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普通微生物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8826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普通微生物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复旦普通微生物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复旦普通微生物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复旦普通微生物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复旦普通微生物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旦普通微生物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普通微生物学》PPT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接合(conjugation),定义:供体菌(“雄”)通过其性菌毛与受体菌(“雌”)相接触,前者传递不同长度的DNA给后者,并在后者细胞中进行双链化或进一步与核染色体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是接合子(conjugant)研究方法:1946年J.Lederberg等采用E.coli的两株营养缺陷型进行实验,奠定了方法学基础;也为以后的微生物遗传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存在范围:细菌:G 较为多见如E.coli、Salmonella、Shigella、Serratia、Vibrio、Azotobacter、Klebsiell

2、a和Pseudomonas等最为常见放线菌:Streptomyces、Nocardia接合还可发生在不同属的菌种之间,如E.coli与Salmonella typhimurium之间或S.typhimurium与Shigella dysenteriae之间E.coli的F因子:决定性别的质粒,属于附加体(episome),可以通过接合作用获得,也可以通过丫啶类化合物、溴化乙锭或丝裂霉素C的处理而消除。,接合两个亲本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来转移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方式。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是接合子(conjugant)1946年用E.coli的两个营养缺陷型所作的实验:,1、接合及其发现,A

3、,B,研究细菌接合方法的基本原理,U型管实验:,接合:供体与受体细胞直接接触,借性菌毛传递DNA,在受体细胞中发生交换、整合,使之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称接合子。,F因子的存在方式,根据F因子在E.coli中的有无,及与染色体的关系,可将E.coli分为四种类型:,F(“雌性”)菌株:细胞中不含有F因子,细胞表面不具有有性纤毛。可以通过与F+、F或Hfr菌株接合而接受供体菌的F因子、F因子或Hfr菌株的部分或全部遗传信息,相应地可以转变成F+菌株、F菌株或重组子。据估计,从自然界分离到的2000株E.coli中约有30%是F菌株。,F+(“雄性”

4、)菌株:细胞内含有(14个)游离的F因子,细胞表面存在与F因子数目相当的性菌毛。与F 相接触时,可通过性菌毛将F因子转移到F 细胞中,使之也变成F+菌株。F因子以很高的频率传递,但含F因子的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一般并不被转移。,Hfr(高频重组,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菌株:含有与染色体特定位点整合的F因子。因该菌株与F 接合后的重组频率比F+菌株高几百倍而得名。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时,Hfr染色体双链中的一条单链在F因子处发生断裂,F因子位于线状单链DNA的两端,整段单链线状染色体从5端开始等速进入F细胞,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全部转移过程的完成需要约

5、120分钟。由于种种原因DNA转移过程常会发生中断,所以越是前端的基因进入F 细胞的机会越大。F因子位于线状DNA的末端,进入受体细胞的机会最小,故这种接合引起转性的频率最低,但可以出现各种重组子。,F菌株:细胞中含有游离的、带小段染色体基因的环状F因子,可与F 菌株接合,使其成为F菌株。F菌株的形成:由Hfr菌株中的F因子在不正常切离而脱离核染色体组时所形成,并因此造成细胞染色体发生缺失,F因子也缺失一段DNA.由Hfr异常释放所生成的F菌株,称为初生F菌株;由F 接受外来F因子所产生的F叫作次生F细胞;F因子转导F-mediated transduction:利用F菌株与F接合可将供体染色

6、体DNA传入F 菌株,从而使F 既获得供体菌的若干遗传特性,又可获得F因子。这种接合方式叫做F因子转导,又称性导sexduction.因为F因子可在细菌的染色体多位点整合,所以F因子转导可实现不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F F F+F,F因子转导(F-duction):,通过F菌株与与F菌株间的接合,就可以使后者转变成F菌株,为次生F菌株。它是一个部分双倍体,具有一个不完整的F因子,缺少部分基因,仍可进行与F菌株间的接合。由F因子来传递供体基因的方式,称为F因子转导、性导(sexduction)或F因子媒介的转导(F-mediated transduction)。,图:初生F菌株和次生F菌株的由来

7、,接合的一般过程:,接合时F+细胞与F 细胞相遇,性菌毛与F 细胞表面发生吸附而形成接合管;F+细胞内,F因子的一条DNA单链在特定的位点上发生断裂;断裂后的单链逐步解开,同时以另一条留存的环状单链做模板,通过模板的滚动,一方面把解开的单链以5为先导通过性菌毛推入F 细胞中,另一方面,在供体细胞内以滚动的环状模板重新合成一条互补的环状单链,以取代传递到F 细胞中的那条单链。这种DNA复制机制称为滚环模型(rolling circle model);在F 细胞中,以外来的供体DNA线状单链为模板合成一条互补单链,并随之恢复成环状双链F因子。至此,原来的F 菌株变成了F+菌株。原来的供体仍为F+菌

8、株。,接合中断试验与染色体图:,Hfr菌株与F 菌株接合与F+菌株相似,区别在于F因子被分隔在核染色体组两端,F因子的头先进入受体细胞,然后是核染色体组,只有核染色体组完全进入受体细胞之后,F因子的尾才能进入受体菌细胞,完成DNA的传递。Hfr菌株与F 菌株的接合随时都可能被中断,所以极少出现转性的结果,而是形成各种各样的重组子。接合中断试验:由Wollman和Jacob首创(1955),首先认识了原核微生物染色体的环状特性。原理:接合试验的DNA转移过程存在着严格的顺序性,在接合进行中采用定时人为中断的方法,可以获得呈现不同数量 Hfr 性状的 F 接合子,据此,可以选定几种有特定整合位点的 Hfr 菌株,使之与F菌株进行接合,并在不同时间使其中断,最后,根据F中出现Hfr菌株中各种形状的时间顺序(分钟),可以绘出较为完整的环状染色体图(chromosome map)。到1983年E.coli染色体上已定位1027个基因。,接合中断试验,Hfr中F因子的整合、断裂和转移,a,b,c,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