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情况简介.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0131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0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情况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情况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情况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情况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情况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情况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情况简介.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情况简介,安庆社保局 汪永生,1,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情况汇报的主要内容,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基本含义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必要性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发展过程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核心内容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取得的主要成果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现状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存在的问题,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基本含义,所谓养老保险统筹,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统一筹划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每个统筹区各自负责本区域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结余主要归本统筹区支配和使用,缺口一般都需要本级政府和本级财政填补。因此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就是以市为单位对本级和所辖各县(市)实行“市级预算、分级负责、统一

2、政策、统一管理”的原则。,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必要性(1),养老保险县级统筹的弊端:一是政策多样化。由于过度分散决策,县(市)虽然遵循相同原则,却也制定了许多仅适用本地区的内部政策、标准和措施,养老保险征收和支付的标准、比例更是参差不齐。从长远角度看既有失公平原则,也不利于参保职工跨统筹地区的流动。二是基金使用不规范,基金管理风险增大。不仅存在个别地区克扣离退休人员待遇现象,也有擅自提高待遇发放标准扩大基金支付范围的行为。三是各地区基金收支矛盾不一,结余规模参差不齐。县级统筹使得各区基金缺乏相互调剂,赡养率高的地区抵抗风险能力差,保发放压力大。,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必要性(2),因此解决职工养老保

3、险统筹层次问题始终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早在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就指出:“为有利于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和加强宏观调控,要逐步由县级统筹向省或省授权的地区统筹过渡。”安徽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也明确规定:“从1998年起,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市级统筹,对本级和所辖各县(市)实行统一政策、统一企业缴费费率、统一待遇标准。最新出台的社会保险法第八章第六十四条也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市级统筹主要有三大优点:一是有利于增强互济功能,只

4、有实现较大范围的统筹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养老金发放。二是便于人员流动,在全市范围内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享受待遇标准统一,消除了参保职工跨区流动的障碍。三是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市级统筹减少了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实现集中管理,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实施时间:2006年7月1日文件依据:宜政办发20065号为完善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我市自200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关于印发完善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意见的通知)(宜政办发20065号)。文件主要内容:1.市本级和所辖各县(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5、险,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参保缴费政策、统一缴费费率、统一待遇支付项目和计发办法、统一业务经办流程、统一基金管理,即通常所说的“六统一”。2.全市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集中管理、分级核算”原则。(备注)3.建立健全市级统筹后各级政府考核问责新机制(1)各县(市)政府作为当地确保发放的第一责任人原则不变;(2)全市基金实行预算目标责任考核(备注),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发展过程(第二阶段:统收统支阶段),实施时间:2010年7月1日文件依据:宜政发201012号: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的实施意见统收统支阶段的主要特点:一是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基金预算编制按照安徽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6、险基金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省财社20091954号)的统一规定要求执行。二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统收统支。1.各县(市)实施省级统筹前的历年结余基金上划市财政专户,实行统一管理,用于弥补各地完成年度收支预算后的基金缺口;2.各地完成年度预算后的收支缺口部分,由市从市财政专户中安排资金予以补助,或申请省级调剂金予以补助;3.各地未完成年度预算的收支缺口,由同级财政予以弥补。,预算管理办法:财社20091954号,编制程序:二上二下;基金预算收支缺口责任分担:各市级统筹地区完成年度收支预算后的收支缺口,由省与各市级统筹地区按一定比例分担;省承担的资金从省级统筹调剂基金中解决,各市级统筹地区承担的资金

7、,可先按程序向省申请从代管的结余基金中解决,没有结余基金或结余基金不足的由统筹地区财政予以弥补;每年度具体分担比例,由省财政厅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研究决定。各市级统筹地区没有完成预算的收支缺口,由同级财政全额弥补。没有完成预算的收支缺口,指各市级统筹地区收入没有完成预算任务、或支出超过预算数、或既没有完成收入预算又超过支出预算等情况出现的收支缺口。编制方法:1.因素测算;2.趋势测算;3.指标限制;(征缴率,缴费率90%,人均缴费基数省均的60%等)4.预算结果审核。,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取得的主要成果(一),一、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为保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统一性,通过

8、对各县(市)2006年6月30日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使用和结余情况审计,我市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求整改。同时,规定县(市)政府不再出台有关的地方性规定,要求县(市)政府对市级统筹前出台的地方性规定进行清理规范。市级统筹后,及时规范了参保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及其雇工和自由职业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和比例,细化了纳入市级统筹的基本养老金统筹项目和标准,在基本养老保险经办业务中,基本上避免了因政策不统一而引起的上访事件。二、形成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双赢局面市级统筹工作的开展,促使市里对参保人数、养老保险费征收等重点工作指标

9、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制定了奖惩措施。各级政府运用各种管理措施,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长效机制。,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取得的主要成果(二),三、减轻了县(市)政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压力,化解了市本级的支付风险四、完善了资金管控方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制度实施后,全市的资金归集到市财政专户集中管理,平衡了县(市)间基金供求矛盾,发挥出结余基金的调剂功能,提高了中央和省里的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了在资金管理中发生的挤占挪用行为。同时,为强化基金管理创新了资金管理方式、提供了制度保证。市里逐步承担起对区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和管理职责,对

10、县(市)集中管理的资金规模在逐步提高,确保了上亿元的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同时,对闲置资金加强了专户管理,集中沉淀在市财政专户中,有利于保障资金安全和发挥调剂功能。,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取得的主要成果(三),五、促进了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建设随着市级统筹考核检查工作全面开展,对养老保险经办工作的要求日益具体和规范。在建立和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管理体制的几年时间内,我市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完成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成功实现各项业务的联网运行,并随着新政策的出台,及时进行了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更新和升级,为夯实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基础管理搭建了工作平台。同时,结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方式,我市各级

11、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劳动保障部社保中心基本养老保险经办业务规程(试行)要求,统一和规范了业务流程,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机制,重点是制定和完善实行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窗口AB岗制、首问负责制等等。其次,抓好全市养老保险经办人员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市级业务人员到各区县进行现场业务指导和县级业务人员互相交流学习的方式,对养老保险新政策、新知识及时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全市养老保险经办人员业务经办能力。,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取得的主要成果(四),六、建立了政府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投入和考核问责新机制在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下,在一个统筹区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12、收支平衡以及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任务主要由对应的政府负责。市级统筹后,市政府承担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以及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主要责任。为避免县(市)政府合理规避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工作任务,人为调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差距,调动县(市)政府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良性循环的积极性,我市在明确市县两级政府的责任的前提下,建立了各级政府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投入和考核问责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制度和措施构成。一是同级财政补助制度。”各地未完成年度预算的收支缺口,由同级财政予以弥补“。二是市级统筹工作目标考核制度。从养老金发放、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企业退休人员社

13、会化管理服务、基金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落实同级财政补助资金和市级统筹资金上解划拨的七个方面入手,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坚持日常考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综合部门考核与业务主管部门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定量考核。三是市政府每年对完成市级统筹工作的目标,并在考核中获得前三名的县(市),进行通报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市级统筹工作的目标的县、区,进行通报批评。四是严肃追究因工作不到位,引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或其它恶性突发事件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五是市政府安排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奖励资金,用于弥补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2013年上半年有关情况,总体情况(一)

14、参保扩面:截止2013年6月末,全市在职参保人数373152人,目标任务完成率100.85%;较去年末净增638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15677人,同比增幅4.39%;实际缴费人数321212人,参保缴费率86.08%,目标任务完成率95.6%。(二)基金征缴:2013年1-6月全市实际征缴入库养老保险费135505万元,目标任务完成率67.8%;与去年同期相比(95112)增收40393万元,增幅42.47%;基金征缴率89.9%,目标任务完成率99.9%;清收历年欠费11738万元,其中市本级、怀宁县和潜山县清收历年欠费均超过1000万元,分别清欠5000、3169和1700万元。(三)

15、待遇支付:2013年6月末全市离退休人员141357人,1-6月158210新增退休人员6706人,较去年末净增5081人,增幅3.73%,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11945人,同比增幅9.23%。2013年1-6月实际支付离退休金135523万元,支出控制数完成率5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支出24093万元,增幅21.62%;人均离退休金1610.85元/月,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53.17元,同比增幅10.51%。(四)基金结余:2013年1-6月全市当期基金收支结余38112万元(含中央转移支付40671万元),剔除中央转移支付因素,收支负结余2559万元;期末历年累计结余173564万元,其中

16、各级经办机构支出户存款25904万元,占比14.92%,各级财政专户存款147660万元,占比85.08%。(五)基金支撑能力:根据2013年1-6月份养老金支出和期末结余情况分析,我市基金支撑力为7.68个月,超出保底线(2个月)5.68个月,较去年末支撑力7.11个月略有上升;按下半年基金每月收支规模测算,预计到今年底我市基金支撑能力为7个月,确保基金运行平稳。,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问题(一),一、扩面增幅放缓,参保总量和当年新增人数增幅双下降 从2009-2013年这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在职参保总量上升,但各年增幅已呈下降趋势。2009年在职参保人员同期增幅为7.27%,2013年

17、同期已降为4.39%;2009年当年新增参保人员20631人,2013年新增参保人员为17669人,同样呈明显逐年下降态势。部分县扩面参保乏力现象尤为严重,2013年8月末参保人员较上年末净增不足百人,个别县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二、参保质量下降,实际缴费人数增幅远低于退休人员增幅,赡养率持续走高 2013年6月末,全市实际缴费人数321212人,其中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费人数155513人,占比高达48.14%。随着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逐年上涨,个体人员养老保险缴费负担日益沉重,加上新近出台的允许中断缴费政策的实施,多种因素叠加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2009年至2013年,我市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增

18、幅由9.45%下降至2.05%,降幅高达7.4%;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人员的比例也由09年91.14%下降至2013年86.08%,低于省下达的90%目标任务数。而同期我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幅则快速上升,基金赡养率持续走高,已由09年的37.98%增至44.01%,五年间增长了6.03%,,我市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问题(二),(三)县(市)企业缴费基数偏低且地区差异大 从2011-2013年统计数据看,全市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占历年省均工资比例基本保持在70%,但除市本级以外,其余八县(市)企业缴费基数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企业缴费工资基数占省均工资比例则始终仅仅保持在65%左右,不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也低于其他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2013年差距甚至达200多元/月。(四)基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基金支撑压力上升 因为近年来我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幅远超出实际缴费人数增幅,基金收支自09年开始由正结余转为负结余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收支两比负结余高达4.56亿元,预计2013年在保费收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收支两比负结余仍将超过4亿元。从全省各地2013年上半年基金支撑能力对比情况看,全省平均支撑能力为17.6个月,其中有6个地市超出了15个月,大大超出我市的7.68个月。随着我市基金收支矛盾的日益突出,我市基金支撑能力将面临严重压力,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