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其一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城道中其一1.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城道中(其一)(宋)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写作背景,神宗熙宁六年(
2、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两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积雨:多日不停的雨译: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这一联诗,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絮帽:丝棉帽子 铜钲:铜锣。钲,古代乐器译: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像挂着铜钲。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
3、景,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以絮喻白云并非苏轼首创,此前韩愈就有“晴云如擘絮”的诗句。但苏诗用“披絮帽”来比喻笼罩在山头上的白云,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为贴切、形象、生动。诗人以“挂铜钲”喻“树头初日”也基本上达到了“形似”。,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译: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前者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篱。后者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
4、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西崦:山,西面山里 饷: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译: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种喜情。此联紧扣一个“乐”字。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小结,这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野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情景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