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目标》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7387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3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课程目标》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课程目标》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课程目标》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课程目标》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课程目标》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课程目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课程目标》PPT课件.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颁布,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列为基础教育的目标。1998年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整体推进素质在2000年出版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教学目的“中,充分体现了上述思想。,依据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一、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2002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从思想、道德、价值观、责任感、创新精神、知识、技能、方法、科学和人文素养等多方面提出了培养目标。,如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课程目标整体表达。,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

2、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高中: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情操;提高科学认识,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合作精神,激发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据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特点,

3、初中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课程研制者应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某些“前化学”知识对实现课程目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初中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高中课程目标则应在初中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结部分用“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等词语加以界定,与义务教育的化学课程目标相比较,在要求的层次上有所提高,在要求的范围上有所扩展。,依据三:化学学科的特征,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是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但不同的物质形态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它们处在一个有机会的统一体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变化,化学家为揭示这些规律

4、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从中也显示了化学科学的魅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高中化学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2、

5、立足基础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反思评论等技能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作为学习内容,科学探究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增进对化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学习科学基础知识,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实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任,是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和表达,1、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高中化学课程中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容标准(2个必修模块、6个先修模块),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2”模块化学1、化学2,“6”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域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2、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类型,在课程研究过程中,不同学者对课程目标的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界定,如行为行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等。,3、内容目标描述方式的多样化,内容标准时对学生而言的,与具体的学习素材、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相联系,一班应符合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或行为对象),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