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3836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2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建设单位:泸州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监测单位:泸州汇聚成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二CI一九年六月目录1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1 建设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监测内容和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2.1 监测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2.2 监测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3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3.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3.2 扰动土地面积错误!未定义书签。3.3 取料监测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3.4 弃土弃

2、渣监测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4.1 植物措施监测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4.2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4.3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错误!未定义书签。5土壤流失情况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5.1 水土流失面积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土壤流失量错误!未定义书签。5.3 水土流失危害错误!未定义书签。6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6.1 扰动土地整治率错误!未定义书签。6.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错误!未定义书签。6.3 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错误!未定义书签。6.4 土壤流失控制比错误!未定义书签。6.5 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错

3、误!未定义书签。6.6 运行初期水土流失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7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7.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7.2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7.3 存在问题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7.4 综合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8附件及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8.1 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8.2 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位于位于泸州市泰安镇酒谷大道三段(泰安桥南侧),北侧紧邻酒谷大道三段,西侧、南面、东面均紧邻市政道路,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本项目属于新建建设类项目,为泸州高新区园区土地平整防治区,总占地面积共12.07hm2,本

4、项目的建设主要是削岭填谷造地,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按场地南侧道路标高258m为场地最高设计标高,场地北侧酒谷大道三段最低控制标高为252m。土地平整的道路建设与高新区的连接道路按市政要求,合理规划。道路沿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布置,南北方向道路与酒谷大道三段相连。两条道路总长为990m,宽度分别为9m和16mo本项目由土地平整防治区和道路工程区组成,占地面积共计12.07hm2,均为永久占地。工程建设期间实际开挖土石方总量为62.40万n?(自然方,下同),回填土石方总量为23.80万n?(自然方),弃方38.60万m3,弃方主要用于项目二期工程及其公司其他场平工程土石方回填。本工程建设期总工

5、期为4个月,2015年11月开工建设,于2016年2月底完工。根据主体工程施工决算资料,本工程实际总投资2950万元。项目区地质构造较简单,为为浅丘地貌,属四川盆地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暖和湿润,多年平均气温为17.8,年平均风速为1.5ms,年平均降水量1142.30mmO项目区域内的植被以灌木林地为主,项目区位于西南土石山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o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为轻度水力侵蚀。2016年6月,泸州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泸州尚阳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2016年7月,泸州市水务局对泸州高新

6、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进行了批复,批文为关于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一期)等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泸市水许可2016801号)。2019年5月初,泸州汇聚成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对工程进行了水土保持补充监测,并成立了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小组,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技术规范的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了监测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对工程的扰动土地、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监测。在监测工作完成之后,及时对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深入细致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组织技术

7、人员编写本项目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并于2019年6月顺利完成了监测总结报告的编写工作。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主体工程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名称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泸州高新区园区土地平整防治区,场地平整面积共12.07hm2建设单位、联系人泸州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泸州高新区园区所属流域长江流域工程总投资2950.00万元工程总工期4个月,即2015年H月2016年2月水土保持监测指标监测单位泸州汇聚成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联系人及电话熊先生/自然地理类型浅丘防治标准一级标准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设施)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设施

8、)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2、防治责任范围监测地面监测3、水土保持措施情况监测查阅资料、现场调查4,防治措施效果监测查阅资料、现场调查5、水土流失危害监测通过现场调查和巡查监测水土流失背景值2522tkm2a方案设计防治责任范围12.78hm2土壤容许流失量500Ukm2a水土保持投资149.75万元水土流失目标值500tkm2a防治措施主要防治措施有:播撒草籽、临时排水沟、沉砂池。监测结论防治效果分类分级指标目标值达到值实际监测数量:12.07hm2扰妊整辟(%)9596.10防治措施面积10.70hm2永久建筑物及硬化面积0.90hm2扰动土地总面积12.07hm29798.

9、2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2.07hm2水土流失总面积12.07hm2土壤流失控制比1.01.0工程措施面积/项目区容许值500tkm2a林草覆盖率()2790.3植物措施面积10.90hm2监测土壤流失情况tkm2.a林草植被恢复率(%)99I(X)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10.90hm2林草类面积10.90hm2拦渣率()9595.8实际拦港量36.98万m3总临时弃渣量38.60万m3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价本项目各项指标均达标总体结论I建设单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组织管理措施到位,很好的完成了各项防治任务。2水土保持方案制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基本得到落实,水保措施布局合理,质量优良。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

10、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治标准。主要建议做好水保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加强林草植被的管理和培育。落实建设单位监测的主体责任,确保安全运行。1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1.1 建设项目概况1.1.1 项目基本情况1.1.1.1 地理位置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位于泸州市泰安镇酒谷大道三段(泰安桥南侧),北侧紧邻酒谷大道三段,西侧、南面、东面均紧邻市政道路,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1.1.1.2 工程特性及项目组成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为泸州高新区园区土地平整防治区,总占地面积共12.07hm2,建设单位泸州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投资295

11、0万元。本项目由土地平整防治区和道路工程区组成。1、平面布置本项目的建设主要是削岭填谷造地,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按场地南侧道路标高258m为场地最高设计标高,场地北侧酒谷大道三段最低控制标高为252m。土地平整的道路建设与高新区的连接道路按市政要求,合理规划。道路沿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布置,南北方向道路与酒谷大道三段相连。两条道路总长为990m,宽度分别为9m和16m。2、站内竖向布置场地竖向设计是根据项目区自然地形特点,结合地形确定场地竖向标高。该项目区的土地平整属于“二次土石方平衡法”的第一阶段“场地初平工场地初平是将现状不规则坡面、不同坡向以及陡坡、急坡地形通过大型机械施工,进行削峰填

12、谷,整理出规整的坡面、较好的坡向以及适宜的用地坡度的场地,为下一阶段进行用地规划布局和建筑总平面布置提供基础性场地条件。1.1.1.3 工程占地本工程为新建项目,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项目占地面积为12.07hm2,均为永久占地,原来占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和旱地。1.1.1.4 项目土石方量根据业主对施工期土石方挖填的统计,本工程总土石方开挖共62.4万n?(自然方,下同),工程土石方回填23.8万11弃方38.6万nA弃方主要用于项目二期工程及其公司其他场平工程土石方回填。1.1.1.5 建设工期及投资本工程建设期总工期为4个月,2015年U月开工建设,于2016年2月底完工。根据主体工程施工

13、决算资料,本工程实际总投资2950万元。1.1.2.1 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长江右岸m级阶地,为浅丘地貌。原始地貌项目地势起优不大,周边环境条件和微地貌一般复杂,项目范围内范围现状地形较缓,勘探点地面高程介于257.7280.99m。1.1.2.2 地质本项目在区域地质构造上,拟建场地位于扬子向斜西翼,基岩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地层倾向162。,倾角12,岩石中未有风化节理裂隙,对岩层的完整性影响仅限于基岩中风化带。拟建场地覆盖层有的第四系素填土(Q/i)、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di)和淤泥(3尸却)、全新统冲洪积层卵石(QJH),钻探揭露的场地下优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

14、2S)泥岩。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1.1.2.3 气象项目区属四川盆地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主要特征是:冬暖春早,夏长冬短,霜雪极少,初夏和秋季多绵雨,盛夏多伏旱,春季天气多变,冬多云雾,全年无霜期达350天左右。项目区由于受地形、地域和时空的影响,降雨量分布极不均匀,70%-80%的降雨量集中在5-10月,形成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雨量集中的特点。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低温、寒潮、大风、冰雹、虫害等,以干旱影响范围及危害最大。

15、据30年气象资料记载,共发生春夏伏旱53次,平均每年1.8次,共产生暴雨89次,平均每年3次,在干旱中最为严重、影响最大的是夏伏旱,对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造成严重影响。1.1.2.4 文高新区属长江流域,高新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84mm,径流模数为12.7LsKm2o容水过境径流量2677.49亿?,地下水径流量0.1亿n?。全区水文地质主要特点是:地下水径流资源较丰富,年径流量955万n?。监测结果表明,长江河谷沿岸阶地、河漫滩为松散层孔隙水,丘陵区为碎屑岩孔隙水,低山区为基岸裂隙水,属重碳酸钙镁型软水,矿化度低,开采比较方便。在地表径流和江河水资源受到污染人民生活饮用水与工农业用水出现矛盾时

16、,地下可作为作为临时补充水源。1.1.2.5 士康土壤主要由侏罗系沙溪庙组紫色砂页岩风化而成,分布在浅丘和低谷区,其次是江河沿岸阶地的新生代第四系冲积层,通过风化、熟化、腐化、生化、冲积等演成为土壤。区域内主要有4大类土,即水稻土、潮土、紫色土及黄壤土。土壤PH值4.48之间,有机质含量0.911.91%,碱性氮54231ppm,速效磷0.0128ppm,速效钾ll322ppm,土壤厚度基本在10110cm之间,坡耕地较薄,水田较厚,河谷堆积地带最厚,局部超过300cm以上,土壤下部多为基山o1.1.2.6 植被根据对工程区的初步调查,项目区域内的植被以少量乔灌木和杂草为主,据项目区内没有国家

17、珍稀保护植物。1.1.2.7 社会经济概况项目所在的江阳区全区行政区域面积649k?,下设10镇、7个街道办事处、1个景区办事处。2017年,江阳区全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2.9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40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8.01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50亿元。2017年末全区按公安户籍登记总人口为65.99万人,常住人口60.1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3.8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6.35万人。项目所在的江阳区总土地面积6.491万hn,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其它农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

18、设施用地和其它用地等。详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I-Io表1-1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单位:hnP土地利用类型江阳区耕地水田21906旱地10503小计32409园地果园2217茶园82其他园地267小计2566林地有林地2677灌木林地2850其它林地664小计6191其它农用地9517商服用地716工矿仓储用地516住宅用地5391特殊用地195交通运输用地43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20382其它土地6586合计649061.1.2.9水土流失情况泸州市江阳区水土流失主要是水力侵蚀,以面蚀、沟蚀为主。面蚀主要分布在区内的坡耕地、疏幼林地和荒山荒坡,普遍具有土壤粒径不均、松软破碎,有机胶结物质较少

19、,在高温、冷湿的气候条件下成土母质易风化侵蚀,且土层浅薄,水份渗透系数小,结构差,保水和抗蚀力弱,因而易遭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沟蚀主要发生项目区内的小溪冲沟地带。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海拔350-649m的25以上丘陵区的坡耕地及荒山荒坡。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江阳区属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区域水土流失现状详见表1-2。表1-2水土流失现状统计表单位:hoi?项目江阳区幅员面积64906水土流失面积面积37790各级强度水土流失轻度面积20130%53.27中度面枳17614%46.61强烈面积45%0.12极强烈面积%面积一剧烈%1.1.3工程建设情况1、主体工程

20、建设情况本项目于2015年11月初开工建设,已于2016年2月底建成。项目实际平整泸州高新园区场地为12.07hm2,其中场地平整防治区实际占地面积10.70hm2,道路工程区实际占地面积1.37hn2、水土保持措施设施建设情况工程完成的水土保持设施如下:1 1)土地平整防治区:植物措施:播撒草籽10.70hm2;临时措施;沉沙池18个,排水沟1450m。(2)道路工程区:植物措施:景观绿化1980?;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2016年6月,泸州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泸州尚阳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2016年7月

21、4日,泸州市水务局对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进行了批复,批文为关于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一期)等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泸市水许可12016J801号)。工程于2015年11月初开工建设,已于2016年2月底建成。工程实施了排水和播撒草籽等措施。于2019年5月,泸州汇聚成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对工程进行了水土保持补充监测。监测单位收集了项目建设资料,对工程的扰动土地、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监测。于2019年6月完成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并提交建设单位及泸州市水务局。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2 .3.1监测委托时间、监

22、测项目部设置及监测仪器设备情况(1)监测委托时间业主单位于2019年5月委托我单位开展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的水土保持补充监测工作。(2)监测项目部设置及技术人员配置我公司组织监测人员成立了泸州高新区园区七通一平(场平三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组,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展情况,制定了监测实施方案,确定了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项目部由3人组成,其中总监测工程师1人、监测工程师1人、监测员1人。(3)主要监测仪器设备主要监测仪器设备见表l-2o表1-2水土保持监测设施和设备一览表序号设施和设备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皮尺、钢尺、卡尺、测绳等套2用于水土保持设施数量、规格等情况监测植被生长情况

23、及其它测量2全站仪套1用于扰动土地面积测量序号设施和设备型号单位数量备注3手持GPS仪GPSIv型部2用于位置单位和土地扰动面积测量4数码相机部1用于监测现象的图片记录5笔记本电脑台1用于文字,图表处理和计算1.3.2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我公司开展监测工作时,工程的场地平整和道路工程区等均已施工结束,本次监测为补充监测,为此,本次监测工作以资料收集分析和现场补充调查监测为主,具体监测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如下:(1)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分析在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工程施工造成的土地扰动情况、土石方量及弃方处置情况、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措施及工程量等。主要收

24、集的工程资料如下:主体工程设计资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批复文件工程施工合同施工管理资料主体工程监理资料竣工图纸、竣工结算及有关资料(2)现场补充调查监测在对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进行水土保持进行补充监测,主要调查监测方案如下:扰动土地情况监测a、土地平整防治区:按照地块实际的长度乘宽度。地块长宽通过查阅竣工资料以及利用全站仪进行实地量测复核得到。b、道路工程区:通过查阅竣工资料以及实地测量得到。利用皮尺、钢尺、卡尺、测绳等进行实地量测。c、施工场地:通过查阅竣工资料。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监测本项目不涉及取土取料情况,工程弃方主要用于项目二期工程及其公司其他

25、场平工程土石方回填。工程挖填土石方量情况,通过查阅工程施工和结算资料统计分析计算。水土流失情况监测水土流失情况包括施工期和试运行期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等,监测指标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土壤侵蚀模数、水土流失危害等,具体方法如下:a、水土流失面积施工期水土流失面积:按各工程区实际扰动土地面积计,采用工程扰动土地面积数据。运行期水土流失面积:项目占地内建筑物(综合楼、仓储用房)、堆场、道路和硬化地表以外,其它部位均已恢复了植被,为此,运行期面积采用植被恢复面积数据。b、土壤侵蚀模数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由于工程已完工,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无法直接测定,为此,根据场地内雨水井泥沙沉积量进行简单测量,从而

26、凭经验推定施工期土壤侵蚀程度,按照相应土壤侵蚀程度取中值作为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值。试运行期土壤侵蚀模数:试运行期土壤侵蚀发生在景观绿化区域,鉴于景观绿化区域土壤侵蚀程度为微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无法测定,为此凭经验判断土壤侵蚀程度,按照相应土壤侵蚀程度取中值作为侵蚀模数值。C、土壤侵蚀时段:根据实际施工时间计。d、水土流失危害:本工程水土流失危害较轻,采取巡查和调查访问进行定性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监测包括场地内景观绿化和临时排水等措施实施情况、运行情况和防治效果监测,精度要求大于95%。a、植物措施:播撒草籽的面积、植物生长情况等监测。面积:利用全站仪进行实地量测撒播草籽长宽,由此

27、计算绿化总面积,共设置绿化带面积调查测量点2个。植物生长情况:按3mx3m设置植被调查样方,调查林草的成活率、苗木胸径、林草结构、覆盖情况、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等。b、临时措施工程量:工程采取的临时措施主要是临时截(排)水沟和沉沙池等措施。由于施工已经结束,临时措施主要采取查阅施工资料进行统计计算。c、措施运行情况和防治效果:采取巡查和调查访问进行定性监测。1.3.3 监测工作方案实施情况(1)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分析我公司于2019年5月对工程上述资料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工程资料18份。于2019年5月对工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工程施工造成的土地扰动情况、土石方量及弃方

28、处置情况、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措施及工程量等进行了分析。(2)现场补充调查监测在对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于2019年5月分二次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水土保持补充监测。现场调查共设置绿化面积调查测量点2个,撒播草籽面积10.70hn?(监测滞后,部分撒播草籽场地已经新建场地),现场拍摄影像资料1245M,调查访问当地群众7人,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和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完成了现场补充调查监测工作任务。同时对前后二次监测获得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处理,对水土流失防治6项指标达到情况进行评价,于2019年6月编制完成了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并提交建设单位及泸州市水务局。1.3.4 重

29、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本工程未发生任何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2监测内容和方法2.1监测内容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和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本项目监测内容如下:(1)扰动土地情况监测:主要监测各工程区工程扰动土地面积。(2)水土流失情况监测:主要是对水土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等进行监测。(3)水土保持措施监测:主要是对撒播草籽和临时排水措施等实施情况、运行情况和防治效果进行监测。2.2监测方法监测工作以资料收集分析和现场补充调查监测为主。补充调查监测方法如下:(1)扰动土地情况监测:竣工资料查阅法、实地量测法(皮尺量测、全站仪量测)。(2)水土流失情况监测:水土流失面积调查:实地

30、量测法。土壤侵蚀模数调查:现场经验评估法。水土流失危害调查:巡查和调查访问法。(3)水土保持措施监测:措施工程量调查:竣工资料查阅法、实地量测法。措施运行情况和防治效果调查:巡查和调查访问法。植被生长情况调查:样方法。植被生长情况样方法调查具体方法如下:按3m3m设置植被调查样方,调查林草的成活率、苗木胸径、林草结构、覆盖情况、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等,按下式计算林地草植被覆盖度:d=式中:D林草盖度,%;力样方面积,m2;样方内树冠或草的垂直投影面积,m2。统计盖度大于20%的林草地面积之和,计算林草覆盖率(C)。计算公式为:c=式中:C林草覆被率,%;F类型区总面积,hm2;f类型区内林草地

31、的垂直投影面积,hm2。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都应大于20%3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根据批复方案,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分为土地平整防治区、道路工程区等2个防治责任分区。措施监测结果如下:3.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3.1.1 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在批复方案中,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2.78hm2,其中项目建设区12.07hm2,直接影响区0.7Ihm2,详见表31。3.1.2 实际防治责任范围经现场调查,本项目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2.07hm2,均为项目建设区面积。详见表31。3.1.3 方案防治责任范围与监测结果对照较批复方案中确定的面积减少0

32、.71h11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下:土地平整防治区和道路工程区在施工过程中占地周边5m内范围未产生扰动,较方案中确定的面积减少0.7Ihm2。表31方案防治责任范围与监测结果对照表名称方案设计面积(hm2)实际面积面积(hm2)增减变化面积(hm2)速设区直接影响区责任范围建设区直接影响区责任范围建设区直接影响区责任范围土地平整防治区10.7003711.0710.7010.70-0.37-0.37道路工程区1370.341.711.371.37-034-0.34合计12.070.7112.7812.0712.07-0.71-0.713.2 扰动土地面积3.2.1 方案确定的扰动土地面积在批复方案

33、中,本项目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为12.07hm2,施工结束后,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10.70hm2,详见表3-2。322实际扰动土地面积经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本项目施工期实际扰动土地面积为12.07hm2,自然恢复期实际面积为10.70hm2,详见表3-2。3.2.3 方案扰动土地面积与监测结果对照较批复方案中确定的建设期扰动面面积一致,自然恢复期面积一致。表32方案扰动土地面积与监测结果对照表名称方案设计面积(hm2)实际面积面积(hm2)增减变化面积(hm2)建设期扰动面积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建设期扰动面积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建设期扰动面积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土地平整防治区10.70

34、10.7010.7010.70OO道路工程区1.371.37OO合计12.0710.7012.0710.70OO3.3 取料监测结果3.3.1 设计取料情况根据批复的报告书可知项目未设计取料场。332取料场位置、占地面积及取料量监测情况在实际施工中,未设置取土场。3.4 弃土弃渣监测结果3.4.1 方案中弃土弃渣情况在批复方案中,本项目开挖土石方总量为62.40万?(自然方,下同),回填土石方总量为23.80万m3(自然方),弃方38.60万m3,弃方主要用于项目二期工程及其公司其他场平工程土石方回填。3.4.2 弃土弃渣监测结果在批复方案中,本项目开挖土石方总量为62.40万n?(自然方,下

35、同),回填土石方总量为23.80万?(自然方),弃方38.60万m3,弃方主要用于项目二期工程及其公司其他场平工程土石方回填。监测结果详见表3-3o表33方案弃土弃渣量与监测结果对照表名称方案弃土弃渣量(万n?)实际弃土弃渣量(万m?)增减变化量(万m?)开挖回填弃方开挖回填弃方干次回填弃方土地平整防治区60.6623.8036.8660.6623.8036.86000道路工程区1.741.740合计62.4023.8036.8662.4023.8036.860003.4.3 弃土弃渣监测结果对照经对照,本项目土石方开挖土石方总量较方案一致。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1 .1植物措施监测结果4

36、 .L1土地平整防治区实施的措施有撒播草籽。根据调查,本项目在土地平整防治区内对10.70hm2平整后的场地进行绿化,对该区域播撒草籽,撒播密度为60kghnA经统计共撒播狗牙根草籽642kg。5 .1.2道路工程区实施的措施有景观绿化。根据调查,本项目主体工程在道路工程区两侧设计有绿化带,并按照“一街一树,一路一景”的原则,注重绿化的品种和色彩多样化,使主要道路形成了绿树成屏、灌木相间、百花点缀、绿草镶边的绿化带,经统计共计绿化面积198Om2。*4-1本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表防治区域措施名称数量土地平整防治区播撒草籽(kg)642遒路工程区景观绿化(m2)19804.2 临时防护措施

37、监测结果421土地平整防治区实施的措施有临时沉沙池、临时排水沟。(1)临时沉沙池根据调查,本项目在土地平整防治区内共设置18个临时沉沙池,临时沉沙池为矩形结构,长1.2m,宽1.2m,深1m,采用混凝土C20硅浇注,池底衬砌厚15cmo(2)临时排水沟根据调查,本项目在土地平整防治区设置一条临时排水沟与道路工程区雨水管网相连接,排水沟总长1450m,梯形断面,上底宽0.9x下底宽0.4mx高0.4m,坡比1:0.6。表4-2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表名称排水沟(In)沉沙池(个)播撒草籽(kg)土地平整防治区145018642小计1450186424.3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本项目水土保持

38、措施类型基本按照方案布置,布置合理,项目施工期已经结束,道路工程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道路两侧已布设景观绿化措施,可满足道路工程区水保要求;土地平整防治区布设临时排水沟和沉沙池,与其他防治分区的排水沟形成统一体系,对该区域播撒草籽绿化。经现场调查监测,本项目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较方案一致,详见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与方案对照表。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符合项目实际需要,临时排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符合水土保持有关规范要求,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选择了适宜当地生长的草种,施工质量较高,达到了绿化工程的设计要求。目前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已经开始运行,初步发挥水土保持效益,有效地控制了扰动区域的水土流失。表43本工程

39、水土保持措工程量与方案对照表防治分区措施类型措施名称单位设计工程量实际工程量增减量土地平整防治区植物措施撤播草籽hm210.7010.70O临时措施排水沟m14501450O沉沙池个1818O道路工程区植物措施景观绿化IB21980198005土壤流失情况监测5.1 水土流失面积本项目施工期实际扰动土地面积为12.07hm2,自然恢复期实际面积为10.70hm2,详见表5-1表51本项目建设期及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统计表序号名称建设期扰动面积(hm2)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hm2)1土地平整防治区10.7010.702道路工程区1.370.20合计12.0710.905.2 土壤流失量5.

40、2.1 土壤侵蚀模数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由于工程已完工,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无法直接测定,为此,根据场地内雨水井泥沙沉积量进行简单测量,从而凭经验推定施工期土壤侵蚀程度,按照相应土爆侵蚀程度取中值作为施工期土爆侵蚀模数值。试运行期土壤侵蚀模数:试运行期土壤侵蚀发生在各工程区的未硬化区域,即林草恢复区域及局部少量无法绿化区域,由于大部分未硬化部位土壤侵蚀程度为微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无法测定,为此凭经验判断土壤侵蚀程度,按照相应土壤侵蚀程度取中值作为土壤侵蚀模数值。土壤侵蚀,模数详见下表。表52项目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项目分区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tkm2a)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tkm2

41、a)土地平整防治区4500150()道路工程区50001500小计-5.2.2 土壤流失量通过监测,项目施工期扰动地表地面积12.07hm2,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10.90hm2,施工期已经结束,土壤流失时间按0.34年计算,自然恢复期土壤流失时间按1年算,经计算,本项目土壤流失总量350.50t,其中施工期土壤流失量187.00t,自然恢复期土壤流失为163.50t,详见表53。表53本项目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计算表预测单元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合计(1)预测时段(年)侵蚀面积(hm2)侵蚀模数(tkm2a)侵蚀量(t)预测时段(年)侵蚀面积(hm2)侵蚀模数(t7km2a)侵蚀量(t)

42、土地平整防治区0.3410.704500163.71I10.701500160.50324.21道路工程区0.341.37500023.2910.2015003.0026.29合计12.07187.0010.7163.50350.505.3 水土流失危害经现场调查,在工程建设期间,水土保持措施同步实施,从而有效的控制了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没有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水土流失危害。施工结束,对裸露区域进行景观绿化,不仅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对周边的生态环境有良好的影响。随着水保措施效益的发挥。6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6.1 扰动土地整治率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面积12.07hm2,施

43、工结束后,水保措施面积为10.70hm2,其中临时措施面积。.措hnR植物措施面积10.57hm2;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为0.90hm2经计算,项目区平均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1%。各监测分区的扰动土地整治率详见表6-1。表6,项目扰动土地整治率计算表单位:hm2监测分区扰动土地面积建筑物及场地道路硬化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扰动土地整治率()临时措施植物措施小计土地平整防治区10.700.1310.5710.70100道路工程区1.370.9065.69小计12.070.900.1310.5710.7096.10注:1直接影响区不作为六大指标统计范围;2因监测工作滞后,施工期监测不存在,试运行期以2019年5月的调查数据为基准;3扰动土地整治面积,指对扰动土地采取各类整治措施的面积,包括永久建筑物面积;4工程措施面积与植物措施面不重复计列。6.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施工结束后,本项目水土流失面积为12.07hm2,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0.90hm2,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共占地面积10.70hm2,其中临时措施面积0.13hn?,植物措施面积10.57hm2经计算,项目区平均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8.2%,各分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率见表6-2。表62项目水土流失治理度计算表单位:hn?监测分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