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概述》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7079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创伤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创伤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创伤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创伤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伤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概述》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伤概述,临床医学概论教研室王 华,概 述,随着工业交通的现代化,创伤对人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美国,创伤死亡是44岁以下首位死因。在我国城市,创伤是第五位死因,在农村则为第四位死因。,概 述,我国每年创伤人数约1000万人次,创伤死亡数10万,伤残人数约1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人民币。,一、创伤概念,人体受到各种致伤因子(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的作用,可发生各种损伤。例如:高温可造成烧伤,低温可造成冷伤,放射线可造成放射伤,等等。,概念,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概 念,二、创伤分类,1、按致伤原因区分:锐器伤、钝器伤烧伤

2、、冷伤、核放射伤、复合伤火器伤、冲击伤、毒气伤、爆震伤。,分类,二、创伤分类,2、按受伤部位、组织器官区分:颅脑损伤、颌面部伤 胸(背)部伤 腹(腰)部伤、骨盆伤 脊柱脊髓伤、肢体伤等。,分类,软组织损伤 骨折、脱位 内脏破裂,二、创伤分类,3.按损伤后皮肤是否完整分:闭合性损伤挫伤、扭伤、挤压伤、关节脱位、闭合性骨折、闭合性内脏伤、创伤性窒息等;开放性损伤擦伤、撕脱伤、挫裂伤、剌伤、切割伤、砍伤等。(易感染),分类,二、创伤分类,4、按伤情轻重区分:轻伤 主要是局部软组织伤,暂时失去作业能力,无生命危险,或只需小手术者。一般为轻微的撕裂伤和扭伤。中等伤 主要是广泛软组织伤、四肢长骨骨折及一般

3、的腹腔脏器伤等,但一般无生命危险。重伤 指危及生命或治愈后有严重残疾者,如严重休克,内脏伤而有生命危险者。,分类,三、创伤的病理,创伤的病理变化有局部与全身两方面。致伤因素 局部 全身性防御反应 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病理,(一)局部反应,组织结构破坏细胞变性坏死 微循环障碍病原微生物入侵异物残留,病理,局部炎症反应,(一)局部反应,创伤性炎症是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清除坏死组织 杀灭细菌 组织修复 炎症反应强烈或广泛时不利于创伤治愈。,病理,(二)全身性反应,1、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ADH)生长激素(GH)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儿

4、茶分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胰高糖素、甲状腺素,病理,调节机体,对抗致病因素的损害,(二)全身性反应,2、代谢变化:糖原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都加速。分解代谢亢进一方面可以提供能量,提供氨基酸重新组成修复创作所需的蛋白质;另一方面可导致细胞群减缩、体重减低、肌无力、免疫力降低等,显然不利于机体。,病理,3、免疫功能变化:应激性内源性皮质激素降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儿茶酚胺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二)全身性反应,病理,(三)创伤修复,基本方式是由伤后增生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充填、连接或代替缺损的组织。现代外科已能用异体的组织(皮肤、骨等)或人造材料辅助修复某些创伤,但自身的组织

5、修复功能仍是创伤治愈的基础。,病理,1、组织修复过程,组织修复过程 可分三个阶段:(1)纤维蛋白充填:止血和封闭创面(2)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 肉芽组织 纤维组织新生血管 基质沉积 伤口愈合,病理,1、组织修复过程,(3)组织塑形:随着机体状态好转和活动恢复,新生的组织可以变化调整。,病理,2、不利于创伤修复的因素,(1)感染:是破坏组织修复的最常见原因。(2)异物存留或失活组织过多(3)血流循环障碍(4)局部制动不够(5)全身性因素:营养不良;使用皮质激素、消炎痛、细胞毒药物、放射线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病理,3、创伤愈合类型,一期愈合或原发愈合(以细胞修复为主)。二期愈合或瘢痕

6、愈合。(以纤维组织为主),病理,四、创伤的诊断,临床表现(一)局部表现(二)全身表现并发症诊断(一)病史询问(二)体格检查(三)辅助检查,诊断,(一)局部表现,1.疼痛:制动后可缓解。2.肿胀:为局部出血和(或)炎性渗出所致。3.功能障碍:4.伤口或创面:为开放性创伤所共有,临床表现,(二)全身表现,1.体温增高2.P、BP、R的改变3.其他如口渴、尿少、疲惫、失眠、食欲不振等,妇女可发生月经失调。,临床表现,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化脓性感染:休克: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系统器官障碍,(一)病史询问,1.致伤原因、作用部位、人体姿势等。2.伤后出现的症状及

7、演变过程。3.经过何种处理和处理时间。例如使用肢体止血带者,须计算使用时间。4.既往健康状况注意与诊治损伤相关的病史。,诊断,(二)体格检查,1.首先观察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全身体征,以及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等。尤应注意有无窒息、休克等表现。2.根据病史或某处突出的体征,详细检查局部。3.对于开放性损伤,必须仔细观察伤口或创面,注意其形状、出血、污染、渗出物、创道位置等。,诊断,(三)辅助检查,1.化 验血常规和红细胞压积:贫血、血浓缩或感染等。尿常规:泌尿系损伤、糖尿病;血电解质和二氧化碳结合力(或血pH值)可提示体液紊乱。血尿素氮、肌酐:氮质血症。血清胆红质、转氨酶等:肝功能降低等

8、。,诊断,(三)辅助检查,2.穿刺和导管检查胸腔穿刺:可证实血胸和气胸。腹腔穿刺或置管灌流:可证实内脏破裂、出血。导尿管插入或灌注试验:可辅助诊断尿道或膀胱的损伤;留置导尿管可计算每小时尿量。测CVP:可辅助血容量或心功能。心包穿刺:可证实心包积血。,诊断,(三)辅助检查,3.影象学检查 X线平片或透视:可证实骨折、气胸、肺病变、气腹等。选择性血管造影:可帮助确定血管损伤或某些隐蔽器官损伤。CT:可以辅助诊断颅脑损伤和某些腹部实质器官、腹膜后的损伤。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胸、腹腔的积血和肝、脾的包膜内破裂等。,诊断,检查创伤的注意事项,发现危重情况如窒息、大出血等,必须立即抢救,不应单纯为了检查而

9、耽误抢救时机。检查步骤应尽量简捷、动作必须谨慎轻巧,切勿加重损伤。重视症状明显的部位,仔细寻找比较隐蔽的损伤。接收多个病人时,不可忽视不出声的病人。一时难以诊断清楚的损伤,应在对症处理过程中密切观察,争取及早诊断。,诊断,五、创伤的治疗,急救治疗创伤的目的是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和恢复生理功能。首要的原则是抢救生命。优先抢救的急症:心搏骤停、窒息、大出血、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休克、腹部内脏脱出。,治疗,(一)院前急救,a、心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CPR)。b、出血-包扎止血。c、骨折-夹板固定、制动。d、呼吸困难-头偏向一侧,托起下颌,口咽吸引、通气。e、开放性气胸-用纱布或布条等闭塞伤口,

10、变开放为闭合。f、张力性气胸胸穿排气、闭式引流 g、内脏脱出用纱布或布条等覆盖、包扎、固定。,治疗,(二)重症创伤的急救,抢救危重伤者生命的基本措施可概括为“ABC”的支持,airway(气道)、breathing(呼吸)circulation(循环)的支持。,治疗,(二)重症创伤的急救,初步处理 急症室处理气道 头部侧向 经口/鼻气管插管 抬起下颌 气管切开或环甲膜切开 口咽吸引 用口咽通气管呼吸 口对口呼吸 气管插管 呼吸面罩及 接呼吸机支持呼吸 手法加压给氧,治疗,(二)重症创伤的急救,初步处理 急症室处理循环 制止心脏出血 输液、输血 抬高下肢,强心剂注射 抗休克裤使用 心电监测下电除

11、颤 胸外心脏按压 开胸心脏按压 静脉利多卡因 药物除颤 肾上腺素注射,治疗,(三)创伤的治疗:一般处理,1.体位和局部制动:2.预防和治疗感染:3.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代谢:4.镇痛镇静和心理治疗:,治疗,(四)创伤的治疗:闭合性伤处理,1.小范围软组织挫伤、扭伤:冷敷 温敷和理疗。扭伤 制动2.骨折和脱位:复位、固定。3.胸腔和腹腔的器官损伤:紧急手术处理4.头部伤:头皮血肿、脑震荡和脑挫伤、颅内血肿和颅内压增高。5.其他 如挤压伤、冲击伤等各需相应的治疗。,治疗,(五)创伤的治疗:开放性伤处理,处理原则:一般伤口:清创术感染伤口:包括延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脓肿切开、手术切口感染等,有渗出液、

12、脓液、坏死组织等,周围周围皮肤常有红肿。伤口须经过换药逐渐达到二期(瘢痕组织)愈合。异物存留伤后的异物:原则上应取出。感染病灶内的异物机 及早取出。,治疗,(五)创伤的治疗:开放性伤处理,擦伤:消毒 生理盐水、抗菌药液(碘伏、呋喃西林)湿敷 VG纱敷浅部割伤:消毒 胶布固定较深的割伤:消毒 缝合浅部小刺伤:消毒 包扎(取异物),治疗,(六)创伤的治疗:功能练习,功能练习是创伤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治疗既要达组织修复,又要恢复生理功能。,治疗,六、创伤急救的基本技术 1、通气 2、止血 3、包扎 4、固定 5、搬运,急救,(一)通 气,指抠口咽法 击背法 垂俯压腹法 托颌牵引法 开放性气胸 闭合性气胸,急 救,指抠口咽法,急 救,(二)止 血,指压法 压迫包扎法:最常用 填塞法 止血带法:,急 救,(二)止 血,止血带法:标明时间 阻断血流时间1个小时或每 隔1小时放松1-2分钟 避免止血带勒伤皮肤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上肢扎在上臂的上1/3处,切忌扎在中部,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扎在大腿的中下1/3处,前臂和小腿不宜扎止血带,因其动脉从两骨间通过,使血流阻断不全。,急 救,止 血 点,急 救,(三)包扎,绷带卷包扎法 三角巾包扎法,急 救,临时固定的方法,急 救,临时固定的方法,急 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