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质量控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质量控制》PPT课件.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质量控制,陈丽,本课程简介及要求(一)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重点讲授建设项目在各阶段的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二)本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主要讲授: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1、质量、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内涵;2、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内涵,引入PDCA循环;3、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特点;4、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第二章至第八章主要讲授:设计与招投标的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评定与工程验收、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等。1、业主、监理、承包方在项目建设各阶段的职能、任务和责任;2、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和措施;3、建
2、设前期、中期、后期对各种质量风险因素的预防、控制;4、工程质量事故的辨别、分析和处理;,5、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及完工之后的质量检验。(三)学习方法与要求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学好本课程的基本方法,参见已成功运行或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案例,熟悉项目建设的流程;2、注重质量控制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联系与结合;3、注重与工程项目进度和投资控制相结合,考虑满足三大目标的总体优化方法;4、了解项目质量管理与ISO9001标准;5、本课程的总学时64学时,通过本课程的介绍能够对建设项目的阶段划分和主体三方的职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知项目质量控制所应注意的工作、环节。,第一章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概述,第一节 质
3、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 一、质量定义:反映实体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第一章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概述,第一节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 一、质量,(四)工程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工作质量之间的关系,(一)工程产品质量,(二)工作质量,(三)工序质量,工程产品质量 工序质量 工作质量,取决于,工程产品质量特性:1)适用性即功能,指工程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它包括:理化性能、结构性能、使用性能、外观性能。2)耐久性即寿命,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规定功能要求使用的年限,也就是工程竣工后的合理使用寿命周期。3)安全性人身、财产安全及环境4)可靠性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
4、定功能的能力。5)经济性是指工程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消耗的费用。其具体表现为设计成本、施工成本 和使用成本三者之和。6)与环境的协调性是指工程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协调、与所在地区经济环境协调以及周围已建工程相协调。,第一节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 一、质量,二、质量控制: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主要抓好三个方面:1、确立质量控制的计划和标准 2、严格地按批准的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并进行检查和评定 3、对不符要求的工艺、活动及时处理纠正,项目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施工阶段,选址合理,质量要求符合业主意图,与投资目标相协调,选好
5、设计单位保证设计质量,保证设计符合决策阶段要求,保证设计符合技术规范标准,保证专业设计之间的协调,要开展施工招标选择承建商,严格监督承建商按图施工,与所在地区环境相协调,按照建设过程的程序依次控制各个阶段的工程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及原则,第一节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 一、质量,二、质量控制: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三、质量保证,(一)质量保证的内涵(二)质量保证的种类(三)质量保证的途径,第一节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 一、质量,二、质量控制,三、质量保证,四、质量管理,第一节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 一、质量,二、质量控制,三、质量保证,四、质量管理,五、全面质量控制,(
6、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四)PDCA循环,PDCA循环原理,P、(计划)确定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方法,D、(实行)实施,C、(检查)检查结果,A、(处理)采取措施,不断螺旋上升,第二节 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及特点,一、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一)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质量的影响(二)项目决策阶段对质量的影响(三)项目设计阶段对质量的影响(四)项目施工阶段对质量的影响(五)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对质量的影响,工程建设各阶段程序,工程项目的后评价,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通过施工形成实体,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决策,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及维修期),
7、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过程,既工程质量是由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各阶段质量的综合反映,确定质量目标及水平协调统一投资、质量、进度,根据质量目标及水平通过工程设计具体化,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第二节 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及特点,一、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二、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1 主体的复杂性 2 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3 产生第二类错误判断的概率大 4容易产生产品质量波动 5质量检验时不能解体、拆卸 6 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三、工程项目质量责任,第二节 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及特点,一、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二、工程项目质量
8、的特点,直接责任:“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间接责任,第三节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三个体系,一、政府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第三节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三个体系,一、政府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二、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第三节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三个体系,一、政府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二、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三、设计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一)思想保证子体系(二)组织保证子体系(三)工作保证子体系,第四节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简介,一、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的必要性,(一)提高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三
9、)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四)有利于保护业主的利益,保护工程质量评定的客观公正性(五)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六)可以针对水利水电建筑流动性大之特点,建立相应的质量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第四节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简介,一、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的必要性,二、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简介,(一)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GB/T65831994)(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标准(三)质量体系的建立及实施程序,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与术语(ISO9000-2000),1、ISO9000-2000族标准质量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
10、;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与术语(ISO9000-2000),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质量管理,2、术语:1)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2)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a、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方针是组织在较长时期中经营活动和质量活动的指导原则及行动指南,是组织内各职能部门全体人员质量活动的根本准则。b、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目标是依据质量方针制定的;通常对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11、。,3)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4)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5)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6)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7)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对外,满足顾客要求,用于认证,对内,用于内部质量管理,第二章 设计与招标阶段的
12、质量控制,第一节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一、设计阶段的划分及任务,第二章 设计与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第一节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一、设计阶段的划分及任务,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技施设计,论证拟建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确定工程设计方案,细定总体布局和建筑物轮廓,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作出可用以指导和安排施工的详图,第二章 设计与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第一节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一、设计阶段的划分及任务,(一)有关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三)已批准的各种文件(四)各种专题报告,如勘测报告,淹没和淹没区调查报告、数学及水工模型演算结果和实验报告、征地移民报告等(五
13、)各种必须的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等方面的原始资料,二、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第二章 设计与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第一节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一、设计阶段的划分及任务,二、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三、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一)设计准备阶段质量控制,1 编制设计要求文件2 组织设计招标3 助业主签订设计承包合同,1 对勘测工作质量的控制2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控制设计质量3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的质量控制,(二)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第一节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一、设计阶段的划分及任务,二、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三、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第二节 施工招标质量控制,一、施工招标过程对施工质量
14、影响的分析,(一)招标文件质量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二)投标单位资质的审查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三)评标决标质量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第二节 施工招标质量控制,一、施工招标过程对施工质量影响的分析,二、施工招标 质量控制的依据,(一)国家和政府有关招投标的规定(二)设计文件(三)委托监理合同,第二节 施工招标质量控制,一、施工招标过程对施工质量影响的分析,二、施工招标 质量控制的依据,三、施工招标文件编制及审核,(一)施工招标文件的内容(二)招标文件的审核要点,施工招标文件的内容:(1)工程综合说明(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建设项目内容、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现场施工条件、建设工期);(2)投标邀请书;(3)投标
15、须知(是投标指南,引导施工承包商如何进行投标);(4)投标书格式及其附件;(5)工程量报价表及其附录;(6)合同协议书格式及履约保函;(7)合同条件(其中包括材料及设备供应方式、工程量的量测和工程款的支付方式、预付款的百分比、材料标准价格的采用和材料及设备价差的调整方法等);(8)技术规范、验收规程;(9)图纸、技术资料和设计说明。,第二节 施工招标质量控制,一、施工招标过程对施工质量影响的分析,二、施工招标 质量控制的依据,三、施工招标文件编制及审核,(一)施工招标文件的内容(二)招标文件的审核要点 1、技术规范引用的审核 2、质量验收标准审核 3、对质量事故处理有关规定的审核,四、施工承包
16、商的资质审核,(一)施工承包商资质等级的审查(二)施工承包商施工业绩和技术实力的审查(三)施工机械设备和检验仪器设备的审查(四)施工承包商施工信誉和近期财务状况审查,五、评标质量控制,第二节 施工招标质量控制,一、施工招标过程对施工质量影响的分析,二、施工招标 质量控制的依据,三、施工招标文件编制及审核,第三章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第一节 合同条件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一、限制合同转让与分包,第三章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第一节 合同条件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一、限制合同转让与分包,二、技术条件,第三章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第一节 合同条件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一、限制合同转让与分包,二、技术条件,三
17、、材料、设备检验与管理,第三章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第一节 合同条件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一、限制合同转让与分包,四、施工质量检验与缺陷补救,二、技术条件,三、材料、设备检验与管理,第二节 质量控制系统,一、影响施工阶段质量 的因素,第二节 质量控制系统,一、影响施工阶段质量 的因素,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一)事前质量控制内容(二)事中质量控制内容(三)事后质量控制内容,第三节 质量控制的依据及方法、程序,一、质量控制的依据,(一)已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相应的设计变更与修改文件(二)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三)合同中引用的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施工操作技术规范、施工工艺规程及验收规范(四)
18、合同中引用的有关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方面的质量 依据(五)业主和施工承包商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有关质量的合同条款(六)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和有关技术标准,第三节 质量控制的依据及方法、程序,一、质量控制的依据,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法,(一)旁站检查(二)测量(三)试验(四)指令文件的应用(五)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三、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程序,(一)合同项目质量控制程序(二)单位(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程序,第三节 质量控制的依据及方法、程序,一、质量控制的依据,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法,1审核承包商的单位(分项)工程开工申请单2现场检查和监理试验室检验3签发工程质量合格证4填写中
19、间交工证书5组织现场检查6签认中间交工证书,第四节 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一、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组织形式,(1)纵向组织形式(2)横向组织形式(3)混合组织形式,第四节 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一、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组织形式,二、监理工程师的职责,(一)工程师代表职责(二)测量工程师职责(三)试验工程师职责(四)地质工程师职责,第四节 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一、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组织形式,二、监理工程师的职责,三、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制度,(一)图纸会审制度(二)技术交底制度(三)材料检验制度(四)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五)工程质量整改制度(六)设计变更制度(七)钢筋代换制度,第五节
20、合同项目开工条件的审查,一、业主的准备工作,(一)做好 征地、移民和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或“四通一平”(二)解决承包商施工现场占有权及通道,第五节 合同项目开工条件的审查,一、业主的准备工作,二、承包商的准备工作,(一)承包商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审查(二)承包商工地试验室和试验计量设备的检查(三)对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的复核和工程放线(四)施工机具、设备的检查(五)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查(六)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第六节 单位(分项)工程开工条件的审查,一、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布,(一)施工图的审查(二)施工图纸的发布(三)现场设计变更,第六节 单位(分项)工程开工条件的审查,一、施工图
21、纸的审查和发布,二、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内容(二)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要点,监理工程师审查时应着重注意:(1)承包商所选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类型、性能、数量等,能否满足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要求。(2)拟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对质量有无保证。(3)各施工工序之间是否正确,其检验方法、检验频率、检验标准是否符合合同技术规范的要求。(4)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否正确,其检验方法、检验频率、检验标准是否符合合同技术规范的要求。(5)计量方法是否符合合同的规定。(6)技术保证措施是否切实可行。(7)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等。,第七节 4M1E的质
22、量控制,一、人的质量控制,第七节 4M1E的质量控制,一、人的质量控制,二、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一)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的特点(二)原材料与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工作流程(三)常用材料的质量检验,第七节 4M1E的质量控制,一、人的质量控制,二、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三、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一)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二)生产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第七节 4M1E的质量控制,一、人的质量控制,二、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三、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四、施工方法或工艺的质量控制,五、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第七节 4M1E的质量控制,一、人的质量控制,二、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三、机械设备的
23、质量控制,四、施工方法或工艺的质量控制,按形成实体过程的时间划分,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划分,按工程施工层次结构的控制过程划分,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人,机,料,法,环,工序质量,检验批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不同划分,第八节 工序质量控制,一、工序质量控制及其作用,(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工序质量控制:为达到工序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根据工序质量检验及对反馈来的工程产品性能特征各方面的质量数据的分析,针对存在的差异问题,采取措施,尽可能消除这些差异,使质量达到要求,并保持稳定的调节管理过程。,第八节 工序质量控制,一、
24、工序质量控制及其作用,(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二)工序质量控制的作用(三)工序质量控制对象,第八节 工序质量控制,一、工序质量控制及其作用,二、工序分析,(一)工序分析概念及步骤(二)工序分析的作用,第八节 工序质量控制,一、工序质量控制及其作用,二、工序分析,三、工序质量控制步骤,第八节 工序质量控制,一、工序质量控制及其作用,三、工序质量控制步骤,二、工序分析,四、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一)确定工序质量控制流程(二)工序分析(三)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四)控制工序活动条件(五)设置质量控制点(六)工序质量的预控,第八节 工序质量控制,一、工序质量控制及其作用,三、工序质量控制步骤,二、
25、工序分析,四、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五、质量控制点的设置,(1)关键的分项工程(2)关键的工程部位(3)薄弱环节(4)关键工序(5)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六)关键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六、承包商施工工序自检和监理工程师的检查认证,(一)承包商的施工工序自检(二)监理工程师的检查认证,一、工序质量控制及其作用,三、工序质量控制步骤,二、工序分析,四、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五、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第八节 工序质量控制,第四章 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和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第一节 工程质量评定,一、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二)单元工程质量等级和质量标准,(三)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示例,(一)单元工程的划分,第四章 工
26、程质量评定验收和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第一节 工程质量评定,一、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一)单元工程的划分,(二)单元工程质量等级和质量标准,(三)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示例,1、保证项目2、基本项目3、允许偏差项目4、质量评定标准,第四章 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和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第一节 工程质量评定,一、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优良品率计算,(一)分部工程的单元工程的优良品率(二)单位工程的分部工程的优良品率(三)水利工程项目的单位工程优良品率,第四章 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和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第一节 工程质量评定,一、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优良品率计算,三、单位工程外观质量
27、评定,第一节 工程质量评定,一、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优良品率计算,三、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第四章 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和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四、分部、单位工程和工程项目质量等级评定,(一)分部工程质量等级标准(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三)工程项目质量评定标准,五、工程质量评定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 工程质量评定,一、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优良品率计算,三、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第四章 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和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四、分部、单位工程和工程项目质量等级评定,第二节 工程验收,一、概述,一、概述,二、工程验收的依据和目的,第二节 工程验收,一、概述,第二
28、节 工程验收,二、工程验收的依据和目的,三、中间验收,第二节 工程验收,一、概述,二、工程验收的依据和目的,三、中间验收,四、竣工验收,(一)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二)竣工验收条件(三)竣工验收资料及其审核(四)竣工验收程序,第二节 工程验收,一、概述,二、工程验收的依据和目的,三、中间验收,四、竣工验收,五、最终验收,第三节 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一、缺陷责任期,一、缺陷责任期,第三节 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二、缺陷责任期承包商的质量责任,第三节 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一、缺陷责任期,二、缺陷责任期承包商的质量责任,三、缺陷责任期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任务,(一)对工程质量状况分析检查(二)对工程质量
29、问题责任进行鉴定(三)对修补缺陷的项目进行检查,第三节 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一、缺陷责任期,二、缺陷责任期承包商的质量责任,三、缺陷责任期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任务,四、修补项目验收和缺陷责任期终止证书的签发,第五章 工程质量检验,第一节 工程质量检验概述,一、质量检验的含义,工程质量检验:指对工程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者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而进行的活动。,一、质量检验的含义,第五章 工程质量检验,第一节 工程质量检验概述,二、质量检验的目的和作用,(一)质量检验的目的(二)质量检验的作用,第五章 工程质量检验,一、质量检验的含义,
30、二、质量检验的目的和作用,三、质量检验的必备条件,(一)要具有一定的检验技术力量(二)要建立一套严密的科学管理制度(三)要求施工承包商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制度和相应的机构(四)要配备符合标准并满足检验工作要求的检验手段(五)要有适宜的检验条件,第一节 工程质量检验概述,第五章 工程质量检验,一、质量检验的含义,二、质量检验的目的和作用,第一节 工程质量检验概述,三、质量检验的必备条件,四、质量检验计划,第五章 工程质量检验,一、质量检验的含义,二、质量检验的目的和作用,第一节 工程质量检验概述,四、质量检验计划,三、质量检验的必备条件,五、质量检验种类,(一)按质量检验的实施者分类(二)按检验内
31、容和方式分类(三)按工程质量检验深度分类,(一)按质量检验实施者分为:1、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验 2、第三方质量检验 3、施工承包商的质量检验,(三)按质量检查深度分为:1、全数检验 2、抽样检验 3、免检,(二)按检验内容和方式分为:1、巡视检验 2、工序交接质量检验 3、器材质量确认检验 4、隐蔽工程验收检验 5、竣工验收检验 6、施工预先检验,第五章 工程质量检验,一、质量检验的含义,二、质量检验的目的和作用,第一节 工程质量检验概述,四、质量检验计划,三、质量检验的必备条件,五、质量检验 种类,六、质量检验应注意的问题,(一)合同内 和合同外质量检验(二)两类质量检验点1、见证点2
32、、待检点,见证点:指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达到这一类质量检验点时,应事先书面通知监理工程师到现场见证,观察和检查承包商的实施过程。然而在监理工程师接到通知后未能在约定时间到场的情况下,承包商有权继续施工。待检点:对于某些更为重要的质量检验点,必须要在监理工程师到场监督、检查的情况下承包商才能进行检验。如: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模板、钢筋、止水、伸缩缝等工序,需要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第二节 抽样检验原理,一、抽样检验概念及必要性,(一)抽样检验概念(二)验收抽样检验的必要性(三)验收抽样检验中的两类错误,第二节 抽样检验原理,一、抽样检验概念及必要性,二、验收抽样检验方案的
33、设计原理,(一)验收抽样检验中的一些概念(二)验收抽样检验方案设计原理,第三节 计数型验收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一、确定a 和 b,第三节 计数型验收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一、确定a 和 b,二、确定P0 和 P1,第三节 计数型验收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一、确定a 和 b,二、确定P0 和 P1,三、查表确定验收抽检方案,第四节 计量型验收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一、计量验收抽样检验的特点和分类,(一)特点(二)分类(三)样本平均值的分布规律(四)方案设计程序,第四节 计量型验收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一、计量验收抽样检验的特点和分类,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四节 计量型验收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
34、,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一、计量验收抽样检验的特点和分类,三、计量型抽检方案的设计,(一)标准偏差已知(二)标准偏差未知,第六 章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第一节 工程质量事故及其分类,一、工程质量事故,(一)工程质量事故的内涵,凡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中或竣工后,由于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程、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影响工程使用寿命或正常运用,一般需作返工或采取补救措施的,统称工程质量事故。,第六 章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第一节 工程质量事故及其分类,一、工程质量事故,(一)工程质量事故的内涵(二)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多发性,第六
35、章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第一节 工程质量事故及其分类,一、工程质量事故,二、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一)重大质量事故(二)大质量事故(三)一般质量事故,一级重大质量事故,二级重大质量事故,三级重大质量事故,四级重大质量事故,300万经济损失或30人死亡数,100万 经济损失 300万或10人死亡数 29人,30万 经济损失 100万或 3人死亡数 9人或 重伤20人以上,10万经济损失 30万或 3人重伤19人死亡数 2人,重大事故的分类:,第二节 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一、质量事故原因概述,(一)质量事故原因要素(二)引起事故的直接与间接原因(三)质量事故链及其分析,第二节 工程质量事故原因
36、分析,一、质量事故原因概述,二、质量事故一般原因分析,(一)违反基本建设程序(二)工程地质勘察失误或地基处理失误(三)设计方案和设计计算失误(四)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五)施工与管理失控,第三节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程序与方法,一、质量事故分析的重要性,第三节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程序与方法,一、质量事故分析的重要性,二、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的一般步骤,(一)下达工程施工暂停令(二)事故调查(三)原因分析(四)事故处理和检查验收(五)下达复工令,第三节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程序与方法,一、质量事故分析的重要性,二、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的一般步骤,三、质量事故处理原则和方法,(一)质量事故处理原则:“三
37、不放过”原则 1、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2、事故主要责任者和职工未收到教育不放过 3、补救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二)质量事故处理方法:修补、返工注:不需作处理的事故,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影响结构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2、有些轻微的质量缺陷,通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的,可不作处理。3、对出现的事故,经复核验算,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可不作处理。,第七章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一节 质量数据,一、质量数据的分类,(一)按质量数据本身的特征分类(二)按质量数据收集的目的分类,第七章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一节 质量数据,一、质量数据的分类,二、质量数据的波动及其原因,(一)正常波动(二)异常
38、波动,第七章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一节 质量数据,一、质量数据的分类,二、质量数据的波动及其原因,三、质量数据的收集,(一)单纯随机抽样(二)分层取样(三)两级取样(四)系统取样,四、质量数据整理,(一)数据的修约(二)数据 特征值计算,第七章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一节 质量数据,一、质量数据的分类,二、质量数据的波动及其原因,三、质量数据的收集,第二节 质量数据变异的统计规律,一、正态分布规律,第二节 质量数据变异的统计规律,一、正态分布规律,二、二项分布规律,第二节 质量数据变异的统计规律,一、正态分布规律,二、二项分布规律,三、泊松分布规律,第三节 常用质量分析工具,一、直方
39、图法,(一)直方图的做法(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三)直方图的观察和分析(四)废品率计算(五)工程能力指数Cp的计算,第三节 常用质量分析工具,一、直方图法,二、控制图法,(一)双侧控制图(二)单侧控制图(三)控制图的分析和判断,二、控制图法,三、排列图法,(一)排列图的模式(二)排列图的用途(三)作排列图的方法和步骤(四)排列图分析,第三节 常用质量分析工具,一、直方图法,二、控制图法,三、排列图法,一、直方图法,第三节 常用质量分析工具,四、分层法,(一)分层法的分层方法(二)分层法的应用,二、控制图法,三、排列图法,一、直方图法,第三节 常用质量分析工具,四、分层法,五、因果分析图法,
40、(一)作图方法与步骤(二)应用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五、因果分析图法,六、相关图法,(一)相关图的作法(二)相关图的分析(三)计算相关系数,七、调查表法,二、控制图法,一、直方图法,第三节 常用质量分析工具,四、分层法,三、排列图法,第八章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第一节 施工不安全因素分析,一、人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表现:身体缺陷、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第一节 施工不安全因素分析,一、人的不安全因素,第八章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二、物的不安全因素,第八章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第一节 施工不安全因素分析,一、人的不安全因素,二、物的不安全因素,三、施工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一)高处施工的不安全因素(二)使用起重设备的不安全因素(三)施工用电的不安全因素(四)爆破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五)土方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第二节 安全控制体系的建立,一、安全工程师及其职责,第二节 安全控制体系的建立,一、安全工程师及其职责,二、施工承包商安全生产体系,(一)组织体系(二)施工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制度,第三节 施工安全措施审核及施工现场安全控制,一、施工安全措施审核,第三节 施工安全措施审核及施工现场安全控制,一、施工安全措施审核,二、施工现场安全控制,(一)施工前安全措施的落实检查(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形式及内容(三)预防安全事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