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对策措施》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9264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对策措施》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安全对策措施》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安全对策措施》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安全对策措施》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安全对策措施》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对策措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对策措施》PPT课件.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章 安全对策措施,6.1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制定原则 6.2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6.3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6.4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思考题,6.1 安全对策措施的 基本要求和制定原则,6.1.1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危险和危害;(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掌握,6.1.2 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在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应按照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来制定

2、。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当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或实施时,须采用安装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掌握,预防或减弱技术措施。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和危害的发生,则应采用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及发放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或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

3、告,制定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的原则,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等。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采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等。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等。连锁。当操作者失误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

4、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对策措施应在经济、技术以及时间上是可行的,是能够落实和实施的。要尽可能具体指明对策措施所依据的法规、标准,说明应采取的具体的对策措施,以便于应用和操作。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安全法规、标准和指标为依据,结合评价对象的经济、技术状况,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与工艺装备水平相适应,实现经济、技术与安全的合理统一。,(3)安全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安全对策措施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

5、业安全设计规定的要求,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设计规定的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6.2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6.2.1 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的对策措施1)项目选址选址时,除考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和技术的合理性,并满足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外,在安全方面应重点考虑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和企业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影响。2)厂区平面布局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操作要求、使用功能需要和消防及环保要求的同时,主要从风向、安全(防火)距离、交通运输安全以及各类作业和物料的危险危害性出发,在平面布局方面采取对策措施。,掌握,6.2.2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从理论上讲,对于使可燃物质脱

6、离危险状态或者消除一切着火源这两项措施,只要控制其一,就可以防止火灾和化学爆炸事故的发生。但在实践中,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或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仅采取一种措施是不够的,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另外,还应考虑其他辅助措施,以便在万一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减少危害的程度,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都是在防火防爆工作中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空气、强氧化剂)、引燃能源(明火、撞击、炽热物体、化学反应热等)同时存在;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与引燃能源同时存在。为防止可燃

7、物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作用形成危险状态,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和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具体可通过以下几项措施实现。,(1)取代或控制用量。在工艺上可行的条件下,在生产过程中不用或少用可燃可爆物质,如用不燃或不易燃烧爆炸的有机溶剂(如CCl4或水)取代易燃的苯、汽油,根据工艺条件选择沸点较高的溶剂等。(2)加强密闭。为防止易燃气体、蒸气和可燃性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应设法使生产设备和容器尽可能处于密闭状态;对具有压力的设备,应防止气体、液体或粉尘溢

8、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真空设备,应防止空气漏入设备内部达到爆炸极限;开口的容器、破损的铁桶、容积较大且没有保护措施的玻璃瓶,不允许贮存易燃液体;不耐压的容器不能贮存压缩气体和加压液体。,(3)通风排气。为保证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在厂房生产环境中的浓度不超过危险浓度,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气措施。在防火防爆环境中对通风排气的要求应从两方面考虑,即仅易燃、易爆的物质,其在车间内的浓度一般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4;对于具有毒性的易燃、易爆物质,在有人操作的场所,还应考虑该毒物在车间内的最高容许浓度。(4)惰性化。在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中充入惰性气体,可降低氧气、可燃物的百分比,从而消除爆炸危

9、险性和阻止火焰的传播。,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为预防火灾及爆炸灾害,对点火源进行控制是消除燃烧三要素同时存在的一个重要措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这些着火源都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尽量避免采用明火,避免可燃物接触高温表面。对于易燃液体的加热应尽量避免采用明火。如果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严格密封,燃烧室应与设备分开建造或隔离,并按防火规定留出防火间距。在使用油浴加热时,要有防止油蒸气起火的措施。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管沟、深坑、

10、下水道及其附近,没有消除危险之前,不能有明火作业。应防止可燃物散落在高温表面上;可燃物的排放口应远离高温表面,如果接近,则应有隔热措施;高温物料的输送管线不应与可燃物、可燃建筑构件等接触。,(2)避免摩擦与撞击。摩擦与撞击往往成为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如:机器上轴承等摩擦发热起火;金属零件落入粉碎机、反应器、提升机等设备内,由于铁器和机件的撞击而起火;磨床砂轮等相互摩擦及铁质工具相互撞击或与混凝土地面撞击而产生火花;导管或容器破裂,内部溶液和气体喷出时摩擦起火;在某种条件下乙炔与铜制件生成乙炔铜,一经摩擦和撞击即能起火引爆等等。因此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应尽量避免摩擦与撞击。,(3)防止电

11、气火花。一般的电气设备很难完全避免电火花的产生,因此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必须根据物质的危险特性正确选用不同的防爆电气设备;必须设置可靠的避雷设施;有静电积聚危险的生产装置和装卸作业应有控制流速、导除静电的静电消除器,或采取添加防静电剂等有效的消除静电措施。,3)有效监控和及时处理在可燃气体、蒸气可能泄漏的区域设置检测报警仪,这是监测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含量的重要措施。当可燃气体或液体发生泄漏而操作人员尚未发现时,检测报警仪可在设定的安全浓度范围之外发出警报,便于及时处理泄漏点,早发现,早排除,早控制,防止事故发生和蔓延。,6.2.3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以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防静电和防雷击为重点,

12、提出防止电气事故的对策措施。1)安全认证电气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2)备用电源在停电能造成重大危险后果的场所,必须按规定配备自动切换的双路供电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组、保安电源。,掌握,3)防触电对策措施为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应采取以下措施:(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2)漏电保护;(3)绝缘;(4)电气隔离;(5)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6)屏护和安全距离;(7)连锁保护;(8)其他对策措施。,4)电气防火、防爆对策措施(1)在爆炸危险环境中,应根据电气设备使用环境的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条件等选择电气设备。(2)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

13、安装位置、敷设方式、导体材质、连接方法等均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等级来确定。(3)电气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有: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隔离和保留间距;消除引燃源;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和接零。,5)防静电对策措施为预防静电妨碍生产、影响产品质量、引起静电电击和火灾爆炸,从消除、减弱静电的产生和积累着手制定对策措施,具体措施有:工艺控制;泄漏;中和;屏蔽;综合措施;其他措施。,6)防雷对策措施应当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电力设备以及其他保护对象的类别和特征,分别对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侵入波等采取适当的措施。,6.2.4 机械伤害防护措施1).设计与制造的本质安全措施设计与制造的本质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4、(1)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 主要包括:采用本质安全技术;限制机械应力;提高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遵循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预防电的危险。,(2)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 主要包括:操作自动化;装卸搬运机械化;确保调整、维修的安全。,2).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机械的其他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器由于特殊危险形式需要采取的特殊防护等。(1)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满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防护装置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具有切实的保护功能,以确保人体不受到伤害。装置结构要坚固耐

15、用,不易损坏;装置要安装可靠,不易拆卸。,装置表面应光滑、无尖棱利角,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险,不成为新的危险源。装置不容易被绕过或避开,不出现漏保护区。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体各部位(特别是手或脚)不会接触到危险物。不影响正常操作,不与机械的任何可动零部件接触;对人的视线障碍最小。便于检查和修理。,(2)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原则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原则有以下几点: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内的各种运动零部件均应设置防护装置。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上,有物料传输装置、皮带传动装置以及在施工机械下方施工时,均应设置防护装置。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的作业位置,应设

16、置防护。,为避免挤压伤害,直线运动部件之间或直线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运动部件有行程距离要求的,应设置可靠的限位装置,防止因超行程运动而造成伤害。对可能因超负荷而发生部件损坏并造成伤害的,应设置负荷限制装置。对有惯性冲撞的运动部件必须采取可靠的缓冲装置,防止因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对运动中可能松脱的零部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紧固,防止由于启动、制动、冲击、振动而引起松动。每台机械都应设置紧急停机装置,使已有的危险得以消除或即将发生的危险得以避免。紧急停机装置的标识必须清晰、易识别,并可使人迅速接近该装置,使危险过程可立即停止并且不产生附加风险。,(3)安全防护装置的

17、选择选择安全防护装置时应考虑所涉及的机械危险和其他非机械危险,根据运动件的性质和人员进入危险区的需要来决定。特定机器的安全防护装置应根据对该机器的风险评价结果来选择。机械正常运行期间操作者不需要进入危险区的场合,应优先考虑选用固定式防护装置,包括进料、取料装置,辅助工作台,适当高度的栅栏及通道防护装置等。,机械正常运转时需要进入危险区的场合,因操作者需要进入危险区的次数较多,经常开启固定防护装置会带来不便,可考虑采用连锁装置、自动停机装置、可调防护装置、自动关闭防护装置、双手操纵装置、可控防护装置等。对于在非运行状态的其他作业期间需进入危险区的场合,由于进行机器的设定、示教、过程转换、查找故障

18、、清理或维修等作业时,防护装置必须移开或拆除,或安全装置功能受到抑制,因此这时可采用手动控制模式、操纵杆装置或双手操纵装置、点动操纵装置等。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几个安全防护装置联合使用。,3).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遵循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操纵(控制)器的安全人机学要求;显示器的安全人机学要求;工作位置的安全性;操作姿势的安全要求。4).安全信息的使用对文字、标记、信号、符号或图表等,以单独或联合使用的形式向使用者传递信息,用以指导使用者(专业或非专业)安全、合理、正确地使用机器。,5).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起重吊装作业潜在的危险性是物体打击。如果吊装的物体是易燃、易爆、有

19、毒、腐蚀性强的物料,若因吊索吊具意外断裂、吊钩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等而发生吊物坠落,除有可能直接伤人外,还会将盛装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料的包装损坏,使物料流散出来,造成污染,甚至会引发火灾、爆炸、腐蚀、中毒等事故。起重设备在检查、检修过程中,存在着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危险性,起重机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着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危险性。进行起重作业的人员应认真执行以下安全对策措施。,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有两种作业证。吊装质量大于10t的物体应办理吊装安全作业证。对吊装质量大于等于40t的物体和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应编制吊装施工方案。吊物虽不足40t,但在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大、精密贵重、施工

20、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也应编制吊装施工方案。吊装施工方案经施工主管部门和安全技术部门审查,报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在进行各种吊装作业前,应预先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吊装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吊装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时应遵守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揽风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在机具有故障的情况下使用。,进行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起重吊运指挥信号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严禁

21、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做吊装锚点。未经相关部门审查核算,不得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进行吊装作业前必须对各种起重吊装机械的运行部位、安全装置以及吊具、索具等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吊装设备的安全装置应灵敏可靠。吊装前必须试吊,确认无误方可作业。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在特殊情况下必须随之升降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过现场指挥员批准。,吊装作业现场如需动火时,应遵守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吊装作业现场的吊绳索、揽风绳、拖拉绳等应避免同带电线路接触,并保持安全距离。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履带吊车、轮胎吊车、桥式吊车等)进行吊装作业时,除遵守通用标准外,还应遵守该定

22、型机械的操作规程。进行吊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要通过计算选择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行。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悬吊重物下方严禁人员站立、通行和工作。在吊装作业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吊装:指挥信号不明;超负荷或物体质量不明;斜拉重物;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重物下站人,或重物越过人头;重物埋在地下;重物紧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容器内介质过满;安全装置失灵。,进行汽车吊装作业时,除要严格遵守起重作业和汽车吊装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外,还应保证车辆的完好,不准在车辆有故障的情况下运行,做到安全行

23、驶。,6.2.5 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1.预防中毒的对策措施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国务院令第352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对物料和工艺、生产设备(装置)、控制及操作系统、有毒介质泄漏(包括事故泄漏)处理、抢险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采取综合对策措施。,(1)物料和工艺。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工艺和物料,是防毒的根本性措施。(2)生产设备(装置

24、)。生产装置应密闭化、管道化,尽可能实现负压生产,防止有毒物质泄漏、外溢。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序化和自动控制,可使作业人员不接触或少接触有毒物质,防止误操作造成的中毒事故。(3)通风净化。应设置必要的机械通风排毒、净化(排放)装置,使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被限制在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值以下。,(4)应急处理。对有毒物质泄漏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设备和工作场所,必须设置可靠的事故处理装置和应急防护设施。应设置有毒物质事故安全排放装置(包括储罐)、自动检测报警装置、连锁事故排毒装置,还应配备有毒物质泄漏时的解毒(含冲洗、稀释、降低毒性)装置。(5)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的现场急救。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可使

25、大批人员受到毒害,病情往往较重。因此,现场及时有效的处理与急救,对挽救患者的生命,防止引起并发症可起到关键作用。,(6)其他措施。在生产设备密闭和通风的基础上实现隔离、遥控操作。配备定期和快速检测工作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的仪器,有条件时应安装自动检测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和超限报警装置。配备检修时的解毒、吹扫、冲洗设施。生产、储存、处理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毒物的厂房和仓库,其天棚、墙壁、地面均应光滑,便于清扫;必要时应加设防水、防腐等特殊保护层以及专门的负压清扫装置和清洗设施。采取加强防毒教育,进行定期检测、定期体检、定期检查及监护作业,开展急性中毒及缺氧窒息抢救训练等管理措施。,2.预防缺氧、窒

26、息的对策措施(1)针对有缺氧危险的工作环境发生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的原因,应配备氧气浓度和有害气体浓度检测仪器、报警仪器、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通风换气设备以及抢救器具。(2)按先检测、通风,后作业的原则,当工作环境空气中氧气浓度大于18和有害气体浓度达到标准要求时,在密切监护下才能实施作业;对氧气、有害气体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作业场所,作业过程中应定时或连续检测,保证安全作业。,(3)在由于防爆、防氧化的需要不能通风换气的工作场所,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工作场所和已发生缺氧、窒息的工作场所,作业人员、抢救人员必须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净气式面具。(4)有缺氧、窒息危险的工作场所

27、,应在醒目处设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5)有关缺氧、窒息的安全管理、教育、抢救等措施和设施的内容,同防毒措施部分。,3.防尘对策措施(1)工艺和物料。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无危害或危害性较小的物料,是消除、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2)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3)通风除尘。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工艺特点和除尘的需要,利用风压、热压差,合理组织气流(如进排风口、天窗、挡风板的设置等),充分发挥自然通风改善作业环境的作用。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全面或局部机械通风除尘装置。(4)其他措施。由于工艺、技术上的原因,通风和除尘设施无法达到劳动卫生指标要求的有尘作业场所,操作人员

28、必须使用防尘口罩、工作服、头盔、呼吸器、眼镜等个体防护用具。,4.噪声控制措施根据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22198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等,采取使用低噪声工艺及设备,合理布置平面,以及使用隔声、消声、吸声装置等综合技术措施,控制噪声危害。,5.振动控制措施根据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64341992),对工艺和设备提出减振、个体防护等方面的对策措施。(1)工艺和设备。从工艺和技术上

29、消除或减少振动源是预防振动危害最根本的措施。选用动平衡性能好、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在设备上设置动平衡装置,安装减振支架、减振手柄、减振垫层、阻尼层;减轻手持振动工具的质量等。,(2)基础隔振。提高基础重量、刚度、面积,使基础固有频率避开振源频率。在振动设备的基础与基础支撑之间用减振材料(橡胶、软木、泡沫乳胶、矿渣棉等)、减振器(金属弹簧、橡胶减振器和减振垫等)隔振,减少振源的振动输出;在振源设备周围地层中设置隔振沟、板桩墙等隔振层,切断振动波向外传播的途径。(3)个体防护。穿戴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个体防护用具,降低振动危害程度。,6.其他有害因素控制措施1)防辐射(电离辐射)对策措施(1)外照

30、射源应根据需要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设置永久性或临时性屏蔽(屏蔽室、屏蔽墙、屏蔽装置)。屏蔽的选材、厚度、结构和布置方式应满足防护、运行、操作、检修、散热和去污的要求。(2)设置与设备的电气控制回路连锁的辐射防护门,并采取迷宫设计,设置监测、预警和报警装置及其他安全装置,高能x射线照射室内应设紧急事故开关。,(3)在可能发生空气污染的区域(如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箱、手套箱、通风柜等),必须设有全面或局部的送、排风装置,其换气次数、负压大小和气流组织应能防止污染的回沉和扩散。(4)工作人员进入辐射工作场所时,必须根据需要穿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具(防放射性服、手套、眼面防护用品和呼吸防护用品),佩戴相应

31、的个人剂量计。(5)开放型放射源工作场所入口处,一般应设置更衣室、淋浴室和污染检测装置。(6)应有完善的监测系统和满足特殊需要的卫生设施(污染洗涤、冲洗设施等)。,(7)根据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1984)和辐射防护规定(GB87031988)的要求,对有辐射照射危害的工作场所的选址、防护、监测(个体、区域、工艺和事故的监测)、运输、管理等方面提出应采取的其他措施。(8)核电厂的核岛区和其他控制的防护措施,按核电厂安全系统准则(GBT136291992)、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1986)以及由国家核安全局依据专业标准、规范提出。,2)防非电离辐射对策措施(1)防紫外线

32、措施。电焊等作业、灯具和炽热物体(达到1200以上)发射的紫外线产生的危害,主要通过使用防护屏蔽(滤紫外线罩、挡板等)和保护眼睛、皮肤的个人防护用具(防紫外线面罩、眼镜、手套和工作服等)来减轻或避免。目前我国尚无紫外线卫生防护标准,建议采用美国的卫生防护标准(连续7h接触时,每小时不超过0.5mWcm2,连续24h接触时,每小时不超过0.1mWcm2)。(2)防红外线(热辐射)措施。主要是尽可能采用机械化、遥控作业,避开热源;其次,应采用隔热保温层、反射性屏蔽(铝箔制品、铝挡板等)、吸收性屏蔽(通过对流、通风、水冷等方式冷却的屏蔽)和穿戴隔热服、防红外线眼镜、面具等个体防护用具。,(3)防激光

33、辐射措施。为防止激光对眼睛、皮肤的灼伤和对身体的伤害,使激光强度不超过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GB104351989)规定的眼直视激光束的最大容许照射量以及激光照射皮肤的最大容许照射量,应采取下列措施:优先采用通过工业电视、安全观察孔监视的隔离操作。观察孔的玻璃应有足够的衰减指数,必要时还应设置遮光屏罩。,作业场所的地、墙壁、天花板、门窗、工作台等应采用暗色不反光材料和毛玻璃;工作场所的环境色与激光色谱错开(如红宝石激光操作室的环境色可取浅绿色)。整体光束通路应完全隔离,必要时设置密闭式防护罩。当激光功率能伤害皮肤和身体时,应在光束通路影响区设置保护栏杆,栏杆门应与电源、电容器放电电路连锁。

34、设置局部通风装置,排除激光束与靶物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激光装置宜与所需高压电源分室布置;针对大功率激光装置可能产生的噪声和有害物质,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穿戴有边罩的激光防护镜和白色防护服。,(4)防电磁辐射对策措施。根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1988)、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19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1989),按辐射源的频率(波长)和功率分别或组合采取对策措施。,3)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根据高温作业分级(GB42RF19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61989)、高

35、温作业分级检测规程(LD821995)、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1989),按各区对限制高温作业级别的规定采取措施。(1)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等隔热操作方式,设置热源隔热屏蔽装置(热源隔热保温层、水幕、隔热操作室等)。,(2)通过合理组织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3)依据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1989)的规定,限制持续的接触热时间。(4)使用隔热服(面罩)等个体防护用具,尤其是特殊高温作业人员,应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具,如防热服装(头罩、面罩、衣裤和鞋袜等)以及特殊防护眼镜等。(5)注意补充营养及制定合理的膳食制

36、度,供应防高温饮料,口渴饮水以少量多次为宜。,4)低温作业、冷水作业防护措施根据低温作业分级(GBT144401992)、冷水作业分级(GBT144391993)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1)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避免或减少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控制低温作业、冷水作业时间。(2)穿戴防寒服(手套、鞋)等个体防护用具。(3)设置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4)冷库等低温封闭场所应设置通信、报警装置,防止误将人员关锁。,6.2.6 其他安全对策措施1.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对策措施可能发生高处坠落危险的工作场所,应设置便于进行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工作平台、防护栏杆、安全盖板等安全设施;梯子、

37、平台和易滑倒操作通道的地面应有防滑措施;设置安全网、安全距离、安全信号和标志、安全屏护以及佩戴个体防护用具(安全带、安全鞋、安全帽、防护眼镜等)是避免或减少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伤害的重要措施。针对特殊高处作业(指强风、高温、低温、雨天、雪天、夜间、带电、悬空、抢救等高处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另外,高处作业应遵守“十不登高”:,(1)患有禁忌症者不登高;(2)未经批准者不登高;(3)未戴好安全帽、未系安全带者不登高;(4)脚手板、跳板、梯子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登高;(5)无攀爬设备不登高;(6)穿易滑鞋、携带笨重物体不登高;(7)石棉、玻璃钢瓦上无垫脚板不登高;(8)高

38、压线旁无可靠隔离安全措施不登高;(9)酒后不登高;(10)照明不足不登高。,2.安全色、安全标志根据安全色(GB28932001)、安全标志(GB28941996)的规定,充分利用红(禁止、危险)、黄(警告、注意)、蓝(指令、遵守)、绿(通行、安全)四种传递安全信息的安全色以及各种安全标志,使人员通过迅速发现并准确判断安全色或安全标志的意义,及时得到提醒,以防止事故、危害的发生。,1)安全标志的分类与功能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类:(1)禁止标志表示制止人们的某种行动;(2)警告标志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3)指令标志表示必须遵守,用来强制或限制人们的行为;(4

39、)提示标志用来示意目标地点或方向。,2)制定安全标志应遵循的原则制定安全标志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醒目清晰:一目了然,易从复杂背景中识别;符号的细节、线条之间易于区分。(2)简单易辨:由尽可能少的关键要素构成,符号与符号之间易分辨,不致混淆。(3)易懂易记:容易被人理解(即使是外国人或不识字的人)并牢记。,3)安全标志应满足的要求安全标志应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1)含义明确无误。标志、符号和文字警告应明确无误,不使人费解或误会,标志必须符合公认的标准。(2)内容具体且有针对性。符号或文字警告应表明危险类别,具体且有针对性,不能笼统写“危险”两字。,(3)标志的设置位置应醒目。标志牌应设置在

40、醒目且与安全有关的地方,使人们看到后有足够的时间来注意它所表示的内容。(4)标志应清晰持久。直接印在机器上的信息标志应牢固,在机器的整个寿命期内都应保持颜色鲜明、清晰、持久。,3.储运安全对策措施1)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1)着重就铁路、道路线路与建筑物、设备、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安全标志和信号,人行通道,防护栏杆,以及车辆装卸等方面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2)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63861986)、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108271989)和各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他对策措施。,2)化学危险品储运安全对

41、策措施(1)危险货物包装应按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设标志。(2)危险货物包装运输应按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执行。(3)应按化学危险品标签编写导则(GBT152581994)编写危险化学品标签。(4)应按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156031995)对上述物质进行妥善储存,加强管理。,(5)化学危险品作业场所的管理及使用应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1996)。(6)根据国务院第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

42、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应设置明显标志。其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4.焊割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对焊割作业应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减轻对焊工健康的损害。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存在易燃、易爆物料的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动火制度,动火必须经批准并制定动火方案。(2)焊割作业应遵循相关要求。电焊作业人员除进行特殊工种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外,还应严格遵照焊割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进行电弧焊作业时应采取隔离防护,保持绝缘良好,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正确采取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等措施。,(3)焊割作业应严格遵守“十不焊”:无操作证又无有证焊工在现场指导,不准焊割;在禁火区,

43、未经审批并办理动火手续,不准焊割;不了解作业现场及周围情况,不准焊割;不了解焊割物内部情况,不准焊割;盛装过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容器或管道,未经彻底清洗置换,不准焊割;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时,不准焊割;有压力或密封的容器、管道,不准焊割;附近堆有易燃、易爆物品,未彻底清理或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时,不准焊割;作业点与外单位相邻,在未弄清对外单位或周围区域有无影响或明知有危险而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时,不准焊割;作业场所及附近有与明火相抵触的工作时,不准焊割。,5.防腐蚀安全对策措施(1)大气腐蚀。在大气中,由于氧、雨水以及腐蚀性物质的作用,裸露的设备、管线、阀、泵及其他设施会产生

44、严重腐蚀,这些设备、设施、泵、螺栓、阀等的锈蚀,容易诱发事故。因此,设备、管线、阀、泵及其设施等,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及涂覆防腐涂层予以保护。(2)全面腐蚀。在腐蚀介质及一定的温度、压力下,金属表面会发生大面积均匀的腐蚀,如果腐蚀速度控制在0.050.5mma或者小于0.05mma,则金属材料耐蚀等级分别为良好、优良。对于这种全面腐蚀,应考虑介质、温度、压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耐腐蚀材料或在接触介质的内表面涂覆涂层,或加入缓蚀剂。,(3)电偶腐蚀。这是容器、设备中常见的一种腐蚀,亦称为“接触腐蚀”或“双金属腐蚀”。它是两种不同金属在溶液中直接接触,因其电极电位不同而构成腐蚀电池,使电极电位较负的金

45、属发生溶解腐蚀。(4)缝隙腐蚀。在生产装置的管道连接处以及衬板、垫片等处的金属与金属间、金属与非金属间或者金属涂层破损时金属与涂层所构成的窄缝中,如果积存电解液,会造成缝隙腐蚀。防止缝隙腐蚀的措施有:,采用合适的抗缝隙腐蚀材料。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如尽量减少缝隙宽度(140mm缝隙宽度825mm)、减少死角腐蚀液(介质)的积存,法兰配合严密,垫片要适宜等。采用电化学保护。采用缓蚀剂等。(5)孔蚀。由于金属表面露头、错位以及介质不均匀等,使其表面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成为点蚀源,腐蚀介质会集中于金属表面个别小点上形成深度较大的腐蚀。防止孔蚀的方法有:减少溶液中腐蚀性离子的浓度。减少溶液中氧化性离子

46、的浓度,降低溶液温度。采用阴极保护。采用点蚀合金。,6.生产设备的选用在选用生产设备时,除考虑满足工艺功能外,应对设备的劳动安全性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设备在按规定使用时不会发生任何危险,不排放出超过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应尽量选用自动化程度、本质安全程度高的生产设备。选用的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运输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设备,必须由持有安全、专业许可证的单位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安装,并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的要求。,7.采暖、通风、照明、采光(1)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1987)提出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常规措施和特殊措施。(2)根据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

47、992)提出常规和特殊照明措施。(3)根据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1991)提出采光设计要求。必要时,根据工艺、建(构)筑物的特点和评价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依据有关标准提出其他对策措施。,8.体力劳动(1)为消除超重搬运和限制高强度体力劳动(例如消除IV级体力劳动),应采取降低体力劳动强度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措施。(2)根据成年男、女单次搬运重量、全日搬运重量的限制提出对策措施。(3)针对女职工体力劳动强度、体力负重量的限制提出对策措施。,9.定员编制、工时制度、劳动组织(1)定员编制应满足国家现行工时制度的要求。(2)定员编制还应满足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包括禁忌劳动范围)和有关

48、限制接触有害因素时间(例如有毒作业、高处作业、高温作业、低温作业、冷水作业和全身强振动作业等)、监护作业的要求,还应根据其他安全的需要,做必要的调整和补充。(3)根据工艺、工艺设备、作业条件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需要,在设计中对工作人员做出具体安排(作业岗设置、岗位人员配备和文化技能要求、劳动定额、工时和作业班制、指挥管理系统等)。(4)劳动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提出工时安排方面的对策措施。,10.工厂辅助用室的设置根据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按照职工人数设计生产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卫生用室(休息室、食

49、堂、厕所)和医疗卫生、急救设施。根据工作场所的卫生特征等级的需要,确定生产卫生用室。11.女职工劳动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令第9号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劳安字19902号)、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卫妇发199311号)提出女职工“四期”保护等提出特殊的保护措施。,6.3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6.3.1 建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应建立安全生产总则、安全生产守则、“三同时”管理制度等指导性安全

50、管理文件;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工艺技术安全生产规程、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巡视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生产确认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有毒有害作业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管理制度、厂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管理制度。,对工伤事故应建立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伤亡事故责任者处理规定、职业病报告处理制度等制度。对设备、工具等应建立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吊索具安全管理规程、蒸汽锅炉、压力容器管理细则等制度;对检修、动火和紧急状态,应建立设备检修安全联络挂牌制度、动火作业管理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