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齐桓晋文之事》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齐桓晋文之事》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齐桓晋文之事一等奖创新教案齐桓晋文之事教案【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孟子其人及其思想主张,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把握文意,学会梳理文章段落大意,划分内容层次,了解孟子和齐宣王论辩的四个回合。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论辩特点,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一、文学常识1.孟子与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孟子
2、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2、孟子思想性善论:孟子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民本思想: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仁政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王道思想: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Q3 .写作背景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同时,思
3、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并确立了他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4 .“王道”和“霸道”“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
4、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J二、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王(wng)胡敞(he)便嬖(Pianb毅(hu)M(sU)褊(bian)恶(wU)挟(Xi6)度(du6)莅(1i)憎(hun)盍(he)畜(xu)赡(Shdn)豚(tun)彘(zhi)庠(XiGng)序颁(ban)2.积累文化常识i)豚:小猪。彘:大猪。舆薪:一车薪柴。钧:古代以30斤为一钧。衅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五亩之宅:五亩大的住宅。传说古代一个男丁可以分到五亩土地建筑住宅。古时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三、文本研读【活动一】书声琅琅一一自由朗读文本,要求读准字音,
5、读准断句。1 .听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注意停顿,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2 .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分类整理文言现象。(小组分工,制作文言基础知识卡片)【活动二】知识梳理通假字(1) 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
6、“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想,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词类活用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
7、,成就王业,取得天下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
8、国家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5、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6、然后从而刑之:开L名词作动词,处罚17、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8、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19、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
9、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4、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5、然则一羽之不举: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6、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7、舆薪之不见: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8、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9、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
10、、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主谓倒置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一词多义1、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2)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4)道芷阳间行(取道)(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2、之(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2)牛何之(去、往)(3)臣闻之胡敞曰(助词,无意义)3、舍(2) sh。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3) sh6舍之!吾不忍其毂解(释放)(4) sh6逝
11、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5) She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居住)(6) sh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舍弃,放弃)4、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活动三】整体感知大家快速浏览这篇课文,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开头至“是以君子远庖厨”),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分析齐宣王“保民而王”的可能。第二部分(“王说,曰”至“王请度之”),论述齐宣王之“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Q第三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揭出齐宣王之大欲,论证其不可能实现,指出应当反本而行王道
12、。第四部分(“王曰:吾憎,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归结到“保民而王”的主张,并举出实现这一主张的根本措施。【活动四】合作探究1 .孟子在每一部分和齐宣王的对话流程是什么?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3部分第四部分2 .提炼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保民而王”或者说“王道”、“仁政”社会理想:百姓自给自足,社会稳定有序,道德完备的和谐社会。3 .齐宣王虽然被孟子说服了,但并没有实施孟子的主张,也没有给孟子一官半职,只是把他当作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来尊重,而不是想实现他那一套政治理想。你觉得孟子的思想有哪些不足使得齐宣王不执行呢?忽视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各国混战,没有稳定的外部环境
13、Q高估了小农经济的效果,对影响生产的各种风险缺乏预估。对人的欲望(尤其是占有欲和暴力欲)认识不足。通过齐宣王的“不忍之心”来推断他能够“保民而王”的观点过于主观。素材积累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居移气,养移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14、不能。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优美语段: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禀然不惧。【高考对接工完成912题。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日:“诸君何为数聚
15、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日:“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日:“几何数?”日:“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日:“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已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日:“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日:“汝贷金若干,于母若干矣J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日:“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Q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
16、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瞰。客多负,私怏怏日:“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瞰,酬吾金也J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日:”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J尽取所偿负还之。魏子日: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日:“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J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注:平事:评议事情。子母:利息和本金。责券:求取借据。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群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B.事连吾侪吾侪:我辈。C.能偿者捐其息捐:舍弃D.贫者立券还之立:订
17、立10 .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何忧为以若所为,求若所欲B. 客偿博所负将以求吾所大欲也C. 若中心愿之乎牛何之D. 至夜分,乃散去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吾侪保甲贷乙金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且大饮啖,酬吾金也尽取所偿负还之置酒,招所买田宅主毕至A.B.C.D.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
18、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分)(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4分)(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参考答案译文: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如果遇见被(主人)派来买酒的奴仆
19、、婢女,一定问:“你能饮酒吗?”(并且根据奴仆、婢女说的酒量)尽量斟酒给他们(饮),并叮嘱:“千万不要偷瓶中的酒喝,不然要受主人鞭笞的J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每逢乡里有人凑钱喝酒,一定在他的酒馆聚会。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大多脸色难看。卖酒者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
20、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能够休息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J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求取借据。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译者注:酬,主人进客也。一一说文。凡主人酌宾日献,宾还酌主人日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日酬。这里意译为花费)从我这赢的钱J雪停之后,客
21、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J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有个方术之士(行占卜的人)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没有吃亏吧?”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了。”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
22、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到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明亮,亲戚朋友面面相觑,等到半夜才散去。他后面的方术之士判定会死的从第八个人算起,都如期死了,而卖酒者又活了七年。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J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9 .答案:D.解析:此处“立”应为“立即”的意思。10 .答案:B.解析:A,“为”:疑问句句末,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译作“呢”。B.“所”:所
23、+动词二名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C.“之”:代词,这样。D.“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二IL答案:C.解析:(2)不是卖酒者的行为。(4)是客人抱怨的话。12 .答案:B.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错了。应该是有前提“如果被起诉”。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分)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4分)译文: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译文: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