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2533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6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李 志 宏2023年7月18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提 纲,一、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二、以评估为动力,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三、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制度,四、关于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现状1.规模 世界最大,毛入学率19%(2004年底),在校学生2000万,普通高校 1332万,成人教育 559万,本科生 737万,高职生 595万,博士生 17万,硕士生 65万,研究生 82万,其他,一、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现状2.结构,本科684所

2、(1999年至今,新升格本科院校173所。其中,本科生71万,专科生100万),高职高专 1047所,专科 175所,高职 872所,普通高校1731所,成人高校505所,独立学院249所,一、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现状3.主要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大众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一、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发展趋势 八个主要趋势:1.大众化阶段,不同类型的学校要分类发展。一流大学上水平;通行观点:师资、招生标准、学校科目的量与质、公开竞争的研究基金和科研基金、师生比、各项硬件设备的

3、量与质、财源、历届毕业生的成就和声望、同行评价。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新建院校的重点是办学条件和规范管理 高职院校的正确定位。,一、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发展趋势2.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提高质量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增强质量意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五个指导原则:,一、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质量;投入;管理;,深化改革;能力培养(全面素质)。,陈至立讲:“提高质量是高校工作重中之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发展趋势3.提高质量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主题。三种教育价值观:

4、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学生本位。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神经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 没有谁比谁聪明,只能说谁能更好地开发自身能力。(八种以上智能:语言、视觉、逻辑、音乐、肢体、人际交往),一、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发展趋势学科和专业建设是高校的龙头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主体工程。学术创新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新思维、新制度)。,一、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发展趋势改革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是大学管理的价值所在。大学管理的四个作用:引导办学理念 规范依法治校 保障制度、人、财、

5、物 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一、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原国家教委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对1976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进行教学合格评估,对国家重点建设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优秀评估,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决定建立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1990年,1994年,1996年,1999年,2002年,2003年,1985年,5月,镜泊湖会议;11月,发布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的通知,共有87所院校分别参加学校、专业、课程的评估。,2004年,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以评估为动

6、力,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1.评估的发展历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以评估为动力,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2.评估的目的 对国家 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从整体上推动高等教育上一个新台阶,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学校(1)鉴定价值:通过评估可以衡量学校的教学工作处在什么水平。(2)发现价值:通过评估可以梳理学校的改革建设思路,发现学校 办学历程中的闪光点、亮点、特色和存在的问题。(3)增加价值:促进学校的教学建设和改革,促进学校科学管理;促进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校的教学工作,增加 教育投入和指导。,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3.评估的几个的理念(1)学

7、校发展的理念。规模扩大防止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条件改善队伍建设适应性增强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高(2)结论虽然重要,但过程更重要。新建本科院校首先应达到合格要求。(3)最好是一时的,更好是永恒的。(4)促进学校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增加。,二、以评估为动力,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3.评估的几个的理念(5)促进外部支持(主管),更要激励自身、完善自身。管理机制:“三分管、七分理”激励机制 内部质量监控体系长久起作用,比领导重视更关键。(6)评估不仅要促进资源的优化,更要促进学校文化的引 领,办出特色。大学管理的理念通常分为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大学传统内在力量和方向。大学有四

8、大:大师、大楼、大爱、大树 第二层面是大学遵从的主流意识。第三层面是现任校长的办学理念,以及形成的制度。“一个好的校长是一所好的大学”学问家、教育家、管理专家,二、以评估为动力,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以评估为动力,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4.教学评估的特点(1)评估范围(时间上、空间上)的广泛性;(2)评估过程的随机性 对所有人提高了要求;(3)评估方案的指导性;(4)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全面性(综合实力的体现)。,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以评估为动力,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5.评估工作成功的五个要素(1)正确的指导思想;(2)科学的指标体系;(

9、3)严谨的组织工作;(4)高水平的专家队伍;(5)参评学校的健康心态。,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以评估为动力,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6.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正确定位(1)办学方向的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本科定位。研究型大学只能是少数;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眼睛应向下,才符合中国国情。高职院校定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设施条件、科学的管理、鲜明的办学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以评估为动力,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发展,6.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正确定位(2)人才

10、培养目标的定位多数本科院校应成为“工程师”培养的摇篮;多数高职教育应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目标与课程体系的符合度。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双师、双证书、实训半年,定单培养,产学研合作):推行职业证书。7.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教学基本建设 师资、专业、实践基地、管理、文化,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关于本科教学评估 1.本科教学评估对象和组织对 象: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单独制定标准)组织形式:高教司指导,评估中心具体实施。2.评估的依据标准 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为依据。评估指标与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11、(教高20051号)不符的,按1号文件执行。,三、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制度,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关于本科教学评估 3.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改革走向 减轻被评学校负担 简化自评报告,取消闭卷理论测试。实事求是 考察图书、用房。减小自评对评估结论的影响 自评报告不对评估指标做自评等级。加强分类指导 艺术、体育类院校;研究型大学。,三、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制度,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三、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制度,(二)评估工作规范 1.专家组的组成 建立2000余人评估专家库。专家须先经过教育部组织的系统培训,取得评估资格后,方可参加评估工作。专家组的组成要考虑到被评学校的类型、层次、人才培养

12、目标等客观实际。专家选聘坚持回避原则。,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三、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制度,(二)评估工作规范 2.关于评估纪律 对学校不许造假,诚信有问题要严肃处理;有作弊行为,一票否决;接待从简,尊重专家,不得安排与评估无关的活动。对专家要坚持评估前后的回避制度;评估过程从严,做到“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公正合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三、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制度,(二)评估工作规范 3.评估基本工作程序 由三个阶段组成:学校自评自建阶段、专家组进校考察阶段、学校整改阶段。(1)学校自评自建阶段 学习、理解评估体系,找出存在问题。制定自评期间建设与整改的计划,分解建设任务(

13、而不是分解整材料)。评估背景材料的准备,包括:自评报告、佐证材料、备查材料等。专家组进校前一个月,学校要向教育部报送学校的自评报告和其他需要抽查的材料。材料要求:层次性、针对性、原始性、真实性。,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三、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制度,(二)评估工作规范 3.评估基本工作程序(2)专家组进校考察阶段听取校长专题报告;开展考察工作(实地考察基础设施、审阅相关自评材料、听课访谈、学生技能抽样测试、抽检毕业论文和试卷等);召开专家组会议;反馈考察意见。,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三、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制度,(二)评估工作规范 3.评估基本工作程序(3)学校整改阶段 制定为期一年的整改方

14、案,并在一个月内上报教育部。一年后,总结整改工作,提交整改工作报告。教育部将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校的整改情况予以检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三、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制度,(三)评估的组织机构和职能 1.国家关于高等教育评估的组织机构和职能,教 育 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围绕评估工作开展研究和咨询,专家培训,国际交流和教育部委托的其他工作。,指导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组织专家委员会审议评估结论和处理评估异议。,是教育部的研究

15、咨询机构,主要职能是审议专家组的评估建议,研究评估指标体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三、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制度,(三)评估的组织机构和职能 2.评估中心的职责任务(1)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有关政策,具体实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2)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评估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理论研究;(3)开展与国际及民间评估机构的合作;(4)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国际及民间合作;(5)开展评估专家的培训;(6)承担有关高等教育评估的咨询和信息服务工作;(7)开展教育部授权和委托的其他有关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结构 1.种类,四、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

16、思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结构 2.相互关系(1)每个认证机构都要经过教育部或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 的定期检查。(2)区域认证比全国认证机构更权威。(3)与美国院校合作时一定要审查该校是否得到区域认证。(4)专业认证具有权威性。(5)大学排行榜没有学术依据,只是社会期刊的商业目的。,四、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结构 3.院校认证的重要内容(1)宗旨质量保证与持续发展(2)中北部地区新修订的认证指标。使命与完整体系向前意识(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学习与有效教学(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知识的获

17、取、发现与应用(重点考察基础,而不是专业)参与服务(服务措施与使命的一致性)(3)认证方式看材料与进校考察(23天)相结合。,四、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 1.内部的质量保障(1)理念 大学是自制机构,为自己的学术标准和质量负责。(2)方式 学校周期性地组织对课程项目(专业)进行评估,聘请校外考试员参加。例如:伦敦大学,成立质量保障与提高委员会,每5年评估一次。,四、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 2.外部的质量保障(1)机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 1997年由

18、负责院校评估的大学校长委员会和负责学科评估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合并而成。(2)初期任务制定院校评估和学科评估的程序并组织实施。为社会提供高等教育质量的信息服务。编制学科大纲的起点标准和教学指南。问题:成本大,结论不可靠。,四、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二)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 2.外部的质量保障(3)目前评估重点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机制是否有效。学校发布的专业学术标准的完整性、可靠性。评估报告公开发表。(4)变化过程 传统的文化机制科层机制文化机制 教师大学政府大学教师,四、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三)澳大利

19、亚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 1.外部质量保障机构1992年,政府成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委员会。1991998年,该机构对对大学进行评估,结论与政府拨款挂钩。2000年,成立大学质量保障署(AUQA),实施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2.AUQA的任务审查各校自己制定的建校宗旨和教育目标是否实现,提出改进意见。向社会公布评估报告。建立优秀实务数据库,供大家学习、借鉴。,四、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四)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以五年为周期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使教学评估制度化、规范化,并注意分类指导。2.建立定期采集和公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

20、数据制度,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加强社会对高等学校办学和教学工作的监督。3.加强对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监控。(生师比、教师中研究生比例、生均用房、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四、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四)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4.规范和改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与有关行业相配合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5.建立社会评估中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作用。6.从严治教,把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高等学校建立起内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7.进一步改进评估技术和方法,建设一

21、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质量评估专家队伍。,四、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高等育教学评估中心通讯方式,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 高等教育出版社院内综艺楼3层邮政编码:100011联系电话:58581134、58581135 58581127、58581128传 真:58581130、58581131网 址:http:/,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结 束 语,高等教育评估在中国还处于初始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评估在高等教育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从站在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高度看,学校不是评估的客体,而处于主体地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为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