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虫害防治》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0070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麦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麦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麦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麦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虫害防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虫害防治》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麦虫害防治,市场部,小麦虫害市场部,概述,麦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虫害造成的损失约10%,严重的约30%。比如麦蚜传播病毒、不仅害虫本身造成危害,而且带来的病毒病也能造成严重的损失。(小麦黄萎病),小麦田虫害,冬小麦不同生育期 主要虫发生情况示意图,10/中、下,播种期,播种、秋苗期:麦蜘蛛、地下害虫等拔 节 期:麦蜘蛛、蚜虫等;抽穗、扬花期:吸浆虫、蚜虫、粘虫、灰飞虱;纹枯病等;灌浆乳熟期:蚜虫、灰飞虱等;,小麦吸浆虫,双翅目瘿蚊科减产10-20%,高达30-50%。,小 麦 吸 浆 虫,越冬幼虫,春季,上升土表,化蛹,抽穗期,成虫羽化,穗部产卵,,幼虫于颍壳内吸食麦粒汁液,老熟幼虫

2、,入 土,越夏、越冬,来年再发生危害,幼虫吸食麦粒汁液,麦粒成瘪粒或空壳;“千斤重的长势,百十斤的产量”。,(二)、观测调查 查虫口基数定防治对象田(基层站)春季调查。于3月下旬淘土一次,每田5点,每点淘一方。查虫口基数,当每方虫量大于5头的田块定为对象田;大于15头时,为中蛹盛期、成虫期各防治一次对象田。穗期调查(基层站、农户)。于幼虫发生盛期(小麦扬花后15天左右)剥查麦穗幼虫量一次。计查10块田、每田5点,每点取10穗,计取500穗,置于纸袋内室内剥查。查百穗虫量达500头的田块,列为防治对象田,大于800头的田块,列为两次防治对象田。,(三)、防 治 技 术 1、技术策略 低密度虫品基

3、 数,主治成虫;高密度虫口基数,实施主治中蛹、补治成虫。2、药治时间 中蛹盛期,一般年份为小麦抽穗前3-5天;成虫盛期,一般年份为小麦扬花期。3、防治指标:中蛹:每小方有幼虫5头以上的田块。成虫:一拔目成虫3-5头。化防技术:1、中蛹期防治:选用DDV亩用有效成分80克、或选用辛硫磷亩用有效成分75克,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到麦田。用绳子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2、成虫期防治:选用高效氯氰菊酯亩有效成分2.2克,或毒死蜱亩用有效成分20克,兑水30公斤于成虫盛期喷雾。或DDV亩有效成分80克,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施;其它措施 重病田提倡麦-稻轮作

4、;麦田浅耕曝晒,可增加幼虫死亡率.,小 麦 蚜 虫,吸食小麦茎、叶、嫩穗的汁液,前期,抑制生长;穗期,千粒重降低;中等年、重发年为害;,小 麦 蚜 虫(一)、发生规律,秋苗等,越 冬,返青后,苗蚜在春苗上取食繁殖为害,穗 期,18 22,穗蚜在小麦穗部取食、繁殖多代(20、7),急剧增长,乳熟期达数量高峰,小麦成熟前产生有翅蚜飞离麦田至其它作物(玉、高、杂等)(苗、穗蚜;繁殖;天敌)(二)、观测调查(基层站、农户):时间:于小麦抽穗初期(基层站)、齐穗期(预测未来)各调查一次;第一次药治后1015天再调查一次;方法:每田查5点,每点查20株。计算百穗(杆)蚜量;当百穗(杆)蚜量大于800头时,

5、需要进行药剂防治。,保益控害,适时化防,小麦后期,蚜虫天敌数量多,蚜茧蜂寄生率达20%、高50%;在多数年份下天敌可控制蚜虫发生为害,不要药治。天敌应用指标:益:蚜在1:322以下;,时间?齐穗期:100头/百穗,后15-20天;100头/百穗,后8-12天;苗蚜:500头;,单防或混防?齐穗期100头/百穗,结合防治赤霉病于小麦扬花率10%时,同时兼防;若100头/百穗,单防。复治:800头/百穗时及时防治;亩用有效成份吡蚜酮6克、啶虫脒2克、吡虫啉4克;,09年全国抗药性监测结果:抗蚜威、吡虫啉、啶虫脒均处于敏感状态。,麦蜘蛛 麦蜘蛛吸食叶片汁液,受害处呈现黄白色小斑点,后合并成斑块状,叶

6、片枯黄。受害严重麦苗,整株死亡。麦蜘蛛大田初期为害麦苗出现黄叶中心,后扩散。麦蜘蛛种类为麦圆蜘蛛、麦长腿蜘蛛,麦蜘蛛主要为害小麦,还为害大麦、燕麦、豌豆等作物和杂草。,发生规律,成螨、卵,冬季若温度偏高,仍危害,田间发生盛期,气温升高数量减退,卵越夏,10月,越夏卵孵化,为害秋苗,11月形成秋冬季田间数量高峰,(二)、主要发生特点:1、群集性、假死性、怕强光。主要活动时间:圆:6-8时、18-22时;长:8-18时,以15-16时最盛;2、气候适应性 圆:8-15最适,20大量死亡;RH70%适宜;长:15-20最适,20不适;RH50%最适;3、主发类型田 圆:水浇地、低湿麦田量多,干旱田量

7、少;长:岗地、坡地量多,干旱田量多。,(三)、田间调查(基层站、农户)1、调查时间 秋冬季气温偏高的年份,11月份普查1-2次;春季小麦拨节后开始至始穗前后每旬普查一次;春季气温偏高、少雨的年份,春季调查应增加普查次数。田间调查要于麦蜘蛛活动盛期进行。上午7-9时,下午4-6时,阴天可全天进行。2、调查方法 选择当地上午发生重的麦田、旱茬麦田、长热偏差的麦田开展调查。目测调查(苗期、返青期):目测每市尺单行长小麦全株(叶背面为主)麦蜘蛛数量,每亩不少于5个点。拍麦调查(拨节后):使其坠落在下垫的白塑料布(或白瓷盘等)上进行计数。每田5点,每点调查1-2市尺单行长麦苗。,(四)、防治技术:农业防

8、治:轮作倒茬,旱作改种水稻,可根本控制麦蜘蛛为害。增施速效肥,促进麦株生长,提高小麦对蜘蛛的耐害性。化学防治:1、种子处理 重发地区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2%拌种。将拌种药剂加种子 重量10%的水稀释后喷洒麦种上拌匀,堆闷12小时后播种。可兼治地 下害虫、苗蚜。2、药剂喷雾 防治指标:拨节前每市尺单行长麦苗有螨200头以上,拨节后为500头 以上时,进行药剂喷雾防治。药剂选用:阿维菌素亩有效成分克、或哒螨灵亩有效成分7-9 克、或乐果亩有效成分40克,兑水喷雾,小麦胞囊线虫病 小麦胞囊线虫病是由禾谷胞囊线虫(简称CCN)引起。我省1991年发现并报道发生该病害。目前淮北地区麦产区多县

9、已有发生报道。此病害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高梁、玉米等作物、牧草。小麦受害一般减产10-30%,严重地块40%以上。,苗期小麦矮化,叶片发黄,类似营养不良或缺肥症。发病初期麦苗中下部叶片发黄,而后由下向上发展,叶片逐渐发黄,最后枯死。受害轻的植株在拔节期症状明显,受害重的在小麦4叶期即出现黄叶。远望麦田为成团、成片稀疏状,严重田块见枯死状。,根部:根尖生长受抑制,次生根多而短,严重时纠结成团,根生长得浅并显著减少,分孽明显减少;后期被寄生处根侧可见先白色发亮后变褐发暗的胞囊,为识别此病主要特征。仅雌成虫期可见胞囊。胞囊老熟,即易脱落,往往调查不见胞囊,发生误诊,错作别病。返青拔节期根部有大

10、量根结;灌浆期小麦群体常现高矮相间的山丘状,成穗少、穗小粒少。根部可见大量线虫白色胞囊。,发生规律(资料报道),孢囊内卵孵化的最适条件为土壤湿润、地温10左右;如果中间不被干旱打断,孵化可继续到秋天。通常每一整季作物只完成一代。长江中下游麦区11-12月平均气温9度以上,播种后25-35天 2龄幼虫侵入麦根,第二年2-3月份再次侵入寄主,播后130-150天根外可见白色雌虫一般禾谷作物连作发病重,轻沙质土比粘土发病重。胞囊(越夏、越冬)遇适宜条件(10以上、土壤湿润),卵孵的幼虫侵入根部胞囊(孕卵的雌成虫)发育成熟(5/底、6月初)脱落土中;带有胞囊的土壤通过农事操作活动而传播是主要途径。流水

11、、农机具沾附;,华 北 麦 区 发 育 进 度,白色胞囊,安徽农大植保学院与肖县植保站自2005年开始对我省小麦孢囊线虫病联合开展相关研究。试验研究表明:1、小麦孢囊线虫在田间呈聚集(块状)分布。2、在小麦播后63天内,没发现线虫侵染。3、不同小麦品种受害程度存在差异:用15%涕灭克(4.3g/m2)颗粒剂防治2次与不防治区相比较;孕穗期调查,新麦12、皖麦50两个小麦品种鲜重分别损失23.3%、22.5%;孕穗数分别减少25.9%、11.1%;而徐州856品种受害不明显;产量损失:实产减产率。皖麦50,18.1%;徐州856,11.7%;新麦12,1.4%;4、筛选药剂:用15%涕灭威颗粒4

12、.3g/m2播前土壤处理对小麦产量的防效88.24%。63天后等量增施1次,实测产量损失率3.80%,效果最好。阿维菌素防效差,产量损失率7.80%。,目前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相关研究较少。防治上主要是加强检疫;种植抗面病品种,田间表现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矮抗、温麦号、新麦。周麦、温麦、号等发病重;肥力好抗逆性强发病相对较轻;实行小麦与豆科作物轮作,与棉花、油菜、胡萝卜轮作;据报道,油菜、谷子连作2年后种小麦,小麦根部无胞囊。此外,土地深翻后在天气炎热下由于胞囊失水死亡可使线虫种群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小麦胞囊线虫在我省发生较普遍的实际,且有一定上升趋势,应引起大家重视。,小麦粘虫,鳞翅目夜蛾科,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孔,3龄后才形成缺刻,5-6龄达到暴食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成为光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当一块田被吃光后,幼虫常成群迁到另一块田危害。,粘虫生活史和习性,粘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合,便可连续繁殖和生长发育。因此我国由南向北每年发生2-8代,,小麦虫害防治时期,整地播种期:药剂土壤处理或药剂拌种。出苗至越冬期:麦蚜虫和麦蜘蛛作为防治重 点;返青至成熟期:粘虫、蚜虫,吸浆虫、麦蜘蛛,地下害虫等;,自动电话充值,谢谢大家,给提提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