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逃生技能》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1619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逃生技能》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掌握逃生技能》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掌握逃生技能》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掌握逃生技能》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掌握逃生技能》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掌握逃生技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逃生技能》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认识自然灾害,掌握逃生技能,学习要点,1.雷电的形成、危害及预防2.暴雨、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3.地震的征兆、危害4.发生地震时的自救和他救,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一)雷电形成雷电时伴有雷声和闪电的天气,气象上称雷暴。雷暴天气时,当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点位差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闪电

2、击到地面或击中某物体就造成雷击。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云的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形成电压差,当电压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放电,就是所谓的闪电。放电过程中,由于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也会发生闪电雷鸣。,一、对雷电的认识,二、雷电天气注意安全,(一)雷击已发生的部位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达建筑物、储罐等。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二)预防雷电的方法1、在雷雨天,人尽量留在室内,不要

3、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星闪电穿堂入室。2、在雷雨天气,最好躲在一栋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3、不要靠近高压电室、高压电线或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要蹲下,两脚并拢。4、尽量不要靠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椅子上。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5、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二)预防雷电的方法6、雷雨天气发生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情况下,也应迅速拔掉室内电视、电冰箱以及天线电源的插头,防止空间电磁波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7、雷雨天气时在高山

4、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8、雷雨天气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9、雷雨天气,在室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入受其伤害。10、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里游泳、划船、垂钓等。11、当发生雷击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并进行救治。,第二节暴雨、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中的逃生,一、暴雨二、洪水三、泥石流与山体滑坡,(一)对暴雨知识的补充暴雨分三个等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二)暴雨危害的防护措施1、洼地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2、不要将垃圾、杂物倒入下水道。3、层居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

5、以上的安全地方。屋内进水,应立即切断电源。4、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一)对洪水的认识河、湖、海所含的水体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二)面临洪水,应该采取的措施1、洪水来临之前,应尽量做好相应准备(1)根据洪水信息,冷静选择最佳撤退路线。(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慌乱。(3)自保措施:备足粮食和水;寻找救生设备;放置不易携带的贵重物品;保存好能用通讯设备。,2、洪水到来时的自救(1)洪水到来时,向高地转移。(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迅速寻找救生器材。(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尽快和外界联系,不可游泳逃生,不可攀爬易倒塌构筑物。(4

6、)如已卷入洪水中,一定要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机会逃生。(5)发生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垂下,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跨步电压”触电。,(一)对泥石流的认识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的特殊洪流。形成的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积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危害:对居民点的危害;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水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对矿山的危害。,(二)对山体滑坡的认识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

7、垮山”、“地滑”、“土溜”等。影响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诱发因素;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三)遇上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的应对措施1、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雨停之后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3选择平整的高低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不要在山谷和河沟

8、底部扎营4、发现危险后,选择最短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前进方向奔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避开河沟道弯曲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避在陡坡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本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中国地震特点: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地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破坏房屋等工程设施,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

9、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2、地震来临之前的征兆(1)动物出现异常(2)地下水发生异常(3)出现地光和地声(4)有的人也有异样的感觉(二)地震的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局部发生改观;建筑物、地下管道被破坏,造成次生灾害;造成山体滑坡,村庄被毁,堰塞湖等,二、地震发生时应如何保护自己1.家庭避震(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

10、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2、学校或者公共场所避震(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2)不要回到教室去。(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

11、到阳台上去!(5)如果在室内,应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撑物下面。(6)保护好头部,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3、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听就立即回屋取东西。4、如果在户外发生地震,应迅速离开高大危险物。如在野外,要避开水边。应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不要在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在野外应注意避开变压器、高压线,以防触电。5、就近寻找逃生的工具。,(二)地震后一旦被困,应该如何自救和他救1.要尽量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2.尽量活动手、角,清楚脸上的灰尘和压在身上的物件。3.用周围可以移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4、几个人同时被掩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自救。5、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呼救。8、互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