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开发》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7428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9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开发》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区域经济开发》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区域经济开发》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区域经济开发》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区域经济开发》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开发》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开发》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区域经济开发,第一节 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规划,一、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体系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目标体系 图10-1 p288,二、区域开发战略目标的矛盾与协调,1、区域开发战略目标的矛盾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的矛盾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矛盾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2、区域开发战略目标的协调,资源有限,各目标投入不一分配选择:1、替代选择,放弃其他目标 2、延长选择,确定优先目标优先目标的确定:1、对实现总目标的贡献大2、一个目标对其他目标作用力强3、实现总目标的总投入最小或总收益最大,第二节、区域开发的类型,一、区域开发的分类按开发程度:初期开发和再开发按开发的规模:宏观地域开发和微观地

2、域开发按开发的主体:国家开发、地方开发、集体开发、集体开发按开发的目标:单目标开发和综合性开发按开发的对象:流域开发、工业资源开发、旅游区开发等,2、流域开发。以水资源为核心的流域内经济综合发展。根治洪涝灾害,解决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问题,发展内河运输,开发水电资源、淡水养殖。3、能源开发。煤炭开发注意运输能力和当地水资源条件。石油开发必须结合石油加工以及水资源条件。4、矿产资源开发。不可再生资源,综合、保护利用。,5、农业区域开发。结合“三农”,综合安排农业生产,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工作。做到因地制宜,符合区域自然条件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

3、的需求。6、旅游开发。发挥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7、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一般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附近;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在城市郊区。,第三节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一、梯度开发理论模式(1)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形成经济技术梯度。(2)空间推移,首先让有条件的高技术梯度地区,引进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处于下级梯度推移。,1、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怫大学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创新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老阶

4、段,兴旺部门 停滞部门 衰老部门,3、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要点,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专业化部门主要是由处在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则为高梯度地区。如果一个地区的主导专业化部门都是由那些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这种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第二,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

5、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3、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的必然性,第一、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l)大城市是各种信息的中心。(2)大城市是知识、人才集聚,资料齐备。(3)大城市可以依靠聚集经济效益来推动与加速发明创造、研究与发展工作的进程,节约所需投资。(4)生产新尖端产品,发展新兴工业可能遇到的风险都较大。(5)创新产品一般价格昂贵,销售对象主要限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或高收入家庭。,第二、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这是由第一梯度向第二梯度的扩展。这一阶段在布局上被称为扩展阶段。随着一个工业部门或一种工业产品的生产由创新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只要产品符合国内

6、外生产发展或生活的需要,销路就可以迅速扩大、铺开。生产规模要扩大,生产区域要扩大,生产厂家要增加,这就要通过技术转让,在外地合作办厂等,这样,处在第二梯度上的区域(城市)就会生产发展阶段的产品。转移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随着技术的转让,同种工厂增多,竞争也将加剧。,第三、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经过长期生产的产品已由成熟阶段进入衰退阶段,生产已经完全标准化,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它们的生产由技术密集型逐步转变成简单劳动密集型,产品完全不可能享受垄断价格。而且它们在市场上的需求已接近饱和,增长极为缓慢。但在一些落后地区生产这种产品的厂家还在增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产品的生产会逐步向第

7、三、第四梯度区域转移和扩散。,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受到资金、技术的限制,除了发展这一类型的企业以外,很难有其他选择。结果,为争夺市场而进行的斗争异常激烈。在竞争中,发达地区、最发达地区往往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因为它们的技术优势、聚集经济优势对这些业已转变成简单劳动密集型的衰退部门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而工资高、地租高、原材料价格高、税高却成为它们致命的弱点。落后地区完全可以凭借地租低、工资低、原料价格低、税轻等方面的优势,在这些领域中打败发达地区的竞争对手。有鉴于此,发达地区特别愿意向落后地区转移有关技术,出让设备,扶植它们向这方面发展。这种种原因又促使处在成熟阶段及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向处在经

8、济发展最低梯度的地区转移。,4、中国的梯度发展政策,中国按地区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技术力量薄弱,资金不足,大多数地区处于“中间技术”地带,有的甚至处在“传统技术”地带;而沿海和部分中部地区则具有“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力量。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应是: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使“先进技术”地带逐步向“中间技术”地带、“传统技术”地带推移。随着经济发展,通过转移的加速,逐步缩小地区差距。,5、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根据迈达尔的累积因果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这就是极化效应、扩展效应与回程(波)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

9、生产分布的集中与分散。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1)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根据迈达尔理论,任何一个区域,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它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这时,即使原先赖以发展的优势已经消失,它仍可以向前发展。所以在资本主义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情况下,发达地区越来越富,贫穷地区则越来越困难。,(1)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2)扩展效应在一定程度

10、上促进了较低梯度国家与地区的发展,1促进不发达地区或国家初级加工工业的发展2促进不发达地区或国家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3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发展 4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5先进城市带对落后地区的支持,(3)回程(波)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逆动现象”),发达地区在落后地区的投资,到一定时期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收回,并带回利润;资金也是讲效益的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农村的资金大量流向东部地区和城市的,流向二三产业;中西部的劳动力向东部流动;发达地区总是在改善条件的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落后地区始终只是能发展停滞产业和衰退产业,使产业结构很难得到改善。,6、不同梯

11、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处在高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高梯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两点:不断创新,建立新行业、新企业、开发新产品,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不衰;既是淘汰处于停滞阶段,进入成熟与衰退阶段的老产业,吐故纳新。目前,所有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优势地位,普遍采用的一个重要战略,就是集中全国的精英,建立起一批新产业开发中心,把科研、开发与生产结合成整体,以加速创新的进程。,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对于一般的中等梯度上的区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以下几点:通过资金、技术引进,发展兴旺产业和产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集聚效应,创造发展极优势;要有跨越发

12、展的思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高科技知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及时淘汰落后的衰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根据梯度发展理论,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它应该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积蓄力量尽快接过那些从高梯度地区淘汰、外溢出来的产业,如钢铁、纺织、食品等衰退部门。之所以必须从这里起家步,是因为:,第一,不发达地区有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价格优势和经济优势。第二,对发达地区来说,其停滞产业、衰退产业可能使处于落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沿。第三,接纳发达地区的技术转让,接受衰退产业对发达地区和落

13、后地区都有利可图,这是合作的基础。第四,在落后地区想通过跨越,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没有基础的,只能循序渐进,缩短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加快速度。,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是由前苏联地理学家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提出的,体现了区域产业结构关联和区际分工协作的基本思想。地域生产综合体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地区资源的特点,围绕一个或若干个具有区际意义的专业化部门(或企业),发展起与其配套协作或有其他技术、经济联系的工业部门以及必要的区域性公用工程,共同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生产有机体,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实现对地区资源的最大可能的开发和最大效益综

14、合利用。,前苏联的乌拉尔-库兹巴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先后建立了煤炭、冶金、油气、木材、动力等各类综合体。美国30年代进行的田纳西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工程,以水电为中心,协调布置了航运、灌溉、旅游、农林业及大量相关产业,促进了流域的开发。也是一种相似的地域生产综合体。西方工业综合体理论与地域生产综合体有类似的地方。在许多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得以运用。美国区域科学家艾萨德,在其1959年出版的工业综合体分析与区域发展一书中,认为工业生产综合体是布局于一定区域的一组工业活动,同属于一个集团,该集团因技术、生产、市场和其他联系而给每项工业活动都带来相当程度的利益。并以波多黎各为

15、例,构建了工业综合体方案。其理论涉及到区域生产企业、商业市场、运输方式、社会政策和环境生态各个方面。,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炼铁厂,焦化厂,烧结厂,轧钢厂,金属结构厂,印染厂,钢管厂,炼油厂,乙烯裂解厂,石油化工厂(化工原料),纺织厂,织布厂,针织厂,合成材料厂,以生产联合化集聚形成的地域综合体,地域综合体,热电厂,矿山,冶金矿山机修厂,石油化工厂,煤炭砖厂,电解铝铝氧 水泥,煤灰电,电汽,铁路专用线市政设施,砂轮厂 铀承厂 玻璃厂,电汽,围绕一个大型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复合型工业区,三、增长极理论,极化理论认为自发的市场力量使区域发展的差别不是趋于缩小,不是扩大,即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和趋异性特点。极

16、化理论不是一个单一的完整理论,而是一个松散的各种论证的集合。其经代表人物是佩鲁、缪尔达尔和赫尔希曼。这一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者索瓦.佩鲁于50年代提出,后经赫希曼(A.O.Hirschman)等进一步发展起来。佩鲁等称其理论为增长极核理论。按现在的理解,也是极化效应的研究。极化主要有部门的极化和区域的极化,均有导致极化发展的重要机制。部门极化是区域极化的重要基础,并且有助于理解区域极化发展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发展,该理论解释较为完备,实际运用十分广泛。有望成为区域发展空间组织理论的基础,有潜力发展成为一个完备的总理论。,1佩鲁的增长极核观点,佩鲁认为:在各种作用力影响范围之下的经济空间是由若干中

17、心(或极核、焦点)所组成,各种向心力或离心力则分别指向或背离这些中心。这些空间或中心成为增长极的雏形。经济增长不是在每个地区以同样的速度进行,相反,在一定的时期,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在某些主导经济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往往集中在区位较好的地方,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核。增长极集中了主导部门和创新行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起到了生产中心和市场枢纽作用。同时,增长极核对周围地区又有一种辐射扩散效应,带动了相关延伸产业和辅助部门、提供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增长和发展的势头通过技术、生产协作、市场联系、信息传播向周围地区扩散。从而带动所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2、赫希曼对增长极核理论的发展,赫希

18、曼对佩鲁增长极核理论的发展,是将空间组织概念引入到增长极核中,将佩鲁含糊提到的空间集聚加以深化和阐述。从地理空间的角度而言,增长必然是不平衡的,不会同时出现在每一地区,而一旦经济发展在某一地区产生了发动型工业或主导工业时,则该地区就必然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经济发展进一步集中到该地区,成为增长极核地区。增长极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1、增长极核是一种高效的集聚经济形式,有部门集聚效应和区域集聚效应。2、增长极核的自身投资中公共开支方面的费用小于大范围的全面补助性开支。3、增长极核不仅自身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围落后地区的发展动力问题。,3、核心边缘理论,弗里德曼(J.Fried

19、mann)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这一理论把核心与边缘通过扩散机理联系起来。认为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集聚必然在区域中形成一定的核心区(结节区),而每一核心区均有一个影响区,弗里德曼称之为边缘区,核心与边缘之间存在着扩散与交流的基本关系,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即结节性区域。核心区一方面从边缘区吸聚生产要素,产生出大量的革新(材料、技术、产品、社会、文化体制等),另一方面这一革新又从核心向边缘区扩散与传播,促使边缘区的经济活动、社会文化结构、权力组织和聚落类型的变化,从而促进整个结节区域空间系统的发展。除革新的扩散外,还存在决策的传播、移民的迁徙和投资转移三种基本的空间作用过程。任一区域一方面是

20、更高层次核心的边缘区,另一方面又是低层次区域的核心区,形成一系列的空间结构层序,不断扩散传播和扩散各类要素,推动整个区域的有效发展。,经济空间组织,边缘,社会,文化,类型,革新扩散一,革新扩散二,核心,社会,文化,类型,边缘,经济,活动,类型,投资一,投资二,核心,经济,活动,类型,类型,聚落,核心,移民一,移民二,类型,聚落,边缘,类型,关系,核心,决策一,决策二,类型,关系,权力,边缘,现代化空间组织,扩散、决策、移民、投资,扩散、决策、移民、投资,产生革新,空间一体化理论,第一阶段,C,P,P,第二阶段,P1,P2,P3,P4,SC1,C,SC2,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如上图所示,弗里德曼

21、的空间一体化阶段有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独立的地方中心,不存在等级。每个城市坐落于一个地区的中央,腹地范围小,这是前工业化社会特有的典型空间结构。第二阶段:单一强中心。边缘区(P)开始出现。由于人才、资金大量流入中心(C),中心以外的其他地区的经济会遭到沉重打击。这是工业化初期所具有的结构。第三阶段: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区域中心,边缘次中心也变得越来越强大。战略次中心(SC1,SC2)得到发展。边缘区的重要资源被纳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性循环,国家中心的膨胀问题得以避免,但在边缘区依然存在贫困与文化落后问题。第四阶段:形成功能相互依存的有等级的城市体系,交通网络发达,市场网络结构完善,边缘性基本上消失

22、,区域体系最终演变为组织良好的综合体。边缘区纳入到邻近的城市经济中,达到空间一体化,缩小了区际差异。,点轴开发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开发,应重点以点及交通轴线形成的带状区域为开发重点,形成在一定地域内有机结合的核心地带。这里的点指的是各级中心城市,即各级增长极。增长极具有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科技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轴是指连接各个点的以交通运输线路或网络为主的基础设施,实质上是未来发展的产业带,可有效节约交通成本。如沿海和长江沿岸可采取T字形的点轴开发模式,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带动整个长江广大腹地的共同发展。,四、点轴理论模式,(1)产业和企业首先集中在少数

23、条件较好城镇,它们呈点状分布,这种点就是增长极,也即点轴开发理论中的点。(2)随着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增长极增多,点与点之间通过交通线、邮电通讯线、水源供应线等连接成轴线,点轴贯通形成点轴系统。轴线两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区域内各生产要素向轴线聚集。经济轴线分为四种类型,即交通干线经济轴线,水流经济轴线,海岸经济轴线,不同地貌类型交接轴线。,五、网络开发理论模式,网络开发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点轴开发阶段后,进入网络开发的成熟开发阶段,开发重点放在了点轴与其腹地之间的综合网建设上,更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使发展机会传播更快更远,生产要素利用更加充分,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区域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空间系统。“点”是节点,即各级各类的城镇;面,即是点的吸引范围;线,即网络,是生产要素流向的交通网、通信网。所谓网络开发,就是强化网络和点轴系统的延伸。提高区域内各节点与腹地、腹地与腹地联系的广度和强度,促进区域一体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