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艺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7961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陶瓷艺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代陶瓷艺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代陶瓷艺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代陶瓷艺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代陶瓷艺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陶瓷艺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陶瓷艺术》PPT课件.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陶瓷艺术,指导教师:马岩 穆扎特,目录,1、陶瓷简介2、陶瓷定义3、陶瓷分类4、陶瓷历史5、陶瓷鉴定6、陶瓷图片,陶瓷简介,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陶瓷定义,凡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器物就叫瓷器。但当今对瓷器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一般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

2、是高岭土和化妆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陶瓷分类,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青花矾红彩始于明初宣德时期,

3、是把釉下青花同釉上红彩(铁红)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经高温、低温两次烧成。常见图案为海水行龙或海兽,它的做法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绘海水,留出行龙或海兽纹的空白地,高温烧成后再在空白地上用矾红彩补齐图案,然后低温二次烧成。这类器物造型种类不多,主要有墩式杯和高足杯等。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陶瓷历史,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

4、的白瓷、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其中,长沙窑的瓷器在亚非13个国家、73个地点都有出土,说明它的影响遍及国内外。从其产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枣、棕榈纹样及书写阿拉伯文等方面来看,可能出现了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瓷器。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

5、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成为生产的主流达数百年之久,并远销国内各地及亚、非诸国;釉里红是用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绘以纹饰,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呈釉下红彩的瓷器。釉里红的烧成难度大,成品率底,尤其是色纯正者少。釉里红呈色鲜艳,白地红花引人瞩目,极受人们的欢迎。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

6、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陶瓷鉴定,鉴别古瓷和仿古新瓷的一般规择 仿古瓷如果制作手法高超,几可乱真,那么怎样区别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别:1.古瓷纹饰,运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痕迹。,鉴定,2.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1)用酸浸涂去光,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苍白,与古瓷不同。(2)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

7、处理的,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纹。(3)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不正,仔细比较,即可识其破绽。,鉴定,3.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去。4.釉上彩瓷一般达一百年之久者,迎光斜视可见彩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红色光泽,俗称“蛤蜊光”。,鉴定,5.有的膺品采用在旧器上后加彩的方法,使其改头换面,冒充名贵品种。鉴别的方法是仔细观察釉彩,一般来讲旧器用过都会留有伤痕,如伤痕在彩面下面,必然是伪作。此外,后加彩一般较鲜艳,且光泽度强,犹如旧衣服上打的新补丁,格外醒目,显得很别扭。,鉴定,6.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最初为德国人居恩在1830年所创制。我国瓷器上的金色,一般来讲1840年鸦片战争前,用金粉描画,金色深沉。1840年以后,用金水描画,光泽度好。因此鉴别古瓷的金色,可以说1840年是一条分界线。此外,古瓷的金色历久磨损变色,或仅留下痕迹。仿古瓷金色艳丽耀眼。,陶瓷图片,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