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有关文学常识2反复吟.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5652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有关文学常识2反复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习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有关文学常识2反复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习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有关文学常识2反复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习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有关文学常识2反复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习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有关文学常识2反复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有关文学常识2反复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有关文学常识2反复吟.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涉江采芙蓉,2,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有关文学常识。2、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背诵本首诗。3、欣赏诗歌的语言技巧,把握意象,进入意境。,3,学习重难点:1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2欣赏诗歌的语言技巧,把握意象,进入意境,4,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文人所作。五言诗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刘勰说它是:“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它为:“一字千金”。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形成一种“浑成”的风格。梁代萧统收录在文选中,因有十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清代沈德潜:“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

2、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5,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思妇相思之苦,对社会动荡之不满,时光短暂之感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艺术上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浑成”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感情特征:感伤、苦闷。,背景知识积累,6,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7,分析文本,1、梳理大意。渡过江水去采芙蓉,生长

3、兰花的沼泽有许多种芳香的花草。采集芙蓉要送给谁?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回过头来遥望故乡,长路漫漫无边际。相思情深却分隔两地,只怕要愁苦忧伤以致终老。“芙蓉”指的是(),荷花,8,整体把握,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思妇之情。,9,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

4、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好友。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10,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11,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莲赋,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迴,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餘,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12,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

5、传情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13,具体研读,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采芙蓉”“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作用?,这是环境描写,也是象征,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14,2、诗人“涉江采芙蓉”时就没有想到“所思在远道”吗,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这位“所思”吗?,“所思”是时时刻刻在心头的,涉江采芙蓉就是为所思之人,如果入手就开门见山,是就平板无味了,在头两句话中所思之人锋藏不露,第三句一转就趁势将所思之人转出,才见出这句话有雷霆万钧之力,因此第三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为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

6、。,15,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16,4.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

7、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17,思考讨论,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18,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19,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画面

8、一,20,身在“远道”的游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画面二,21,离居终老之苦,天地之间一声幽叹,两者之间是层叠的山峦。双方都茫然相望,谁也看不见谁。有同样的心情却不得不分开而居,也只得忧伤以终老,22,2.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23,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赏析概括,24,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2、抓取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3、寻找诗中表达情感的语句。,学习总结,25,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链接,26,1、本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是()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通过折奇树花枝赠给“所思”之人,表达对所思之人的珍惜之情和无法寄出时的痛苦心情。,思乡怀亲,27,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