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规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发展规模》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城市发展规模 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 第二节 中心位置理论 第三节 城市体系,第二章 城市发展规模,问题在市场导向的产业中企业应该如何把一个地区变为市场区?对于不同产业来说,什么因素决定了市场领域的规模?不同企业的选址模式是怎样综合形成城市地区体系的?,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一、市场区 一个企业的市场区指在该区域中,企业的商品价格低于其竞争对手。企业商品净价=商店索取价格+顾客行程成本假设:顾客在某地区音乐商店买CD。1.相同的商品价格2.行程成本 每位顾客一次只买一张光碟,来回行程成本为50美分/英里。3.形状 该地区呈长方形,长60英里,宽20英里。基于以上假设,商店以相同的价格卖相同的
2、商品,因此,商店仅在区位上不同。,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一、市场区 一个企业的市场区指在该区域中,企业的商品价格低于其竞争对手。企业商品净价=商店索取价格+顾客行程成本,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一、市场区 一个企业的市场区指在该区域中,企业的商品价格低于其竞争对手。企业商品净价=商店索取价格+顾客行程成本,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一、市场区 一个企业的市场区指在该区域中,企业的商品价格低于其竞争对手。企业商品净价=商店索取价格+顾客行程成本,超额利润新企业进入竞争导致每个企业产出下降,利润减少,新企业的进入一方面降低了每个企业的产出,单个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企业的行程成本下降。,第一节 市场区
3、分析,一、市场区 一个企业的市场区指在该区域中,企业的商品价格低于其竞争对手。企业商品净价=商店索取价格+顾客行程成本,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二、市场区的决定因素(一)市场区决定因素的代数模型d-月人均需求(CD数量)假设d与CD净价无关e-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人口数)A-地区面积(平方英里)q-音乐商店销售量(每月售出的CD数量)CD的总需求量:Q=deA商店数量:N=Q/q市场区大小:M=A/N M=q/(de),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二、市场区的决定因素(一)市场区决定因素的代数模型,市场区大小取决于商店平均销售量、人均需求和人口密度。其中商店平均销售量受规模经济和交通运输成本的影响。,第一
4、节 市场区分析,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二、市场区的决定因素(一)市场区决定因素的代数模型,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增长企业产出增长该地区所需商店减少市场区增大,1,200,6.0,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二、市场区的决定因素(一)市场区决定因素的代数模型,2.行程成本行程成本降低企业产出增长该地区所需商店减少市场区增大,1,400,7.0,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二、市场区的决定因素(一)市场区决定因素的代数模型,3.人均需求人均需求增长需求密度增加如果商店产出固定,则每个商店市场区更小,8,2.5,400,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二、市场区的决定因素(一)市场区决定因素的代数模型,4.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增加需
5、求密度增加如果商店产出固定,则每个商店市场区更小,100,2.5,400,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二、市场区的决定因素(一)市场区决定因素的代数模型,CD价格影响人均需求1.行程成本行程成本降低商店产出增加市场区扩大,产出效应,行程成本降低CD净价降低人均需求增加市场区缩小,需求效应,行程成本下降的净效应取决于产出效应和需求效应间的相对力量。,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二、市场区的决定因素(一)市场区决定因素的代数模型,CD价格影响人均需求,2.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增长商店产出增加市场区扩大规模经济增长CD净价下降人均需求增加市场区缩小,产出效应,需求效应,规模经济增长的净效应取决于产出效应和需求效应之间的
6、力量对比。如需求效应较弱,则规模经济增长将扩大市场区。,二、市场区的决定因素,(二)不同行业的市场区 不同行业的市场区不同,反映在行程成本、人均需求和规模经济的差异上。如果相对于人均需求,规模经济大,那么这一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少,每一家企业的市场区大。相对,如果相对于人均需求,规模经济小,那么企业数量多,市场区小。因此,市场区大小不是取决于每个纯粹的规模经济,而是取决于与人均需求相关的规模经济。,第一节 市场区分析,中心位置理论可以用来预测一个地区城市数量、规模和范围。多少城市将发展?为什么一些城市比其他城市大?所谓中心地,是指某一区域的中心点,是某一区域中散布的居民点中的中心居民点,即城镇,尤
7、其是指区域中心城镇。这些城镇中心地向周边地区提供中心商品和中心服务。,第二节 中心位置理论,所谓中心商品和中心服务是指在几个必要的中心点生产或供应,使其在其他分散点得以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一、中心位置模型 假定一个地区生产三种消费商品:珠宝、CD和比萨。这一地区特征如下:1.人口密度 人口基本分布均衡,总人口8万人。2.无购物外在性3.普遍存在的投入品4.商品的人均需求相同5.商店数量 珠宝:8万人/店 CD:2万人/店 比萨:5000人/店,第二节 中心位置理论,一、中心位置模型,第二节 中心位置理论,L,L:20000人 M:10000人 S:5000人,一、中心位置模型,第二节 中心位置
8、理论,L:20000人 M:10000人 S:5000人,城市等级体系城市越大,出售的商品种类越多;每个城市从高一级城市输入商品,向低一级城市输出商品,同级城市之间没有往来。,一、中心位置模型,第二节 中心位置理论,简单中心位置模型启示:1.多样性和规模经济 不同消费品具有不同的与人均需求相对应的规模经济,因而它们的市场区不同。2.大意味着少 少量大城市和大量小城市。3.购物路线 消费者流向大一点的城市而不是小一点的或相同大小的城市。,二、更现实的模型问题:一个更真实的模型是否会产生相同的城市等级模式?一个更现实的模型中的城市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第二节 中心位置理论,二、更现实的模型,第二节
9、 中心位置理论,1.规模经济、市场区和企业数量 当与人均需求相关的规模经济增大时,比萨店的市场区扩大,比萨店数量减少,导致该地区城市均衡数量减少。,城市等级模式依然存在。,二、更现实的模型,第二节 中心位置理论,2.购物外在性:非完全替代品 消费者将比较购物,音乐店群集在一起较为便利。如果最佳群集数为4个音乐店,则所有的音乐店将聚集在地区中心。该地区有两类城市:大城市:珠宝、CD、比萨小城市:比萨 城市均衡数量由11个降为9个。城市等级模式仍然存在。,二、更现实的模型,第二节 中心位置理论,3.购物外在性:互补品 假定比萨和CD是互补品。这样音乐店和比萨店将开在一起为一次性购物提供便利。如果没
10、有音乐店,比萨店就无法生存。该地区有两类城市:大城市:珠宝、CD、比萨中等城市:CD、比萨 城市均衡数量由11个降为3个。城市等级模式仍然存在。,二、更现实的模型,第二节 中心位置理论,5.需求变化 如果人均需求随城市大小而变化。假设比萨的人均需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即小城市人均需求大,中等城市居中,大城市为零。大城市没有比萨店,城市等级被打乱: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供应大城市没有的商品。同时会增加城市的均衡数量:如果该地区比萨总需求不变,则16家比萨店将位于大城市之外,因而会有多于8个的小城市。,二、更现实的模型,第二节 中心位置理论,5.需求变化 如果人均需求随城市大小而变化。,假设比萨的
11、人均需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长。比萨店将更集中在中等城市和大城市:L城有6家比萨店;M城有3家比萨店。则16家店只剩下4家店在小城市里,城市均衡数量由11个降为7个。但城市等级模式仍然存在。,三、其他类产业1.资源导向型企业例:球棒工厂资源导向型企业会破坏城市等级;资源导向型企业不会破坏城市等级。2.投入品导向型企业例:纺织品企业投入品导向型企业会破坏城市等级;投入品导向型企业不会破坏城市等级。,第二节 中心位置理论,一、市场进入与竞争,第三节 城市体系,一个生产者当其产品有效价格在一定距离上过高时,其产品将不再有需求,这种市场边界称为“上边界”,是由消费者,的行为决定;同时对于生产者而言,
12、由于其生产成本固定,因此他需要一个最低限度的销售量才能维持正常生产,与这一最低销售量所对应的即为市场区的“下边界。”无论“上边界”还是“下边界”,对于单一中心地来说,经济效率最高的市场区形态应该是圆形。,一、市场进入与竞争,第三节 城市体系,二、中心地理论与城市体系,第三节 城市体系,城市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以城市中心的区域(城镇、城市及其腹地)所组成的国家领土,包括全部的土地,并通过货物、服务、意识、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网络连接成的一个运行系统。对现实世界的国家和区域城市的城市体系的研究表明,分布在一定区域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分工和规模,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国家和区域内总是存在为数不多的规模很大的城市
13、,这些城市一般出现在人口稠密区并提供国家和区域大部分的商品生产和销售,其周围分布着人口和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而这些小城市周围往往也存在着更小的卫星城。,二、中心地理论与城市体系,第三节 城市体系,以市场原则下所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为例说明其等级性:首先定义商品服务范围的“门槛值”,再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商品指商品服务范围的上下限都较大的商品;低级中心商品指商品服务范围的上下限均低的商品。同时将不同等级的中心地与所供应的商品级别相对应,即高级中心地提供高级商品,低级中心地只提供低级商品,低级中心地和市场区被高一级的市场区所包括,高一级的中心地和市场区又被更高一级的市场区所包括,层层嵌套。由此中心地理论的等级性体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有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二、中心地理论与城市体系,第三节 城市体系,二、中心地理论与城市体系,第三节 城市体系,等级-规模法则:对于一个城市体系来说,通常在一个特定的国家内超出某种规模的城市人口可以表达为:等级规模=常数 这一规则表明一个地区所有城市等级与规模的乘积相同。即如果最大的城市地区拥有人口1600万,该法则认为第二大城市拥有人口800万,第三大城市人口为533万,而第16位的大城市人口为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