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8438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0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中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国际金融中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国际金融中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国际金融中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国际金融中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中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中心》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No.1,第十五讲,国际金融中心,No.2,主要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过程,在19世纪,由于欧洲及北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跨国需求开始大大增加。国际性的融资、保险、外汇交易活动规模在欧洲的一些大城市如巴黎、柏林及美国一些城市日趋扩大,尤其集中于占地2.6平方公里的伦敦城,由此即形成最早与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No.3,主要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过程,从20世纪开始,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与投资在世界许多地方渗透。国际金融活动也在世界一些主要地区相对集中,这导致一批地区性和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1945年以前,地区性国际金融中心已达数

2、10个,二次大战结束后充当过国际金融中心(包括地区性)的城市有: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卢森堡、苏黎世、阿姆斯特丹、米兰、东京、香港、新加坡、悉尼、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巴拿马等等,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在70年代后开始建立或重新发展起来的。,No.4,主要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过程,20世纪70年代之前,只有少数国家如美国、瑞士,对外放开其金融市场,欧洲许多国家金融对外开放度并不大。虽然欧洲一些金融城市如伦敦正在慢慢复苏其国际金融运作,但总体上跨国融资活动规模增加有限,国际金融中心此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No.5,主要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过程,70年代以后,随着许多发达国家开放资本帐

3、户和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跨国投、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在这一时期,除了原有的、自然发展起来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巴黎、苏黎世、法兰克福等开始迅速扩张外,在政府推动下又新建了一批国际金融中心,如新加坡、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等;同时在较为自发的状态下,东京、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也开始崛起。因此,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已开始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No.6,主要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过程,进入90年代,一些亚洲国家城市如曼谷、马尼拉、吉隆坡等也开始致力于成为地区性国际金融中心。在主要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过程中,一国经济实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次大战后,美国经济的绝对优势

4、地位“迫使”伦敦让出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日本经济二、三十年的持续增长使东京迅速超越其它国际金融中心,在80年代成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和经济的持续衰退,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衰落;而纽约则以美国新经济为基础,牢牢地占据着全球国际金融中心“龙头老大”的地位。,No.7,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和指标体系,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与发展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它需要具备严格的条件和系列指标体系的考核。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能力,但并不妨碍某些地区对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追求。,No.8,国际金融中心

5、的形成和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形成和发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首先在某一城市或地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然后逐步成长为全国性的金融市场。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那些能够为各种金融业务活动提供最大便利的国内金融市场就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像纽约、伦敦等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另一种方式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实行优惠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和发展的国际金融市场,如新加坡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恰当的例子。,No.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重大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纽约、苏黎世的崛

6、起与伦敦并列成为世界三大国际金融市场。由于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金供应者,美元成为各国储备货币和重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国际资本的糯统锎氪多集中在纽约,使其成为西方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苏黎世的自由外汇交易和黄金交易也非常活跃,以至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国际金融市场之一。第二阶段,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和扩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No.10,60年代以后,美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巨额逆差,美元信用动摇,结果欧洲美元、亚洲美元市场相继出现,并且迅速发展起来。其中伦敦成为规模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并实现了信贷交易的国际化,为金融中心国际化扩散创造了重要条件。此后,国际金融市场广泛扩散到巴

7、黎、法兰克福、布鲁塞尔、东京、米兰、卢森堡、新加坡、香港。第三阶段,发展中国家金融中心建立,并且向国际金融市场方向发展。拉丁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逐步兴起,拥有丰富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No.11,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1)健全的金融体制和健全的金融市场。所谓健全的金融体制指:一、具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即根据国际规则,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参考本地、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体现国际化、公正化的金融法律、法规、制度,并使之与发达的金融中心接轨。,No.12,二、建立系统、

8、严明、高效并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及经济监督机制。金融中心即使有了健全的金融法令,也会因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与之相配合而漏洞百出,甚至衰败失落。东京金融中心虽然80年代发展势头非常凶猛,一度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但是,由于其监督机制不完善,90年代初期以来,金融丑闻屡屡曝光,从而严重损坏了其世界顶尖金融中心的形象,迫使资金大量外流,国际地位迅速下降。,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No.13,三、形成灵活、高效的货币调控体系。对于形成什么样的货币调控体系,各国货币当局看法不一。但总的看来,成功的做法是依据市场供求关系而不是依据政府的行政目标建立相应的货币调控体系。东亚各国金融当局货币调控体系

9、过于硬化,关键时期效率不显,而欧美国家货币当局货币调控体系较为通灵。四、建立能够充分、合理、公平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证券公司体系。,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No.14,(2)币值稳定。金融中心作为区域乃至世界的资金集散地,虽然外部流入和向外流出的资金所占比重很大,但是本国资金要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主要有三条原因:第一,树立良好的金融信誉;第二,资金运筹需要;第三,应付风险必需。而本国资金实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总量,二是汇率的变化。金融中心要扮演规模巨大的国际流动资金的中介角色。各种外币经常大量汇集或者流出金融中心,并且必然与本币发生联系。,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No.15,本币的币

10、值不稳定会带来几种不良的后果:一、被国际投机商利用,损失大量汇差。东亚金融危机深刻说明这一点。二、降低国际信誉,迫使较多的资金逃离本地。自1997年以来,曾经一向被人们看好的日元汇率不断下滑,日元汇率的不稳定导致东京外汇市场资金大量外流。到1998年6月底,日本已将2650多亿美元资金用于购置美国国债,进而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如果加上其他外流资金,东京可以称之为当今世界逃离资金规模最大的金融市场。,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No.16,(3)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规模由两个方面所构成,其一为资金来源规模;其二为资金使用规模,相比之下,前者更为重要。金融市场的资金来源规模决定因素大体上有两

11、种,一是本国的总储蓄规模,一是吸收外国资金的能力。它不仅取决于本市场运作资金规模大小,而且取决于政府的相关金融政策如何。如长期以来新加坡的无准备金政策、香港的“不对利息征税”政策,较大程度动员了海外资金进入本地金融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宽松的金融政策均是有条件的,均需符合本金融市场及本国经济实力允许的范畴。过度宽松的金融政策势必挫伤国内金融机构发展活力,甚至会给国际投机资本搞垮本国金融体系创造条件。,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No.17,(4)经济稳定增长,文化和地理条件适宜。经济稳定增长不仅指本地区,而且指整个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甚至指周边国家,即该金融中心所辐射的广泛的经济区域,也相应

12、的达到较高的、较长期的经济增长目标。这是因为金融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结合性资本,金融资本的运营如同经济的血液循环,没有产业和整个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作基础,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不可能有发展前景。,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No.18,一般说来,文化因素包括域内人口受教育的程度、道德修养程度、宗教信仰、行为习惯、人才结构特别是国际化人才所占比重等。这些方面的水平越高,与海外文化的融合性越强,开展国际金融业务的范畴越大。综上所述,建立金融中心并非易事,需要具备比较完善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人才等条件。事实上,除上述条件以外,还应当包括:政治局势稳定、交通便利、良好的通讯设施、经济交流的核心场所、高层次金

13、融人才、便于沟通的语言、货币当局具有干预国际金融市场的能力等。建立国际金融市场,既需要自身具备条件,也需要国际环境的配合。,建立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No.19,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近些年来,国际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由此评价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也在不断进步,逐渐高级化。自1997年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东方国家以往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更应改造。今天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应为:,No.20,(1)金融规模、效率、安全指标。评价金融中心最主要的是看当地的金融情况如何。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风起云涌,变化剧烈。为此,能否维持一定的交易规模达到较高的效率,保证交易的安全

14、,就成了评价金融中心的根本性指标。,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21,金融规模。它可以分解为许多具体指标。但其中最重要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额,参考指标为金融中心所在国家金融机构整体资产负债额。一般的情况下,这两项指标的数额越大,证明该金融中心的实力越强。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这两项指标有形式和实质之分。形式系指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所记载数额;实质系指金额机构实际可以运转的数额。这是因为,有些资产负债仅仅存于资产负债表上,如不能返还资产,不仅不是金融机构的有利条件,相反却是其包袱。,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22,金融规模还应包括金融机构自有资本额及其比率和金融业国民总产值及其占GDP的比率。

15、金融机构自有资本额及其比率涉及其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金融风险较多的当今世界,这两项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业国民总产值及其占国民总产值的比率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金融业发达程度。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的国民总产值就应达到较大的规模,占有较大的比重。否则,难以驾御国内经济形势,更难于大量吸收海内外资金。,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23,金融规模按以往的经验做法,还将金融机构数量及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纳入其中。通常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和其从业人员的数量越多,金融实力越强,但这是建立在单个金融机构实力较大,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工作效率较高的条件之上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小银行数量众多,从业人员队伍

16、庞大,但效率不高,因此,使用这两项指标时必须慎重。,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24,金融效率。它是决定金融中心是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金融效率涉及的指标很多,诸如,金融业自有资产收益率,金融总资产收益率,金融业人均资产、负债、收益额、金融资产周转率等。这些指标直接反映金融机构及金融产业的效率,决定其发展前途。在以往的金融实践中,金融中心是否有活力,金融机构能否倒闭,金融危机会不会出现,均与金融效率指标密切相关。对于金融中心的评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当高度重视这一指标。,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25,金融效率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息息相关。为此,在考察这一方面指标时,还

17、必须分析: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及投资比率、消费增长率、通货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出口增长率、出口比率、经常收支及贸易收支顺差和逆差规模和比率、外汇储备额、长期外债额和比率、短期外债和比率等。这些指标,基本上反映了该国、该地区经济发展绩效。如果经济发展绩效不佳,金融中心就难以建立,即便建立了也支撑不下去。,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26,金融效率所涉及的国民经济绩效指标之间,相互连带,考察时应进行综合分析。最好的办法是,根据重要程度将这些指标进行分类,设定分数段并加权,然后再根据金融中心的实际情况分类打分,最后将各类加权得分加总。按总得分情况,评金融中心的级次。在

18、分析国民经济绩效指标时,还有必要深入分析形成如此绩效的原因。在一些个别因素的作用下,也可以造成短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良好的迹象。,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27,金融效率指标是较为复杂、较难考察的指标体系。随着金融事业的迅猛发展,国际化的快步进行,以上的指标体系也在以较快的速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所以,原有的指标,无论是数量,还是高级化程度,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28,稳定性,也称安全性。目前,该指标已经成为评价金融中心的前提性指标。它由政治稳定性、经济稳定性和金融稳定性三类指标所组成。政治稳定性包括政治体制稳定程度、政治组织变更频率、党派冲突、宗教冲突、种族冲突

19、、反当局运动等。这些情况的变化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金融中心的稳定性。经济稳定性主要指经济增长波动幅度,爆发经济危机的频度,企业倒闭的数量和比率。金融稳定性是指金融风潮发生周期、危害率、金融机构倒闭数量和比率,单位金融机构金融风波平均损失率,外资逃离事件发生次数和比率,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总量和比率,证券、期货暴涨暴跌周期及其影响程度,汇率风潮发生频度和深度。,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29,金融规模、效率和稳定性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规模越大,效率应当越高,稳定性也应越强;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扩大规模,势必要增加风险,带来不稳定性;稳定性越高,可以为提高效率提供保证,为扩大规模

20、准备坚实的条件。分析规模、效率、稳定性指标时,必须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30,(2)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中心主要针对国际经济活动开展金融业务。为此,金融国际化指标体系对于分析、评价、考察金融中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金融国际化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业务国际化,金融组织国际化,金融人员国际化,金融制度、法令国际化。,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31,金融业务国际化衡量标准应当为该项业务的国际交易占全部交易的比率。如果一个金融集中地国际业务达不到一定的比率,则不可能成立金融中心。金融业务国际化要通过两种金融机构来完成。一是本国金融机构从事国际金融业务,二

21、是外国金融机构在本国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具体指从事外币存放、国际证券交易。一般的情况下,金融中心都以本国的金融机构开展国际金融业务为重点,以外国在本国的金融机构开展的国际金融业务为辅助,目的在于保证本国金融机构的主动性,获取更多的国际金融收益。但是,90年代以来,这种局面越来越难以维持,国际化浪潮使本国金融机构业务的比重越来越小。,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32,金融组织国际化,主要指本国金融机构开展国际金融业务的比重,以及在本国的外国金融机构数量及其在本国全部金融机构数量、业务中所占的比率。日本长期限制金融组织国际化,最后终于吃到了苦果。以上所述的金融中心指标体系是根据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发展

22、情况而设计的,它将随着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33,总之,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以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它受约束于国家的整体的政策制度和其他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但是,这并不影响某些地区对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追求。加入WTO后,金融国际化是必然趋势,这将为我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创造条件。目前,国内的一些发达城市如上海、深圳都在进行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探讨。我们应扎扎实实创造好一切条件,选择某地区逐步试点,逐步开放,逐步完善,早日建立起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No.34,上海成为地区性金融中心的争论,上海确

23、立四大目标 打造国际金融中心2002-08-06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20%形成较完整的中外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体系成为资本营运中心和资金调度中心全面实现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和依法监管,No.35,上海市市长陈良宇在8月5日举行的上海市金融工作会议上表示,上海力争到2005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据悉,本次会议是上海市政府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首次金融工作会议,陈良宇在会上指出,上海力争到2005年实现“四个基本确立”的目标,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基本确立金融在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运作中的核心作用,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20%左右;基本确立国内外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地的地位,形成较为

24、完整的中外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体系;基本确立国内体系完善,辐射力强的金融市场中心的功能,成为资本营运中心和资金调度中心;基本确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金融环境,全面实现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和依法监管。,上海成为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目标,No.36,一位著名金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个基本确立”的实现取决于现有金融机构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及外资外地金融机构的进入,通过金融业务份量的增加达到量化指标。这位专家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三大优势,第一,上海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金融机构来沪营业都有可观的回报,上海的投资环境对金融机构具有吸引力。第二,上海的信用环境良好,信贷质量和借贷人的信用状况均较好,

25、因此银行出现不良资产的比例也低下,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开设促进金融业完善发展。第三,国内A股的交易量已逐步从深圳向上海转移,上海证券业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上海成为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目标,No.37,金融领域的许多改革探索都放在上海:1990年12月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4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开业,1996年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在上海建立。这些“中国第一”,大大加快了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数据表明,2001年上海证券交易额比1995年增加了6.3倍,保费收入增加了6倍多,外汇交易额达到750.3亿美元,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证券、保险和外汇交易市场。由证券市场、同业拆借

26、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等构成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在上海已经初步建成。,上海成为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目标,No.38,外资金融机构集聚上海的速度明显加快。上海已成为中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金融开放城市,目前上海外资银行的存款、贷款、总资产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50,世界前50位的大银行中,80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在沪外资证券机构代表处42家,外资保险公司16家,占全国总数的比重都超过了一半。随着银联公司在上海的成立,今年年底,持有银联标志银行卡的上海市民,将可在中国40个城市实现跨行通用,到明年年底,这个数字将扩大至300个。,上海成为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目标,No.39,何新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何新认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开放应该审慎。应该建立以香港为中心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上海金融的开放应该审慎。上海目前只能是在岸金融中心。,No.40,思考,911对纽约金融中心的打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