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总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7192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法灸法总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刺法灸法总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刺法灸法总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刺法灸法总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刺法灸法总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刺法灸法总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法灸法总论》PPT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10,1,刺 灸 法,2023/7/10,2,刺灸法定义与作用 基本原理 操作技术 应用方法刺灸法源流与发展 针具的发展 刺法、灸法的发展 内经九刺、十二刺、五刺。补泻手法。,2023/7/10,3,针法的发展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灸法、拔罐法 电针、穴位注射、穴位磁疗、埋线、腕踝针 耳针、头针,2023/7/10,4,毫针刺法,2023/7/10,5,教 学 要 求,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作,并重点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掌握得气及其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操作方法。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2023/7/10,6,一、毫针的构造/规

2、格/检查和保藏二、针刺的练习三、针刺前的准备,四、毫针的针刺方法,五、行针与得气,七、留针与出针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九、针刺注意事项,六、针刺补泻,2023/7/10,7,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针尖 松针状 钩 钝,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平柄、管柄,针尾 角度 艾灸,针身 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针根 牢固 锈蚀 松动,构造与检查,2023/7/10,8,长短规格,粗细规格,规 格,收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2023/7/10,9,二、针刺练习,2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精神专注 1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3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 步骤:短(粗)长(细)针 要求

3、: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2023/7/10,10,三、针刺前准备,长短粗细+0,5 个人情况 年龄 性别 体质 胖瘦 部位 头面 四肢 胸背 腰臀 病情 虚实 表里(深浅)寒热 急慢 注意:一穴一针,选择针具质量(地)不锈钢针 金针 银针 磁极针 检查各部,2023/7/10,11,选择体位,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前侧面)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2023/7/10,12,体 位,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

4、侧及上肢部分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2023/7/10,13,体 位,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2023/7/10,14,体 位,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2023/7/10,15,体 位,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2023/7/10,16,体 位,侧伏坐位

5、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注 意 处方与体位 暴露与松弛 针刺期间勿改变体位 医生适当的位置,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2023/7/10,17,消 毒,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气灭菌法 1-1.4kg/cm2 115-123oC 30min药液浸泡消毒法 75%酒精 30-60min 煮沸消毒法 水沸后15-20min,医生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治疗室内消毒,针刺前的准备,2023/7/10,18,持针法,刺手 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押手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多指持针法,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四、毫针的针刺方法,减轻疼

6、痛 调节针感,二指持针法,2023/7/10,19,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毫针的针刺方法,2023/7/10,20,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毫针的针刺方法,2023/7/10,21,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2023/7/10,22,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

7、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双手进针法,挟持进针法,2023/7/10,23,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双手进针法,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舒张进针法,2023/7/10,24,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双手进针法,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提捏进针法,2023/7/10,25,管针进针法,毫针的针刺方法,以

8、针管替代押手进针的方法,2023/7/10,26,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直刺,针刺的角度,毫针的针刺方法,适用于大部分腧穴,斜刺,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平刺(横刺),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2023/7/10,27,针刺的方向,毫针的针刺方法,依腧穴所在部位依经脉循行依穴位与病位,2023/7/10,28,针刺的深度,个体差异 年龄、体质、胖瘦等 经络 阴经与阳经 刺经与络 病情 虚实表里寒热/急慢 时令 春夏浅 秋冬深,毫针的针刺方法,凡刺浅深,惊针则止 针灸大成,部位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2023/7/10,29,行针手法,广义 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狭义 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

9、针感和为 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 作方法(运针),行针概念,五、行针与得气,行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2023/7/10,30,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施行上 下进退的操作方法(3-5分),基本手法,提插法 捻转法,行针与得气,提插法,幅度/层次/频率/时间,2023/7/10,31,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180-360),行针与得气,基本手法,提插法 捻转法,捻转法,角度/频率/时间,2023/7/10,32,辅助手法,方法 经脉循行路线揉按作用 疏通气血 激发经气,行针与得气,循 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飞 法 震颤法,循 法,2023/7/10,33,方法

10、弹动针尾/针柄,使针体振动作用 催气 守气,辅助手法,行针与得气,循 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飞 法 震颤法,弹柄法,2023/7/10,34,方法 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作用 催气 守气,辅助手法,行针与得气,循 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飞 法 震颤法,刮柄法,2023/7/10,35,方法 直立而摇边摇边退 卧针而摇不进不退作用 泄气 行气,辅助手法,行针与得气,循 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飞 法 震颤法,摇柄法,2023/7/10,36,飞 法 方法 以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 次,然后放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作用 催气、行气,辅助手法,行针与得气,循

11、 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飞 法 震颤法,2023/7/10,37,方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作用 催气 守气,辅助手法,行针与得气,循 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飞 法 震颤法,震颤法,2023/7/10,38,针刺得气,得气的定义,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灵枢 刺节真邪,夫气者,乃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泉源。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 金针梅花诗钞,得气的表现 医者 手下沉紧/如鱼吞钩饵/徐和 患者 酸/麻/胀/重(热/凉)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经气感应 针感,行针与得气,2023/7/10,39,得气的意义,得气与疗效的关

12、系,针若得气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气来迟,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针灸大成,得气与虚实补泻的关系,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灵枢 九针十二原,若针下气至,当察其邪正,分清虚实针灸大成,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灵枢 终始,注意 一般与特殊 勿片面追求,行针与得气,2023/7/10,40,温度/噪音,影响得气的因素,医生,行针与得气,取穴、方向/角度/深度、手法,患者,体质(类型)病情,环境,2023/7/10,41,纠偏法,促使得气的方法,行针与得气,查找原因纠正之,候气法,针置穴内安静留针,或间歇运针,益气法,施加艾灸以促经气来临,2023/7/10,42,六、针刺补泻,针刺补泻原则,

13、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 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灵枢 九针十二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2023/7/10,43,单式补泻手法,基本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浅深、用力、幅度、频率、时间,捻转补泻,角度、用力、频率、时间,针 刺 补 泻,2023/7/10,44,其他补泻手法,疾徐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 迎随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 平补平泻法,针 刺 补 泻,疾而徐之 徐而疾之,揉按针孔 摇大针孔,区分广义与狭义迎而夺之 随而济之,呼进吸退 吸进呼退,均匀提插 捻转,守神 临床综合应用,2023/7/10,45,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要点 分部 实施复合补法,天:提插/捻转补

14、法 1,人:提插/捻转补法 2,地:提插/捻转补法 3,针 刺 补 泻,2023/7/10,46,透天凉要点 分部 实施复合泻法,天:提插/捻转泻法3,人:提插/捻转泻法2,地:提插/捻转泻法1,针 刺 补 泻,2023/7/10,47,功能状态 双向调节作用 腧穴特性 关元 命门 气海-补 十宣 人中 委中-泻 施术手法 针刺时间 子午流注法,针 刺 补 泻,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2023/7/10,48,留针 方法 静留与动留 时间 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 注意观察 出针 防止出血与疼痛-慢,针灸聚英 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出针不可猛出,必须作三、四次,徐徐转而出之

15、则无血,若猛出必见血也。,七、留针与出针,2023/7/10,49,针刺流程,消毒,间 歇 行针,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 夹持舒张 提捏管针进针法,常用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疾徐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迎随补泻热补凉泻,进针,得气,留针,行针,补泻,出针,针刺角度方向深度,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行针辅助手法循法 弹法刮法 摇法飞法 震颤,2023/7/10,50,八、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 手法 留针 症状 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 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处理 出针 平卧保暖 灸治 预防

16、针对原因/注意观察,晕针,2023/7/10,51,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现象 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处理 放松(精神 局部)转移注意力/调整针体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异 常 情 况 的 处 理 与 预 防,滞针,2023/7/10,52,原因 体位、手法、外力、滞针现象 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疼痛处理 放松局部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异 常 情 况 的 处 理 与 预 防,弯针,2023/7/10,53,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现象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处理 保持镇静 保

17、持原有体位 预防 检查针具;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异 常 情 况 的 处 理 与 预 防,断针,2023/7/10,54,原因 针具质量 手法过重 刺伤血管 现象 疼痛 肿胀 皮肤青紫 处理 按压 冷敷 加压包扎 热敷 预防 检查针具 注意手法适度 熟悉解剖,异 常 情 况 的 处 理 与 预 防,血肿,2023/7/10,55,1、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2、妇女月经与怀孕状况3、幼儿头部腧穴4、血凝障碍者5、施术部位皮肤状况6、避免刺伤脏器7、眼区、项部、脊椎部穴为针刺的角度和方向8、避免刺伤膀胱,九、针刺注意事项,2023/7/10,56,时间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18、亥,经脉 胆 肝 肺 大肠 胃 脾 心 小肠 膀胱 肾 心包 三焦 肺经穴:寅时针刺-迎而夺之-泻;卯时针刺-随而济之-补 脾经穴:巳时针刺-迎而夺之-泻;午时针刺-随而济之-补,2023/7/10,57,经脉经脉走向补泻操作手三阳从手走头:向心补:针向向心足三阴从足走腹(胸)泻:针向远心手三阴从胸走手远心补:针向远心足三阳从头走足 泻:针向向心,十二经流注顺逆补泻法,2023/7/10,58,关于得气的几个问题,得气的定义与表现:若有所得 若有所失 有见如入,有见如出 经脉循环之气 针感 隐性得气 显性得气 得气的基础:肌肉组织的肌梭内感受器肌肉收缩 穴位神经末稍密集 穴位高密度的肥大细胞活

19、性物质刺激神经 得气与血型的关系:O-B-AB-A,2023/7/10,59,得气:得气的迟速 寒热: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经脉:足阳明其脉大血多,气甚热壮,刺此者,不 深弗散,不留不泻(灵枢 经水)体质: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 留之(灵枢 逆顺肥瘦)季节:春夏短秋冬长 病类:热厥,取足太阴少阳,皆留之;寒厥,取足阳明少 阴于足,皆留之(灵枢 寒热病)综合:调气为要,与留针时间长短相关的因素,2023/7/10,60,灵枢行针 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

20、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2023/7/10,61,标幽赋,轻慢滑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2023/7/10,62,处方一 气海 关元 肾俞 足三里,处方二 脾俞 肝俞 肾俞,2023/7/10,63,针刺感应的因素与血型有关,按其针刺敏感程度即得气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0型、B型、AB型、A型。,不同血型的人针刺耐受性由强到弱恰与其敏感程度相反,即由强到弱依次为A型、AB型、B型、0型。,血型与针刺感应的关系,2023/7/10,64,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阴气多而阳

21、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灵枢 行针,2023/7/10,65,轻慢滑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标幽赋,2023/7/10,66,1.提插法和捻转法刺激家兔穴位时,从相应的皮神经和肌神经上获得的针刺诱发传入冲动组成的电位图形互不相同.2.针刺提插法和捻转法对皮温、痛阈、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各有差异.3.针刺提插足三里,使胃电幅值升高/频率加快,与胃肠运动相关的胃泌素/cAMP升高,其作用大于捻转法,提示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提插法的作用大于捻转法.,提插法、捻转法的比较研究,2023/7/10,67,2023/7/10,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