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的改革》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6434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4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的改革》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信用社的改革》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信用社的改革》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信用社的改革》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信用社的改革》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社的改革》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的改革》PPT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课 信用社改革实践及评价,目标:了解信用社的进一步改革内容和必要性,2003年信用社改革主要内容。重点: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难点:信用社改革的必要性,发展阶段回顾1949-1957:试办和创建1958-1979:严重挫折1980-1995:合作化改革阶段1996-2003: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第一节 信用社改革及发展趋势,一、农村信用社的两次改革及存在的问题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于1923年6月在河北香河县成立。1951年中国农村出现了新中国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社运动发展在1955年达到了高潮,全国参加信用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60%左右。,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具有较高比较利益

2、的产业,对金融资源具有很强的“虹吸”能力;相对比较利益较低的产业往往面临财务制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困境,产业发展往往陷入“负性循环”怪图。由于农业是比较利益较低的产业,在近十多年中,农村金融“失血”现象严重,农村金融面临的双重困境凸显:一方面农村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资金流入城市,而且净流出的数额非常大。,农村信用社是农民合作金融组织,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应该在组织农民、提高农民抵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发挥农民互助合作的优势,促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减少城乡差距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尽管包括政府、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农村信用社

3、改革的制度设计、路径选择等方面的探索已经持续多年,但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2003年以前。,二、发展趋势(1)关于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组织的界定谢平(2001)将其总结为: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和非营利性陈雪飞(2003)认为:互助融资,其余的都不是绝对的标准(2)合作金融特性方面的研究(3)合作金融产生以及制度方面的研究,关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第一种观点认为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是恢复合作金融属性,体制改革仍存在希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合作金融商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体制内的改革已经“穷途末路”,必须进行改革。合作金融商业化指的是其服务范围不再局限于社员之间,按照商业化原则开展业务。,周

4、小川表示,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实现其财务上的可持续性。一是农村信用社并不等于农村合作金融,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不一定得走合作化的道路。,根据2002年末的监管数据,全国农村信用社资不抵债额达3300多亿元,资本充足率为-8.45,资产净额-1217.2亿元,亏损面达33.5。许多信用社不具备金融机构存在的起码条件。2003年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34909个,亏损面高达55%。自1994年至2003年连续十年亏损,10年中,农村信用社亏损最严重的一年是200多亿元。2002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亏损总额为58亿元,历史挂亏1300亿元。,三、2003年以前信用社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1.信用社体制、

5、选择和形成均有政府主导无论是信用社的设立还是后来的由政府部门直接制定计划,并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即这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不是从自身需要出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自下而上)。,实际上农村信用社的每一次制度变迁都反映了政府的偏好,未反映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偏好,最终导致农村信用社供求不均衡,并导致长期的金融压抑。2.改革以管理权力的重新分配为主(1)国家始终未对信用社这一金融组织的法律地位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确。(2)改革主要围绕的是管理权力的重新分配,导致信用社缺乏稳定的外部治理关系,(3)利益主体与行动主体“非一致性”实际上农村信用社始终处于被控制的地位。农村信用社一直承担着一种半

6、商业性、半政策性的责任,但同时又用商业标准衡量其经营业绩,然而在一个混合的目标下,一个机构很难真正遵循商业原则把财务质量搞好,具体表现就是不良贷款比例高,亏损严重。,实际上,每次改革的直接动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信用社财务的不可持续,另一方面是农民利益、农业经济发展受制于金融的支持不利(如融资难)。,四、资本结构的分析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针对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情况,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资本构成大致如下: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股本金附属资本包括:贷款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风险准备金,1.农村信用社的资本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这说明资本总量的增加对实收资本的依赖

7、性很强。2.农村信用社盈利规模的差异,使得未分配利润构成资本的比例不同,但总体处于亏损状态,这表明农村信用社融资能力较差3.农村信用社资本构成中基本没有附属资本,这必然影响资本总量的增加,五、各农村信用社股本金构成情况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农村金融机构应按股金来源和归属设置自然人股和法人股两种股权。县联社应对自然人股和法人股分别设定资格股和投资股。未设置资格股和投资股的信用社社员股金视同资格股处理。,资格股是获得社员资格必须交纳的基础股金,实行一人一票。投资股是由社员中有实力的各类经济组织,个人投资大户形成的股份。单个自然人投资(包括资格股和投资股)最高不超过股本总

8、额的5,职工持股总额不超过股本总额的25,自然人持股总额不得少于总股本的50,单个法人投资最多不超过股本总额的5,六、资产结构分析从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业务来上来看,其资产业务指农村信用社运用资金的业务。由于农村信用社很少办理贴现和对外证券投资,因此,它们资产业务主要是发放贷款。,第二节 2003以后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2003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1.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1)明晰信用社现有产权,妥善处理历史积累和包袱。(2)

9、构建新的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解结构。,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因地制宜的确定信用社组织形式:一是经济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信用社资产规模较大且已商业化经营的地区可以组建股份制银行机构。具体条件是:拥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信用社资产总规模1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比例15%以下;组建后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资本充足率达到8%。,二是在人口相对稠密或粮棉商品基地县(市),可以以县(市)为单位将信用社和县(市)联社各为法人改为统一法人。具体条件是:全辖信用社酮酸账面能抵债务;基层信用社自愿;县(市)联社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统一法人后,资本金达到1000万以上,三是其他地区,可在完善合作制基础上,继续实

10、行乡镇信用社、联社各为法人的体制。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降格、合并等手段,加大对高风险信用社的兼并和重组步伐。,2.省级政府管理信用社省级政府应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到市、县、乡政府。,3.国家扶持信用社1.亏损信用社由财政拨款(保值贴补息),2.2003-2005年底西部试点信用社免征企业所得税,试点地区所有信用社一律按3%的营业税率征收。,到2005年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含改制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下同)净资产总额,平均资本充足率,盈利总额三项指标全部由负转正,资本净额2005年12月底达1653亿元,比2

11、002年末增加1927亿元,资本充足率达5.89%。,各地增资扩股幅度大,不良贷款率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截至2005年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贷款余额10071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4492亿元,增长80.5%,高于同期各项贷款余额平均增速22.6个百分点;,农村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45.8%,比2002年末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农户贷款7983亿元,支持了7000多万农户,占农村贷款余额的比重为79.3%,比2002年末增加3746亿元,增长88.4%。,方案产权设计存在的问题:1.多元化产权安排缺乏明确的边界2.投资股和资格股的优劣顺序不明方案执行存在的问题机构重组、增资扩股、旧债、法人治理结构、内控管理,农业是比较利益较低的产业,在近十多年中,农村金融“失血”现象严重,农村金融面临的双重困境凸显:一方面农村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资金流入城市,而且净流出的数额非常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