仪表的指示值变化多少格?,第4章 本章要点,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灵敏度及非线性特点及等效电路设计要点转换电路,结束,上页,返回,图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