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规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规范》PPT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宣贯培训,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 马全明2008年5月22日,内 容,9 联系测量10 地下控制测量11 暗挖隧道、车站施工测量,9 联系测量,联系测量是将地面坐标、方位和高程传递到地下隧道,建立起地下与地面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作为地下各项测量工作起算数据。联系测量是隧道控制测量的重要环节,其精度对隧道贯通误差影响很大,必须引起重视。,9.1 一般规定,9.1.1 联系测量工作应包括:地面近井导线测量和近井水准测量;通过竖井、斜井、平峒、钻孔的定向测量和传递高程测量;地下近井导线测量和近井水准测量。9.1.2 定向测量宜采用
2、下列方法:1 联系三角形法;2 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法;3 导线直接传递法;4 投点定向法;9.1.3 传递高程测量宜采用下列方法:1 悬挂钢尺法;2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3 水准测量法。,1 联系三角形法,一般适合于井口小、深度大的竖井进行联系测量。虽然其作业工作量较大,但其精度很稳定,因而国内很多单位仍在使用该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联系测量工作中该法也得到广泛应用。2 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法,首先应用在北京地铁复西段的施工测量中,在西单车站施工技术科研成果的鉴定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肯定,其方法简单、精度高、作业时间短,此后推广到北京地铁复八线和全国各线的施工测量中。,3 导
3、线直接传递法,较适合于井口大、深度浅(深度小于30m)的竖井进行联系测量。用导线测量方法将坐标和方位直接传递到隧道内,如果不能一次传入隧道,可再经站厅过渡传入隧道。此法工作量较小、简单易行,在全国地铁中应用较多。4 投点定向法,该法利用在车站两端的出土井搭设人、仪分离的观测台,将坐标用投点仪直接投入井内,此法前提条件是井下两点应当通视。另外,当隧道贯通距离较长时,为控制隧道掘进的横向误差,对浅埋隧道可在地面钻一孔,用吊锤或光学、激光铅垂仪将坐标传入地下隧道内,将地下施工控制支导线变成坐标附合导线,由此提高地下施工控制导线精度,并使用平差后的导线成果继续指导隧道掘进。,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4、,应注意以下两点:1 应采用有自动补偿的II级全站仪或相当于II级全站仪的仪器,其觇标高和仪器高,不能用小钢尺去量,而应采用无仪器高测定法或用水准仪直接测定。2 必须采用同一架仪器往返观测,测得的高差较差小于5mm时,取平均值。,9.1.4 地面近井点可直接利用卫星定位点和精密导线点测设,需进行导线点加密时,地面近井点与二等导线点应构成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近井导线总长不宜超过350m,导线边数不宜超过5条。9.1.5 隧道贯通前的联系测量工作不应少于3次,宜在隧道掘进到100m、300m以及距贯通面10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当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小于12时,可取各次测量成果的平均值作为后续
5、测量的起算数据指导隧道贯通。9.1.6 定向测量的地下定向边不应少于2条,传递高程的地下近井高程点不应少于2个,作业前应对地下定向边间和高程点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9.1.7 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增加联系测量次数或采用高精度联系测量方法等,提高定向测量精度。,无论定向和高程传递,在隧道贯通前至少进行三次测量的原因如下:1 一次测量不能满足贯通测量精度要求,多次测量可提高定向和传递高程的精度。2 由于受隧道结构自身不稳定和施工的影响,隧道中的导线点易于变动。3 增加隧道内支导线测量路线检核条件。,9.2 地面近井点测量,9.2.1 地面近井点包括平面和高程近井点,应埋设在井口
6、附近便于观测和保护的位置,并标识清楚。9.2.2 平面近井点应按本规范第3章精密导线网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最短边长不应小于50m,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在10mm之内。9.2.3 高程近井点应利用二等水准点直接测定,并应构成附合、闭合水准路线。高程近井点应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9.3 联系三角形测量,9.3.1 联系三角形测量,每次定向应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定向成果。9.3.2 在同一竖井内可悬挂两根钢丝组成联系三角形,如有条件时,应悬挂三根钢丝组成双联系三角形。9.3.3 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应满足下列要求:1 竖井中悬挂钢丝间的距离c应尽可能长;2 联系三角形锐角、,一般应
7、小于1,呈直伸三角形;3 a/c及a/c比值,一般应小于1.5,a为近井点至悬挂钢丝的最短距离。9.3.4 宜选用0.3mm钢丝,悬挂10kg重锤,并将重锤浸没在阻尼液中。,1 钢丝间的距离越长连接图形越好,根据竖井井口的直径尽量加大钢丝间的距离。2 从竖井联系测量传递方位角的精度公式来看,减小、,可提高方位角传递的精度,故规定小于1,实际操作中也容易做到。,图 联系三角形定向图1施工坚井;2C为地面近井点、C为地下近井点;3O1、O2为悬挂钢丝,3 从方位传递的公式来看:,,,比值越小,越有利于提高精度;故一般选择井上、井下近井点时,,宜使近井点距钢丝距离不超过两钢丝的间距c。,9.3.5
8、联系三角形边长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或经检定的钢尺丈量,每次应独立测量三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应小于1mm。地上与地下丈量的钢丝间距较差应小于2mm。钢尺丈量时应施加钢尺鉴定时拉力,并应进行倾斜、温度、尺长改正。9.3.6 角度观测应采用不低于II级全站仪,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六测回,测角中误差应在2.5之内。9.3.7 联系三角形定向推算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的较差应小于12,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在8之内。9.3.8 有条件时可采用两井定向或其它方法,地下起始边的定向精度应满足第9.3.7条的相关要求。,9.4 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定向测量,9.4.1 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
9、定向测量布置宜按本规范附录D进行。9.4.2 全站仪精度应选用不低于II级的精度,陀螺经纬仪的标称精度应小于20,铅垂仪(钢丝)投点中误差应在3mm之内。悬挂的钢丝应符合第9.3.4条的要求。9.4.3 陀螺经纬仪定向应采用“地面已知边地下定向边地面已知边”的定向程序。同一边应定向三次,每次三测回。测回间陀螺方位角较差应小于20,三次定向陀螺方位角较差应小于12,三次定向陀螺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小于8。,9.4.4 隧道内定向边边长应大于60m,视线距隧道边墙的距离应大于0.5m。9.4.5 测定仪器常数的地面已知边宜与地下定向边的平面位置相对应。9.4.6 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每次
10、定向应在三天内完成。9.4.7 陀螺方位角测量可采用逆转点法、中天法等。,1 按照本规范的贯通误差配赋原则,联系测量中误差应在20mm之内,偏于安全考虑,本条规定竖井投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临近竖井口的精密导线点为10mm。我国城市地铁的埋深一般较浅,使用精度为1/30000的铅垂仪或荷重钢丝进行投点的精度一般均能达到要求。2 本规范所规定的是进行陀螺经纬仪定向的一般步骤,无论陀螺定向观测采用何种方法,一般均遵循本条的步骤。3 井下陀螺定向边,其边长应长短适中,边长太短时对中、照准误差对方位角精度影响较大,边长太长时由于隧道内粉尘分布不均匀以及照明条件有限等原因所造成的照准误差也会影响方位角的精
11、度。,测定仪器常数在竖井附近的已知控制点上进行时,由于已知边距待定边较近,可认为井上、井下的子午线收敛角影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不考虑子午线收敛角的影响,计算仪器常数的公式为:从而,式中,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边的陀螺方位角。,由上式可以看出,测定仪器常数的已知边,其方位角精度对仪器常数的精度有直接影响,因此已知边的方位角必须有较高的精度。,相关研究表明,陀螺经纬仪的仪器常数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量。因此规定陀螺定向各个步骤应在三昼夜内完成,以避免时间过长造成仪器常数发生变化。,9.4.8陀螺方位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绝对零位偏移大于0.5格时,应进行零位校正。观测
12、中的测前、测后零位平均值大于0.05格时,应该进行零位改正;2 测前、测后各三测回测定的陀螺经纬仪常数平均值较差不应大于15;3 两条定向边陀螺方位角之差的角值与全站仪实测值较差应小于10。,9.4.9 铅垂仪投点应满足下列要求:1 铅垂仪的支承台(架)与观测台应分离,互不影响;2 铅垂仪的基座或旋转纵轴应与棱镜轴同轴,其偏心误差应小于0.2mm;3 全站仪独立三测回测定铅垂仪的坐标互差应小于3mm。,9.5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9.5.1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按本规范第3.3节二等导线测量有关技术要求进行。9.5.2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独立测量两次,地下定向边方位角互差应小于12,平均值中误差应
13、小于8。9.5.3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采用具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无双轴补偿时应进行竖轴倾斜改正;2 垂直角应小于30;3 仪器和觇牌安置宜采用强制对中或三联脚架法;4 测回间应检查仪器和觇牌气泡的偏离情况,必要时重新整平。9.5.4 导线边长必须对向观测。,9.6 投点定向测量,9.6.1 可在现有施工竖井搭设的平台或地面钻孔上,架设铅垂仪(钢丝等)向井下投点,进行定向测量。投点定向测量所使用投点仪精度不应低于1/30000。9.6.2 投测的两点应相互通视,其间距应大于60m。9.6.3 架设铅垂仪进行投点定向测量时,应独立进行两次,每次应在基座旋转120的三个位置,对铅
14、垂仪的平面坐标各测一测回。架设钢丝时,应独立测量三次,并应按第9.3.5条、第9.3.6条的要求,测量钢丝的平面坐标。9.6.4 投点定向测量应按本规范第3.3节二等导线测量有关技术要求进行。9.6.5 投点中误差应小于3mm。地下定向边方位角互差应小于12,平均值中误差应小于8。,平面联系测量示意图,一井定向法,铅垂仪+陀螺仪联合定向法,两井定向法,全站仪,9.7 高程联系测量,9.7.1 高程联系测量应包括地面近井水准测量、高程传递测量以及地下近井水准测量。9.7.2 测定近井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近井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二等水准点上。近井水准测量,应执行本规范第4.2节水准测量有关技术要求。
15、9.7.3 采用在竖井内悬挂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地上和地下安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并应在钢尺上悬挂与钢尺鉴定时相同质量的重锤。,高程联系测量示意图,检定钢尺,北京地铁五号线高程联系测量检测,9.7.4 传递高程时,每次应独立观测三测回,测回间应变动仪器高,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间的高差较差应小于3mm。9.7.5 高差应进行温度、尺长改正,当井深超过50m时应进行钢尺自重张力改正。9.7.6 明挖施工或暗挖施工通过斜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其测量精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2节中的二等水准测量相关技术要求。,10 地下控制测量,
16、10.1 一般规定,10.1.1 地下控制测量应包括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10.1.2 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起算点,应利用直接从地面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地下的近井点。10.1.3 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标志,应根据施工方法和隧道结构形状确定,并宜埋设在隧道底板、顶板或两侧边墙上。各种标志的形状和埋设位置,可在本规范附录E中选择确定。,地下平面控制点标志和埋设位置示意图,隧道底板上施工控制导线点或线路中线点钢板标志图注:标志以200mm100mm10mm钢板和钢筋焊接而成,与底板钢筋焊接后,浇注在底板混凝土中,点位经归化后,应在点位上钻2深5mm的小孔并镶以黄铜丝。,隧道拱顶施工控制导线“吊篮”
17、标志1护栏;2观测站台;3仪器架设平台;4便梯;5仪器,地下平面控制点标志和埋设位置示意图,隧道边墙施工控制导线点固定标志图1标志点,地下平面控制点标志和埋设位置示意图,隧道内施工导线点标志图1底板标志;2顶板标志,10.1.4 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在适当位置,通过钻孔投测坐标点或加测陀螺方位角等方法提高控制导线精度。10.1.5 使用前,必须对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隧道结构在施工期间非常不稳定,因此埋设在隧道结构上的测量标志难免发生变化,同时由于施工单位不慎,将测量标志碰动和损坏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复测和检查。,10.2 平面控制
18、测量,10.2.1 直线隧道掘进至200m或曲线隧道掘进至100m时,应进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10.2.2 隧道内控制点间平均边长为150m。曲线隧道控制点间距不应小于60m。10.2.3 控制点应避开强光源、热源、淋水等地方,控制点间视线距隧道壁应大于0.5m。10.2.4 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导线测量等方法,导线测量应使用不低于级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4,边长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往返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测角中误差应小于2.5,测距中误差应小于3mm。,10.2.5 控制点点位横向中误差宜按下式计算:mum(0.8d/D)(10.2.5-1)式中
19、mu 导线点横向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 贯通中误差,单位为毫米;d 控制导线长度,单位为米;D 贯通距离,单位为米。10.2.6 每次延伸控制导线前,应对已有的控制导线点进行检测,并从稳定的控制点进行延伸测量。,10.2.7 控制导线点在隧道贯通前应至少测量三次,并应与竖井定向同步进行。重合点重复测量坐标值的较差应小于30d/D(mm),其中:d控制导线长度,D贯通距离,单位均为米。满足要求时,应取逐次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掘进。10.2.8 隧道长度超过1500m时,除满足本规范第10.1.4条要求外,还宜将控制导线布设成网或边角锁等。10.2.9 相邻竖井间或相邻车站间隧道贯通
20、后,地下平面控制点应构成附合导线(网)。,1 对导线折角规定测左、右角的主要原因是:增加测站检核条件和提高测角精度。2在延伸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前,应对现有施工控制导线前三个点进行检测。因为地铁施工控制导线点由于种种原因会发生变化,因此测量前对已有导线点进行检测十分必要。,10.3 高程控制测量,10.3.1 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并应起算于地下近井水准点。10.3.2 高程控制点宜每200m埋设一个,可利用地下导线点,也可单独埋设。10.3.3 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应符合第4.2节中二等水准测量相关技术要求。,地下高程控制点标志和埋设位置示意图,隧道内施工控制水准点位置图
21、,10.3.4 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独立进行三次,并应与传递高程测量同步进行。重复测量的高程点间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满足要求时,应取逐次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掘进。10.3.5 相邻竖井间或相邻车站间隧道贯通后,地下高程控制点应构成附合水准路线。,地下施工控制水准测量规定,采用地面二等水准测量的仪器、设备以及观测方法,并要求往返闭合差应在 8 mm之内,主要是考虑隧道内铺轨基标的测设精度要求而制定的。,11 暗挖隧道、车站施工测量,11.1 一般规定,11.1.1 暗挖隧道施工测量应包括施工导线测量、施工高程测量、车站施工测量、区间隧道施工测量和贯通误差测量。11.1.2 施
22、工测量前,应熟悉设计图纸,检核设计数据,并对测量资料进行核对。11.1.3 暗挖隧道掘进初期,施工测量应以联系测量成果为起算依据,进行地下施工导线和施工高程测量,测量前应对联系测量成果进行检核。,11.1.4 随着暗挖隧道的延伸,测设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并应以竖井内联系测量的控制点或隧道内不断延伸的控制点为起算依据,进行地下施工导线和施工高程测量。11.1.5 应以地下控制点或施工导线点及施工高程点测设线路中线、隧道中线和高程控制线,指导隧道施工。11.1.6 隧道掘进距贯通面60m时,应对线路中线、隧道中线和高程控制线进行检核。11.1.7 隧道贯通后,应随即进行平面和高程贯通误差测量。,
23、1 喷锚暗挖法和盾构法是目前我国暗挖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本规范提出的暗挖隧道的施工测量规定,是根据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暗挖隧道的施工测量实践总结出来的。对于其它有特殊要求的暗挖隧道,可参照本规定的原则自行制定施工测量的方案。2 竖井内联系测量的控制点是直接从地面传递到井下的坚强控制点,隧道开挖初期必须由此指导隧道掘进。随着暗挖隧道的延伸,不断在延伸的隧道中布设地下施工平面和高程点,作为施工测量依据。但是,一旦路线长度满足布设平面和高程控制路线的要求后,应进行地下控制测量。3 隧道贯通后,进行贯通测量的目的是了解贯通情况并进行贯通误差调整测量。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隧道有较严格的限
24、界,为使隧道满足限界条件,贯通误差必须符合要求。在此前提下,隧道贯通后或二衬结构施工前进行线路中线调整测量,利用中线调整测量后的成果作为下一道工序隧道施工依据。,11.2 施工导线和施工高程测量,11.2.1 施工导线边数不应超过3条,总长不应超过180m。11.2.2 施工导线点宜设置在线路中线或隧道中线上,也可埋设在其它位置。11.2.3 施工导线测量应符合表11.2.3测量技术要求。表11.2.3 施工导线测量技术要求,11.2.4 地下施工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点宜每50m设置一个。11.2.5 施工高程测量可采用不低于DS3级水准仪和区格式木制水准尺,并按城市四等水准测量技
25、术要求进行往返观测,其闭合差应在20 mm(L以千米计)之内。,11.3 车站施工测量,11.3.1 施工竖井、斜井等地面放样,应测设结构四角或十字轴线,放样后应进行检核。其放样中误差,临时结构应在50mm之内、永久结构应在20mm之内。11.3.2 施工竖井、斜井竣工后应进行联系测量,联系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有关要求。11.3.3 车站采用分层开挖施工时,宜在各层测设地下控制点或基线,各控制点或基线点的测量中误差应小于5mm。有条件时各层间应进行贯通测量。,11.3.4 采用导洞法施工,上层边孔拱部隧道和下层边孔隧道两侧各开挖到100m时,应进行上下层边孔的贯通测量,其上下层
26、边孔贯通中误差应在30mm之内。贯通测量后必须进行上、下层线路中线的调整,并标定出隧道下层底板上的左、右线线路中线点和其它特征点。11.3.5 采用双侧壁(桩)及梁柱导洞法施工时,应根据施工导线测设壁(桩)的位置,其测量允许误差应小于5mm。11.3.6 车站钢管柱的位置,应根据车站线路中线点测定,其测设允许误差应小于3mm。钢管柱安装过程中应监测其垂直度,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核测量。,11.3.7 进行车站结构二衬施工测量时,应先恢复上、下层底板上的线路中线点和水准点,下层底板上恢复的线路中线点和水准点,应与车站两侧区间隧道的线路中线点进行贯通误差测量和线路调整,贯通误差分配时应考虑车站施工现
27、状,下层底板上的线路中线点和水准点调整幅度不宜超过5mm。11.3.8 车站站台的结构和装饰施工,应使用已调整后的线路中线点和水准点。站台沿边线模板测设应以线路中线为依据,其间距误差应为05mm。站台模板高程宜低于设计高程,测设误差应为-50mm。,1 要建立以线路中心线控制结构施工的思想。2车站的控制点比较重要,一定要保护好。,11.4 矿山法区间隧道施工测量,11.4.1 应依据地下平面控制点及施工导线点测设中线(线路中线或结构中心线),依据地下高程控制点或施工高程点测设高程控制线。11.4.2 中线宜采用不低于级全站仪测定,高程控制线宜采用不低于DS3级的水准仪测定。隧道每掘进3050m
28、应重新标定中线和高程控制线,标定后应进行检查。11.4.3 曲线隧道施工应视曲线半径的大小、曲线长度及施工方法,选择切线支距法或弦线支距法测设中线点。,11.4.4 利用激光指向仪指导隧道掘进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激光指向仪设置的位置和光束方向,应根据中线和高程控制线设定;2 仪器设置必须安全牢固,激光指向仪安置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m;3 隧道掘进中,应经常检查激光指向仪位置的正确性,并对光束进行校正。11.4.5 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宜以中线为依据,安装超前导管、管棚、钢拱架和边墙格栅以及控制喷射混凝土支护的厚度,其测量允许误差应小于20mm。,11.4.6 采用弦线支距法测设曲线
29、时,与弦线相对应的曲线矢距在下列条件下,应以弦线代替曲线:1 开挖土方和进行导管、管棚、格栅等混凝土支护施工,矢距不大于20mm;2 混凝土结构施工,矢距不大于10mm。11.4.7 隧道二衬结构施工测量前应进行贯通测量,相邻车站或竖井间的地下控制导线和水准线路应形成附合线路并进行严密平差。,11.4.8 隧道二衬结构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以平差后的地下控制点作为二衬施工测量依据,进行中线和高程控制线测量;2 在隧道未贯通前必须进行二衬施工时,应采取增加控制点测量次数(联系测量和控制点复测)、钻孔投点以及加测陀螺方位等方法,提高现有控制点的精度,并以其调整中线和高程控制线。同时应预留不小
30、于150m长度的隧道不得进行二衬施工,作为贯通误差调整段。待预留段贯通后,应以平差后的控制点为依据进行二衬施工测量。,隧道二衬结构施工是隧道结构的最后一道工序,为保证其施工质量和结构限界要求,隧道未贯通前不能进行二衬施工。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旦贯通误差过大,可以在二衬结构施工中进行调整,避免结构限界超限。,11.4.9 用台车浇筑隧道边墙二衬结构时,台车两端的中心点与中线偏离允许误差应在5mm之内。曲线段台车长度与其相应曲线的矢距不大于5mm时,台车长度可代替曲线长度。台车两端隧道结构断面中心点的高程,应采用直接水准测设,与其相应里程的设计高程较差应小于5mm。,11.5 盾构法区间隧道施工测量,
31、11.5.1 盾构机始发井建成后,应利用联系测量成果加密测量控制点,满足中线测设、盾构机组装、反力架和导轨安装等测量需要。11.5.2 始发井中,线路中线、反力架以及导轨测量控制点的三维坐标测设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3mm。,11.5.3 盾构机姿态测量时,在盾构机上所设置的测量标志应满足下列要求:1 盾构机测量标志不应少于3个,测量标志应牢固设置在盾构机纵向或横向截面上,标志点间距离应尽量大,前标志点应靠近切口位置,标志可粘贴反射片或安置棱镜;2 测量标志点的三维坐标系统应和盾构机几何坐标系统一致或建立明确的换算关系。11.5.4 盾构机就位始发前,必须利用人工测量方法测定盾构机的初始位置和盾
32、构机姿态,盾构机自身导向系统测得的成果应与人工测量结果一致。,1 盾构始发井建成后,应在井下适宜的位置埋设足够数量的测量控制点,并通过联系测量方法将坐标和高程传递到这些点上,指导盾构机在始发井的拼装工作。2 盾构机上所设置的测量标志必须牢固、可靠;有条件时宜设置两套,既可用于检核,也可提高测量精度。3 始发前盾构机的初始位置和姿态对正确掘进影响较大,必须准确测定。对于具有导向系统的盾构机也应利用人工测量方法进行检核测量,自动导向系统与人工测量结果一致,才能进行掘进施工。,11.5.5 盾构机姿态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 盾构机姿态测量内容应包括平面偏差、高程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转角及切口里程
33、;2 应及时利用盾构机配置的导向系统或人工测量法对盾构机姿态进行测量,并应定期采用人工测量的方法对导向系统测定的盾构机姿态数据进行检核校正;3 盾构机配置的导向系统宜具有实时测量功能,人工辅助测量时,测量频率应根据其导向系统精度确定。盾构机始发10环内,到达接收井前50环内应增加人工测量频率;4 利用地下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测定盾构机测量标志点,测量误差应在3mm以内;,5 盾构机姿态测量计算数据取位要求见表11.5.5。表11.5.5 盾构机姿态测量计算数据取位要求,盾构机生产厂家和型号不同则配置不一样,对自身具有导向测量系统的盾构机,其盾构机姿态和衬砌环状况,可由该导向测量系统以施工测量
34、控制点为起算数据,实时测量和计算出来。但施工测量控制点数据和稳定状况需要依靠人工测量方法确定,由于隧道内观测条件差,测量所依据的控制点稳定状况不好,加之导向测量系统难免出故障,因此,掘进过程中应在一定的距离内用人工测量方法对盾构机姿态和衬砌环状况进行检核测量,且对盾构机的掘进提供修正参数。,11.5.6 衬砌环测量要求应满足下列规定:1 衬砌环测量应在盾尾内完成管片拼装和衬砌环完成壁后注浆两个阶段进行;2 在盾尾内管片拼装成环后应测量盾尾间隙;3 衬砌环完成壁后注浆后,宜在管片出车架后进行测量,内容宜包括衬砌环中心坐标、底部高程、水平直径、垂直直径和前端面里程。测量误差应在3mm以内。11.5
35、.7 每次测量完成后,应及时提供盾构机和衬砌环测量结果,供修正运行轨迹使用。11.5.8 盾构法施工测量的控制点宜设置在隧道顶部,其埋设型式见附录E中图E.0.2。,管片测量应选择在盾尾中和脱离盾尾后分别进行。管片拼接完成后与盾尾脱离前测定衬砌环姿态,主要是为管片拼装机提供衬砌环拼装偏差的修正参数。与盾尾脱离后测定衬砌环姿态,主要提供衬砌环安装初始位置偏差的修正参数。衬砌环安装后的变形状况由监控量测提供。,11.6 贯通误差测量,11.6.1 隧道贯通后应利用贯通面两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贯通误差测量。11.6.2 贯通误差测量应包括隧道的纵向、横向和方位角贯通误差测量以及高程贯通误差测量。1
36、1.6.3 隧道的纵向、横向贯通误差,可根据两侧控制点测定贯通面上同一临时点的坐标闭合差,并应分别投影到线路和线路的法线方向上确定。也可利用两侧中线延伸到贯通面上同一里程处各自临时点的间距确定。方位角贯通误差可利用两侧控制点测定与贯通面相邻的同一导线边的方位角较差确定。11.6.4 隧道高程贯通误差应由两侧地下高程控制点测定贯通面附近同一水准点的高程较差确定。,平面贯通误差测量,由于矿山法或盾构法施工隧道洞内平面施工控制一般采用导线作为控制依据,矿山法或盾构法施工隧道平面贯通误差测量方法一般为在贯通面中线附近钉一临时点,由贯通面两侧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标,该点的坐标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与其垂
37、直的方向上,即为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方位角贯通误差利用两侧控制点测定与贯通面相邻的同一导线边的方位角较差确定(如下图所示)。,明挖法施工隧道施工一般采用中线进行定位,对明挖法施工隧道施工部位或不同工法结构衔接部位处平面贯通误差测量采用由测量的两个相向方向分别向贯通面延伸中线并定出临时点贯通点A、B的间距确定,由贯通面两侧最近的中线点(或导线点)向贯通面放设中线A、B,则A、B点间距离即为横向贯通误差,贯通面两侧推算的A、B里程差即为纵向贯通误差。(如下图所示)。分标段施工的地段不同标段之间的结构贯通误差测量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坐标法或中线法测定。,贯通测量检测示意图,贯通面,贯通点,平面贯通测量,贯通误差测量评定标准及相关要求,平面和高程贯通误差必须满足:平面横向贯通误差100mm,纵向L/5000(L为两开挖洞口之间的距离);高程贯通误差50mm。总贯通中误差的允许值取极限误差的一半。限差表如下:,隧道贯通后,地下导线则由支导线经与另一端基线边联测变成了附合导线,支线水准也变成了附合水准,当闭合差不超过限差规定时,进行平差计算。隧道贯通后导线平差的新成果将作为中线测量与调整、断面测量等测量的起始数据。,地下控制网联测及平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