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虚词使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27687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混虚词使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易混虚词使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易混虚词使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易混虚词使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易混虚词使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混虚词使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混虚词使用》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010全国,9)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_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_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_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繁琐难懂。_这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_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答:_,【答案】但是以致就其实因为【解析】前后分句为转折关系,应填“但是”。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结合语境可填“以致”。由固定搭配“一就”推知应填“就”。该句紧承上句,语意有转折,可填

2、“其实”或“但”。该句为因果复句,可填“因为”。,2(2010辽宁,16)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_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_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_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_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_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答案】因为如果而却但是【解析】在文段中填

3、入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首先要联系上下文,考虑分句之间的语意关系。处前为果,后为因,应填“因为”。处后面句子中有“就”字,应考虑这两个句子之间假设的因果关系,可填入“如果”。处前后有承接关系,应填入“而”。处前后有转折关系,可填入“却”。处前后有转折关系,但与处相比,更有强调作用,可填入“但是”。,3(2009辽宁)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_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_不是首都,_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4、;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_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_,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答案】对于虽然但是还总之【解析】处,对应后面的“来说”应该填“对于”;两处可以从语意上加以分析,承接前文,不是首都便缺少文化名城的要素,所以两个分句之间应构成转折关系,应填“虽然”“但是”;处,承接前文,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应该填“还”;后面的句子“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是对整个段落论述的总结,属于结论,所以应该填“总之”。,4(2008宁夏海南)下面一段文

5、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总要_却是_更_但_随着_,【答案】(总要)夹上(却是)白字连篇(更)应该(但)同时(随着)中国【解析】虚词的选择,必须要注意上下句的衔接,所填虚词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根据句间关系以及句子内部语意的转换来确定答案。,5

6、(2007全国)下列各句中,必须删去加点的词的一句是()A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平均购房面积的下降,一方面是政策作用的显现,一方面也说明了购房人更加趋于理性。B对于有1.28亿人口的日本来说,这个销售量,相当于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这种高热量的食品。,C日前,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管理所将联合对宿州市区的一段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D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所评估的55个经济体中,中国内地的竞争力在前一年度的基础上提高了3位,升至第15位。【答案】C【解析】“日前”表示几天前,和文中的“了”形成了事件的过去式,而“将”表示将来式,相互矛盾,故必须把“将”删去。,虚词的

7、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副词等。虚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二是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关联词语。虚词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即学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复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情况,对句子内部结构及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情况。下面结合着几个重要的虚词,具体谈一谈它们的用法。,1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连词的语法特点是:在句子中只有连接作用;不起修饰、限制作用;连接句子时一般成对地使用,不能随意更换;在句子中的位置有约定俗成性。,连词可分为一般的连词和关联词语。一般连词常见常考的有“和”“或(或者)”“及、以及”“还是”。“和”所连接的词和短语之间是并列关系,并且并列的

8、各项不应有包含关系,它表示联合,两项或几项兼有。“或”连接的是选择关系,或甲或乙,多项选一。“及”和“以及”都可连接并列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但“以及”所连接的成分有的在意义上有主要和次要的分别。“还是”和“或者”都表示选择,但用法不同,“还是”可以用于疑问句中,“或者”不能。,关联词语涉及的词比较多,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去掌握:一要熟悉它们各自所表示的关系和固定的搭配对象。二要仔细辨析同一关系中容易混用的关联词,如“由于”和“因为”都表示因果关系,“因为”可以放在后一个分句中,“由于”就不行;“虽然”和“固然”都表示转折关系,“虽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固然”则侧重于让步,表示确认某一种事实,

9、接着说同时也应承认另一事实。三要熟悉关联词语常见的病型,如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残缺、错用关联词(分句间本来是这种关系却用成了表示另外一种关系的关联词,尤其要注意分句语意在逻辑上不存在这种关系,还要用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词去强化)、滥用关联词、关联词位置不当。,关联词语使用错误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错用误用【例l】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例2】“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例1中的“进而”表示“继续向前,进一步”的意思,不能表示目的和结果。而此句的后一分

10、句“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前一分句“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的结果,不是在前一分句基础上的进一步行动。,例2中的“从而”是引出目的或结果的,一般来说,“从而”之前的分句表原因、方法等,“从而”之后的分句表结果。此句的后一分句“使旅游者望而却步”不是前一分句“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所导致的结果,而是在前一分句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例1中的“进而”与例2中的“从而”互换。,(2)重复赘余【例3】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例4】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

11、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例3中“从创作到演出”的意思本身就是“无论创作还是演出”,这样,句中的“无论”就纯属赘余。例4中“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与“若”重复。,(3)漏用【例5】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例5中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呼应的“而且”,应在“体形”前加“而且”。,(4)搭配不当【例6】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例7】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例6中“无论”后面紧跟着“谁”“怎么”“什么”等表疑问或选择的

12、词语,表示在任何条件下,接下来所说的那个结果都不会改变。所以,“和”换成“还是”才能与“无论”搭配。例7中“而是”表并列关系,“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表递进关系。,(5)位置不当【例8】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例9】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关联词语全用时处在什么位置有一定的规律。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例8中前后分句的陈述对象都是中药,所以“不仅”应放在“中药”后。例9中前一分句是说质量,后一分句是说成本,陈述对象不同,所以“不是”应放在“质量”前,并去掉“质量”前的“的”。,

13、(6)关系不当【例10】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咀嚼。【例11】根瘤菌寄生于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例10是强加因果,应删去“因而”。例11是强加递进,应删去“不但”“而且”。,2副词副词是指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的词。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作状语,一般不能作定语;大多数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关联作用,成对的副词能够前后呼应,有的还可以与介词或连词相呼应;不能修饰名词。,副词是虚词中涉及面最广、变化最复杂、最难把握的一类词。副

14、词常常容易和形容词混用,如“突然”和“忽然”,“偶然”和“偶尔”,可通过添加程度副词的方法准确界定词性。具有同一意义的副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其含义往往有细微的差别,如“常常”和“往往”,“常常”单纯指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而“往往”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出现,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诸如此类的副词很多,如“未免、不免、难免”,“一律、一概”,“再、又”等等。一要留心积累,二要善于在语境中辨析,如果所给语境难以把握,可以改换成自己熟悉的语境。副词使用还要,注意重复的问题,如“大约50岁左右”,尤其要注意这种情况:中心词已含有某种意义,还用表示这种意义的副词去修饰,如“

15、过分地溺爱”“非常奇缺”。另外还要注意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问题。,副词使用的错误类型具体说有以下几种:(1)自相矛盾【例1】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2)词性不明【例2】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歌。(3)重复赘余【例3】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他说得很对,有些事仅仅说句感谢,是很轻飘飘的。我们的同志,眼睛最雪亮,爱憎最分明。,(4)用法不明【例4】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再用望远镜仔细地看了一阵。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副词使用应注

16、意的事项:一看表达的意义是否准确;二看表达的范围是否恰当;三看表达的程度是否合适;四看表达的数量是否准确;五看副词的语法功能是否适合;六看表达的效果是否吻合。,3介词介词即用于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介词的语法特点是: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只能组成介宾短语后再作句子成分;不能重叠;介词之后不能直接加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趋向动词“来、上、下”等。介词,常见常考的主要有“对”“对于”“关于”“在”“把”“从”“以”等等。“对”和“对于”在许多场合都能通用,但“对”的含义更广泛,如“对他,笑了笑”“

17、对老师很有礼貌”,分别可释为“向”和“对待”。一般来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而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对于”,要结合语境仔细辨别。“对于”和“关于”,前者指出对象,后者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前者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后者组成的介宾短语只能放在主语前。“在”一般主要考查的是“在”和“上、中、下”的搭配问题。“把”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字句的动词前一般不能加否定词和助动词,如“把这消息不告诉他”就是错的;二要注意“把”字句中的动词要有“处置”的意思,往往是表示强烈动作的动词,如“我把他名字知道了”就是错误的用法。另外,介词总体上要注意三点:误用、滥用和残缺。,介词使

18、用的错误类型有如下几种:(1)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例如: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2)介词漏用,造成成分残缺例如:他今天特别高兴,和自己一同出国学习的好朋友见了面。这些瑰丽奇特的诗篇中所表露的电火行空、上天入地、宇宙航行、登临月球的憧憬,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3)介词误用例如:对于招生问题,招生办有个详细说明。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

19、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今年要以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她把平时做衣服剩下的碎布给孩子们做了书包。凡事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4)介词位置不当例如:经过他长达三年的研究,终于在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先进事迹不报道好,怎么对得起这里的老乡们呢?介词使用应注意的事项:(1)看语法功能是否得当;(2)看有无滥用、漏用、误用现象;(3)看与宾语是否搭配;(4)适当运用换位法。,4助词助词是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助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

20、、过)和语气助词(啊、呢、吗、啦、罢了等)。助词的语法特点是: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实在意义。助词考查最多的是“的”,一般凭语感就可以解决问题,在此就不多说了。,1从词性角度辨析虚词例如:“固然”“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作连词外,还可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位优秀的小品演员”,“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2从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虚词例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可用“对”,但用“对”的地方,有些不能用“对于”。“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而“对”可用在助动词后、副词前或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

21、多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既又”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连也”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即使也”“倘若便”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4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例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关系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适用于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例如:“难道”和“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6注意近义虚词的辨析和使用对近义虚词的辨析和使用,应置于一定的语境中。例如:“一再”与“再三”都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有时可以互换使用,但有时只能用某一个,如何确定?这就要视语境而定,如“一再失败”就不能说成“再三失败”。,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