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个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落花生》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个课时).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落花生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个课时)落花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9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2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4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教学重难点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资料导入,激发兴趣。1 .出示落花生资料、图片。2 .作者简介。3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花生对孩子们来说虽然不陌生,但是他们知道最多的只是退过皮的花生米的样子,由落花生相关资料、图片导入,可以对
2、其进一步清楚地认识,了解到与作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识记字、词。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2 .出示生字,指名读,正音。借助组词、找近义词理解部分生字的意思。3 .指导书写生字。4 .认读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分清主次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5 .全班交流。预设:(1)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花生的好处”和“像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2)课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文本,熟悉文章内容,学会读文)6 .哪部分写得比较详细。(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
3、受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初步感受文章的主旨,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四、学习课文2自然段。1.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设计意图:概括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语言要不太啰嗦,要不太简单,所以课堂上要加强训练。)2 .由种到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播种读音,体会“我们”的心情。3 .自由朗读第一段,读出感情。4 .怎样庆祝花生收获的呢?母亲为什么说:“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从中体会到什么?5 .资料介绍作者父亲。指导读好第二段。(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与朗读课文
4、两者相互影响,两者之间要以适宜的问题为抓手方能相互促进。)五、分角色朗读,感受喜爱之情1.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6 .全班展示7 .教师指导朗读;读孩子们的话时,要关注描写花生好处的词语。读孩子们在抢者回答父亲的问话时,语气要轻快,要表现出对花生的喜欢。读父亲的话时,语气要略显深沉,要表现出父亲的语重心长。(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学生比较喜欢,让学生感受朗读的快乐更利于激发学生自己的朗读兴趣,同时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1 .熟读课文,喜欢的句子可以读会背。2 .抄写字、词。(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第二课时做铺垫。)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默写本课部分词语,检
5、测字词识记情况。2 .提问: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设计意图:知识的重现利于学生巩固、积累。)二、自主探究,把握主旨1.浏览第3-14自然段,思考:从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用笔画出关键词句。3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4 .默读“我”和父亲的对话,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理解或体会5 .提出相关问题,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1)父亲说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时,为什么要说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你对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怎么理解的说说自己对作者父亲这句话的看法。补充背景资料。点拨:父亲的价值观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系。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因
6、清政府的腐败,使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作者许地山的父亲鄙弃荣华富贵,反对浮华虚荣,毅然抛弃家产,携全家回福建定居,宁可过清贫的生活。也正因为他崇尚质朴,力求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而也会教育子女为人做事要踏踏实实,不求虚荣。(3)你怎么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句话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什么是“体面”生活中哪些人比较体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好处”生活中哪些人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人(4)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课文中的道理。补充资料: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作者心上,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就是为了要
7、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后来他真的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喊,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年仅四十八岁,茅盾说:“他是脚踏实地的,他在自己的每一篇作品里,都试着放进一个他所认为合理的人生观,而不是建造什么理想的象牙塔J(设计意图:相关问题的提出能把学生带进文中去,达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目的,资料的出示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语句,突破文章重难点。)三、了解写法,尝试练笔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对话部分,边读边思考:父亲让孩子们谈花生的用意何在课文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2 .交流反馈。3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物也像落花生一样能引发思考,让你想到身边的某些人。(1)出示课后的“小练笔”,说说“竹子、梅花、蜜蜂、路灯”等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想到的人。(2)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设计意图:课文主要是借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叙述上有详略之分,目的是要突出主旨。)4 .当堂点评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篇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