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教案》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6446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0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辞手法教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修辞手法教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修辞手法教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修辞手法教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修辞手法教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辞手法教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手法教案》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比喻,说明: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喻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所有比喻的事物显得十分新鲜,清晰、传神,使复杂的道理由难化易,简洁明了,使读者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明喻,说明:说甲像乙,也就是说本体象喻体。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能明显地看出是打比方比喻词:“像”、“像似的”、“像一般”、“好比”等。,示例:,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

2、净的同镜子一般。,暗喻,说明: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明喻密切。比喻词:“是”、“成了”、“变为”等。,示例:八只小猫真的成了和他们共思想共行动的小朋友。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借喻,说明:直接把甲说成乙。借喻不说本体,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把本体说成喻体,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示例:,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欧仁鲍狄埃国际歌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拟人,说明: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

3、,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示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儿们呼吸着夜晚的清新空气,都想谈谈心里话。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夸张,说明: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能起到更鲜、更突出的表现事物的作用。,示例:,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作用:只要夸张不失实,而又不近于实,那么,它可以增强

4、语言的形象性,同时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排比,说明: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示例:,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便得形式整齐美观,音节响亮。,对偶,说明: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表达两个相对或

5、相近的意思。,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 招明乐,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读起来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炼,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反复,说明:反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反复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隔。,示例:,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用:可以突出强调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用于一般文章可使脉络清楚,用于诗歌可增加旋律美,加强节奏感。,设问,

6、说明:设问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示例:,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你们听人们说过吗?远望着,我简直像朵朵红云,飘在花园的背景上。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反问,说明: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蕴含在问句之中。,示例:,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