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制度》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2747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朝宦官制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明朝宦官制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明朝宦官制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明朝宦官制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明朝宦官制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朝宦官制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宦官制度》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朝宦官制度,专业:历史学年纪:2011级姓名:庄惟婷,什么是宦官?,宦官又称为寺人、阉人、阉臣、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太监等,是指那些在专制主义社会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失去生殖能力的男性奴仆。这种生殖能力是后天被强制或自愿丧失的,并非天生。宦官之职始于周,周礼中“寺人掌王宫之内及女宫之戒命”,其中“寺人”指的就是宦官。值得说明的是,宦官最初并非都是阉人,“东汉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此后宦用阉人定任的制度也传下来。”易彪:明代宦官权力扩张及原因,文教资料,2007年8月下旬刊,1、将战俘变成宦官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太监是战俘。据甲骨文记载,殷朝的武丁就把抓来的战俘变成宦官为宫廷

2、服务。2、犯罪的官吏宫刑就是割去男性生殖器的刑罚。据尚书吕刑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这种残酷的刑罚。主要对象是那些犯罪的官吏、贵族。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司马迁、李延年等。3、受宠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成为宦官是因为皇帝喜欢他们。如明宣德时期的王敏如果仅因为皇帝个人喜好就强行阉割他人就有悖人情了。4、拐卖民间有些人为了赚取钱财,通过拐卖、欺骗等形式获取幼童卖到阉割机构,以谋取一定利益。,5、自宫由于生活所迫,父母主动将自己的孩子进行阉割,然后送入宫中以谋求生路。也有人怀着个人目的自行阉割入宫。如魏忠贤为了躲避债务,一气之下自宫,逃入宫中。清朝李莲英也是如此。6、中央政府向地方摊派唐朝以后中央

3、政府向地方政府摊派宦官进贡数额,再由地方官招收宦官。地方招收的宦官大多聪明伶俐,长相俊美。如高力士就是广东进献的。7、其他有时皇帝为了特殊的目的会招收一些人入宫服务。如明朝王振。内廷为了提高女官素质,更好的管理女官,招收自愿入宫的儒士。,1、家奴最早的宦官是严格意义上的皇家家奴,地位低下,执役下贱。根据周礼记载,宦官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宫门的钥匙,扫地,宫廷的警卫打更,管理宫中图书资料,伺候皇家生活,管理宫中宫女,传达皇帝命令等。2、皇帝助理汉朝时期,宦官已经染指国家权力,对国家政治产生很大影响。皇帝权力的日益集中,唐朝时期宦官势力得到很大的发展,甚至掌握了皇帝的任免权。到明朝时期,宦官成为皇帝的

4、私人秘书,他们帮助皇帝辅助决策,传宣谕旨,批阅奏章,草拟诏旨。3、皇帝的性启蒙老师在皇子进入青春期前就有人对其进行性启蒙教育,而担任这一角色的只有宦官。,宦官的角色:,1、送“外经厂供安”一般宦官中的中上层,在他们年老体迈以后,又没有依靠,可以“发外经厂看守,以待毙焉。2、浣衣局这个地方接受的宦官要求较低,凡是年老体迈的人都要来这里颐养天年,有罪的宦官也可以来这里结束余生。他们来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有个安身之所,另一方面也是皇帝怕他们泄露宫中的秘密,在这里可以得到管束。他们在这里居住,有内官监供给米盐,直到他们死去。3、京城内外政府寺庙对于中下层宦官,他们缴纳一定的费用,可以在京城内外的政府寺庙

5、寄宿,寺内有烧香内官十余员,作为为这些养老的宦官服务。,宦官的归宿:,4、净乐堂在净乐堂的东西面有两座塔,塔内有眢井,以供放置他们的骨灰。如果是生病而死的话,有专门送终的内官,内官监发放棺木,惜薪司发放焚化用的柴薪,抬到净乐堂焚化。5、自己购买田宅有些宦官首领在宫中混得好,得到皇家的赏识,经常发放一些赏银,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笔积蓄,出宫后可以在民间购买一处田宅,颐养天年。如果有媳妇、养子的话,可以“一家人”安度晚年。6、一般寺庙这里的寺庙是指一般的寺庙,它不同于前文提到的大佛寺。宦官由于遭到家里人及乡里人的唾弃,认为是不孝之人,不能回家,所以他们在生前都会攒点钱捐给寺庙,或者给寺庙买点地7、流落

6、街头虽然政府有宦官的安身之所,但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宦官集团的需求,大多数宦官由于贫穷,离宫后只能流落街头,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宦官制度的发展过程,宦官制度的萌芽和形成阶段(夏、商、周及春秋整个奴隶制时代)宦官制度的发展和成熟阶段(战国秦汉时代)宦官制度的衰落和中兴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中经隋唐迄宋辽金元)宦官制度的鼎盛和灭亡阶段(明、清),太祖深知宦官之祸的厉害,为了不许宦官干政,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制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并且“不许宦官兼外朝的文武职衔,不许宦官穿外朝官员的服装,又规定宦官品级不得过四品”。,开始参政:代表人物:赵成(河州互市)尚未酿成

7、祸害二十四监、锦衣卫,明太祖时期:,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除了这二十四个衙门外,还有很多部门,比如文书房、中书房、提督东厂、御前近侍、提督京营、南京守备等等,这几个只是宦官衙门中上层的机构,其他诸如管理日常生活、油盐酱醋方面的宦官部门还有很多。,宦官第一官 司礼监 司礼监,在宣德年间成为宦官系列中的总领,排于二十四衙门之首,该监人员编制最多,职责范围最广,职权也最大,是名副其实的太监第一职务。主要职责:一是批答大小臣工的一切章奏,即“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二是传宣谕旨,皇帝口述旨意,由司礼监秉笔太监记录,交付内阁缮拟,内阁拟就后交于

8、太监,传达给大臣;三是总管有关宦官事务,司礼监不仅在各宦官中处于“第一暑”的地位,而且实际上也居于总管、统领其它宦官机构的地位。四是兼顾其它重要官职,如东厂提督、南京守备等,或专由司礼兼领,或为司礼外差。司礼监所有权力中最为关键、与中枢决策系统关系最大的是批朱和掌控厂卫。,第二“司礼监”御马监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写道“(御马监)掌乃御厩兵符等,与兵部相关。近日内臣用事稍关兵柄者,辄改御马衔以出,如督抚之兼司马中丞。”御马监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实为内廷“枢府”。其实,御马监还要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为明廷的“内管家。御马监相当重要的的一个职能就是统帅禁兵。另外,御马监还具

9、有财政职能。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管理御马草料场上。这样,御马监由于具有军事和经济两方面的权力成为太监机构中的第二热门。,锦衣卫,则规模颇大,其人数最多时达至六万人。该卫于前身为拱卫司,于洪武元年设立。洪武十五年(1382年),出于打击权臣的需要,改为锦衣卫,为上十二卫之首,故能贴近皇帝本人,由皇帝直接指挥,只听命于皇帝。据明史职官五云:“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又云“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侍卫”,本就是皇帝的亲兵;“刑狱”,自己可以断狱;加之“密缉”,则又具特务机构性质。所以锦衣卫的核心任务就是屠诛功臣,罗织罪状,置之于死地。,锦衣卫的

10、由来:,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锦衣卫,到其晚年的时候鉴于锦衣卫权势太重,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就下诏书“申明其禁,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取消锦衣卫。然而在靖难之役发生后,明成祖朱棣为了压制臣民对他的不满,于永乐元年(1403年)重新又恢复锦衣卫的所有设置和权力。自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经过中间短暂取消到永乐元年(1403年)重设,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锦衣卫才退出历史舞台,前后共存在了200 多年。,明成祖时期:,宦官在明成祖争权的时候立下赫赫战功,例如:狗儿、郑和。策略:“以为忠于己,即位后遂多所委任”。宦官活动: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11、,宦官有了出使得权力。太监马靖奉命镇守甘肃,宦官有了分镇的权力。为了密切监视朝中大臣以及全国百姓的动向,又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立特务机构东厂。,起初,东厂只负责刺事(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稍南有狱一处,凡重犯皆系之,轻犯干连则在署外之店也”,自成系统。其刺事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要犯,东厂都要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皆有东厂派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言行。重要衙门的文件,即使如兵部的各种塘报、边报等军情,东厂都要一一查看。刺事对象延伸到极限,就连皇太子、公主、驸马也不能幸免,至于寻常百姓

12、的生活琐事,例如油盐酱醋的价格,也无一不在侦察范围之内。,东厂的职权:,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属于后来居上者。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关系密切,又身处深宫大内,更容易获得皇帝的信任。因为东厂除侦察官民外,连锦衣卫也在其范围之内。加之东厂还要负责调查全国各地的情况,临时派遣的特务最为广泛,派出去的宦官或去监督军队,谓为“监军”;或去征收税赋,谓为“税监”;还有提督京营,监督仓场,采办货物等,遍于全国各地,全都负有侦缉的责任。所以,厂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明宣宗时期:,宣宗设立内书堂,是在宣德元年(1426年),目的是提高宦官的文化素质,以便让他们将来做秉笔太监时,能够遵照阁中票拟字

13、样用朱笔批文,以减轻宣宗本人每日批阅大量奏文的政务负担。宣宗是为个人懒惰而许宦官读书识字的,无非是想宦官成为皇帝的好用把手,而他没有预料到正是他开的明代宦官读书之先河,为日后宦官在荒主执政时干预政治作了重要铺垫。,明英宗时期:,王振,王振,被中国古代史学家认为是有明以来第一个全面干政擅权的宦官。他年幼时净身入宫服侍尚为太子的英宗。英宗年少骄纵荒淫,不问政事,王振得宠,被任为司礼监太监,管理内外奏章和中央的行政、司法、军事及特务机构。王振诱导年轻的英宗用重典来统御臣下,使大臣下狱者不绝,因此掌握了大权。,正统七年(1442年),他除去了太祖在宫中所立的“内臣不准干预政事”的禁牌,名正言顺的权揽朝

14、政。凡对其不满不敬的大臣,或下狱致死,或流戍边地;凡对其趋炎附势的官吏,即可高升、荫及子侄。当时王振出语即为圣旨,事事不必通过英宗,而英宗自小就对这位身边的奴仆喜爱有加、倾心信任,称之为“先生”。对其过问政事更是不加干涉,反而认为是为主子效劳。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抵御瓦剌对明朝的战争中,王振挟英宗御驾亲征,由于行军过慢,贻误战机,导致英宗被瓦剌所俘,王振也被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杀死,这即是“土木堡之变”。经横行一时的大宦官王振随着英宗被俘而断送了性命,但宦官专权的局面尚且刚刚开始。,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又设立了西缉事厂(简称西厂),由大宦官汪直提督厂事,所

15、领官校倍于东厂,掌东厂太监尚铭听其指挥,锦衣卫千户吴缓为其爪牙,权势远在东厂及锦衣卫之上。汪直利用职权,屡兴大狱,任意捕杀臣民,冤死者不计其数,一时权倾天下。,明宪宗时期:,汪直是明宪宗的亲信宦官。他年幼入宫被阉,“一直在万贵妃身旁伺奉。他不仅事事依从,处处投其所好”,很得万贵妃和宪宗的赏识,于是很快被提升为御马监太监。成化十三年(1478年)汪直又成为新设立的特务机构西厂的督办。他利用西厂“屡兴大狱”,特务活动范围已不限于京师。“自诸王府、边镇、及南北河道,所在校尉罗列”,就连民间斗鸡骂狗也在缉拿之列,弄得民间人心惶惶。在朝中大臣皆惟其马首是瞻,汪直实际上掌握了朝政。汪直还于成化十四(147

16、8年)、成化十七年(1481年)两次外任边将,指挥军队打仗。明代宦官被用如将相。至此,明代宦官的权力完成了其扩张的全部过程,宦官终于登上了权力的高峰。,明武宗时期:,设立内行厂代表人物:刘瑾内行厂:官署名。正德年间太监刘瑾当权,西厂与东厂虽然都受他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便于控制,正德元年(1505年)“瑾又修薪司外薪厂为办事厂,容府旧仓地为内办事厂,自领之。京师谓之内行厂。”刘瑾亲自统领内行厂,比东厂、西厂更为酷烈。武宗以前,厂、卫分立,更迭用事。到了此时,刘瑾当权,东厂首领丘聚,西厂首党谷大用,锦衣卫指挥史石文义,都是刘瑾的死党,以致厂、卫合势,特务遍天下

17、,并创立重刑,令官吏军民谈虎色变,人们视宦官如虎狼。,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孝宗时,犯死罪,得免。后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他颇通文史,累知古今,涉猎甚广。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信任。太子继位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一旦大权在握,便引诱武宗沉溺于骄奢淫中,自己趁机专擅朝政,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只是到明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才以谋反罪被杀,西厂、内行厂俱被撤销。刘瑾的家财有金一千二百余万两,银二亿五千余万两,只此银子一项即相当于明朝六十年国税收入,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

18、11日)原名李进忠,明朝末期宦官。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改名魏忠贤,字完吾。极受宠信,出身于市井无赖,好赌成性。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泱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

19、彻底肃清。,明熹宗时期:,四大权阉,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四监、锦衣卫 赵成明成祖(朱棣)东厂 郑和、狗儿、马靖明宣宗(朱瞻基)内书堂明英宗(朱祁镇)王振明宪宗(朱见深)西厂 汪直明武宗(朱厚照)内行厂 刘瑾明熹宗(朱由校)魏忠贤,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一)政治上的需要“按太祖之制,内官不得识字、预政,而成祖违之,卒贻子孙之患”。明成祖朱棣任用宦官,委以权力,是因为当年在靖难之役中,尚为燕王的他就是靠勾结受建文帝压迫的太监,向逼近京师的江北燕军提供情报。成祖掌权后,担心会有失意的宦官像出卖建文帝一样出卖自己,故而拉拢宦官。再是,成祖取得王位后,他所代表的新官僚与建文帝的旧官僚集团有着尖锐的矛盾

20、。成祖虽采取高压政策,大肆屠杀建文集团的官僚旧臣,可高压屠杀只可凑效一时,不能长期实行,且民间又盛传建文帝尚存人世,因此成祖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不得不启用亲信宦官担任要职并进行特务活动。,(二)君主的怠懒太祖深知天下得之不易,作皇帝之后,勤于政事,日理万机。但是其后即位的帝王们坐享其成,当然体会不到其先祖创业的艰辛,遂享乐深宫,不问政事,权柄也往往委以亲信宦官,于是宦官的权力得到了不断地扩张。武宗自幼就受孝宗宠爱,喜欢玩耍,嬉戏,甚至胡闹,他当政后不问政事,随由刘瑾专权。至于熹宗,更是历史上有名的“顽童”,走马、戏水、做木匠、无所不能,就是不理朝政。因此魏忠贤才得以专权。在君主对自己的权力不感兴

21、趣时,势必会被身边的亲信宦官得以用之。,(三)缺乏法治在明朝,宦官就拥有特殊的法律地位,犯罪之后往往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或只受较轻的刑罚。由于宦官是皇帝实行绝对专制、压制官僚势力的工具,因而一般说来宦官的某些行为只要为皇权服务,即使越过法律所允许的界限,皇帝也可以因事立法,通过颁发诏旨给宦官的活动披上合法的外衣。皇帝对于必须法办的宦官的量刑,原则上也是尽可能曲法从轻。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颁布新的法律,进而为维护亲信而曲解法律。,(四)明代绝对君主集权专制制度明明太祖为了实行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人事各种权力于一身,个人却无法运用所有的权力,可又不愿分权于臣僚,于是皇帝就依

22、靠身边的宦官了。厂卫是皇帝为了防止臣民有异心而建立的特务机关,廷杖是皇帝为了借势立威,震慑群臣而设的法外之刑,批红权是皇帝收回相权的手段一样,宦官在里面只是起到工具的作用,他们的权力直接来自皇帝。,明朝宦官干政对政局的影响对政治活动的干预明志载:“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奏文书,照阁票批朱。”“阁票”是内阁把对内外奏章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写出所批,再送皇帝朱笔批出,名为“票拟”,亦称“阁票”或“条旨”。但明中后期以后,皇帝多养尊处优,多由太监代批,于是朝廷之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进而操纵国家大政,口含天宪,成了内阁的领导和皇帝的代表。明代宦官朝廷用人之权进行干预。按朝

23、廷规制,许多官职都由宦官内阁也往往由司礼监决定。如刘瑾掌权时,竟制规定:凡文武百官,必须至刘瑾处详议,而后才能上报。因此,朝廷重臣多趋炎附势,讨好谄媚之徒,自称“门下”、“晚生”。,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宦官开始干预财政,从正统之后,银场、市舶、织造、制造,宦官均有染指。宦官所到,便要聚敛财务,作威作福。以至于许多地方都不敢展现好东西,如浙江永嘉,盛产梨子,守令担心充贡造成严重后果,遂令人将梨树全部砍掉,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外宦官还染指库藏,库藏主要指内库和太仓银库,太仓银库便是国库,宦官经常以圣旨名义支取银库,天启时,魏忠贤用宦官涂文辅总督太库和工部节慎库,实际上操纵了朝廷财政。在经济活动

24、中起到重大影响。,对司法活动的干预明代宦官主要通过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的设置,广泛干预司法活动。此外,宦官还干预三法司审录狱囚,三法司审录狱囚,是明朝的最高审判,司礼监代表皇帝审判,声势及其浩大,也体现了宦官在在司法地位的重要地位。到了明中期,内衬犯法,只交司礼监审治,这说明了宦官享有司法方面的特权。,对军事活动的干预在军事方面,明代宦官既可以提督京营,又可以出任监军、镇守、守备之类的军职,在国家军事上掌握着相当的权利。其一是提督京营。永乐时,京师三大营初立,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各设提督内臣。司礼监与兵书同理经营军务,进而控制了京师的军队。其二是设镇守太监,镇守,本是武官职衔,是总镇一方的军事

25、长官,但自从太监王安出阵甘肃后,便有了“镇守太监”的官衔。镇守太监很有权,可以监视武臣,控制地方军队。其三宦官还有自己的“内操”所谓“内操”就是宦官自己组织训练,建立军队,不但对国防起不到作用,反而浪费了钱粮,宦官的积极影响在明朝却是有一部分宦官掌权后贪污腐败,陷害忠良,对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但并非所有宦官都如此不堪,宦官中不乏聪明之人,热血之士,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郑和下西洋为明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在政治上,与外臣合作,维护朝廷正常运转,贤良的宦官与外臣合作,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例如,张居正与冯保合作,顾全大局而互相退让,积极与对方配合,才使得新政顺利实施。,参考文献:,1.张廷玉.明史(六)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高敏.中国历代奸臣(下)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3.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4.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刘辉.中国名帝正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敬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