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钢结构设计专用术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钢结构设计专用术语.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5.1 结构术语5.1.1 焊接钢结构 以手工电弧焊接或自动、半自动埋弧焊接作为连接手段并用金属焊条、焊丝作为连接材料,将钢构件和部件连接成整体的结构。 5.1.2 铆接钢结构 以铆钉作为连接件将钢构件或部件连接成整体的结构。 5.1.3 螺栓连接钢结构 以普通螺栓作为连接件将钢构件或部件连接成整体的结构。 5.1.4 高强螺栓连接钢结构 - 以高强螺栓作为连接件将钢构件或部件连接成整体的结构。 5.1.5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 - - 以冷弯薄壁型钢作为主要材料所制成的结构。 5.1.6 钢管结构 以圆钢管或方钢管或矩形钢管作为主要材料所制成的结构。 5.1.7 预应力钢结构 通过张拉高强度钢丝
2、束或钢绞线等手段或调整支座等方法,在钢结构构件或结构体系内建立预加应力的结构。5.2 构件、部件术语5.2.1 实腹式钢柱 - 腹板为整体的竖向受压钢构件。 5.2.2 格构式钢柱 - ; 由钢缀材将各分肢体组合成整体的竖向受压钢构件。分双肢、三肢和四肢格构式钢柱。 5.2.3 分离式钢柱 支承屋盖的竖向钢肢体和支承吊车梁的竖向钢肢体两者用水平钢板连接而成整体的双肢受压钢构件。 5.2.4 缀材(缀件) 在格构式受压钢构件中用以连接肢体并承受剪力的腹杆。分缀条和缀板。 5.2.4.1 缀条 在格构式受压钢构件中用以连接肢体并承受剪力的条状腹杆。 5.2.4.2 缀板 在格构式受压钢构件中用以连
3、接肢体并承受剪力的横向板状腹杆。 5.2.5 钢柱分肢 组成格构式钢柱或分离式钢柱的竖向肢体。 5.2.6 钢柱脚 扩大钢柱底端与基础相连接的加强部分。由柱底板、柱脚连接板、柱脚靴梁或柱脚靴板共同组成。 5.2.7 钢支座 将结构构件的内力传递至下部结构或基础的钢支承装置。 5.2.7.1 铰轴支座 以允许结构转动的铰轴作为传力方式的支座。 5.2.7.2 弧形支座 以允许结构转动的弧形钢板或钢铸件作为传力方式的支座。 5.2.7.3 滚轴支座 以允许结构平移的滚动轴作为传力方式的支座。 5.2.8 轧制型钢梁 由辊轧型钢制作的梁。 5.2.9 焊接钢梁 ; 由钢材通过焊缝连接而成的梁。 5.
4、2.10 铆接钢梁 ; 由钢材通过铆钉连接而成的梁。 5.2.11 钢板件 组成钢构件的板状元件。 5.2.11.1 腹板 位于钢构件腹部范围内的板件。 5.2.11.2 翼缘板 位于钢构件截面翼缘范围内的板件。 5.2.11.3 盖板 覆盖在钢梁翼缘上的板件。 5.2.11.4 支承板 分布并支承钢结构构件压力的板件。 5.2.11.5 连接板 连接钢构件、杆件或板件形成节点或拼接的板件。 5.2.11.6 节点板 钢桁架节点处连接各杆件的板件。 5.2.11.7 填板 填充在两型钢之间空隙的板件。 5.2.11.8 垫板 ; 垫高或找平钢构件的板件。 5.2.11.9 横隔板 保持大型构件
5、截面几何形状不变,垂直于构件纵轴方向所设置的横向板件。 5.2.12 加劲肋 为加强钢平板刚度并保证钢板局部稳定所设置的条状加强件。 5.2.12.1 支承加劲肋 在支座或有集中荷载处,为保证构件局部稳定并传递集中力所设置的条状加强件。 5.2.12.2 中间加劲肋 在支座或有集中荷载处以外,为保证构件局部稳定所设置的条状加强件。 5.2.12.3 纵向加劲肋 沿构件纵轴方向为保证构件局部稳定所设置的条状加强件。 5.2.12.4 横向加劲肋 在垂直于构件纵轴方向,为保证构件局部稳定所设置的横向条状加强件。 5.2.12.5 短加劲肋 在构件截面高度的一定范围内,为保证构件局部稳定所设置的条状
6、加强件。5.3 材料术语5.3.1 钢材牌号 钢材根据化学成分、冶炼方式等规定加以分类的代号。 5.3.2 型钢 ; 用热轧方式或冷弯加工方式制成各种规定截面形状的钢材。 5.3.2.1 热轧型钢 - 用轧机热轧制成各种形状的钢材。分圆钢、方钢、扁钢、角钢、工字钢、形钢、槽钢等。 5.3.2.2 冷弯薄壁型钢 - - 由薄钢带冷弯加工制成各种截面形状的钢材。 5.3.3 钢板 用轧机轧制成板状的钢材。分热轧的薄、中厚、厚和特厚钢板和冷轧钢板。 5.3.4 钢带 用连轧机轧制成的带状薄钢材。 5.3.5 钢管 ; 横截面周边封闭的空心钢材。分圆形、矩形、方形、六角形、异形等钢管。 5.3.5.1
7、 无缝钢管 ; 用整块管坯轧制成表面无接缝的钢管。分热轧管、冷轧管、挤压管、顶管等。 5.3.5.2 焊接钢管 用钢带或钢板卷压焊接而成有焊缝的钢管。 5.3.6 焊丝 在自动、半自动埋弧焊接时用来导电的金属丝,或气焊中作为填充用的金属丝。 5.3.7 焊条 ; 在手工电弧焊接时,作为填充金属并用来导电而外包有焊药的金属棒。 5.3.8 焊剂 在焊接时,能熔化形成熔渣和气体,对熔化金属起保护作用和冶金处理的一种颗粒状材料。 5.3.9 螺栓 由墩粗的头部、带螺纹的圆柱形杆身,配合螺母、垫圈组成并可拆卸的紧固件。 5.3.10 高强度螺栓 - 用强度较高的钢材制作墩粗的头部、带螺纹的圆柱形杆身,
8、经热处理后与其配套的螺母、垫圈组成的可拆卸的紧固件。 5.3.10.1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 - 头部呈六角形与相应螺母、垫圈配套组成的高强度螺栓。 5.3.10.2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 - 螺栓的尾部带有扭剪装置,在承受规定扭矩时能自动剪断的高强度螺栓。 5.3.11 铆钉 将加热或不加热一端带有半圆形钉头的圆柱形的杆身,穿过被连接板件的钉孔,用铆钉枪或铆压机将钉尾挤压成另一钉头的紧固件。5.4 材料性能和构件抗力术语5.4.1 钢材强度等级 按冶金部门规定的钢材牌号,简称钢号,加以划分的强度级别。 5.4.2 钢材强度标准值 结构构件设计中,表示钢材强度的基本代表值,按国家标准规定的钢材屈服强
9、度(屈服点)确定。分抗拉、抗压、抗弯和抗剪强度标准值。 5.4.2.1 构件端面承压强度标准值 钢构件端面刨平顶紧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的基本代表值。 5.4.3 钢构件容许长细比 受压钢构件或受拉钢构件设计计算长度与构件截面回转半径的容许最大比值。 5.4.4 钢构件变形容许值 为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所规定的受弯钢构件挠度限值,或受压钢构件的侧移限值。 5.4.5 单个铆钉承载能力 - 在不同受力状态下,每个铆钉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力。分受剪承载能力、承压承载能力和受拉承载能力。 5.4.6 单个普通螺栓承载能力 - 在不同受力状态下,每个螺栓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力。分受剪承载能力,承
10、压承载能力和受拉承载能力。 5.4.7 单个高强度螺栓承载能力 - - 在不同的受力状态下,每个高强度螺栓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力。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分受剪承载能力、受拉承载能力;承压型高强度螺栓,分受剪承载能力、承压承载能力和受拉承载能力。 5.4.8 疲劳容许应力幅 - 钢构件和连接在动态重复作用下,根据应力循环次数等因素,规定的疲劳应力幅限值。5.5 计算、分析术语5.5.1 钢结构塑性设计 超静定钢梁或钢框架,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考虑构件截面由材料塑性变形发展而引起的构件内力重分布,按简化的塑性理论所进行的内力分析。 5.5.2 欧拉临界力 理想的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按弹性稳定理论计算
11、构件侧向屈曲时对应的荷载。 5.5.3 欧拉临界应力 与欧拉临界力相对应的钢构件截面应力。 5.5.4 强轴 ; ; 使钢结构构件截面具有较大的惯性矩所采用的通过截面形心的主轴,其方向一般与弱轴相正交。 5.5.5 弱轴 ; ; 使钢结构构件截面具有较小的惯性矩所采用的通过截面形心的主轴,其方向一般与强轴相正交。 5.5.6 换算长细比 在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计算中,按临界力相等的原则,将组合截面换算为实腹截面进行计算时所对应的长细比。 5.5.7 疲劳应力幅 - 钢构件和连接在动态重复作用下最大应力值与最小应力值之差。分常幅疲劳应力幅和变幅疲劳等效应力幅。 5.6 几何参数术语5.6
12、.1 翼缘板外伸宽度 翼缘板在腹板边缘以外伸出的自由长度。 5.6.2 加劲肋外伸宽度 加劲肋在腹板边缘以外伸出的自由长度。 5.6.3 角焊缝焊脚尺寸 在角焊缝横截面中,画出最大等腰三角形的等腰边长度。 5.6.3.1 角焊缝有效厚度 在角焊缝横截面中,所画出最大等腰三角形的高度。 5.6.3.2 角焊缝有效计算长度 每条角焊缝实际长度减去规定的减少长度。 5.6.3.3 角焊缝有效面积 每条角焊缝有效厚度和有效长度的乘积。 5.6.4 螺栓或高强度螺栓有效直径 考虑螺纹、螺距的影响,螺栓或高强度螺栓在计算抗拉强度时所采用的直径。 5.6.4.1 螺栓有效截面面积 - 螺栓按有效直径计算的横
13、截面面积。 5.6.4.2 高强度螺栓有效截面面积 - - 高强度螺栓按有效直径计算的横截面面积。 5.7 计算系数术语5.7.1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 钢构件截面部分进入塑性阶段后的截面模量与弹性阶段截面模量的比值。 5.7.2 钢梁整体稳定系数 - 钢梁在侧扭屈曲时的临界应力与钢材屈服强度(屈服点)的比值。 5.7.3 钢梁整体稳定等效弯矩系数 钢梁承受横向荷载时的临界应力与纯弯曲时的临界应力的比值。 5.7.4 钢压弯构件等效弯矩系数 (-) 钢压弯构件在两端弯矩不等时,或在跨间承受横向荷载时的临界力与两端弯矩相等时的临界力的比值。 5.7.5 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 - 在摩擦型高
14、强螺栓连接中,螺栓接触表面滑移时的摩擦力与高强度螺栓预拉力的比值。 5.8 连接、构造术语5.8.1 钢结构连接 将钢结构构件、部件或板件连接成整体的方式。 5.8.1.1 叠接(搭接) 将连接的构件、部件或板件相互重叠连接成整体的连接方式。 5.8.1.2 对接 将连接的构件、部件或板件在同一平面内相互连接成整体的连接方式。 5.8.1.3 焊缝连接 通过电弧或气体火焰等加热并有时加压,用填充或不用填充材料使被连接件达到原子或分子结合状态的连接方式。 (1)手工焊接 用手工完成全部焊接操作的焊接方法。 (2)自动焊接 用自动焊接装置完成全部焊接操作的焊接方法。 (3)半自动焊接 - 用手工移
15、动焊接热源,并以机械化装置填入焊丝的焊接方法。 5.8.1.4 螺栓连接 用螺栓将构件、部件或板件连成整体的连接方式。 5.8.1.5 高强度螺栓连接 - 用高强度螺栓将构件、部件或板件连成整体的连接方式。 (1)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 依靠高强度螺栓的紧固,在被连接件间产生摩擦阻力以传递剪力而将构件、部件或板件连成整体的连接方式。 (2)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 依靠螺栓杆抗剪和螺杆与孔壁承压以传递剪力而将构件、部件或板件连成整体的连接方式。 5.8.1.6 铆钉连接 用铆钉将构件、部件或板件连成整体的连接方式。 5.8.2 焊缝 钢结构构件、部件或板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 5.8.
16、2.1 连续焊缝 沿焊接接头全长连续焊接的焊缝。 5.8.2.2 断续焊缝 沿焊接接头全长按一定间隔焊接的焊缝。 5.8.2.3 纵向焊缝 沿焊件长度方向分布的焊缝。 5.8.2.4 横向焊缝 垂直于焊件长度方向分布的焊缝。 5.8.2.5 环形焊缝 ; 沿筒形焊件头尾相连接的焊缝。 5.8.2.6 螺旋形焊缝 ; 将钢带按螺旋形卷成管状后所焊接的焊缝。 5.8.2.7 塞焊缝 两焊件相叠,其中一块开有圆孔,在圆孔中填满熔融金属形成的焊缝。 5.8.3 对接焊缝 在两焊件坡口面之间或一焊件的坡口面与另一焊件表面之间焊接的焊缝。 5.8.3.1 透焊对接焊缝 两焊件相接触部位全部焊透的焊缝。 5
17、.8.3.2 不焊透对接焊接 两焊件相接触部位仅一部分焊透的焊缝。 5.8.4 角焊缝 两焊件形成一定角度相交面上的焊缝。 5.8.4.1 直角角焊缝 - ; 两焊件形成90夹角相交面间的角焊缝。 5.8.4.2 斜角角焊缝 - 两焊件形成不等于90夹角相交面间的角焊缝。分锐角和钝角焊缝。 5.8.5 焊趾 焊缝表面与母材的交界处。 5.8.6 焊根 焊缝背面与母材的交界处。 5.8.7 坡口 在焊件待焊部位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沟槽。 5.9 材料、结构构件质量检验术语5.9.1 焊缝质量级别 焊缝按焊接缺陷所划分的等级。 5.9.2 焊接缺陷 焊接接头产生不符合设计或工艺要求的不利因素。 5.9
18、.2.1 未焊透 焊根部位有未经完全熔融的现象。 5.9.2.2 未熔合 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道与焊道之间有未完全熔融结合的现象。 5.9.2.3 未焊满 由于填充材料不足,在焊缝表面形成连续或断续的沟槽。 5.9.2.4 夹渣 焊接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 5.9.2.5 气孔 焊接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空气所形成的空穴。分密集气孔、条虫状气孔、针状气孔等。 5.9.2.6 咬边 沿焊趾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槽。 5.9.2.7 焊瘤 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以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 5.9.2.8 白点 在焊缝金属横截面上出现的鱼目状白色圆形斑点。 5.9.2.9 烧穿 -;- 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
19、出形成穿孔的现象。 5.9.2.10 凹坑 焊缝表面或焊缝背面形成低于母材表面的低洼现象。 5.9.2.11 塌陷 单面熔化焊时焊缝金属过量透过背面,使焊缝正面下凹而背面凸起的现象。 5.9.2.12 焊接裂纹 焊接接头局部范围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环而形成的缝隙。分热裂纹、冷裂纹、弧坑裂纹、延迟裂纹、焊根裂纹、焊趾裂纹、焊道下裂纹、再热裂纹等。 5.9.2.13 层状撕裂 焊接时,垂直轧制钢材厚度方向出现分层的开裂现象。 5.9.3 焊缝外观检查 用肉眼或用低倍放大镜等观察焊件,对焊缝的气孔、咬边、满溢和焊接裂纹等表面缺陷所进行的检查。 5.9.4 焊缝无损检验 - 用超声探伤、射线探伤、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等手段,在不损坏被检查焊缝性能和完整性的情况下,对焊缝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和设计意图所进行的检验。 5.9.5 铆钉连接质量检验 在构件组装、预拼装和完工验收时,对铆钉连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和设计意图所进行的检验。 5.9.6 螺栓连接质量检验 在构件组装、预拼装和完工验收时,对普通螺栓连接或高强螺栓连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和设计意图所进行的检验。 5.9.7 钢构件外观检查 在涂底漆前,对制作完成的钢构件尺寸和形状的偏差及其连接的表面缺陷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和设计意图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