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关于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思考(整理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3494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关于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思考(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文档】关于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思考(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文档】关于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思考(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文档】关于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思考(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文档】关于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思考(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关于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思考(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关于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思考(整理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思考一、有效教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追求有效教学反映了科学化运动以及追求效率的思想对教育的影响。从上述对有效教学的界定或阐释看,人们都是从工具理性角度出发对有效作诠释的。然而,仅从技术层面探讨有效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方面加以探讨。1.有效教学的工具理性霍克海默(HOrkheiIner,M)在其启蒙的辩证法及工具理性批判两本专著中对工具理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工具理性是指反映在计算、测量、组织、预算等技术行为中的认识能力,其目的在于追求行为的效率和功利的最大化。可见,工具理性注重的是手段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是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运用的手段与方法。霍克海默认

2、为,工具理性不是将人性解放而是将技术控制作为目的的。韦伯也认为,工具理性在现代社会的泛滥容易导致对人的情感与精神价值的漠视,扼杀人的创造性。对工具理性的追求是与人性的不断缺失相伴随的,导致了人的异化。但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否认,工具理性仍然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克服教学过程中的少、慢、差、费现象,追求教学的高效率,借助于工具理性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传递进行质疑和反思,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教学。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效率和精确性,把效率作为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教学伦理的缺失。事实上,工具理性只是一种可能的选择,而不是唯一的选择。教师不仅要考虑有效

3、教学的工具理性,还要考虑有效教学的价值理性。2.有效教学的价值理性价值理性,又称价值合理性,意指人们对某一种目的或价值选择的正当性要求。人是价值的存在。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追求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而且会在追求价值的过程中对价值的价值进行理性追问。价值理性是作为主体意识的人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对价值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自我理解,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认识与构建。KennethStrike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正当性问题,指出成为一位有效的教师要足够好与善良,可是,在成为太有效之前,让我们暂停片刻并询问我们是否在道德所允许的方面是有效的。教学不仅应当有效率,而且还应该是道德的和正义的。周兴国提出

4、了有效教学的两个价值维度:正当性和有效性。他认为有效性是一个具有相对意义的价值概念,而正当性是具有绝对意义的价值概念。有效教学的正当性是指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要符合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属性,包括合乎法律要求,符合要求,公平公正,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等。可以说,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传达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既体现为对一种教学理想状态的追求,又期望着能将这种理想转化为教学实践。人们通过工具理性来认识、了解和改造世界,而价值理性则用于调适工具理性的方向;工具理性解决了人们如何做的问题,而价值理性则重在解决为什么做和做什么的问题;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互为支持,二者的统合是实践或者发展的动力。有效教学不仅

5、是对有效的追求,也是对有效的价值判断。有效教学需要关注工具理性,关注用经济有效的方法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更需要关注价值理性,反思有效教学是否正确,反思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以期达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与超越。二、实施有效教学的重点幼儿园教学活动往往会涉及到主体(教师与幼儿)与客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在此,我们从后者,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维度分析有效教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探讨在幼儿园实施有效教学的重点。1.关注教学目标的价值理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没有明确和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很可能会无的

6、放矢,更别提有效了。从上述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析看,仅仅关注教学目标的工具理性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价值理性的角度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是正确与合理的。如果制订的教学目标有问题,那么即使实现了预定目标,也只能是一种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例如,有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幼儿完成一定量的识字任务。如果对幼儿加以一定强度的训练,那么幼儿是完全可以达成这一目标的,可是这样的教学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是不正确、不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发展性和正当性,通常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维度,强调教学效果要服从和服务于学前儿童的长远发展目标,为儿童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时常检视自己:(

7、I)制订教学目标的理念是什么?是基于教学的历史传统还是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否明确而系统地表述目标?(2)如何判断所制订的教学目标的正当性?判断的标准是什么?(3)通过哪些教学行为来实现教学目标?最终的结果是否实现了原有的期望?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缺少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反思,更有甚者会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先设计活动过程,然后再去设置目标。这种做法缺少理性反思,更遑论对目标作出价值判断了。教学目标的制订为教师提供了审视自己所持有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的机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价值审视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和基础。2 .把握教学中介的工具理性有了教学目标,如何达成呢?这涉及到手段的问题,即教师如何做的问题

8、。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中介,它涉及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传递等。因此,教师除了关注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之外,还应从工具理性角度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和过程,即教学中介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经常对教学中介进行反思,具体包括:(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什么?(2)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有助于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3)如何去理解、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4)哪种教学方法最有效?(5)幼儿能从这些教学内容中得到什么程度的发展?如何促使幼儿学习结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首先应当是健康的、有价值的;其次应当是适合某一阶段幼儿的发展需要的;再次应当是与教学目标有较

9、高关联度的,即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帮助的。就教学方法而言,教学方法首先应当是立足于幼儿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幼儿主动理解知识和建构意义的;其次是从幼儿的思维水平出发,是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的;再次是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高度匹配的。3 .理解有效教学的复杂性对有效教学的判断有其复杂性。首先,教学结果具有延时性。目标的达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幼儿学习的结果很难立刻、全部显现出来。因此,对有效教学的判断要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进行。其次,教学行为具有复杂性,且教学行为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对有效教学判断的困难,即很难判断究竟

10、是哪种教学行为带来了期望的有效结果。再次,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导致相同的教学行为对不同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有时学生给予教师良好的评价可能是因为教师迎合了学生,那些对学生自发形成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从不提出挑战,或允许学生只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的教师,几乎肯定会受到欢迎。这就要求我们对有效教学的判断进行价值审思,要从更广阔的视野把握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正当性。4 .慎用有效教学的判断标准当提到有效教学时,人们的一个直接反应就是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希望能得到一个判断标准。事实上,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有没有必要制订有效教学的判断标准?如果没有必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判断何谓有效教学?实现有效

11、教学的途径是什么?如果有必要,那么这一判断标准应该由谁来制订?如何制订?制订出来的标准的科学性又如何判定?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使用标准进行测评的结果是否准确?当前关于有效教学的判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标准。一是由罗兰•萨伯(Tharp,R.)领导的芝加哥大学教育、多样性、卓越化研究中心(CREDE)开发的5条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包括:(1)师生是否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2)是否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3)是否注重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4)教学是否有挑战性,是否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5)是否重视通过对话进行教学。另一个是由孙亚玲提出的

12、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这个标准是基于对中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得来的,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能力、教学反馈、教学组织与管理几个维度来衡量教学有效性,在每一个维度下又有不同程度和等级的分类。这个标准更为详细和具体,也更具有操作性,不过好像并不适合用于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因此,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标准判断教学是否有效,都存在问题。首先是标准自身的问题,原则性的判断标准尺度过宽,不易把握,而具体性的标准又过于细化,很难一一对应作出判断。其次是评价者不仅对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而且在作出判断时总会带着自己对有效教学的理解而作出选择,难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样很容易导致即使是评价同一个教学活动,不同的评价者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明白,标准可以制订,并且可以用来作为评判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但是不能唯标准论。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过程,在对教学进行有效性判断时,我们要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亲历教学活动过程,体验教学活动的细节,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作出判断。作者:杨佳丽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