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6640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球蛋白》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免疫球蛋白》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免疫球蛋白》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免疫球蛋白》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免疫球蛋白》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球蛋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球蛋白》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本章教学大纲【目的要求】1掌握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类型和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2熟悉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机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3了解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和基因重排;基因工程抗体。,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第二节 抗体的类型和生物学活性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概念1.抗体(antibody,Ab)功能性概念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2.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结构性概念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Ab,BCR,其他分子),存在形式膜型(membrane immunoglobulin,mIg)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BCR;分泌型(secreted immunoglobulin,sIg)分泌进入体液,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H2L2,V 区3个超变区(HVR)互补决定区(CDR1 CDR2 CDR3)抗原结合部位(ABS),轻链:VL,CL 重链:VH,CH1,CH2,CH3(IgG、IgA 和IgD),CH4(IgM和IgE),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3、区,功能区:是不连续,紧密折叠的区域,由重链和轻链经链内二硫键连接而成的球状结构。,主要功能1.VL和VH是抗原结合的部位(FV区)。2.CL和CH上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3.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补体固有成分C1q的结合点,参与激活补体系统。4.CH3/CH4具有结合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B细胞、NK细胞等细胞的Fc段受体的功能。5.IgG的CH2+CH3 具有介导IgG通过胎盘的特性。,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Y”型,四肽链重链(5种:、)轻链(2种:、)可变区(V区)超变区(HVR,3个,又称CDR 互补决定区)骨架区:FR(4个)恒定区(C区)铰链区,四、其它成

4、分 1.连接链(joining chain,J链):IgM五聚体,IgA双聚体 2.分泌片(secretory piece,SP):SIgA,第二节 抗体的类型和生物学活性,一、抗体的类型(一)同种型(isotype)同一种属每个个体都具有的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其抗原决定簇主要存在于Ig的C区。,1.类和亚类(根据H链的抗原性不同)IgG(gamma)IgA(alpha)IgM(mu)IgD(delta)IgE(epsilon),(1)类,(2)亚类,IgG:IgG1,IgG2,IgG3,IgG4 IgA:IgA1,IgA2,2.型和亚型(根据轻链C区抗原特异性不同分型)(1)型(kapp

5、a)型(lambda)型(2)亚型(链):OZ(+)(或1):第190位(亮氨酸)OZ(-)(或2):第190位(精氨酸)Kern(+)(或3):第154位(甘氨酸)Kern(-)(或4):第154位(丝氨酸),(二)同种异型(allotype)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免疫球蛋白也具有的差异性,主要反映在分子的CH和CL上的一个或数个氨基酸的差异(genetic markers 遗传标志)。Gm因子:Gm130 Am因子:A2m1,A2m2 Km因子:Km1,Km2,Km3(三)独特型(idiotype)在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V区以及T、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V区所具有的抗

6、原特异性不同。由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特有的氨基酸序列和构型决定。,二、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一)特异性结合抗原(V区功能)超变区表位 静电力、氢键、范德华力 可逆 影响因素:PH、温度、电解质 中和效应 中和毒素和病毒 与Ag结合 促吞噬细胞吞噬,1.结合基础,3.实际意义,单体(IgG,IgE)2价2.抗体的结合价 二聚体(分泌型IgA)4价 五聚体(IgM)10价(5价),(二)激活补体系统 Ab(IgM、IgG)+Ag C1q 补体经典途径 IgG4、IgA和 IgE的凝聚物 补体旁路途径(三)结合细胞(Fc受体)(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抗原(颗粒性)FcR(单核、

7、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促 吞噬细胞吞噬;(2)ADCC:IgG+抗原(靶细胞)Fc R(NK 细胞)杀伤靶细胞。(3)介导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四)通过胎盘和粘膜,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一)概念 许多细胞膜表面和机体的某些蛋白分子,其多肽链折叠方式与Ig折叠相似,在DNA水平上和氨基酸序列上与IgV区或Ig C区有较高的同源性。编码这些多肽链的基因被称为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基因表达产物称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二)组成 1.T细胞、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和信号传导分子 2.MHC及相关分子 3.Ig受体 4.某些细胞因子受体 5

8、.神经系统功能相关分子 6.部分白细胞分化抗原(CD),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的结构示意图,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一、IgG 1.一般特性(1)单体分子;(2)四个亚类;(3)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4)半衰期最长(2123天);(5)35岁达成人水平(8.017mg/ml);(6)可与SPA结合。,2.生物学活性(1)通过胎盘(新生儿抗感染);(2)激活补体(裂解细胞);(3)调理作用(促进吞噬);(4)介导ADCC(细胞毒作用)。3.实际意义(1)抗感染;(2)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病;(3)介导变态反应(、型);(4)封闭抗体 肿瘤细胞逃逸;(5)亲合层析法 IgG纯化;

9、(6)免疫学检测。,二、IgM 1.五聚体,分子量最大(900kd),又称巨球蛋白;2.人类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的Ig;3.体液免疫应答最先产生的 Ig 感染早期免疫;4.占血清Ig含量的510%;5.半衰期5天 血清中特异性IgM 水平增高提示 有近期感染;6.激活补体;7.IgM不能通过胎盘 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 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有宫内感染;8.B细胞膜IgM(mIgM)体液免疫应答;9.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病。,三、IgA 1.两种类型 2.半衰期6天;3.占血清Ig含量的515%;4.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阻止病原微生物黏附;5.聚合IgA激活补体替代途径。,血清型:IgA1,单体;分

10、泌型:IgA2,二聚体,粘膜局部浆细胞合成;分泌片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Origin of Secretory Component of sIgA,四、IgD 1.单体分子 2.存在形式:分泌性 血清中,功能不清;膜结合性 B细胞表面,3.意义(1)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2)抗原受体,对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起调节 作用;4.占血清Ig含量的1%;5.半衰期3天。,五、IgE 1.单体分子;2.血清中含量最低(占Ig的0.002%);3.种系进化中出现最晚;4.呼吸道和胃肠道浆细胞产生;5.介导型超敏反应;6.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特异 性IgE水平增高。,五大类免疫球蛋白特

11、性比较(1),五大类免疫球蛋白特性比较(2),各类免疫球蛋白比较,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库,免疫球蛋白基因组成,二、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三、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1)胚系中众多的V、D、J基因片段;(2)V-D-J和V-J重排时,基因片段进行随机组合;(3)VDJ连接过程中的核苷酸缺失和N区的核苷酸插入;(4)L链H链之间随机配对组合;(5)体细胞突变。,四、免疫球蛋白的类转换(class switch)Ig类转换,又称同种型转换(isotype switch):是指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合成IgM,然后转为合成IgG

12、等其它类别。机制:B细胞 活化 基因重排形成V-D-JC 合成IgM CD40/CD40L信号及细胞因子作用 C基因被替换 合成具有相同抗原特异性的不同的Ig类和亚类。,TD-Ag刺激,B细胞基因重排机制图,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一、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1.定义:抗原分子通常具有多个抗原决定簇,动物免疫后可刺激多种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B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可产生多种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这些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polycolonal antibody,PcAb)。2.实际意义(1)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特异性差,可发生超 敏反

13、应)(2)临床诊断,二、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1.定义: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 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 抗体。每种单克隆抗体其类、亚类、型及亲和力完全 相同,具有高度均一性。2.特点 具有高度均一性。3.杂交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无限增殖;免疫B细胞 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4.杂交瘤技术 HAT培养基:次黄嘌(H)、氨基蝶呤(A)和胸腺 嘧啶核苷(T)。,HAT培养基:次黄嘌(H)、氨基蝶呤(A)和胸腺 嘧啶核苷(T),培养基通过抑制瘤细胞的核苷酸合成,达到去除未融合瘤细胞的目的。细胞有两条基本途径合成嘌呤核苷酸,(1

14、)一条是从磷酸核糖、氨基酸、CO2和NH3等化合物开始,叶酸是重要的辅酶,而氨甲蝶呤是叶酸的拮抗剂,可阻断瘤细胞通过这一途径合成核苷酸。(2)另一条途径是利用已存在的碱基,经特异的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合成核苷酸,如次黄嘌呤经过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转变为嘌呤核苷酸。融合所用的瘤细胞是选择出来的HGPRT缺陷细胞株,因此不能在HAT培养基中生长,而且不合成或不分泌免疫球蛋白。只有融合细胞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性能,可在HAT培养基中长期存活与繁殖并分泌抗体。杂交瘤细胞选择成功后,还需要将细胞稀释为单个培养,用ELISA法鉴定和选择高分泌特异抗体的杂交瘤克隆。,三、基因工程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是通过PCR技术获得抗体基因或抗体基因片段,与适当载体重组后引入不同表达系统所产生的抗体,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及基础理论研究等领域。人-鼠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人改型抗体(reshaped humanized antibody);小分子抗体;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等。,思考题1.阐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机构及各个功能区的意义2.阐述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断3.简述五大类免疫球蛋白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和生 物学功能4.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的概念5.单克隆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