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552990 上传时间:2021-03-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篇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1“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冰面突然断裂,孩子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一脚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

2、的湖水中,帮助他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十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冰凉的湖水呀,你怎能如此无情!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前两天,我们还一起上街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他说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时候,到北京再穿。”舍友买买提居马红着眼圈哽咽地说。祖孙三代忠诚守护祖国边境拉齐尼巴依卡工作的地方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东南部

3、。这里有一条我国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的边境线,全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从1957年起,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拜克就自荐成为了部队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后来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从他手中接过了这根“巡边棒”。拉齐尼巴依卡十几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由于地势险要,巡逻不能乘车,只能借助牦牛。2004年,从部队退伍的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成为了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巡逻在这条边防线上。2004年8月,拉齐尼巴依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凭着对

4、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守卫着帕米尔高原这片净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拉齐尼巴依卡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帕米尔雄鹰”,一路走好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他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他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0年10月2日,应邀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大庆的拉齐尼巴依卡在乌鲁木齐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他的一头

5、白牦牛。语言朴实,感情真切!这头白牦牛对于拉齐尼而言,是他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20XX年,它在跟随拉齐尼护边途中,不慎受伤而亡,这成了拉齐尼多年的隐痛。“刚到乌鲁木齐的那天晚上,在宾馆里,我又梦见我的白牦牛,6年了,我经常梦见它”如今边境线上还会有骑着牦牛巡边的队员但再也不会出现拉齐尼巴依卡的身影。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这铿锵的铮铮誓言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2头戴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被高原紫外线晒黑的脸上总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话很少,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

6、坚毅与执着。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留给人们的印象。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护边员,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却在1月5日因为救助落水儿童永远闭上了他那明亮的双眼。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作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爸爸都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时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

7、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10多分钟后,当孩童被成功救起时,托举生命和希望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消息传出,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

8、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4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成为第三代护边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1957年,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毛遂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也加入其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巴依卡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便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60多年来,拉齐尼巴

9、依卡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说:“没有国家安全,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高原巡逻路上,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有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来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遇暴风雪,无法赶到预定的地点,待第二天来到铁干里克村时,由于山体滑坡,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说:“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说完,拉齐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刚走出不多远,一块石

10、片突然从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大家大声劝他返回,但他只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两个多小时后,拉齐尼巴依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说起这件事,他说:“这是任务,我必须完成。”16年的巡逻路,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当说起边防官兵对他们的帮助,拉齐尼巴依卡总是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

11、常常说的一句话。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31月5日,寒风呜咽、大雪纷飞,冬日的阴霾笼罩着喀什大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为解救落入冰窟小孩、不幸逝世的消息让人们无比震惊、悲痛不已。“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冰面突然断裂,孩子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一脚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

12、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帮助他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十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冰凉的湖水呀,你怎能如此无情!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前两天,我们还一起上街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他说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时候,到北

13、京再穿。”舍友买买提居马红着眼圈哽咽地说。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父亲先后都担任过义务护边员,一干就是几十年。自从2004年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拉齐尼巴依卡便把为国守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2004年8月,拉齐尼巴依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凭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守卫着帕米尔高原这片净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拉齐尼巴依卡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曾

14、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他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他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他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这铿锵的铮铮誓言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42019年大年三十,面对着帕米尔高原上的漫天风雪,参加完升旗仪式的拉齐尼巴依卡怀里揣上馕、挎上包,和边防军人一道向大山深处走去。今年春节他又行进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护边路上。今年40岁的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名护边员。

15、那里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山区海拔高,终年积雪,环境非常恶劣。在大山深处分布着很多通往边境的山口,这些山口就是护边巡逻的重点区域。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员,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20世纪70年代开始,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继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护边员,一干就是30多年。从2005年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始,拉齐尼巴依卡便把护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雪山。他说:“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过去近70年里,爷爷、父亲和他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这里

16、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护边员们每次巡逻靠骑牦牛或徒步行进,拉齐尼巴依卡和其他护边员出门时都穿着厚棉衣。他说,山里面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大晴天,如果天气好的话,巡逻一次需要一个星期,遇上差天气,则最起码半个月以上。“护边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边疆和平,哪有我们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来,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拉齐尼巴依卡心里。2018年,作为护边员的拉齐尼巴依卡有了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拉齐尼巴依卡去了很多农牧区走访。他说:“我们那里农牧民已全部住进安居富民房,每个村都

17、有了幼儿园,孩子们能享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谈到护边员的生活变化,拉齐尼巴依卡说,10多年前护边补贴一个月只有150元,现在每月2600元。有的牧民老乡家里面有2个护边员,家里有了这个稳定收入也实现了脱贫。此外,现在县里所有护边员都享受到了国家惠民补贴、草场补贴、社保医保等,人们生活都有了极大改善。一年下来,拉齐尼巴依卡认为家乡的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这里有一些采矿场,灰尘特别大,很多牧场也被破坏了。现在根据县委的要求,矿场全都停产了,原来的采矿区都种上了牧草。”另外,2018年他还参加了在北京、四川、陕西等省市举办的观摩活动,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交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

18、说,这让他进一步认识到56个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互相介绍各自的民俗文化传统,我还向大家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拉齐尼巴依卡说,现在祖国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都充满信心,“但我们要居安思危,护边工作一天都不能放松,我们每天坚持巡逻,保护好我们的美好家园。”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

19、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巴依卡,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为国戍边。至今,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在这里做了15年的护边员。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千里边防线上。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

20、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在会议驻地的电梯上巧遇拉齐尼巴依卡代表,他用流利的普通话问道:“你肯定知道红其拉甫边防连吧?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我们祖孙三代跟边防连官兵一起巡边几十年了,我的普通话就是他们一字一句教会的。”下了电梯,记者和拉齐尼来到一楼大厅的解放军报电子阅览屏前,一起翻看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报道和照片。说起与边防连官兵的故事,拉齐尼笑称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从前和官兵一起骑着牦牛巡逻,每天太阳出来就走、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要近10天时间。20XX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在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

21、浪沟巡逻,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积雪的厚度将牦牛都埋没了。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在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体力透支的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在这10多年的巡逻路上,他和边防官兵结下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

22、;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兄弟,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心的位置。“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们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要好好上学,说好普通话,将来成为一名解放军,保卫祖国,保护人民。”粗糙的双手、紫红的面庞、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这位质朴的护边员用坚守书写忠诚,以丹心照耀边疆,在祖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党团建设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