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设计标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7420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匝道设计标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匝道设计标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匝道设计标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匝道设计标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匝道设计标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匝道设计标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匝道设计标准》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11,1,5-4 匝道设计标准,2023/7/11,2,一.设计速度,互通式立交匝道的设计速度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级,转弯交通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投资费用等条件确定。立交的等级是确定匝道计算行车速度的主要依据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和设计交通量是确定匝道线形指标和匝道横断面几何尺寸的主要依据匝道的通行能力则是检验匝道适应交通的能力,2023/7/11,3,(1)为了行车顺适安全速度不宜过小,一般为主线的5070(2)变速车道问题(3)是否收费问题(4)匝道形式问题,2023/7/11,4,(一)立交的等级公路互通式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表5-4-1,用于该立交建成使用后第1

2、0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不小于l0000辆的情况,,2023/7/11,5,2023/7/11,6,2023/7/11,7,2023/7/11,8,(二).匝道的设计依据,匝道的设计依据主要有立交的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以及通行能力。立交的等级是确定匝道计算行车速度的主要依据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和设计交通量是确定匝道线形指标和匝道横断面几何尺寸的主要依据匝道的通行能力则是检验匝道适应交通的能力。,2023/7/11,9,(1)立交的等级 公路互通式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其分级如表5-41所示。表中括号内等级适用于该立交建成使用后第10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不小于10000辆的情况,或

3、交通量虽小于此值,但因特殊需要而设置互通式立交时。城市道路立交未作分级规定。(2)计算行车速度 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级、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建设费用等条件选定。由于地形、用地和建设费用等限制,匝道的,2023/7/11,10,计算行车速度通常都较正线低,但降低不得过大,以免车辆在离开或进入正线时产生急剧的减速或加速,导致行车危险和不顺畅。最佳值以接近主线平均行驶速度为宜。当受用地或其它条件限制时,匝道计算行车速度可适当降低。公路立交匝道计算行车(设计)速度的规定见表5-4-3。城市道路立交匝道计算行(设计)车速度的规定见表5-4-4。,2023/7/11,11,城市道路立

4、交匝道设计(计算行车)速度(km/h)5-4-4,2023/7/11,12,公路立交匝道设计(计算行车)速度(km/h)表5-4-3,2023/7/11,13,选用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满足最佳车速要求 为确保行车安全及通行能力的要求,并考虑占地及行驶条件,匝道计算行车速度宜接近最佳车速(即匝道达到最大通行能力时的车速),其简化计算公式为:式中:L车长(m);L0安全距离(m),一般取510m;C制动系数(s2/m),一般取0.150.3。最佳车速通常为VK4050km/h。,(m/s)(5-4-1),2023/7/11,14,2.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 同一座立交各条匝道的计算

5、行车速度应有所同,原则上应根据匝道的形式选用。(1)右转匝道宜采用上限和中间值;(2)定向式左转匝道宜采用上限或接近上限值;(3)半定向式宜采用中间或接近中间值;(4)环圈式宜采用下限值;3.适应出、入口行驶状态的需要,2023/7/11,15,(1)驶出匝道分流端的计算行车速度不能小于主线计算行车速度的5060;(2)驶入匝道与加速车道连接处的计算行车速度应保证车辆驶至加速车道末端的速度能达到主线的70;(3)接近收费站或次要道路的匝道末端,计算行车速度可酌情降低。4.考虑匝道的交通组织 双向无分隔带的匝道应取同一计算行车速度;,2023/7/11,16,双向独立的匝道依交通量的不同而分别选

6、用。(三)设计交通量 匝道的设计交通量主要根据相交道路的交通量,结合交通调查资料,来进行直行、左行和右行方向交通量的分配。图5-4-5为某交叉口交通量流向与流量图。,2023/7/11,17,图5-4-5,2023/7/11,18,(四)通行能力 1.匝道的通行能力匝道的通行能力取决于匝道本身的通行能力、入口处的通行能力和出口处的通行能力,以三者之中较小者作为采用值。通常出口和入口处的通行能力与匝道本身通行能力相比甚小,故匝道的通行能力主要受出、入口处通行能力的控制。出、入口处的通行能力可按如下六种情况计算:(1)单车道匝道驶入单向双车道主线(图5-4-6 a)取较小者(5-4-2),2023

7、/7/11,19,2023/7/11,20,式中:Vr出口或入口处的通行能力(pcu/h);VD主线每一车道设计通行能力(pcu/h);Vf主线单向合计交通量(pcu/h)。(2)单车道匝道驶出单向双车道主线(图5-4-6 b)(5-4-3),2023/7/11,21,(3)单车道匝道驶入单向三车道主线(图5-4-6 c)取较小者(5-4-4)(4)单车道匝道驶出单向三车道主线(图5-4-6 d)(5-4-5),2023/7/11,22,(5)双车道匝道驶入单向三车道主线(图5-4-6 e)取较小者(5-4-6)(6)双车道匝道驶出单向三车道主线(图5-4-6 f)(5-4-7),2023/7

8、/11,23,2 考虑匝道交织路段的通行能力 交织是互通式立交常用的交通组织方式之一。如环形立交、部分苜蓿叶式或全苜蓿叶式立交本身就存在交织运行。另外,为消除冲突点,常在匝道上为交叉车流设置一段公共匝道,形成交织路段。双向无分隔带的匝道:取相同的计算车速,双向独立匝道:可分别取。,2023/7/11,24,二.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The lines designed standard of circuit,(一)匝道的平面线形匝道的平曲线行应根据匝道设计速,交叉类型,交通量,地形,用地条件,造价等因素确定。1.匝道平曲线半径 匝道的平曲线半径直接影响着匝道的式、用地、规模、造价以及行车的安全性

9、与舒适性。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计算公式与第四章公式相同。表5-4-6为公路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通常应选用大于一般值的半径,当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极限值。城市立交可参考采用。,2023/7/11,25,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表5-4-6,城市立交曲线最小半径 的规定如表5-4-7所示,选用时宜采用大于或对于表列超高=2%的最小半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2023/7/11,26,表5-4-7,2023/7/11,27,对环圈式匝道的圆曲线半径,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曲率的缓和过渡以及上下线的展线长度要求。可按下式计算:(m)(5-4-8)

10、式中:H上下线要求的最小高差(m);匝道的转角;i匝道的设计纵坡度()。,2023/7/11,28,2.匝道回旋线参数 匝道及其端部曲率变化较大处均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应采用回旋线,其参数以A1.5R为宜,并不小于表5-48所列数值。反向曲线的两个回旋线参数宜相等,不相等时其比值应小于1.5。,公路匝道回旋线参数 及长度 表5-4-8,2023/7/11,29,(二)匝道的纵断面线形,1.匝道最大纵坡 考虑到匝道上行车速度较低,故匝道纵坡一般比正线纵坡大,见表5-49。若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时,考虑非机动车的行车要求,其纵坡不宜大于3。,匝道的最大纵坡 表5-4-9,2023/7/11,3

11、0,注:因地形困难或用地紧张时可增大1%。非冰冻积雪地区在特殊困难情况下可增大2%,匝道的最大纵坡 表5-4-10,2023/7/11,31,(三)匝道横断面及加宽,1.匝道横断面 匝道横断面由车道、路缘带、硬路肩和土路肩(城市道路不设)组成,对向分离双车道匝道还包括中央分隔带。匝道横断面布置形式如表5-4-11所示,2023/7/11,32,2.匝道竖曲线半径,各计算行车速度对应的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见表5-4-12。城市立交匝道最大匝道的最大纵坡规定如表5-4-13,2023/7/11,33,匝道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及长度 表5-4=12,2023/7/11,34,城市立交匝道最大匝道的最

12、大纵坡 表5-4-13,2023/7/11,35,匝道各组成部分的宽度:车道宽度一般为3.54.0m,公路立交一般多用3.5m。中央分隔带的宽度为1.0m(设刚性护栏时可为0.6m),路缘带宽度为0.5m。土路肩宽度为0.75m或0.5m。单车道匝道应设硬路肩,其宽度包括路缘带2.5m,特殊情况下可取1.5m,左侧硬路肩宽度为1.0m。匝道的车道、硬路肩宽度与正线不同时,应在匝道范围内设置渐变率为1/201/30的过渡段。2.匝道园曲线的加宽值 匝道园曲线的加宽值,应根据园曲线半径按表5-414所示数值采用。,2023/7/11,36,匝道圆曲线的加宽值 表5-4-15,2023/7/11,3

13、7,(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超高值 匝道上的园曲线应根据规定设置必要的超高,超高值按表5-4-16选用。当园曲线半径大于表5-4-17所列值时,可不设超高。2.超高过渡段 匝道上直线与园曲线间或两超高不同的园曲线间应设置超高过渡段,其长度应根据计算行车速度、横断面类型、旋转轴的位置以及超高渐变率等因素确定。超高过渡段计算公式与正线相同。,2023/7/11,38,匝道圆曲线的超高 表5-4-16,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m)表5-4-17,2023/7/11,39,3.超高设置方式 超高设置方式与正线相同,即采用以行车道中心旋转或以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两种。超高过渡段设置方法视匝道平面线形而

14、定,有缓和曲线时,超高过渡在回旋线的全长内进行;对低等级道路的匝道,当无缓和曲线时,可将所需过渡段长度的1/31/2设在园曲线上,其余设在直线上;两园曲线径相连接时,可将过渡段的各半分别置于两圆弧内。(五)匝道的视距,2023/7/11,40,1 停车视距 单向单车道匝道主要满足停车视距;单向双车道可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需考虑超车视距;双向双车道一般应设中间隔离设施,也不存在会车和超车问题,所以,匝道全长只需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匝道停车视距如表5-4-18,积雪冰冻地区应大于括号内数值。2 识别视距 分流点之前正线上的识别视距应大于1.25倍的正线停车视距,有条件时宜按表5-4-19所列数值选用。,2023/7/11,41,匝道停车视距 表5-4-18,识别视距 表5-4-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