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工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0447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工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平面工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平面工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平面工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平面工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工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工艺》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1 硅平面工艺的基本流程,1 半导体器件制备的基本原理三个阶段,1950年采用合金法工艺,1955年扩散技术得到采用,1960年平面工艺和外延技术的出现是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重大变革。,结隔离双极晶体管工艺基本流程,2 硅平面工艺NPN晶体管结构和基本流程,(1)衬底材料(2)初始氧化(3)光刻一(4)埋层掺杂(5)生长外延层(6)外延层氧化(7)光刻二(隔离光刻)(8)隔离区掺杂(9)腐蚀掉隔离掺杂中形成的SiO2,然后重新生成SiO2作为基区掺杂的掩摸(10)光刻三(基区光刻)(11)基区掺杂(硼)(12)光刻四(发射区光刻)(13)发射区(14)光刻五(引线孔光刻)(15)蒸铝(16)光

2、刻六(刻铝)(17)合金(18)表面钝化(19)光刻七(刻压焊点)(20)中间测试(21)划片(22)装架(23)键合(24)封帽(25)工艺筛选(26)成品测试(27)打印、包装,入库,3 平面工艺中的基本工艺(1)前工序指原始晶片加工开始直到中试之前的所有工序。经过前工序,形成管芯。薄膜制备工艺外延,氧化,化学汽相淀积和蒸发或溅射掺杂工艺扩散和离子注入图形加工技术光刻和制版,(2)后工序指中测开始到器件完成的所有工序(3)辅助工序超净卫生环境高纯水和气的制备掩模版的制备,初始氧化 光刻1(埋层光刻),在硅衬底表面生长约9000厚的二氧化硅层。在氧化层上刻出要进行埋层掺杂的窗口。,埋层掺杂(

3、砷),通过窗口向硅衬底中掺入5价的砷原子。,N埋层的形成,生长外延层,外延层氧化 隔离光刻,隔离区掺杂,器件外延层和隔离区的形成,基区光刻,基区掺杂,基区形成,发射区光刻,发射区掺杂,发射区形成,引线光刻,蒸铝 刻铝,电极和布线,3 双极集成电路的制造,典型的双极晶体管的平面图,3D IC集成技术的拯救 2005年2月,当ICs Going Vertical发表时,几乎没有读者认识到发生在3D IC集成中的技术进步,他们认为该技术只是叠层和引线键合,是一种后端封装技术。今天,3D集成被定义为一种系统级集成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多层平面器件被堆叠起来,并经由穿透硅通孔(TSV)在Z方向连接起来(图

4、1)。为制造这样的叠层结构,已经开发了很多工艺,下面所列的正是其中的关键技术:TSV制作:Z轴互连是穿透衬底(硅或者其他半导体材料)而且相互电隔离的连接,TSV的尺寸取决于在单层上需要的数据获取带宽;层减薄技术:初步应用需减薄到大约7550m,而在将来需减薄到约251m;对准和键合技术:或者芯片与晶圆(D2W)之间,或者晶圆与晶圆(W2W)之间。,英特尔提前量产3D晶体管,进入22nm时代,3D三栅极晶体管技术,传统“平面的”2-D平面栅极被超级纤薄的、从硅基体垂直竖起的3-D硅鳍状物所代替。电流控制是通过在鳍状物三面的每一面安装一个栅极而实现的(两侧和顶部各有一个栅极),而不是像2-D平面晶体管那样,只在顶部有一个栅极。更多控制可以使晶体管在“开”的状态下让尽可能多的电流通过(高性能),而在“关”的状态下尽可能让电流接近零(即减少漏电,低能耗),同时还能在两种状态之间迅速切换,进一步实现更高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