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二级处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4145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二级处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污水二级处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污水二级处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污水二级处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污水二级处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二级处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二级处理》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工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构成,二级处理(secondary)一般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物质,多采用生物化学法处理单元,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特点: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的一部分转化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另一部分转化为比较稳定的化学物质(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的方法。实质是一种由微生物参与进行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它微生物如藻类和原生动物也参与该过程,但作用较小。操作单元:好氧生物处理(Aerobic Biological Treatment)、厌氧生物处理(Anaerobic Biolo

2、gical Treatment).,二级处理(secondary),生物处理的三大要素,作用者:微生物细菌;作用对象:有机物、无机物等;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供氧情况,即氧的传递速率。,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基本流程,活性污泥法的实质是以存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培养基(底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对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混合连续培养,通过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1、好氧活性污泥法,物理性能,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絮状体,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比重:略大于1,(1.0021.006),粒径:0.020.2 mm,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活性污泥的基

3、本性质,固体物质的组成:有机物7585%,生化性能,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成,原生动物:细菌的捕食者,同时可氧化分解有机物,细菌:,真菌:形如灰白色棉花丝,黏着在沟渠或水池的内壁,后生动物:较少,游离细菌:较强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菌胶团:活性污泥絮状体的基本成分,丝状菌:污泥骨架,大量能引起污泥膨胀,净化过程与机理,(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 由于污泥表面积很大,且表面具有多糖类粘质层,因此,污水中悬浮的和胶体的物质是被絮凝和吸附去除的.,(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去除有机物的代谢过程,主要是由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活性污泥增长),有机物(包括一部分细胞物质)的氧化分解和氧的消

4、耗所组成。,(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菌体一般略大于胶体颗粒,仍能以稳定的悬浮状态分散于水中,难以沉淀分离。只有在其变成絮凝体以后,进行有效的分离才有可能。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以及常见的产碱杆菌、无色杆菌、黄杆菌、假单胞菌等,都是易于形成絮凝体的。,活性污泥性能指标,污泥浓度(MLSS、MLVSS)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悬浮固体或挥发性固体数量,单位为mg/L.,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污泥指教(SVI)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

5、,1g干活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污泥龄(ts)污泥龄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单位是日.,BOD污泥负荷:即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物量 NsQSa/XV=F/M BOD容积负荷:指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物量。NvQSa/V BOD污泥负荷和BOD容积负荷的关系式:NvNsX,活性污泥法运行参数,回流比(R)污水流量与回流污泥流量之比,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普通活性污泥法,工艺特征:a经历了起端的吸附和不断的代谢过程 b.微生物经历了由对数期至内源呼吸期 c.有机物,迅速降低,但之后变化不大,总去除率90左右 d

6、.需氧量由大逐步越少,阶段曝气法,工艺特点:a污水均匀分散地进入,使负荷及需氧趋于均衡,利于生物降解,降低能耗b混合液中污泥浓度逐步降低,减轻二次池负荷,利于固液分离c增强了系统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吸附再生法,工艺特点:a.将吸附与代谢过程分二个池或二段 b.由于再生池只对活性污泥曝气,减小了池容。c.回流污泥量大,且大量污泥集中在再生池,吸附池内污泥一旦遭到破坏,可迅速由再生池的污泥代替,具有一定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d.“空曝”使丝状细菌的繁殖受到抑制,防止了污泥膨胀,完全混合法,主要缺点:连续进出水,可能产生短流,出水水质不及传统法理 想,易发生污泥膨胀等。,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7、,适宜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场合。如氧化沟、A/O法和A2/O工艺等。工艺特点:负荷低,曝气时间长(24h以上),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少且稳定,污泥不需要消化处理,工艺也不需要设初沉池。不足:池容大、负荷小、曝气量大、投资与运行费用高。,工艺特点:构筑物与普通活性污泥法以及吸附再生工艺相同,但其停留时间短,BOD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不足:BOD去除率不高(7075%),出水水质不达标,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短时曝气活性污泥法),SBR工艺,无需设置二沉池,其曝气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无需设置污泥回流 设备;在处理某些工业废水时,一般无需设置调节池,曝气池可以兼作调节池;活性污泥的SVI值较低

8、,易于沉淀,一般不会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易于维护管理,如运行管理得当,处理出水水质将优于连续式;通过对运行方式的适当调节,在单一的曝气池内可完成脱氮和除磷的效果;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曝气反应工序,SBR工艺的典型运行工序,在SBR工艺中,主要的反应器只有一个曝气池,在该曝气池中循序完成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等功能.,氧化沟工艺,池体狭长,(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池深度较浅,一般在2米左右;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竖轴、横轴曝气器都可以;进、出水装置简单;构造上的特征,氧化沟呈完全混合推流式;沟内的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0.40.5m/s),由于流速高,原废水很快就与沟内混合液相混合,

9、因此氧化沟又是完全混合的;BOD负荷低,类似于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处理出水水质良好;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污泥龄长。,A-B工艺,A段对有机物以絮凝吸附作用为主,而生物降解为辅,BOD5=4070%;B段对有机物以生物降解为主,曝 气,曝气方法,鼓风曝气,机械曝气,鼓风机械曝气,曝气转刷,曝气池,推流式曝气池,循环混合式曝气池,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奥贝尔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情况,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但较清澈),

10、颜色也有异变,这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的原因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也有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污泥膨胀。,丝状菌,污泥腐化在二次沉淀池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进行厌气发酵生成气体(H2S、CH4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它与污泥脱氮上浮不同,污泥腐化变黑,产生恶臭。,污泥上浮(反硝化为防止这一异常现象发生,应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在脱氮之前即将污泥排除;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泡沫曝气池中产生泡沫,主要原因是污水中存在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污泥解体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则是污泥解体现

11、象。导致这种异常规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也有由于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运行不当,如曝气过量。,2、好 氧 生 物 膜 法,生物转盘,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工艺的流程不同的是,在生物滤池中常采用出水回流,而基本不会采用污泥回流,因此从二沉池排出的污泥全部作为剩余污泥进入污泥处理流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从上而下从长有丰富生物膜的滤料的空隙间流过,与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并进一步降解,使得废水得以净化;主要的净化功能是依靠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氧化作用.,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比较,1、生物滤池,通气道,排水,渗水装置,

12、配水,虹吸,配水干管及支管,滤料,在平面上多是方形、矩形或圆形。,池体,配水短管,布水横管,滤料,进水竖管,高负荷生物滤池多使用旋转布水器。旋转布水器有多种结构形式,右图所示为其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构造简单的一种。,2、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流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及形式,池体填料支架 曝气装置 进出水装置 如图所示,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生物固体浓度(1020g/)高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可达3.06.0kgBOD5/m3.d);不需要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单;对水量水质的波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产量略低于活性污泥法。,填料层,原污水流入,溢流堰,曝气用空气管,反冲用空气管,反冲洗水进水管,处理水排水管,承托层,中间排水管,反冲洗水排水管,曝气生物滤池构造示意图,3、曝气 生物 滤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