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收购案的思考》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4120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0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源收购案的思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汇源收购案的思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汇源收购案的思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汇源收购案的思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汇源收购案的思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汇源收购案的思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源收购案的思考》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汇源收购案的思考,汇源收购案的思考,一.背景,作为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此次交易中得到的实惠也是明显的。可口可乐对“中国汇源果汁”的全资收购出资达到25亿美元,折合约189亿元港币。相当于收购公告发布前一天“中国汇源果汁”市值的3倍,为其上市发行价的2倍,如果此项交易能够成功,汇源集团借助股权交易将获得其中近80亿元港币。,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以179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其中可口可乐提出的收购价为每股12.2港元,是汇源停牌时收盘价4.14港元的近3倍。龙永图称这一价格“对汇源的股东、员工来讲应该是一桩好买卖”(

2、本文所引龙永图言论均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1月01日)。今日禁止并购的消息尚未发布,汇源果汁开盘即大跌22.3%,显然是有人提前泄漏了消息。股东的财产权利在握有“公共利益”利剑的行政机关面前,实在是弱不禁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大事记,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计划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股份 2008年9月8日,媒体报道,国内企业欲联名上书反对收购案 2008年11月3日,汇源声明称并购案已正式送交商务部审批 2008年11月20日,商务部正式立案启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反垄断调查程序 2009年3月10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依法审核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3、案,不会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可口可乐简介:1886年美国人约翰彭伯顿发明了可口可乐。至今“可口可乐”商标是世界上最为人熟知的商标,并在全世界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截至2004年可口可乐已在中国投资达11亿美元,员工15000人。可口可乐总裁简介:穆泰康持有土耳其与美国双重国籍,1978年加入可口可乐公司,曾在亚洲和欧洲工作多年,并领导该公司建立发展了东欧业务。,汇源简介: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1992年创立于山东省,1994年将总部迁至北京市顺义区,1998年开始向全国发展。近12年来,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4座现代

4、化工厂,年设计生产能力220多万吨,13000名员工。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16年前,朱新礼走出机关,下海接手沂蒙山区一家濒临倒闭的县办水果罐头厂。如今,汇源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果汁公司,拥有国内超过10%的市场份额。朱新礼在回应为什么把养了16年的“儿子”当“猪”卖掉时宣称:“品牌是无国界的,不应该用民族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际知名品牌是无国界的,品牌不仅有国界,而且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利益。,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观点,这次和可口可乐最少有六点好处:1.让中国政府有更大筹码和美国政府谈判。2.让美国人、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对中国企业刮目相看

5、。3.可口可乐投资汇源,投资中国,显示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显示了它对中国80多年从未有过的放心。,4.我们通过这个合作,打入了可口可乐全球的采购。5.这是很好的商业行为。6.合作对汇源员工也有好处。,2008年9月18号,商务部收到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材料。11月20号,商务部正式对此予以立案审查,12月20号,决定在初步审查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审查。在此过程中,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提交过初步解决方案及其修改方案。但经过评估,商务部认为这些方案仍不能有效减少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据此,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正式宣布,禁止可口

6、可乐收购汇源。根据新华社最新消息,可口可乐公司今天就商务部禁止其收购汇源一案发表声明,表示尊重商务部的决定,并强调对中国市场抱有信心。而汇源也发表声明称,尊重商务部的批复.,商务部经审查认定:,一、从市场份额来看,如果并购成功,可口可乐在碳酸饮料市场60%左右的市场控制力,将有可能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从而形成对我国果汁饮料市场的绝对垄断。收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置其他排他性的销售条件,收购行为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二、从品牌来看,可口可乐的美汁源果汁品牌和汇源果汁品牌,都是国内的著名品

7、牌,如果这两个品牌合并,对其他品牌的挤压力将明显加大,不利于其他品牌进入市场。三、从产业前景来看,可口可乐对汇源100%控股,不利于国内中小企业在果汁市场的竞争和创新,不利于我国饮料市场的健康发展,会对消费者形成不利影响。为了减少集中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商务部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性限制条件进行了商谈,要求申报方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经过评估,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提出的方案不能有效减小此项集中对于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根据反垄断法第28条,商务部做出禁止此项并购的决定。有些媒体据此认为我国将会调整利用外资的政策,对此,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今天明确表示,从反垄断的角度叫停可口可乐对汇源公司的并购

8、,并不会影响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中国将一如既往的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吸引外资到我国投资。,汇源或可口可乐当然还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因为反垄断法本身赋予商务部的权力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几乎没有可能认定商务部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从而撤销它的决定。商务部禁止并购的行为不属行政处罚,直接用判决改变行政机关的决定又仅限于“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唯一可能撤销商务部此次行政行为的理由只能是“主要证据不足”,这只有商务部和当事人自己清楚。问题是商务部在禁止并购问题上的权力既然几乎不受限制,那么补足“证据”以后它还是做出禁止并购的决定,法院又能如何呢?考虑

9、到中国法院是有行政级别的,而且一审法院级别比商务部低得多,撤销商务部此项决定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性。,对汇源而言,短期内股价的波动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商务部正式宣布禁止收购的消息前,汇源果汁(01886.HK)已受“可口可乐可能放弃收购汇源”报道的影响在早盘时中途停牌。,在可口可乐与汇源并购案的争论中,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不涉及国家安全,只需按反垄断法进行审查;第二种认为可汇并购将会导致民族品牌流亡,危及了产业安全,应当予以阻止;第三种看法认为,一罐小饮料根本无足轻重,没有国家安全问题,按反垄断法审查即可;第四种看法是,既危及产业安全,并购后又会导致限制、排斥竞争,应当予以禁止。导致上述分

10、歧,主要反映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反垄断法的配套规则没有出台,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如何界定,没有判断标准;另一个是国家安全至今没有法律标准,公众只能将情感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此事除了和汇源的股东有关,与其他人无关。,汇源赢了面子丢了里子,二.饮料制造业的行业特征,我国饮料制造业根据行业划分标准,属于C15行业,包括4个三级行业:(1)酒精制造,2007年企业数占全行业的5%,工业总产值占7%;(2)酒的制造,企业数占48%,总产值占51%;(3)软饮料制造,企业数占29%,总产值占36%;(4)精制茶加工,企业数占18%,总产值占5%。与可口可乐和汇源有关的是第三个三级子行业,其中又包

11、括6个四级细分部门:(1)碳酸饮料制造(C1531)、(2)瓶(罐)装饮用水制造、(3)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C1533)、(4)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5)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6)固体饮料制造、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而可口可乐属于C1531,汇源属于C1533,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属于具有密切关联的跨部门收购,1.饮料制造业在我国整个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较小,2000年占2.4%,2005年占1.4%,2007年占1.5%。2.饮料制造业属于典型的以国内市场为主的行业,出口比例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很低,2000年为2.6%,2005年为4.1%,2007年为3.5%。2007年

12、,全国饮料制造业出口总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为0.2%。3.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饮料制造业具有重要影响力,但不是绝对控制。国内市场上,2000年内资占市场份额的71%,外资占29%;2005年内资占66%,外资占34%;2007年内资占64%,外资占36%。4.饮料制造业是一个增加值率较高的行业,全国行业的平均增加值率约为26%,而饮料业为36%。5.饮料业是一个利润率较高的行业,2000年资产利润率为3.6%,2005为6.3%,2007年为9.1%,因此也是一个诱人的行业。6.饮料制造业是一个传统行业,成长性比较低。,三.跨国并购问题,(一)跨国并购是重要的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方式外

13、资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新建投资、跨国并购和置换投资。过去10多年来,跨国并购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年均占FDI总流入量的2/3以上。2000年占81%,2005年占78%,2007年占92%。每年全球跨国并购交易达数千次。(二)发达国家是参与跨国并购的主体发达国家是参与跨国并购的主体,占世界出售额和购买额总额的80%以上。美国跨国并购吸引FDI占其总流入量的95.1%,法国占60.5%,德国占93.2%,英国占128.8%,加拿大占90.1%,韩国占61.6%。从过去10多年来全球跨国并购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国家仍将跨国并购作为其国家外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了更加自由化的

14、措施,并提供形式各样的激励政策。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主要发达国家多是跨国并购的出售方,而且是涉及重要的行业。服务业是跨国并购的最集中行业,其中金融业跨国并购占主要部分。,(三)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跨国并购还是新建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和方式都有所不同。长期来看,两种进入方式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几乎是一样的。(四)对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及其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应当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客观理性看待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是其国际化经营的策略行为,其投资与经营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跨国公司的自身利益。客观上,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并不是利益对立的双方,通

15、常情况下,二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存在冲突。,(五)各国禁止跨国并购的理由主要基于国家经济安全考虑否定跨国并购总与国家经济安全联系在一起。在我国189个3级行业中,外资对我国的控制力基本情况是:(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拥有高度控制力的行业7个,约占3.7%,分别是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光学仪器及眼镜制造等。(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具有控制力的行业22个,占11.6%。(3)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65个,占34.4%。(4)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67个,占35.4%。外资对我国产业不具影响力的行业28个,占14.8%。,在以上行业中,

16、虽然有些行业被外资控制,但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存在数百家外资企业,市场结构非属完全垄断。作者认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体规模较大,外资对我国具有重要的行业影响力,但总体影响没有超出合理范围内。饮料制造业在我国属于传统行业,既不是敏感行业,也不属战略行业,因此,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理由而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公司的依据是不存在的。跨国并购是准入问题,经济安全是投资后的管理问题,不应将二者混淆起来。不能因为规制不当或缺乏规制所可能造成的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而否定跨国并购投资方式的准入。由企业引发的国家安全和行业国家安全应加以区分。行业层面过于泛化,即使是最敏感的战略行业,也包括许多无足轻重的非敏感企业;

17、即使是无关紧要的行业,也包含系关国家经济安全的个别企业。所以,谈及国家经济安全不应基于行业层面,而应针对具体企业。通常,这样的企业数目极其微少。,四.反垄断法与禁止收购行为,(一)可口可乐在华已经处于较高的市场垄断地位可口可乐是世界著名的500强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很高。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大约有29家,在碳酸饮料行业(C1531)中,市场地位已经居于支配地位(见表1)。2005年市场份额占全行业的44%,2006年为45%,2007年为51%。汇源公司在C1533行业中,市场地位较弱,而且逐年下降。2005年为9.6%,2006年为8.4%,2007年为7.4%。(二)可口可乐收购汇

18、源后的市场结构属于较弱的寡占型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后,行业就涉及到1531和1533两个子行业,理论上分析,收购后的市场结构是表2。根据以上的市场判断标准,可以看出,并购后的饮料业市场结构是较弱的集中寡占型。,(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理解跨国公司的市场行为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而且日益深化。为应对全球化的趋势,市场的国际化竞争更加激烈。跨国公司超越国家和地域的限制,面向全球消费者,利用全球资源,建立起全球生产经营体系。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的测算,世界非金融100强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和国际化指数不断提高。跨国指数从1993年的47.2上升到2006年的59.9

19、;国际化指数2003年为65.6,2004年为65.9,2005年提高到69.5。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行为,是基于全球竞争和全球市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满足最优化的要求,将产业链加以分割,建立一个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可口可乐公司也一样,是国际竞争导致其全球生产和全球运营的策略行为。,(四)区分市场垄断可能性与实际市场垄断行为根据以上分析,可口可乐在中国的1531市场上,已经具有垄断力量。可口可乐是否已经运用其市场控制力量,导致市场扭曲,构筑较高的市场壁垒,排挤中小关联企业的未来进入空间,应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反垄断法约束的是实际上的市场垄断行为,而不是已经存在的市场结构。基于可口可乐在1531市场上的

20、垄断地位,目前反垄断法应该调查的是其已经存在的市场行为,是否滥用了市场力量?是否导致了消费者利益的损失?是否影响了市场的正常发展和公平竞争?是否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市场进入,而不是现在的禁止并购行为。事实上,并购导致了市场份额的下降,是企业多元化经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现在,全球市场中,不乏存在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市场垄断,例如民航业,以微软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等,其在全球各国的市场都居于垄断地位,各国是否已经约束并限制了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呢?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是令人遗憾的决定。,五.十个问题需要思考,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出售?是创业者的价值取向和心态发生

21、变化还是遇到了什么其它因素?是汇源自身遭遇了什么样的困难、瓶颈和压力还是可口可乐抛出的橄榄枝更具诱惑力?是创业者的主动选择还是其它力量作用下的无奈结局?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卖给可口可乐?如果要卖的话除了可口可乐有没有其它合适的买家?有没有合适的中资企业愿意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汇源?有没有不卖给可口可乐而由中国企业接盘或合作的可能?第三个问题,收购价格是否合理?可口可乐收获的绝不仅仅汇源的有形资产,甚至也绝不仅仅是汇源的有形资产加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至少还有市场进入、消灭对手、领先优势、时间成本等多个方面的“战略收益”。汇源从自身资产角度出发,可能会对收购价格感到满意,可口可乐从“资产价值+战略收

22、益”角度出发,同样也会认为这个价钱花得值。然而这个价格究竟合不合理?第四个问题,资本力量作用几何?达能等外来资本力量在其中究竟表达了什么声音,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回头来看,汇源当年引入达能等外来资本力量的利弊得失如何分析?第五个问题,可口可乐有多少诚意把汇源品牌做下去?纵观民族品牌被收购后的命运,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可口可乐坚持汇源品牌的表态和决心?从长期而不是短期来看,可口可乐为什么要坚持汇源品牌,有着什么样的诚意和可能将汇源品牌做成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的副品牌?,第六个问题,如果收购成功汇源未来前景如何?汇源过去和目前的成功中有多少民族情感的因素?产品没有情感但品牌是有情感的

23、,市场没有国别但消费者是有国别的,企业没有民族但企业家是有民族的,离开了朱新礼的汇源、离开了中国人的汇源还是原来的那个汇源吗,还能演绎原来的那种成功吗?第七个问题,可口可乐的如意算盘能实现吗?从单纯的商业角度考量,可口可乐可能是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时机,找到了一个正确的对象,采取了一种正确的方式,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然而如果仅仅只从商业角度考虑,那么可口可乐可能就是站在了一个错误的逻辑和立场上。逻辑前提错误的话前面的“正确”还能谈得到吗?可口可乐凭什么去实现自己的如意算盘?第八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个人猜度,如果不是资本力量的强势与坚持,朱总可能不会选择全身而退的道路和方式。其实无论从汇源还是

24、可口可乐的利益出发,战略共赢、价值分享应当是双方寻求共识的理念基础。相较目前的全资收购和全身而退,寻求将汇源的中国市场和经营优势同可口可乐的全球品牌与资本优势嫁接的共赢模式是否更好,有无可能?有没有可能出现一家双方共同拥有股权的世界级企业,有没有可能打造一个流淌着双方血液的全球品牌?第九个问题,民族品牌出路何在?棒杀捧杀二者居一,民族品牌或者被跨国巨头在竞争中绞杀,或者最终被外来资本收购雪藏,这样的景象、这样的事例近年来屡屡上演且愈演愈烈。中国企业很大的一个困境和危局在于必须艰难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公平的商业规则、不均衡的力量对比、不成熟的政经环境,保护民族品牌口号好喊实力难为,许多时候不是不为

25、实是不能,我们该如何破局?破局又岂非企业一己之力所可为?第十个问题,政府、社会、民众如何理性对待日益增多的外资并购?一方面要融入全球经济舞台和遵循共有商业规则,一方面如何有效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和保护民族品牌?一方面要时刻警惕跨国资本的“不正当意图”,一方面如何有效控制情绪化的排外思潮?关门不是办法,但开门时时事事面临着“度”的探索和把握,怎么开?开到什么程度?何时开大点何时开小点?,六.专家观点,艾丰: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七点思考,一、“有无国界”问题,世界经济全球化了,还有没有“国界”问题?有人说,今天已经是“经济无国界”、“品牌无国界”了,对不对?我认为可以借鉴奥运会的原则来解决这个问题。

26、奥运会之所以能够越来越火,我看是靠了两句话:“体育无国界,奖牌有归属”。因为“体育无国界”,所以才能组织起世界性的比赛,世界各国运动员才能参与,所以才有这样大的规模。但光有这一句话不行,还必须有第二句话“奖牌有归属”,而且第一个归属就是国家。这样,运动员才有为国争光的动力,亿万群众才有关注的热情,政府才有支持的义务。这两句话完全可以套用到品牌上来,也是两句话:“市场无国界,品牌有归属”。可口可乐的市场是无国界的,但可口可乐这个品牌是有归属的,不属于中国,属于美国。这才有了自主品牌的问题。,二、“品牌价值”问题,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主要收购它的有形资产,还是主要收购它的品牌?明显是后者。那么品牌价

27、值怎么计算?世界上有各种机构的各种公式。其基本原理或基本根据就是品牌的市场创值能力。对于名牌来说,品牌价值和意义常常超过其有形资产。这就是大家经常引用可口可乐老总的那句话:即使我的工厂一夜之间被火烧光了,只要有我的品牌,我很快就可以恢复生产和经营。既然是市场创值能力,那么品牌价值就和品牌所在的市场密切相关。中国移动被英国一家咨询公司评为品牌价值世界第四,仅列于微软、通用电器、可口可乐之后。为什么这么高?就是因为中国移动拥有13亿人的中国市场,这个创值能力有多大?饮料是靠人喝的,13亿人的中国饮料市场有多大?今天有多大?未来有多大?这就是可口可乐出高价收购汇源的主要原因。,三、“话语权”问题,有

28、人说,消费者不管是中国品牌还是外国品牌,谁的产品好就买谁的。更有人说,可口可乐实力比汇源强大,收购以后可能给我们提供更好的产品,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福利。如果按照这个“理论”行事,那么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和品牌都不要做了,中国人给人家打工就是了。行吗?外国企业实力比我们强,就一定比我们做得好吗?这只是一种假设。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人也可以做得很好,而且会越做越好。更重要的是市场的话语权。当年经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乐凯给了我们什么,文章说,美国的柯达胶卷在美国卖的价钱合40元人民币,但在中国卖18元人民币。为什么?因为中国的乐凯胶卷卖12元人民币。中国自主品牌的存在制约了柯达定价的话语

29、权。今天爱国者相机在和日本品牌的竞争中也起着同样的作用,所以日本相机在中国比在日本卖得贱。同样,如果没有联想,外国品牌的电脑会不会像今天这样降价?中国的消费者在享受着廉价的家电产品的时候,不应该忘记我国几大家电品牌的作用。假如中国的市场上中国的品牌全部消失了,我国企业完全失去了定价的话语权,中国的消费者将会怎样?,四、“民族主义”问题,一提起爱护自主品牌,支持自主品牌,就有人说这是“民族主义”,或“狭隘民族主义”。这里是把“民族利益”和“民族主义”混淆了。正像“个人利益”不等于“个人主义”一样,民族主义要不得,民族利益还是要承认的。每个民族都在维护自己的民族利益。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经济摩擦?

30、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经济谈判?WTO的出现,不是抹杀民族利益,是制定大家公认的准则来协调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经济利益。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认为不搞民族主义就是不维护民族利益,当然人民会骂它是卖国政府。当初中美在复关谈判时,美国代表说我们中国是“小偷”,吴仪就回敬说美国是“强盗”。大家才把吴仪看成是民族英雄。一些发达国家动不动就对中国进行“反倾销”,算不算民族主义?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国会通过了“只买美国货”的条款。后来加了几条限制,但是中国的钢铁等货物仍然是它的公共项目不许购买的产品。这算不算民族主义?韩国有一句汉语写的口号:“身土不二”,意思是你的身体和养你的土地不能分开。其含义很清楚。我

31、们中国即使不搞“身土不二”,难道我们非要搞“身土不和”才算不是“民族主义”吗?直到今天,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和外国品牌的汽车,同样质量,售价要低30%40%,中国人才购买,最好永远如此,才叫不是“民族主义”吗?中国(包括政府和消费者)对保护和支持自己品牌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得太晚了!,五、“急功近利”问题,有人认为,可口可乐出了大价钱,汇源是合算的。当禁止收购的决定宣布后,汇源股价大幅下挫,汇源受到了损失,因此禁止是不对的。他们甚至认为,禁止决定帮助了可口可乐,打击了汇源。从眼前的直观利益来看,也许有道理。但从长远看,未必。中国的品牌为什么不能更快地发展起来?我们不能埋怨外国人,不能埋怨外国大品牌,

32、人家是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律办事的,必然要挤压乃至消灭你的自主品牌。正像打仗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一样。我们应该检讨自己。我认为,“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占了主导,是一个重要原因。搞假冒伪劣的这种恶性的“急功近利”我们不去说它了。用品牌换技术,用品牌换资本,结果市场丢了,资本被人家控制了,技术也谈不上了。这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有的地方政府为了突出自己引进外资的业绩,逼迫我们的自主品牌合资,结果造成自主品牌的消失。这是急功近利思想的表现。天府可乐的消亡就是一例。有些企业的所有者和持有一部分股权的经营者为了在股权变现中获得较高利益,是出卖自主品牌的内因。品牌的成长是战略性的事情,根本上说,是一种社会

33、事业,因此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急功近利是不行的。,六、“商业行为”问题,有的人说,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是一个商业行为,买者愿买,卖者愿卖,其他人没有说话的份儿。并购是商业行为,毫无问题。但大的并购,或者特殊的并购,会对市场、对经济,对社会乃至对国家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评价。必要的时候,政府也要干预。全世界都如此。众所周知,中国企业在国外的一些并购就常常受到这种干预。,评价大概有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否合法。例如这次商务部否定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就是根据反垄断法。政府要依法管理市场,国外类似的法规很多,我国也要逐步健全起来。第二个层次,是否合理。并购的条件、价格、方式、过程等等都属

34、于考察是否合理的内容。当然,由于立场和角度的不同,这种评价会有很大的不同。第三个层次,是否合情。情者,民情、社情也。也就是社会反应、社会影响和社会评价。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消息一传出,网上投票有80%的人表示反对。这就是民情、社情。民情、社情也可能对“合法”、“合理”考虑得没那么周全,但他们反映的是最真实的民意。品牌就所有权来说,是企业的,但就其属性来说是社会的,我说过“名牌就是民牌”,搞品牌不重视民意、民情是难得成功的。这次并购案能够吸引这么多人的关注,是中国人民品牌意识得到极大提高的表现,是最可贵的,也是最可喜的。,七、“金融危机”问题,金融危机以来的事实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有品牌的企业和没

35、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境遇会大大不同。有些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在危机中不仅站住了,而且发展了,就是证明。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打造品牌,使名牌“从无到有”。二是维护品牌,防止名牌再“从有到无”。如果我们是狗熊擗棒子,好不容易掰到一个,但同时又丢掉一个,那中国品牌的崛起还有什么希望?金融危机,就一定意义上讲,是我们加快自主品牌成长的好机遇,一定要抓住。,七.西方发达国家对品牌如何立法,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联合评出的2006年“世界百强品牌”中,美国拥有51个,欧盟国家占有38个,日本和韩国分别拥有8个和3个。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增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

36、进行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组合,所谓“全球性生产产品”日益增多。但是,这些品牌、知识产权或专利仍是有国界的。按价值计算,今天波音公司仅负责生产约占10%的尾翼和最后组装,其余约90%是由40家合作伙伴完成的:机翼在日本生产,机身在意大利完成,起落架由法国企业提供。但是,无论是波音707还是波音787,其品牌都属于波音公司,而波音公司仍是美国企业。,911以来,美国更是加强了,对外国投资涉及的国家安全法律的完善。先后出台了2007年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2007年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关于外国法人合并、收购和接管的条例。,发达国家为什么视品牌如生命呢?因为品牌是一国创新能

37、力的集中体现,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强大的影响力。品牌之争实质上是国家之间商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的争夺战。美国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知识产权或专利,都占世界半壁河山。美国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在国内也有大量的并购交易,但不能跨越敏感性特别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产业和品牌的红线。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贸易和竞争法,其中的“721条款”规定,总统有权阻止外国利益集团所进行的被视为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而对美国公司法人所进行的并购或接管。2007年7月26日,布什总统正式签署经国会批准的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对埃克森弗里奥修正案再修正,表明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对外国公司并购或投资美国资产的审查和限制

38、。,日本对外资并购本国企业或品牌的限制同样非常严格,设立了一个专门行政委员会公正交易委员会,监控外资并购日本企业或品牌案件,日本法院对外资并购行为有权发出停止令。此外,强大的日本行业协会,也是干预外资并购活动的重要力量。欧盟也设有专门机构监控外资并购欧洲企业。英国金融时报透露,美国百事可乐拟以300亿欧元并购法国达能。虽然仅是传言,法国上下却由此爆发了一场“达能保卫战”,法国总理亲自出面,表示支持达能“躲避令人厌恶的竞购者。”2006年,法国政府又将包括家乐福在内的20家大公司列为特殊保护企业,反对和限制外资并购这些企业。,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不到万分之三,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足10%,90%靠贴牌出口。虽然中国出口量很大,但只能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去年,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区副主席史蒂芬罗奇在“危险的滑坡”一文中说:“过去10年,中国出口总额中超过60%的增长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中国的出口商到底是谁?似乎不像是中国本土企业,而更像是西方公司。那么,关键问题是:究竟谁可以代表正在崛起的中国这值得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