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杂交育种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4420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薯杂交育种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木薯杂交育种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木薯杂交育种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木薯杂交育种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木薯杂交育种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薯杂交育种技术规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木薯杂交育种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木薯杂交育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亲本选择、杂交地选择、杂交技术、杂交果实采收及种子处理、播种、幼苗管理、病虫害管理、茎秆收获、杂种后代种植与评价、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记录档案。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境内木薯杂交育种技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1685木薯嫩茎枝种苗快速繁殖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

2、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亲本选择应选择具有优良的产量、品质、抗逆、抗病虫性状,符合育种目标性状要求,性状互补性明显,且易开花的木薯品种或种质资源作为亲本。5杂交地选择应选择年均温22C以上,全年XX时数在1300h1800h,土质较贫瘠地块种植。6杂交技术6.1杂交亲本植株选择生长发育良好、健壮、无病害、具有亲本典型性状的植株,做好标记,用于授粉。选择亲本植株。在广西纬度和自然环境下,存在多数木薯品系不易开花的问题,采用国际上目前较成功应用化学促花措施,促成多数品系开花授粉。1.3 花期调节杂交要求父、母本花期一致或父本花期梢为早于母木。如果父、母本花期不遇,应采取调节措施。调节方法如下:a)调

3、节父、母本种植期:对于生长育快、早熟、开花早的亲本应适当推迟种植,反之,生长发育慢、晚熟、开花迟的亲本应适当提早种植;b)水肥调节:适当干旱、少施肥可以促进开花,增施氮肥可以延迟开花。1.4 套袋、隔离选择母本植株即将开放的花蕾,每枝选留花蕾35朵,用套袋隔离。1.5 花粉采集授粉当天早上选择成熟、饱满,即将在当天开放的雄花进行套袋。待花朵开放,采集整朵雄花,置于指形管中,一花一管,贴上标签,用于授粉。当天采集的花粉当天授粉。1.6 授粉6. 6.1授粉时间在晴天中午进行选择89月份开放的雌花。7. 6.2授粉方法将采集到的父本的花粉直接涂在母木雌蕊的柱头上,重复23次,直至看到柱头上沾有金黄

4、色花粉。8. 6.3套袋标记可用牛皮纸信封袋子一端开口,将整个花序套入后,回形针固定。6.7杂交后管理授粉7d14d后,去除牛皮纸袋,去除母木植株上未开放坐果枝,加强水肥管理。7杂交果实采收及种子处理7.1 果实采收果实表皮变干即将成熟时,用网待进行套袋,避免果实成熟后自然脱落。采收后按不同组合及时对杂交果实和亲本果实进行采收。7.2 种子储存果实微裂时取出种子晾干,在干燥环境内贮藏。8播种于次年3月上旬对木薯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即在3035C的恒温水浴中浸泡8ho7.2育苗采用人工控制设施育苗法,育苗所需的温湿度分别为温度2832,湿度为70%。育苗培养土采用细沙和黄泥土比例为3:1的混合

5、上。9幼苗管理9.1移栽9.1.1幼苗移栽待木薯苗长到约5cm7cm,真叶全部展开时分床移植入袋。在荫棚里培育,移植7d后喷淋0.8%的尿素溶液,之后每隔7d喷淋1次。9.1.2幼苗二次移栽幼苗高度达25CIn30Cm时带土定植XX。定植株行距为0.8mX0.4m,定植时去掉营养袋,植株四周回土压实,淋足定根水。定植后每隔1个月进行追肥,促进苗木茁壮生长。施肥应符合GB17420NY/T394的要求。10病虫草害管理病虫害防治用药应按GB8321(所有部分)和NY/T393的规定执行。11茎秆收获次年1月开始收获所有实生单株,进行茎秆保存,单株不做筛选。12杂种后代种植与评价12.1 初代种植

6、所有单株砍种10根种茎进行株系种植,种植时间应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稳定在16以上种植。行株距规格为1.0mX0.8m,种植管理按NY/T1685的规定执行。12.2 初代筛选12月中旬收获进行初代筛选,依据育种目标,筛选符合要求的单株。与目标性状要求差距不大的杂种单株继续观察12年。选择优良单株进行生产区域性试验,进一步进行经济学性状及植物学性状评价。12.3 中级系比试验在选择优良株系基础上,开展有重复的株系比较试验,通过株型、适应性和品质初步鉴定,筛选优良株系进入区域试验。13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13.1 区域试验每个优系的区域试验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应不少于2个试验点,试验时间应不少于2个生产周期。13.2 生产试验每个优系的生产试验在同一生态类型区应不少于2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种植面积不少于10亩,试验时间为2个生产周期。14记录归档在以上育种关键环节,做好档案记录工作。清晰记载品种的遗传系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