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总结全解》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0989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古诗总结全解》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怀古诗总结全解》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怀古诗总结全解》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怀古诗总结全解》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怀古诗总结全解》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古诗总结全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古诗总结全解》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千古兴亡多少事,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教学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内涵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分类、3、主要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一、概念解读:,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三、复习已学的咏史怀古诗,了解特点,(一)根据内容可分为怀古诗中透露的作者的情感线索无外乎三条: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总结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怀人伤己,总结二:怀古伤今: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分类:古盛今衰型: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举例:越中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

3、飞。物是人非型:风景依旧,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讽今、伤今。举例: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总结三:理性反思。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总结三:理性反思。2、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二)分析咏史怀古诗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例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4、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思想感情:_ 表现手法,羡慕英雄业绩,感慨年华易逝,壮志难酬,触景生情、联想、虚实相生、对比、用典,例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思想感

5、情:_表现手法:,抒发作者收复失地、为国效力的决心与抱负以及壮志难酬的感伤。,用典、借古讽今,例3、越中览古 石头城 李白 刘禹锡越王勾践灭吴归,山围故国周遭在,战士还家尽锦衣。潮打空城寂寞回。宫女如花满春殿,淮水东边旧时月,只今惟有鹧鸪飞。夜深还过女墙来思想感情:_表现手法:,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对比、虚实相生;拟人、触景生情,例4、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思想感情:_表现手法:,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古今对比、借古讽今,四、咏史怀古诗小结,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

6、淫奢侈,借古讽今,昔盛今衰的伤感,感慨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怀古诗常见内容: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咏史诗常见咏怀历史人物:诸葛亮、贾谊、昭君、吴王、隋炀帝、燕昭王、项羽等,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二),教学目标,1、

7、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体悟诗人的情感,(07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

8、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08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解题指导,金陵:金陵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朝统治者骄奢淫逸,兴衰交替很快。“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9、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1、要弄清史实,典故 作者“怀”什么“古”,2、知人论世,寻找古今链接点,探讨写作目的,知人论世: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古-今 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写作目的:昔盛今衰,吊古伤今 心忧朝廷,3、结合内容,探讨技巧和情感,触景生情,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

10、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诗人顿生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情景交融,把无限的情思涂抹到水天一色的大江、巍峨峥嵘的青山与澄澈无际的天空当中。这样心中情与眼中景也就茫茫然交织在一起,于是山光水色,发思古之幽情,思接千载;江水滔滔,吟伤今之离恨 化用诗句,李白化用了陆贾新语中的“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的说法,用来点明自己心中的隐忧,抒写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痛苦。,08江苏高考题答案展示,(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

11、国忧君忧民。,1、了解史实,典故,2、知人论世,寻找古今链接点,探讨写作目的,3、探讨技巧和情感,鉴赏方法小结,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题目。,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实战演练之一,1.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2本诗以“途经秦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荡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1、一指秦始皇已死,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三指生前声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2、非常妥当,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秦始皇在人民心中的地位的崩塌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

12、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批判之情。,答案展示:,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情感。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区别。,实战演练之二:,台 城 韦 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1、六朝皇帝在豪华的台城,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奢靡荒淫,然而笙歌未尽,隋兵已迫都门。2、韦庄,晚唐京兆杜陵人。,1、诗一: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

13、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诗二: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原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答案展示,答案展示,2、诗一: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对比表现诗人的情感。诗二: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这一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到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化做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实战演练3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14、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答:(1)燕子 兴亡(2)刘诗今昔对

15、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答案展示,(09百校大联考)汴河亭 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问: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注:隋炀帝为东游广陵,不惜民力开凿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迷楼:隋炀帝筑。景阳楼:南朝陈后主筑。,实战演练4,这首诗歌抒发了 对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荒淫无道而导致身死国灭的感慨。,答案展示,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

16、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汴河曲 唐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

17、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1、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

18、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五、鉴赏步骤:,作者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典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再现三国时代的历史风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仰慕。,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赤壁凭吊,这就是触发诗人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

19、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有借助典故叙事抒怀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讽(伤)今(李商隐贾生)在章法上,或作盛衰、古今对比(李白的越中览古),或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3、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构思上,六、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

20、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思想感情:感慨盛

21、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语言:含蓄()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小结: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07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