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综合问题》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1899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综合问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数列综合问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数列综合问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数列综合问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数列综合问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列综合问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综合问题》PPT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列综合问题,长沙县维汉实验中学 赵攀峰,一、教材分析:,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考纲要求:“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中数列编排在函数内容之后,因为数列是以正整数为自变量的一种特殊函数,这样安排既有利于认识数列的本质,也有利于加深和巩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数列综合以数列为引线和依托,结合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题型新颖,解法灵活,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地位与作用,、重点、难点与关键,根据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结

2、合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等有关知识为主要工具求解数列综合问题.而与数列交汇的、呈现递推关系的综合性试题,特别是与不等式的综合是教学的难点.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数列综合题存在畏难情绪,总觉得难以掌握,因此教学的关键是运用转化思想将问题转化成简单的、熟悉的问题来求解,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特别是排除万难的精神.,二、高考回顾,“在知识的交汇点设置能力型问题”是指导高考命题的思想之一.数列是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的交汇点.数列综合题在每年高考中都会重点考查.下面列表对近两年高考试题作分类统计,统计如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2004年的

3、15份理科试题中,每套试题均有一道解答题.其中处在压卷题位置的有8道;2005年的16份理科试题中,除广东卷外每套试题均有一道解答题,其中处在压卷题位置的有5道.由此不难得知,数列解答题是高考命题必考的难度大的内容,其命题热点是与不等式交汇的、呈现递推关系的综合性试题,其中,以函数迭代、解析几何中曲线上的点列为命题载体,有着高等数学背景的数列解答题是未来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三、数列综合问题类型及求解策略,由于数列综合问题形式多变、思考性强、区分度高,因此大多数同学解此类问题时思维常常受阻,甚至无从下手,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就数列综合问题类型及解题策略作一点探讨.,1、数列各部分知识

4、的综合,求解策略解纯数列综合题,要充分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求解.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到akn的双重身份既是等比数列的第n项,又是等差数列的第kn项,先求出通项kn,再求出其前n项的和.,例1.已知an为等差数列(公差d),an中的部分项组成的数列ak1,ak2,,akn,为等比数列,其中k1=1,k2=5,k3=17,求k1+k2+k3+kn 的值.,2、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分析一:由于已知条件只有函数关系式和 的表达式,要求证数列 是等比数列,关键是求出,可以尝试数学归纳法.证法一:由已知可得:猜想:,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略).,分析三:设法将 转化为熟悉的数列.证法三:所以,即 是公差

5、为 首项为 的等差数列.,分析二:将所给函数关系式适当变形,根据其形式特点 构造另一个函数,设法用此函数求出.证法二:当 时,由 可得:令 则,求解策略 解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题,一般要利用函数、数列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本题是一道已知抽象函数关系,利用函数迭代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问题.所提供的三种证法中,证法一思路自然,但较为繁琐;证法二技巧性强;证法三思维跨度大,但三种证法都体现了一个不变的事实:充分应用已知条件变形转化,根据其形式特点构造新的数列,然后利用数列的性质求解.,3、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法一:(数学归纳法)当n=1时,不等式成立.假设n=k时,成立.当n=k+1时,即n=k

6、+1时,成立.综上,可知 对一切正整数n成立.,例3.(2004年重庆卷)设数列 满足 对一切正整数 成立;,法二:(数学归纳法)当n=1时,不等式成立.假设n=k时,成立.当n=k+1时,由函数 的单调性和归纳假设有.只需证:,即证只需,显然成立.即n=k+1时,结论成立.因此,对一切正整数n成立.,法三:由递推公式得,将上述各式相加并化简得(n)又n=1时,显然成立.所以 对一切正整数n成立.,2)解法一:,解法二:又,求解策略 证明数列不等式问题,一般可采用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比较法、放缩法等方法来证明.有时要综合使用几种方法.其中(1)中证法一、证法二都利用了数学归纳法,证法一、

7、证法三都将目标锁定为证明 去掉了根式,利用放缩法得证;证法二,看到递推关系与函数 的关系,利用函数单调性和分析法得证.证法三利用迭加,变更了递推关系,这是对递推公式常用的变形方式之一.(2)中利用比较法,方法一是作商法,方法二并不是直接作差,而是利用平方差,消除了根式,简化了运算,在不等式的证明中,观察式子的结构特征再合理地进行放缩,是成功的关 键.,求解策略 数列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以坐标为载体,以数列为主体内容将解析几何、平面几何与数列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该类问题往往以曲线上的点的无限运动为背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求点的坐标间的相互联系,得到递推关系,再运用数列知识进行求解.,例4.(20

8、04浙江)O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0,0)、(1,0)、(0,2),设P1为线段BC的中点,为线段CO的中点,为线段 的中点,对于每一个正整数n,为线段的中点,令 的坐标为,.(1)求(2)证明(3)若记 证明 是等比数列.,5、数列应用问题,例5.(2001年全国卷)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 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根据 规划,本年度投入8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年减少,本年度当地旅游业收入估计为400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 游业的促进作用,预计今后的旅游业每年会比上年增加(1)设年n内(本年度为第一年)总投入为 万元,旅游总收入 为 万元,写出 的通项公

9、式;(2)至少经过几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求解策略 解数列应用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等差、等比数列、递推关系模型),然后利用相关知识求解.解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理解题意,对陌生的背景、文字叙述比较长的题目,要充满信心,从问题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大胆联想,合理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问题.,总之,数列综合题常常是数列与函数、不等式、几何等知识点的交汇,因此要加强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有意识的运用函数方程思想、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来探求解题思路.同时要鼓励合理的猜想、要重视数学归纳法的运用.,四、教法分析,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

10、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其基本任务也就在于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问题探究式、启发发现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采用讨论式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都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归纳总结,从而真正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探索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自觉投入且积极建构的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五、评价分析,本节内容的设计从教学内容的引入、展开、揭示等方面出发,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

11、教学设计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心,以转化为主线,注重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由特殊到一般,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从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探求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反思,因而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六、教学过程设计,本节内容共分两个课时,数列各部分知识、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为第一课时,数列和解析几何的综合与数列的应用题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共分五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复习回顾 教师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并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有关性质.,课前热身 教师给出三个小题,让学生先练习,教师进行行间巡

12、视,个别辅导,然后请学生回答,教师再作补充.,范例分析 将复习目标题型化,通过三个典型例题,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这样能使学生理解更加具体、深刻.该环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然后教师采用“焦点访谈”式的教学,在焦点(难点、疑点、迷点、易错点)启发学生寻找突破口,通过访谈(请同学回答),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缺点在细微处暴露,意志在艰难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智慧和能力互补,并促进心灵和感情的沟通.,归纳总结 提炼本节课的要点,归纳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规律.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适当补充、完善.,巩固练习 本节课共布置练习六个,其中最后两题为选作题(为第二节课作铺垫).,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