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上课》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20808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上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文言虚词上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文言虚词上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文言虚词上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文言虚词上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上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上课》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常见虚词,一、熟悉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的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二、对这18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应有所了解,并结合课文例句,比较它们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常见文言虚词十八个例析,一、连词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并列,可译为“又”“和”或不译。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天下云合而响应,而,2、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或不译。客逾庖而宴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君乃反迎而贺,3

2、、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可是”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学而大遗,4、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译为“地”“着”,也可不译。往往而是 呱呱而泣 吾尝终日而思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扣舷而歌之,7 表因果,译为“因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 表目的,译为“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3、篱,二、作代词,余知而无罪也。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你;你的,2)这样,此,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掩口而笑。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4)蟹六跪而二螯 5)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6)若欲死而父。7)如是而已。8)履至尊而制六合,练习,转折修饰假设并列承接修饰你的同“耳”递进,1、疑问代词(作主语或宾语),1)什么,大王来何操?何陋之有?,2)怎么样怎么办(如何),如土石何。,3)哪里,什么地方,丞相祠堂何处寻?,4)谁

4、,不知何氏之女。,何,2、动词,问,盘问,诘问,陈利兵而谁何。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谿以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3、副词,1)甚;多么、何等,水何澹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2)用于句首或动词前,译为“怎么”“为什么”,表疑问或反问,今日之事何如?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为天下笑者,何也?,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2)如太行、王屋何?3)豫州今欲何至?4)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6)徐公何能及君也?,练习,什么怎么

5、样哪里多么为什么怎么、哪里,1、介词,相当于“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助词,表各种语气,儿寒乎?欲食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其皆出于此乎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浩浩乎如凭虚风,而不知其所止 于是乎书,疑问反问揣测感叹“样子”停顿,乎,练习,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4)吾尝疑乎是 5)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镆铘,宝剑名)6)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7)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8)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9)巍巍乎可畏,疑问反问揣测对于在感叹

6、商量疑问然,1、代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你的,2、副词,1)已为“是”、“就是”,表判断,起确定作用,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乃,2)表承接,可译为“就”“便”“于是”,良乃入,具告沛公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3)表转折,可译为“却”“竟”“反而”等。,4)表限制,可译为“才”“仅”等。,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君乃反迎而贺,固定搭配“无乃 欤”,译为“恐怕 吧”无乃尔是过与,1)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4)视之

7、,乃庞德也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练习,于是才却就是竟然你的,1、代词,1)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第三人称:“他(们)的”;“它(们)的”,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传其道,解其惑,2)指示代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这样,如此,不乏其人果其然也。,译为“那”“那些”“那个”,常表远指;或者“其中的”,后面多加数次。,2、副词,1)表推测语气:也许;大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表示祈使:相当于“可”、

8、“还是”或表期望,译为“千万”,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表示诘问。通“岂”,难道,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吧,吾其还也。,3、连词,1)“其其”译为“是还是”。表选择,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耶。天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表假设,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练习,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4)亦各言其志也5)妻跪问其故。6)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8)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9)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10)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9、,吾其还也。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2)其若是,孰能御之?,他们的它的其中的自己的代事难道那个那这种还是大概如果,1、副词,1相当于“将”“将要”。例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 已也,甚恐(黔之驴),2相当于“暂且”“姑且”。例如:卿且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且,2、连词,1表并列,可译为“一边一边”“又 又”“又”。例如:河水清且浅。(迢迢牵牛星),2表让步,可译为“况且”“尚且”“还”。例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且

10、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与妻书),3表转折,可译为“然而”“但是”。例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4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例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同“夫”,句首发语词。例: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如果。例: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还有,那么。例: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例: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且住,你听我说!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且

11、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练习,1)卿且暂还家,吾今且报府2)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5)三军既惑且疑 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7)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8)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9)且夫天下非小弱也。,暂且将要而且,况且况且又发语词一边那么进一步议论,1、动词,1)如同;像,天涯若比邻 背若太山,2)同,相当,彼与彼年相若也。,3)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2、代词,你 们;你 们 的,若入前为寿(鸿门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3、连词,1)假如;如果,天若有情天亦老,2)

1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2)至于。“至若”“若夫”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至若春和景明。,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2)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练习,如果像你们,1、名词,“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2、作助词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人”“的事”“的地方”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逍遥游)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财物无所取(鸿门宴),所,3、组成固定结构“所以”主要用法有两种:,1)表示手段、凭借或目的,译为“的凭借”,“用来的(东西)”。例如 师者,所以传

13、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等。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4、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示被动。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1)某所,而母立于兹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夜则以兵围所寓舍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7)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住所所结构作定语表原因被所结构座,练习,1、动词,1)修筑,修建。例如:,

1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2)成为,变为。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谏太宗十思疏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为,3)做,出。例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4)担任。例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5)表判断,是、算是。例如:,6)治理。例如:,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7)作为,当作。例如:,以五百岁为春(逍遥游)霓为衣兮风为马。,8)认为。例如:,孰为汝多知乎(两

15、小儿辩日),9、创作,写,例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2、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译为“给”“替”。,公为我献之(鸿门宴)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2)表动作行为引出的对象,可译为“对”“跟”“同”“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当”、“等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4)表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慎勿为妇死5)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6)表被动,可译为“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16、虏(鸿门宴),3、作语气助词,放在疑问句的末尾,表反诘语,可译为“呢”。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1)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2)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3)子墨子解带为城 4)项燕为楚将 5)窃为大王不取也 6)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10)为之奈何?,练习,成为做作为是认为被语气因为;做治理对,1、代词,1)表疑问,译为“怎么”“哪里”“什么”。(也作疑问副词),则将焉用彼相矣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2)表他称,译为“他(们)”“它(们)”。,焉

17、,犹且从师而问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君何患焉,1)用于句末,表陈述或疑问、反问语气,可译为“啊”“呢”“了”,或不译。,2)用于句中,表停顿,可不译。,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助词,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作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可译为“在这里”“在那里”。,于何 在哪里,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5)则牛羊何择焉

18、?,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2)语焉不详,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吴人焉敢攻吾邑,练习,怎么之在其中哪里呢的样子语助,心不在焉,也同现代汉语“也”。例:也知渔父趁鱼急。(杨万里过百家渡),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虎见之,庞然大物也。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曹公,豺虎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环滁皆山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余闻之也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是说也,人常疑之。,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

19、顿。,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缚者曷为者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苛政猛于虎也!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岂独伶人也哉!,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9)用在句末,表示商量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也者)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

20、不备家常之用者也。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求则非邦也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已矣)罢了。,练习: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3)余闻之也久。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5)此不知人之祸也。6)其业有不精岂他人之过也?7)毋从俱死也。8)穷予生之光阴以疗也哉?,1)放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5)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6)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7)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8)(

21、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1、作动词,1)认为。例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使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把”“凭”“依据”“按照”等。,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作介词,3)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时间,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等。,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22、,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4)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译为“和”“跟”,有时可灵活译为“率领、带领”,天下又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3、连词(等于“而”,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1)表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又”并且”“而且”等,或不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开琼筵以坐花,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2)表承接,常常用于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之间,可译为“而”或不译。,3)表目的或结

23、果,可译为“来”“用来”“以致”“从而”。,作师说以贻之(师说)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修饰,可译为“而”,或不译。,5)表因果,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4、助词,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5、名词。译为:缘由

24、,原因。,磊落,SSSSSSSSSSSSS,通“已”,固以怪之矣。日以尽矣。,6、通假,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以为】1把当作或看作;认为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人人自以为必死。把作为或制成。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把它设为)铸以为金人十二。,【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

25、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忽魂悸以魄动。何以为计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具告以事 皆以美于徐公。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来因为并列拿用把认为凭凭使用方位在,练习,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就”“便”。,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因拔刀斫前奏案(亦壁之战),因,2、作动词“遵循”“沿袭”,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3、介词,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26、”。,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依照”“根据”。,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3)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时机,可译为“趁着”。,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4)介绍行为、动作所采用的手段、途径,可译为“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拔刀斫前奏案变法者因时而化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击沛公于坐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练习,于是根据根据趁机因为机缘于是,1介词,1)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处所、时间、原因等,可译为“对”“和”“从”“在”“到”“给”“由于”向”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得复见将军于此(

27、鸿门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业精于勤、荒于嬉,于,2、放在动词之后,表被动,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与它相应。例如:君幸于赵王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受制于人,3、用在形容词之后表比较,可译为“比”。例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良曰:“长于臣。”(鸿门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于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于是余有叹焉。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1相当于

28、“于+此”,理解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1)贫者语于富者曰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墨子闻之,起于鲁 4)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7)不拘于时,学于余 8)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对到从在从;比被受,被;向给,练习,1、动词,1)给予,授予。,玉斗一双,欲与亚父,2)结交,亲附。,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与,3)参加,参与。,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2、介词,1)介绍出主动者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跟”“

29、同”“和”等。,微斯人,吾谁与归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2)介绍出主动者发出动作以后受益的对象,即发出动作行为的是“谁”或“什么”,可译为“为”“给”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3、作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和”。蜩与学鸠笑之(逍遥游)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4、作句末语气助词,同“欤”,表示感叹或疑问,可译为“吧”“吗”“呢”“呀”等。例如: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孰与】【与孰】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若】【与其孰若】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30、)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则与一生彘肩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孰与君少长岂非士之愿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恐年岁之不吾与时不我与,练习,一、作副词1、用于判断句,起强调和确认的作用,可译为“是”“就是”。例如:,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则寡人之罪也,二、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分句之间(不是两个词)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1、。(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2.表示承接关系。表两件事情在时间上、情理上的紧密联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3表选择,可译为“就是”“或”。例如,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欲速则不达5表假设,当用在前一个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时用在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

32、结果,可理解为“那么”“就”。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2)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5)临视,则虫集冠上 6)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表承接就就却 原来已经,练习,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代词,1)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灭六国者,六国

33、也,2)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者,2、助词,1)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言之,貌若甚戚者,2)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或陈述语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4、定语后置的标志,相当于“的”。,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客有吹洞箫者,5、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今者 昔者 近者 远者,1)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3)陈胜者,阳城人也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

34、之高义也 5)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6)二者不可得兼7)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8)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的人的样子判断判断的人种代时间陈述,练习,1、动词,往,朝某方向走,到去,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杜少府之任蜀州,2、代词,1)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此、这、这里”。,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2)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们)”“她(们),“它(们)”。例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作师说以贻之(师说),3、助词,1)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解释为“的”

35、;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解释为“得”,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余之力尚足以入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3)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4)作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石之铿然有声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5)调整音节,无实义,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练习,1)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5)何功之有哉?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7)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石之铿然有声者9)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些话兵器的这些宾前到取独定后取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