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距离测量》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5782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标距离测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目标距离测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目标距离测量》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目标距离测量》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目标距离测量》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标距离测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标距离测量》PPT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程 丰电话:687788728224手机:Email:http:/,目标距离测量,本科生课程雷达原理,测量目标的距离是雷达的基本任务之一。无线电波在均匀介质中以固定的速度直线传播(在自由空间传播速度约等于光速c=3105km/s)。图1中,雷达位于A点,而在B点有一目标,则目标至雷达站的距离(即斜距)R可以通过测量电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tR得到,即,(0.1),目标距离测量,而时间tR也就是回波相对于发射信号的延迟,因此,目标距离测量就是要精确测定延迟时间tR。根据雷达发射信号的不同,测定延迟时间通常可以采用脉冲法和频率法。,目标距离测量,图1 目标距离的测量,参考文献:雷达原理(第四

2、版)丁鹭飞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内 容 提 要,脉冲法测距调频法测距距离跟踪原理,目标距离测量,脉冲法测距,目标距离测量,1.1 基本原理,在常用的脉冲雷达中,回波信号是滞后于发射脉冲tR的回波脉冲,如图2所示。在荧光屏上目标回波出现的时刻滞后于主波,滞后的时间就是tR,测量距离就是要测出时间tR。回波信号的延迟时间tR通常是很短促的,将光速c=3105km/s的值代入(0.1)式后得到,R=0.15 tR,(1.1),目标距离测量,其中tR的单位为s,测得的距离其单位为km,即测距的计时单位是微秒。测量这样量级的时间需要采用快速计时的方法。早期雷达均用显示器作为终端,在显示器画面

3、上根据扫掠量程和回波位置直接测读延迟时间。现代雷达常常采用电子设备自动地测读回波到达的迟延时间tR。,目标距离测量,图2 具有机械距离刻度标尺的显示器荧光屏画面,目标距离测量,有两种定义回波延迟时间tR的方法,一种是以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作为它的到达时刻;另一种是以回波脉冲的中心(或最大值)作为它的到达时刻。对于通常碰到的点目标来讲,两种定义所得的距离数据只相差一个固定值(约为/2,为脉冲宽度),可以通过距离校零予以消除。如果要测定目标回波的前沿,由于实际的回波信号不是矩形脉冲而近似为钟形,此时可将回波信号与一比较电平相比较,把回波信号穿越比较电平的时刻作为其前沿。用脉冲前沿作为到达时刻的缺点是

4、容易受回波大小及噪声的影响,比较电平不稳也会引起误差。,目标距离测量,图3 回波脉冲中心估计,目标距离测量,1.2 影响测距精度的因素 雷达在测量目标距离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它从数量上说明了测距精度,是雷达站的主要参数之一。由测距公式可以看出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对式(1.1)求全微分,得到,目标距离测量,用增量代替微分,可得到测距误差为式中,c为电波传播速度平均值的误差,tR为测量目标回波延迟时间的误差。由式(1.2)可看出,测距误差由电波传播速度c的变化c以及测时误差tR两部分组成。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1.2),目标距离测量,系统误差是指在测距时,系统各部分对

5、信号的固定延时所造成的误差,系统误差以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被测距离真实值之差来表示。从理论上讲,系统误差在校准雷达时可以补偿掉,实际工作中很难完善地补偿,因此在雷达的技术参数中,常给出允许的系统误差范围。随机误差系指因某种偶然因素引起的测距误差,所以又称偶然误差。凡属设备本身工作不稳定性造成的随机误差称为设备误差,如接收时间滞后的不稳定性、各部分回路参数偶然变化、晶,目标距离测量,体振荡器频率不稳定以及读数误差等。凡属系统以外的各种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称为外界误差,如电波传播速度的偶然变化、电波在大气中传播时产生折射以及目标反射中心的随机变化等。随机误差一般不能补偿掉,因为它在多次测量中所得的距离

6、值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的。因此,随机误差是衡量测距精度的主要指标。,目标距离测量,1.电波传播速度变化产生的误差 如果大气是均匀的,则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是等速直线,此时测距公式(0.1)中的c值可认为是常数。但实际上大气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且其参数随时间、地点而变化。大气密度、湿度、温度等参数的随机变化,导致电波传播速度c不是常量而是一个随机变量。由式(1.2)可知,由于电波传播速度的随机误差而引起的相对测距误差为,(1.3),目标距离测量,随着距离R的增大,由电波速度的随机变化所引起的测距误差R也增大。在昼夜间大气中温度、气压及湿度的起伏变化所引起的传播速度变化为c/c10-5,例如R=60k

7、m时,R=6010310-5=0.6m的数量级,对常规雷达来讲可以忽略。电波在大气中的平均传播速度和光速亦稍有差别,且随工作波长而异,因而在测距公式(0.1)中的c值亦应根据实际情况校准,否则会引起系统误差,表1列出了几组实测的电波传播速度值。,目标距离测量,表1 在不同条件下电磁波传播速度,目标距离测量,2.因大气折射引起的误差 当电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介质分布不均匀将造成电波折射,因此电波传播的路径不是直线而是走过一个弯曲的轨迹。在正折射时电波传播途径为一向下弯曲的弧线。由图4可看出,虽然目标的真实距离是R0,但因电波传播不是直线而是弯曲弧线,故所测得的回波延迟时间tR=2R/c,这

8、就产生一个测距误差(同时还有测仰角的误差):,(1.4),目标距离测量,图4 大气层中电波的折射,目标距离测量,R的大小和大气层对电波的折射率有直接关系。如果知道了折射率和高度的关系,就可以计算出不同高度和距离的目标由于大气折射所产生的距离误差,从而给测量值以必要的修正。当目标距离越远、高度越高时,由折射所引起的测距误差R也越大。上述两种误差,都是由雷达外部因素造成的,故称之为外界误差。无论采用什么测距方法都无法避免这些误差,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作一些可能的校准。,目标距离测量,3.测读方法误差 测距所用具体方法不同,其测距误差亦有差别。早期的脉冲雷达直接从显示器上测量目标距离,这时显示器荧光屏

9、亮点的直径大小、所用机械或电刻度的精度、人工测读时的惯性等都将引起测距误差。当采用电子自动测距的方法时,如果测读回波脉冲中心,则图3中回波中心的估计误差(正比于脉宽而反比于信噪比)以及计数器的量化误差等均将造成测距误差。,目标距离测量,1.3 测距的理论精度(极限精度)测距的实际精度和许多外部及设备的因素有关,混杂在回波信号中的噪声干扰(通常是加性噪声)则是限制测量精度的基本因素。由噪声引起的测量误差通常标为测量的理论精度或极限精度。下面讨论测距精度的理论极限值。测量距离就是对目标回波出现的时延做出估值,用最大似然法可获得参量的最佳估值。,目标距离测量,当混杂噪声为限带高斯白噪声,输入信号的复

10、调制函数为U(t),输入 x(t)=U(t)+n(t)经匹配滤波器输出取包络后,求信号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即为时延估值。理论分析证明,其估值方差 为式中,E为信号能量;N0为噪声功率谱密度;Be为信号U(t)的均方根带宽:,目标距离测量,若令=2Be,则,上式表明,时延估值均方根误差反比于信号噪声比及信号的均方根带宽。,目标距离测量,例如,高斯脉冲的测时均方根误差B为脉冲频谱半功率点宽度。线性调频脉冲的测时均方根误差BL为其调制带宽。,目标距离测量,1.4 距离分辨力和测距范围 距离分辨力是指同一方向上两个大小相等点目标之间最小可区分距离。在显示器上测距时,分辨力主要取决于回波的脉冲宽度,同时也和

11、光点直径d所代表的距离有关。如图5所示的两个点目标回波的矩形脉冲之间间隔为+d/vn,其中vn为光点扫掠速度(cm/s)。这是距离可分的临界情况,这时定义距离分辨力rc为,目标距离测量,图5 距离分辨力,目标距离测量,用电子方法测距或自动测距时,距离分辨力由脉冲宽度或波门宽度e决定,如图3所示。脉冲越窄,距离分辨力越好。对于复杂的脉冲压缩信号,决定距离分辨力的是雷达信号的有效带宽B,有效带宽越宽,距离分辨力越好。距离分辨力rc可表示为 测距范围包括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单值测距范围。所谓最小可测距离,是指雷达能测量的最近目标的距离。脉冲雷达收发共用天线,在发射脉冲宽,(1.5),目标距离测量,时间

12、内,接收机和天线馈线系统间是“断开”的,不能正常接收目标回波,发射脉冲过去后天线收发开关恢复到接收状态,也需要一段时间t0,在这段时间内,由于不能正常接收回波信号,雷达是很难进行测距的。因此,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为 雷达的最大单值测距范围由其脉冲重复周期Tr决定。为保证单值测距,通常应选取,目标距离测量,(1.6),Rmax为被测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有时雷达重复频率的选择不能满足单值测距的要求,例如在脉冲多普勒雷达或远程雷达,这时目标回波对应的距离R为 式中,tR为测得的回波信号与发射脉冲间的时延。这时将产生测距模糊,为了得到目标的真实距离R,必须判明式(1.7)中的模糊值m。,目标距离测量,m

13、为正整数,(1.7),http:/,目标距离测量,测距模糊示意图(目标实际距离400km),1.4 判距离模糊的方法 1.多种重复频率判模糊 设重复频率分别为fr1和fr2,它们都不能满足不模糊测距的要求。fr1和fr2具有公约频率fr:式中,N和a为正整数,常选a=1,使N和N+a为互质数。fr的选择应保证不模糊测距。雷达以fr1和fr2的重复频率交替发射脉冲信号。通过记忆重合装置,将两组发射信号进行重合,目标距离测量,,重合后的输出是重复频率fr的脉冲串。同样也可得到重合后的接收脉冲串,二者之间的时延代表目标的真实距离,如图6(a)所示。以二重复频率为例,式中,n1和n2分别为用fr1和f

14、r2测距时的模糊数。当a=1时,n1和n2的关系可能有两种,即n1=n2或n1=n2+1,此时可算得,目标距离测量,或,图 6 判距离模糊(a)用双重高重复频率测距,目标距离测量,2.“舍脉冲”法判模糊 当发射高重复频率的脉冲信号而产生测距模糊时,可采用“舍脉冲”法来判断m值。所谓“舍脉冲”,就是,在每次发射的M个脉冲中舍弃一个,作为发射脉冲串的附加标志。如图6(b)所示,发射脉冲从A1到AM,其中A2不发射。与发射脉冲相对应,接收到的回波脉冲串同样是每M个回波脉冲中缺少一个。只要从A2以后,逐个累计发射脉冲数,直到某一发射脉冲(在图中是AM-2)后没有回波脉冲(如图中缺B2)时停止计数,则累

15、计的数值就是回波跨越的重复周期数m。,目标距离测量,图 6 判距离模糊(b)“舍脉冲”法判模糊,目标距离测量,采用“舍脉冲”法判模糊时,每组脉冲数M应满足以下关系:,(1.10),式中,mmax是雷达需测量的最远目标所对应的跨周期数;tR的值在0Tr之间。这就是说,MTr之值应保证全部距离上不模糊测距。而M和mmax之间的关系则为,Mmmax+1,(1.11),目标距离测量,调频法测距,目标距离测量,2.1 调频连续波测距,在调频连续波雷达的组成方框图如图7所示。发射机产生连续高频等幅波,其频率在时间上按三角形规律或按正弦规律变化,目标回波和发射机直接耦合过来的信号加到接收机混频器内。在无线电

16、波传播到目标并返回天线的这段时间内,发射机频率较之回波频率已有了变化,因此在混频器输出端便出现了差频电压。后者经放大、限幅后加到频率计上。由于差频电压的频率与目标距离有关,因而频率计上的刻度可以直接采用距离长度作为单位。,目标距离测量,图7 调频连续波雷达方框图,目标距离测量,1.三角形波调制 发射频率按周期性三角形波的规律变化,如图8所示。图中ft是发射机的高频发射频率,它的平均频率是ft0,ft0变化的周期为Tm。通常ft0为数百到数千兆赫,而Tm为数百分之一秒。fr为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频率,它和发射频率的变化规律相同,但在时间上滞后tR,tR=2R/c。发射频率调制的最大频偏为f,fb

17、为发射和接收信号间的差拍频率,差频的平均值用fbav表示。,目标距离测量,图8 调频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目标距离测量,如图8所示,发射频率ft和回波的频率fr可写成如下表达式:,差频fb为,(2.1),在调频的下降段,df/dt为负值,fr高于ft,但二者的差频仍如式(2.1)所示。,目标距离测量,对于一定距离R的目标回波,除去在t轴上很小一部分2R/c以外(这里差拍频率急剧地下降至零),其它时间差频是不变的。若用频率计测量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差频值fbav,可得到,实际工作中,应保证单值测距且满足,因此,目标距离测量,由此可得出目标距离R为,(2.2),式中,fm=1/Tm,为调制频率。,当反射

18、回波来自运动目标,其距离为R而径向速度为v时,其回波频率fr为,目标距离测量,fd为多普勒频率,正负号分别表示调制前后半周正负斜率的情况。当fdfbav时,得出的差频为,(前半周正向调频范围),(后半周负向调频范围),可求出目标距离为,如能分别测出fb+和fb-,就可求得目标运动的径向速度v=/4(fb+-fb-)。,目标距离测量,2.正弦波调频 用正弦波对连续载频进行调频时,发射信号可表示为,(2.5),发射频率ft为,(2.6),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电压ur滞后一段时间T=2R/c,可表示为,(2.7),目标距离测量,图9 调频雷达发射波按正弦规律调频,目标距离测量,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在混频

19、器中外差后,取其差频电压为,(2.8),一般情况下均满足T 1/fm,则,于是差频fb值和目标距离R成比例且随时间作余弦变化。在周期Tm内差频的平均值fbav与距离R之间的关系和三角波调频时相同,用fbav测距的原理和方法也一样。,目标距离测量,3.调频连续波雷达的特点 调频连续波雷达的优点是:(1)能测量很近的距离,一般可测到数米,而且有较高的测量精度。(2)雷达线路简单,且可做到体积小、重量轻,普遍应用于飞机高度表及微波引信等场合。,目标距离测量,它的主要缺点是:(1)难于同时测量多个目标。如欲测量多个目标,必须采用大量滤波器和频率计数器等,使装置复杂,从而限制其应用范围。(2)收发间的完

20、善隔离是所有连续波雷达的难题。发射机泄漏功率将阻塞接收机,因而限制了发射功率的大小。发射机噪声的泄漏会直接影响接收机的灵敏度。,目标距离测量,2.2 脉冲调频测距 脉冲法测距时由于重复频率高会产生测距模糊,为了判别模糊,必须对周期发射的脉冲信号加上某些可识别的“标志”,调频脉冲串也是可用的一种方法。图10(a)就是脉冲调频测距的原理框图。,目标距离测量,图10 脉冲调频测距原理(a)原理性方框图组成,目标距离测量,脉冲调频时的发射信号频率如图10(b)中细实线所示,共分为A、B、C三段,分别采用正斜率调频、负斜率调频和发射恒定频率。由于调频周期T远大于雷达重复周期Tr,故在每一个调频段中均包含

21、多个脉冲,如图10(c)所示。回波信号频率变化的规律也在同一图上标出以作比较。虚线所示为回波信号无多普勒频移时的频率变化,它相对于发射信号有一个固定延迟td,即将发射信号的调频曲线向右平移td即可。当回波信号还有多普勒频移时,其回波频率如图中粗实线所示(图中是多普勒频移fd为正值),即将虚线向上平移fd得到。,目标距离测量,图10 脉冲调频测距原理(b)信号频率调制规律,目标距离测量,图10 脉冲调频测距原理(c)各主要点波形或频率,目标距离测量,接收机混频器中加上连续振荡的发射信号和回波脉冲串,故在混频器输出端可得到收发信号的差频信号。设发射信号的调频斜率为,如图10(b)所示。,目标距离测

22、量,而A、B、C各段收发信号间的差频分别为,由上面三式可得,目标距离测量,即,(2.10),(2.11),当发射信号的频率变化了A、B、C三段的全过程后,每一个目标的回波亦将是三串不同中心频率的脉冲。经过接收机混频后可分别得到差频FA、FB和FC,然后按式(2.10)和(2.11)即可求得目标的距离R和径向速度vr。关于从脉冲串中取出差频F的方法,可参考“动目标显示”的有关原理。,目标距离测量,在用脉冲调频法时,可以选取较大的调频周期T,以保证测距的单值性。这种测距方法的缺点是测量精度较差,因为发射信号的调频线性不易做得好,而频率测量亦不易做准确。脉冲调频法测距和连续波调频测距的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目标距离测量,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