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词语复习》PPT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词复习要点,一、古今异义(同形异义)二、单音词和双音词三、一词多义四、古字通假五、词的活用六、偏义复词,一、古今异义,古今在意义上没有多大变化的词常常不是检测的内容;在现代汉语里不再使用的词,如“陛下”“黔首”等,也常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还有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由于古今异义,因而最容易望文生义,以今 义代古义,产生对文意的曲解。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体。古今词义的变化
2、,大致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1、词义扩大,词义扩大指除了古代那个意义保留下来外,或古代是专指或特指,今义的范围却扩大了。例如:(1)“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2)“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2、词义缩小,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涵义或表达的范围缩小了。如由泛指演变为专指等等。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古义:今义:(2)、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孔雀
3、东南飞)古义:今义:,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专指河北省、河南省。,愚拙、凡庸;真情、挚意。,仅指数量少,人或物不重要。,2、词义缩小,(3)是鸟也了,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古义:今义:(4)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古义:今义:,这。,只作判断词。,原泛指一切金属,,现专指黄金。,3、词义转移,(3)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登泰山记)古义:今义:(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古义:今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在数学中指指数,是2的乘方。,丝带,泛指绳索。常用义为“组织”,由不多的人组成的单位。,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
4、乙事物了。例:(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古义:今义:(2)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古义:今义:,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眼泪。鼻涕。,(3)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婉贞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古义:整装。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5)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古义:年龄大。今义:长兄,长子,船老大。(6)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史记张释之列传)古义:有利和应该做的事。今义:商品价格低。,4、感情色彩变化,这是指褒贬义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5、。(出师表)古义:今义:,“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巩固练习(一)词的古今异义,1按 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2拜 拜为上卿(廉蔺列传3比 比至南郡(赤壁之战4鄙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5辟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6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查究 授官等到边远之地征召困苦不堪,巩固练习(一)词的古今异义,7参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劝学)8池 池非不深也(孟子)9次 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战)10存 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检查护城河停驻慰问,抚恤,11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12第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与妻
6、书)13董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涉江)14都 中有都柱(张衡传)15伐 此五霸之伐也(信),被任命,授官但,只正 大功业,16泛 大命将泛(论积贮疏)17放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18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19管 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崤)20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覆灭 被委任拜访,看望钥匙嫉妒,21会 会宾客大宴(口技)22藉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赤壁之战)23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4景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25戾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适逢 践踏参与大 到达,26廉其行廉(屈原列传)27令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28略秦进兵略地(荆轲刺秦王)29冒其上以松
7、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活板)30逆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方正 美好夺取 涂盖 预料,放逐/调任,提升到不得志他 往,到,31迁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再迁为太史令(张)32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33穷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34渠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35如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无,没有招致只,不过 实在,确实以前,36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37速始速祸焉(六国论)38特特示故人耳(记王忠肃公翱事)39信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40向 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41谢 多谢后世人(孔42寻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43坐何坐?坐盗(宴子使楚)停车坐爱枫
8、林晚(山行)44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45再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劝告不久犯罪/因为尊重两次,46走双兔傍地走(木兰诗)47奏项如奉璧奏秦王(廉48卒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49正 妙尽璇机之正(张衡传)50章 黑质而白章(捕),跑呈献最终,终于道理花纹,51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52初一 初一交战(赤)53地方 地方数千里(赤)54非常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55风流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出身低微 刚开始 土地纵横 意外事故 繁华景象,56故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57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58具体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59绝境 率妻
9、子邑人来此绝境(桃60慷慨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柳敬亭传),旧事 彼此相连 形体齐备与外界隔绝之地感慨叹息,意气昂扬,61可怜 可怜体无比(孔)62结束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63经纶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与朱元思书)64其次 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狱中杂记)65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宴子使楚),可爱 整好装束策划,治理第二等它的果实,66 首领 令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五人墓碑记)67无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68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69因为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70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头颅更不用说祭祀用的牲畜于是写了其中夹杂,1、
10、缘故(名词)2、表原因的虚词3、用来,靠它来,意外事故(名词),与外界隔绝,更不必说,出身低微,地位卑贱。,思想意识的活动,1、可爱2、值得同情,中,当中;间,夹杂着,在此,面向南而坐,即称帝,虽、尽管;然,如此,具,具备;体,形体。,不一定,指出,给人看。,行,品行;为,做,把当做,智谋;力量。,有的人,有些人。,刚刚开始,整装,作祭礼的牲畜,崤山以东、函谷关以西,可以凭,从,跟随;而,而且。,哪怕;怕什么;怎怕。,有德行的人,处处,古今异义,执事行李爪牙养生婚姻(儿女亲家;结婚)非常学者从而小学不必(不一定;不需要),(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得
11、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供养活着的人;保养),(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跟从、来;因果连词),(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古今异义,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于是(由这种情况;连词)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古今异义,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
12、或性质加以描绘)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猖獗(跌倒,引申为“失败”;猖狂无忌)结束(整好装束;完毕)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往往(处处;常常)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二、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1.文言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的演变,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在原来的单音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加后缀的如:鼻鼻子,石石头;加前缀的如:师老师,姨阿姨。,二、单音词和双音词,第二,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
13、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例如:率率领,议议论,亡逃亡,恭恭敬,予给予,奇奇怪,寒寒冷,饥饥饿,旗旗帜,巩巩固。第三,换为完全不同的一个词。例如:岐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2、双音词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原意。古今同形异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些双音词。例:(1)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地”指土地,“方”指方圆,既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一个短语,“地”连上,“方”属下,分读。今义:是一个词,指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或指本地、当地,或指某个区域,或指空间的一部分,或
14、指部位,连续。,2、双音词(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义:指父母兄弟等,或指内外亲属,亲指族内,戚指族外。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和它的成员。,三、古字通假,古字通假现象是指文言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例如: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变”是本,三、古字通假,类型:一种是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也相通的两个字,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
15、做“通用”,如,“县”通“悬”,“责”通“债”,“反”通“返”,“知”通“智”。例:(1)失其所与,不知。(2)奉厚而无劳。(3)手裁举。(4)敛赀财以送其行。,(知通“智”,明智),(奉同“俸”,俸禄),(裁通“才”,仅仅,刚刚),(赀通“资”,资财,钱财),另一种是借用音同或音近但意义毫不相干的字来替代某个语音或字,这种情况叫做假借。假借字又有两种情况。(1)“本无其字”的假借。如:古代原只有第二人称代词的读音而没有字,于是借一些读音与第二人称代词读音相通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样就不需另造新字了。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 硕鼠)中的“女”是假借字。,(2)“本有其字”的假借。文字中已
16、有某字,可是写的人偏不用,而借用一个与这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而这两个字的字形不一定有联系,意义也没有什么关系。简言之,即“形异义异而音不异”。如,“君子生非异也”(劝学)中的“生”通“性”;“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中的“得”通“德”。这一类字又称为通借字。,怎样识别通假字,一、“声旁字”代替“形声字”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被”代替“披”)。,阅读文言文,不会识别通假字,就可能望文生义,闹出笑话。但是,只要掌握其规律,就不但能识别它,而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意,提高阅读水平。通假字一般有以下规律:,怎样识别通假字,一、“声旁字”代
17、替“形声字”2.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班超传)召集大家说:看见火燃烧起来,都要立即擂鼓大喊助威(“然”代替“燃”)。,二、“形声字”代替“声旁字”1.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饲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材”代替“才”,才能)。2.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中山狼传)先生按照它的意思,把狼装在书袋里(“指”代替“旨”,意旨、意思)。,三、同声旁的“形声字”可互相代替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活板)有一个平民叫毕升,又发明了活字版(“板”代替“版”)。,四、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假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全场寂静,没有敢发出响声的(“坐”代替“座”)。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
18、记)村人邀请渔人到家里做客(“要”代替“邀”)。,通假字和古今字巩固练习,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召有司案图(廉)3张良处,要项伯(鸿)4堕军实而长寇仇(崤之战)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6被明月兮珮宝璐(涉江)7颁白者不负担于道路矣(孟子)8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促织)9技盖至此乎?(庖)10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11甚矣,女之不惠。(愚公移山)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不 否2.案 按3.要 邀4.堕 隳5.得 德6.珮 披7.颁 斑8.裁 才9.盖 何10.曷 何11.惠 慧12.生 性13.邪 耶,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9、(鸿)1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16“离骚”者,犹离忧也。(屈)1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1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19文王之辟风雨也(崤之战)20五万兵难卒合(赤)21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2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3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5.图穷而匕首见(荆)26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27天下云集,赢粮而景丛。(过)28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促织)29汝识之乎?(石)3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14.蚤 早15.郤 隙16.离 罹17.罢 疲18.畔 叛19.辟 避20.卒 猝21.莫 暮22.有 又23.禽 擒24.受
20、授25.见 现26.厌 餍27.景 影28.直 值29.识 志30.知 智,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关于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关于词的引申义,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1、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浓“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关于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把它
21、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例如: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钿头银蓖击节碎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1、类似联想2、接近联想3、对比联想,懂得一词多义的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可以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再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顷
22、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同上)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君后援。(赤壁之战)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发,发射,出发,点燃,打开,发动,抒发,派遣,征发,征调,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开放。,一人,一桌。古今一也。六王毕,四海一。用心一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一至此乎。乃前寄辞者。不遑辞候。/因告辞曰。/君乃辞归宫中。毅退辞谢。吾何辞焉,(数目)(相同,一
23、样)(统一)(专一)(满,全)(竟,乃)(言词,信。名词)(辞别、告别。动词)(推辞。动词)(推却。动词),一,辞,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内外多置小门沛公则置车骑,(暴露,显露。动词。)(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安放)(设置)(放弃,丢下),暴,置,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权)拔刀斫(斫)前奏案。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如有司案图,指从此往十五都予赵。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类)(聚结,交错聚结的地方)(灭亡,灭族)(众,一般)(奏案,接受奏本的几案
24、)(案卷,文书)(察看,同“按”)(通“按”,按住),族,案,乘(1)公与之乘(曹刿论战)(2)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3)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触龙说赵太后)(5)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崤之战)(6)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1)驾,坐(2)登(3)趁着,凭借(4)四马一车为一乘(5)“四”的代称(6)趁着,凭借,除(1)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信陵君窃符救赵)(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3)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1)台阶(2)清
25、除,去掉(3)清理,整治(4)拜官,任职,从(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3)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4)樊哙从良坐(鸿)(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1)听从,顺从(2)带领,率领(3)跟随(4)挨着,依傍(5)堂房亲属(6)同纵,合纵,辞(1)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3)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崤)(4)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5)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1)文辞,词句(2)致
26、辞,说话(3)推辞,辞掉(4)责备,审讯(5)口实(6)告别,道(1)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5)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6)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赤),(1)赶路,取道(2)学说,主张(3)治国之道(4)道理,规律(5)治国之道之人(6)赶路,取道,奉(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荆)(2)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3)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崤)(4)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赤)(5)何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孟子)(6)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27、人也(送)(7)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触龙说赵太后),(1)捧着(2)进献(3)机遇,送给(4)遵奉,遵照(5)侍奉,侍候(6)供给,供养(7)俸禄,举(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7)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察今)(8)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孟子),(1)拿着(2)提出,举出(3)发动(4)被举用(5)攻下,占领(6)尽,完(7)做(8)全,都,见(1)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往纳谏)(2
28、)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5)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6)图穷而匕首见(荆),(1)拜见,谒见(2)召见,接见(3)会见,见面(4)被(5)第一人称我(6)出现,信(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2)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6)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孔)(7)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1)诚实(2)确实,实在(3)相信(4)信物,凭证(5)送信的人(6)任意,随便(7)通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