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1117—2023计量比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5904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3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1117—2023计量比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JJF1117—2023计量比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JJF1117—2023计量比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JJF1117—2023计量比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JJF1117—2023计量比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JF1117—2023计量比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JF1117—2023计量比对.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JJ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l1172023计量比对MeasurementComparison(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Measurement Comparison计量比对JJF1117-代替JJFl117-2010本规范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XXXX年XX月XX日批准,并自XXXX年XX月XX日起施行。归口单位: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本规范由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池(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原遵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林延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参加起

2、草人:冯晓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杭晨哲(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春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甘海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目录计量比对61范围62引用文献63术语和定义64概述74.1 比对的作用74.2 比对方法75组织71.1 主导实验室71.2 参比实验室81.3 专家组96 比对准备96.1 传递标准的选择及性能评估96.2 传递方式96.3 比对实验方法96.4 参考值的确定方法96.5 比对实施方案107 比对实施107.1 比对实施方案讨论107.2 比对实验107.3 比对资料提交108比对数据处理和报告118.1 比对资料的检查118.2 数据的修正及统计118.3 参考值的确定

3、118.4 对参比实验室比对结果的处理与评价118.5 异常或可疑结果的确认128.6 数据的保存128.7 数据的保密128.8 比对总结报告的起草和修改128.9 比对总结12附录A传递标准14附录B比对实施方案内容19附录C参考值的确定22附录D比对结果的评价与分析32附录E参考值函数回归38符号列表引言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loOI-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与JJFlll72010计量比对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部分术语的定义;明确了对传递

4、标准的相关技术考虑要求,并细化了传递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删除了比对申报环节相关的管理内容;细化了参考值的计算方法,加入了卡方检验相容性的内容;给出了获得参考值在测量范围内的连续分布的方法和示例;调整了规范结构框架,使之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明确了参加实验室不确定度与授权范围的关系。本规范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JJF1117-2004测量仪器比对规范JJF1117-2010计量比对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计量比对的准备、过程控制和评价。其他比对可参照本规范。2引用文献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GB/T17560,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中位数的估计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

5、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术语和定义3.1 计量比对measurementcomparison在规定条件下,在相同量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所复现或保持的量值之间进行比较的过程。简称比对。3.2 参比实验室participatinglaboratory,participant比对中,量值参与比较的实验室。3.3 主导实验室pilotlaboratory承担比对的组织、设计、实施、评价相关的主要技术工作的实验室。3.4 比对传递标准Icomparisonltransferstandard,comparisonartefact在比对中用作媒介的测量标准或样品。3.5 量

6、值复现realization在规定条件下,为实现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的量值而开展的一组操作。3.6 溯源性traceability通过有文件证明的不间断的校准链,使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参照对象常为按量和单位的定义建立的国家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3.7 比对参考值referencevalue由比对参比实验室提供的测量结果产生,或其他合理方式赋予,作为参比实验室量值间比较的基础的量值。常表示为参考值的估计值和相应测量不确定度(的组合)。参考值的估计值在不引起混淆时亦可简称为参考值。3.8 等效度degreeofequivalence表征参比实验室提供的测量结果与比对参考值的一致程度。常定

7、量表示为等效度的值和相应的不确定度。等效度的值用实验室的测得值与参考值之差表示。3.9 归一化偏差normalizederror等效度的值与其测量不确定度之比。用后表示。表征参比实验室提供的量值与其测量不确定度之间的自洽程度。3.10 Z比分数Zscore为某实验室比对结果与参考值的差值与各参加实验室比对结果的发散量的适当估计值之比,用Z表示。4概述4.1 比对的作用比对能考察实验室测量量值的准确一致的程度;考核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的环境条件、人员素质、方法技术、数据处理、管理维护、材料供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加强对国家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的监督管理;保持我国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的水平;确保测量量值准

8、确、可靠。比对的结果可作为各种认证、认可和考核的评审证据及实验室能力的有效证明。4.2 比对方法由主导实验室设计比对实施方案草案并进行前期实验准备。各参比实验室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测量或分度传递标准。由主导实验室确定各参比实验室测量结果与参考值的一致程度,分析各实验室的量值与参考值在合理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的符合程度,并据此验证该实验室的测量能力。5组织5.1 主导实验室5.1.1 主导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a)具备专业的比对经验或能力,例如主导或参加过相关量的国际比对、发表过经同行评审认可的比对研究成果等;b)在比对涉及的领域内有稳定、可靠的计量基准或者计量标准,其测量不确定度满足比对的要求;C)具

9、有技术能力与比对主导实验室工作相适应的人员;d)能够提供满足计量溯源性要求的准确、稳定和可靠的传递标准。5.1.2 主导实验室职责a)预先估计比对的有效性,设计或选择比对结果明确、可靠、溯源性清晰的比对方案;b)开展前期实验,包括但不限于传递标准的重复性、均匀性、稳定性、运输特性等实验,以保证传递标准性能的稳定、可靠;c)选择适当的传递方式,对传递标准采取必要的包装措施,保证传递过程的安全;d)起草比对实施方案,并在比对实施方案讨论会上对其解释、澄清和说明;e)协调或解决比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比对实验进程,记录比对过程,特别是可能引起争议和分歧的问题的处理过程;D汇总参比实验室的实验数据及

10、相关资料,分析结果,编写比对总结报告;g)向参比实验室发送需要确认或反馈的阶段性报告,形成最终比对报告,并在比对总结会上说明比对报告;h)遵守有关比对的保密规定。5.2 参比实验室a)当收到比对组织者发布的比对计划时,应按要求及时书面表明是否参加比对;b)参与比对实施方案的讨论,理解所确定的比对实施方案内容;c)按比对实施方案的要求接收和交送(或发运)传递标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如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主导实验室;d)按照比对实施方案的进度完成比对工作,并记录比对过程。按时向主导实验室上报比对原始数据、测得值及其不确定度;e)参与比对总结报告的讨论,参加比对总结会及相关技术活动;f)遵守有关

11、比对的保密规定。5.3 专家组必要时可设置专家组,对关键技术问题提供咨询意见。6比对准备6.1 传递标准的选择及性能评估主导实验室在申报比对项目开始前应选择并评估准备采用的传递标准的计量性能,确认:a)传递标准的测量值能够覆盖比对量值的范围;b)传递标准的稳定性、均匀性、重复性、运输特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与参加比对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水平相匹配,不应造成显著影响;c)大多数实验室对传递标准的安装和测量不存在困难。6.2 传递方式根据参比实验室数量、传递标准特性、比对不确定度需求及专业特点确定传递方式。按传递标准传递路线的形式划分,传递方式分为移动地点比对和固定地点比对两种方式。多数情况采用移动地

12、点比对方式,推荐环形、星形和花瓣形三种常见方式及其组合形式。详见附录A。6.3 比对实验方法比对实验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参比实验室对传递标准赋值的实验,另一个是主导实验室为实现实验室间量值可比所附加的实验。参比实验室的测量在原则上应采用检定校准的常规方法,以体现其检定校准中的常规能力。如果常规方法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会显著影响比对结果的有效性,可附加采用优化方法的比对实验。通常由主导实验室等承担的各实验室间量值可比所附加的实验,应本着不显著增加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则确定实验方法细节。6.4 参考值的确定方法参考值应主要来源于具有更高准确度等级资格或者具有更高级别比对的等效度支持的实验室;当不具备该条

13、件时,可以由多个参比实验室的有效量值得出。应选择可获得更小不确定度的参考值来源方式。选择参考值的具体原则见附录Co6.5 比对实施方案主导实验室负责起草比对实施方案。方案应包含如下技术内容:6.5.1 明确比对所针对的量和其值范围;测量点的选取应能反映和代表参比实验室的测量水平。6.5.2 传递标准及特性描述、实验要求、传递方式等;653参考值的确定方法;6.5.4 数据处理方法和比对结果相容性判断原则。比对实施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详见附录B07比对实施7.1 比对实施方案讨论比对实施方案应经所有参比实验室会商讨论并确认后定稿启用,讨论过程中应尊重并妥善处理所有意见和建议。通过后按实施方窠确定的规

14、则和时间安排推进。7.2 比对实验7.2.1 主导实验室和参比实验室按比对实施方案的规定接收传递标准,完成比对实验并交送(或发运)传递标准。7.2.2 对比对实施方案的任何偏离均应有书面记录,并及时通知主导实验室或相关参比实验室。7.2.3 如在实验测量过程中传递标准发生异常,需马上停止实验、保持状态,并报主导实验室,主导实验室明确处理意见后,方可按主导实验室意见采取措施。7.2.4 任何原因导致的时间推延,主导实验室均应重新制定时间计划并以书面方式及时告知参比实验室。7.3 比对资料提交7.3.1 当比对实验完成后,参比实验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主导实验室提交经确认的比对数据及相关资料。主导实验

15、室可以要求参比实验室提供电子文件数据;但当数据是以电子文件和书面报告两种形式提交时,需以书面报告的数据为准。7.3.2 原则上,参比实验室向主导实验室提交的比对数据不允许修改。在规定时间内,比对数据的补充或者相关资料的修改应以书面报告形式正式提出,详细说明原因并明确列出补充和修改内容。主导实验室只能接受参比实验室在规定时限内提交的对数据的勘误报告,并需在起草的比对总结报告中说明原因和修改内容。8比对数据处理和报告8.1 比对资料的检查8.1.1 主导实验室应及时检查参比实验室提交文件的完整性和电子文件与书面报告的一致性。8.1.2 如果缺少相关的文件,应通知参比实验室补充提交。如无法补充,应提

16、交相关说明。8.1.3 在规定时限内仍不能提交完整资料和文件的,则该实验室受此影响的相关结果在比对数据处理中可不予考虑,并在比对总结报告中说明该情况。8.2 数据的修正及统计当参比实验室实验条件偏离比对约定的标准条件时,可以采用修正等方法尽可能消除不同实验室标准条件差异对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8.3 参考值的确定主导实验室应按照比对实施方案约定的方法确定参考值及其不确定度。建议主导实验室充分分析不同参考值确定方案的结果及其差异。如存在更为合理的方法,应给出有效的依据并征得参比实验室的同意。在使用参比实验室的量值确定参考值时.,所用的统计方法应当使极端结果的影响降至最小,具体可通过使用稳健统计方法

17、或在计算之前剔除离群值来实现。确定参考值的具体方法详见附录Co8.4 对参比实验室比对结果的处理与评价a)不得随意更换或修改约定的处理方法;b)应遵循比对实施方案计算参比实验室的量值与参考值之差,并用归一化偏差比或Z比分数等参数评价比对结果的相容性;c)对比对结果应做细致的分析。比对结果的评价和分析方法详见附录D。8.5 异常或可疑结果的确认主导实验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提示参比实验室修改数据或报告。如果主导实验室发现某参比实验室的结果异常或可疑时,可以在发布初稿后通过适当途径了解比对细节,以便分析原因;但不允许该参比实验室对比对数据和结果做任何修改。8.6 数据的保存比对的原始记录、电子备份文件、

18、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等,应由主导实验室存档并保存5年以上。8.7 数据的保密所有比对数据、图表及相关技术资料应保密,直至报告初稿公开。必要时,在内部分析讨论过程中使用编制的单位代码来代表各参比实验室,且采取必要措施以使主导实验室以外的各实验室无法获得自己实验室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结果的相对关系。8.8 比对总结报告的起草和修改8.8.1 主导实验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对总结报告初稿的撰写。在此报告初稿中,应明确给出对比对结果的评价。评价方法见附录D。8.8.2 主导实验室应将比对总结报告初稿向专家组及参比实验室公布并征求意见,参比实验室应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对比对总结报告初稿的意见。8.8.3 对参比实

19、验室提出的任何意见,主导实验室应与相关参比实验室讨论,讨论结果应体现在比对总结报告中。8.8.4 主导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修改比对总结报告初稿,提交比对总结报告的总结会讨论稿。8.9 比对总结8.9.1 比对总结会应由比对组织者召集主导实验室和参比实验室参与比对的主要人员以及专家组成员等相关人员参加。8.9.2 应由主导实验室组织进行比对的技术评价和研讨,正式通报并分析比对结果。应重点分析:a)各实验室比对结果及其与比对参考值的比较;b)各实验室结果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c)必要的改进建议或意见;d)比对结论及分析。经讨论后形成比对总结报告及会议纪要。附录A传递标准传递标准对传递标准技术考虑的核心

20、是控制传递标准对比对结果的影响,涉及的主要技术工作包括:传递标准种类的选择,候选传递标准的性能评价,与传递标准性能影响有关的比对传递方式,比对中因参比实验室间使用不同传递标准而引入到统一参考条件的修正(如果需要),传递标准在比对中引入的不确定度的预估和实施中的评定方法。A.1传递标准的选择A.1.1影响传递标准选择的主要特性A.1.1.1传递标准的稳定性主导实验室应结合已有经验和数据,分析传递标准经历一定时间、运输、拆装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变化时,仪表量值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能力。A.1.1.2传递标准的均匀性主导实验应分析单个传递标准的不同部位等实验条件下量值的差异程度,或多个传递标准从相同量值

21、源赋值后,不同传递标准之间量值的差异程度。A.1.2传递标准选择的考虑因素传递标准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拆装、运输、漂移、使用要求、环境条件以及均匀性等因素对比对结果的影响。主导实验室在申报比对项目前,需对不同种类的备选传递标准进行分析,对比其性能指标,通过分析传递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与参比实验室计量标准授权的量值传递能力的比例关系,预判比对方法的有效性。若传递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不能显著小于授权水平,应选择更适合的传递标准或传递方式。当可选的传递标准由于安装、运输等原因量值可能发生较大变动时,可采用多个传递标准以控制传递标准性能变化对比对的影响。为了分析传递标准的影响规律,也可采用不同原理的传递标准组

22、成传递标准组。A.2比对前针对传递标准的考查A.2.1常规性能实验主导实验室针对候选传递标准,开展实验测量和分析,以确定其稳定性、均匀性等性能的水平,基于测量结果确定性能较为优良的作为比对用传递标准。部分结论可以基于以往的实验结果,但需注意的是:第一,以往实验结果也必须是参加比对的这台仪表的实验,而不能是同型号的其他仪表;第二,比对前至少要完成最基本的实验以达到能够验证其性能稳定的目的。A.2.2传递标准的模拟实验建议主导实验室至少完成一次模拟比对试验,并根据传递标准的特点及实验表现,给出具体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为了后续的修正和可能的问题分析,明确实验记录项目;并确定附加实验要求,如零点记录或

23、调节、考核其性能的参考点测量等。A.3传递方式A.3.1常见传递方式比对方式的合理选择可以控制(或减小)传递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及时发现传递标准的异常,或提高比对效率。应根据比对所选择的传递标准的特性、比对的不确定度需求或专业特点确定传递方式。传递方式按传递标准传递路线的形式划分,分为移动地点比对和固定地点比对两种方式。A.3.2移动地点比对方式多数情况采用移动地点比对方式,传递标准运送到参比实验室完成比对实验。按照传递标准传递路线的方式分为环形、星形和花瓣形三种常见方式。实际比对时还可采用常见方式的组合形式。对于受运输、测量等因素影响较小、稳定性良好的传递标准,一般采用环形传递方式;对于稳定

24、性对比对结果影响较显著的传递标准,一般采用星形传递方式;对于稳定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传递标准,可采用花瓣形传递方式。A.3.2.1环形图A.1为环形传递方式的示意图,图中各圆圈中的字母表示不同参比实验室。首先由主导实验室将传递标准在本实验室装置上进行校准,得出校准数据后,将传递标准传送到参比实验室A;经A实验室按比对实施方案规定的程序校准后,将传递标准传送到参比实验室B;再经B实验室校准后,将传递标准传送到参比实验室Co以下依次类推,最后将传递标准返回到主导实验室,由主导实验室进行复校,以验证传递标准量值变化是否正常。该方式适用于参比实验室为数不多,传递标准便于传递、稳定性非常好的情况。A.3

25、.2.2星形图A.2为星形传递方式的示意图。首先由主导实验室将传递标准在本实验室进行校准,然后及时地将传递标准送到参比实验室A。由A实验室按规定的程序在本实验室的装置上进行校准,得出校准数据后,再将传递标准送回到主导实验室,在主导实验室进行复校,以考察传递标准经过运输后量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在允许范围内,则比对有效。该方式适用于传递标准的稳定性较差的情况;也适用于多套传递标准同时进行,这样比对周期短,即使某一个传递标准损坏,也只影响一个实验室的比对数据。从传递标准稳定性角度考虑,这是比对有效性最好的方式,若成本代价可接受,可为优选方案。A.3.2.3花瓣形图A.3为花瓣形传递方式的示意图。花

26、瓣形由若干个小的环式所组成。在按环形进行了几个参比实验室的比对后,将传递标准返回主导实验室进行复校。由此,可在比对过程中验证传递标准量值的变化情况,而不需等待所有参比实验室比对完成后才返回主导实验室。该方式可将无效比对控制在比对过程的某一中间环节。若多套传递标准同时进行,可缩短比对周期。ABBABGG(GLFD|)1DEKK图A.1环形图A.2星形图A.3花瓣形A.3.3固定地点比对方式固定地点比对是指参比实验室按计划携带测量标准到固定实验场所开展比对实验的比对方式,主要适用于某些实验条件一致性要求高而在不同地点难以实现、传递标准较大、不便于运输等情况,如重力加速度、太阳辐射、大容量的比对。A

27、.4传递标准的修正A.4.1修正到规定条件对于受环境及实验条件等因素影响,需对传递标准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至同一规定条件时,可按照修正模型,采用内插或外推的方法进行修正。所受影响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以及修正模型引入的不确定度,应计算至传递标准修正引入的不确定度中。A.4.2对传递过程中量值变化的修正当传递标准的量值在比对过程中存在明确的变化规律时,可依据其变化规律对其进行修正,此修正一般由主导实验室提供,其不确定度,应计算至传递标准修正引入的不确定度中。当怀疑传递标准的量值存在“阶跃”变化时,可通过分析采用前后参考值中最合适的一个。A.5传递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分析A.5.1传递标准的稳定性传递标准

28、的稳定性是由传递标准引入到比对结果不确定度的关键因素。主导实验室对于传递标准的稳定性、以及运输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漂移应有评估,应有实验数据的支持。传递标准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由主导实验室依据比对前后对传递标准的测量结果以及对传递标准的附加实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对于星形比对,可采用主导实验室对传递标准在比对前后测量的变化量表征该测量点上传递标准的稳定性,其作为采用该传递标准的比对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之一;假设为矩形分布,符号为姓a,表示为:_Iyoi-LyOJ2%一不(A.1)其中-和yo,-2分别为主导实验室对第z个测量点在实验前后的测量结果。对于环形比对,需结合比对及附加的实验数据,综合考虑传递

29、标准在比对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若确认传递标准存在相对稳定的漂移模型,可修正后再根据实验数据评估不确定度。对于花瓣形比对,单个传递标准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按环形比对处理。对于固定地点比对,若所有参比实验的测量同时进行,传递标准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忽略。A.5.2传递标准的均匀性主导实验室对传递标准的如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等条件下测量的差异;或对多个传递标准测量为实现可比性所附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至由均匀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WunioA.5.3修正引入的不确定度对传递标准的修正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于环境条件或其他已知不同测量条件造成的测量量值存在差异时,通过修正模型将测量结果修正至同一条件

30、使得量值具有可比性的过程;第二种是在比对过程中,传递标准存在已知变化规律的变化时,按照变化规律模型对其进行的修正。对传递标准的修正以及分析其引入的不确定度,应有详细的分析并由主导实验室确认。修正引入的不确定度符号为Mcor,表不为:cor=JECk2“cor,(A.2)其中,以为第2个修正量的灵敏系数,/。M为第2个引发修正因素的不确定度。A.5.4传递标准引入不确定度的计算传递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包含传递标准的稳定性、均匀性以及由修正引入的不确定度,可由下式计算:Ue=Jsta+UUni2+Mror2(A.3)附录B比对实施方案内容比对实施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8.1 基本情况:比对任务来源、比

31、对目的、参比实验室的范围和性质。8.2 技术描述:比对所针对的量及范围,对比对涉及的仪器、设备和环境的要求,对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的要求。必要时可用量值关系图来说明比对在该量值传递图中的位置,与上一级计量基准或标准的量值关系,以及向下传递的计量器具以及服务的领域和范围。8.3 实验室:主导实验室和参比实验室,联系人及有效联系方式。8.4 传递标准8.4.1 传递标准及特性描述:传递标准及其附属设备与实验相关的特性的详细描述,包括制造商及操作所需的技术条件。8.4.2 传递标准的运输和使用:针对传递标准的特性提出传递时所需要的特定条件,如防震、防高温、防低温等以及处理要求,包括包装、运输、拆包、

32、安装、调试、校准等。还可规定运输及保险的费用承担方。8.4.3 传递标准的交接8.4.3.1 应充分考虑传递标准在运输交接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在比对实施方案中确定传递标准的运输方式,规定交送(或发运)、接收传递标准时采取的措施及交接方式并设计传递标准交接单。交接单示例见表A.1,在交接单中应有传递标准设备及配件的明细清单。8.4.3.2 各接收实验室在接到传递标准后应按要求核查传递标准是否有损坏或缺失,核对货物清单,填好交接单并及时通知主导实验室。8.4.3.3 交接单一式三联,交接双方各执一联,第三联随传递标准传递。8.4.3.4 实验室完成比对实验后应按比对实施方案的要求将传递标准传递到下一

33、个接收实验室,并同时告知主导实验室和通知下一个实验室做好接收准备。表B.1交接单示例交接单经检查,如果没有问题,请在相应方框内打4否则打X。1、交接物品外包装是否完好口2、标准流量计共1箱(流量计1台,编号7626501001;电缆1根:)3、标准钻电阻温度计2支(编号:,)4、请在收到后和送出前仔细检查,如有问题请在下面注明并及时与主导实验室联系。5、交接地点:单位经办人签字日期如有问题请注明交送方接收方此表一式三份,接收方、发送方各存留一份,另一份随货物装箱送到下一站.8.5 传递方式:当采用移动地点比对时,根据比对所选择的传递标准的特性和参比实验室的数量等因素确定比对传递方式及具体传递路

34、线。8.6 比对日程:充分考虑实验和运输中各因素的影响后,确定的实验室所需的最长比对工作时间,参比实验室的具体日程安排。在安排日程时可考虑参比实验室的意见。8.7 比对实验方法:可以采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和程序,也可采用国际比对方法、国际建议或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推荐的方法和程序。如采用其他方法和程序,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在比对实施方案中给出明确、详细的说明。8.8 意外情况处理:如传递标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故障的处理程序及传递标准在某实验室比对过程中因意外发生延时等情况的处理程序。8.9 记录格式:参比实验室比对实验原始记录的格式,比对结果分析所需的其他信息。必要

35、时主导实验室向参比实验室提供规定格式的电子文件,以利于后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8.10 比对过程记录文件比对实施方案所要求的比对过程记录文件。如传递标准的交接、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以及意外情况的记录与说明等文件。8.11 参比实验室测量结果报告的提交时间与方式:参比实验室提交比对结果报告(包括比对数据及相关资料)的时间,将报告传送至主导实验室的恰当和有效方式。8.12 参比实验室提交比对测量结果报告的内容和要求:a)要求提交的比对结果,包括各测量点的测量结果,测量次数以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并附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其评定和表述需符合JJF1059的要求;b)比对原始记录复印件(在记录过

36、程中更改的信息,应保留其修改过程清晰可辨别)。为了更好地进行比对结果分析,可以要求参比实验室的装置、方法、标准器证书的复印件、具体情况说明等文件。8.13 比对数据处理方法:参考值的确定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比对结果相容性定原则,包括列出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应考虑的主要分量,给出不确定度评定原则和计算方法。常用的参考值的确定方法见附录D。8.14 保密规定:明确规定在比对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之前,所有参与比对的相关人员均应对比对数据保密,不允许任何数据串通,不得泄露与比对数据有关的信息,以确保比对结果的公正性。8.15 其他注意事项。附录C参考值的确定参考值的确定C.1确定参考值的来源C.1.1以权威实

37、验室的量值作为参考值C.1.1.1计量基准或上一级计量标准的量值作为参考值当参比实验室的量值均由某一实验室的同一量的测量标准(直接或间接)传递而来时,应采用该实验室的量值作为参考值。该量值的来源通常为国家计量基准或参加比对的测量标准的上级计量标准。C.1.1.2以更高水平实验室的量值作为参考值当可获得公认的更高水平实验室的量值时,可寻求采用该实验室的量值为比对参考值的途径。C.1.1.3以具有不确定度优势实验室的量值作为参考值当某一实验室的量值具有显著测量不确定度优势,且该测量能力有已发布的国际比对结果支持,或其不确定度评定经与更高计量标准或国家基准比对确认,可采用该实验室的量值作为参考值。C

38、.1.2由多个参比实验室的量值得到参考值C.1.2.1当C.1.1款所述情况不适用或理由不充分时,可采用本款所述方法。C.1.2.2当参比实验室中有多个独立复现比对量值实验室时,推荐采用这些实验室量值确定参考值。C.1.2.3当参比实验室标准装置等级不同时,可采用高等级标准装置的量值确定参考值。C.1.2.4需充分考虑各实验室量值间的相关性,避免一组量值相关实验室量值的权被高估并进而导致参考值不确定度数值被低估(的情况发生)。C.1.2.5参比实验室的量值复现和溯源情况难以明确评价时,可采用部分或全部参比实验室的量值确定参考值。C.1.3比对中更为复杂的情况可参照上述原则处理。C.2由多个实验

39、室量值得到参考值的常用估算方法C.2.1算法选择由多个参比实验室的量值得到参考值时,非独立量值不应参与参考值的计算。如果某些参比实验室的参比量溯源到其它参比实验室,则这些参比实验室的量值不应参与参考值的计算。参考值常用估计方法主要有加权平均、算术平均,部分特殊情况也可使用中位值法。当参比实验室量值的不确定度差异较大,各自不确定度评定合理,经相容性核验证明所有或部分参比实验室结果具备相容性时,可采用基于不确定度的加权平均方法。当参比实验室量值的不确定度相同或相近,各自不确定度评定合理,经相容性核验证明所有或部分参比实验室结果具备相容性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方法。当参比实验室量值间的分散性相对于测量不

40、确定度过大,无法合理采用加权平均或算术平均时,可采用中位值方法。但此时,参考值的不确定度是基于参比实验室量值间分散性的统计学不确定度,因而参考值的不确定度不体现测量的溯源性,并影响相关比对结果的溯源性。在量值具强调溯源性的计量比对,除非参比实验室量值间的分散性远远大于各自溯源引入的不确定度,一般不推荐采用中位值法。以上为对每个比对点逐点计算参考值的方法。对于参比实验室测量范围不同和无法采用统一比对点的情况,可参见附录E给出的根据全部比对点确定参考值函数的方法。C.2.2加权平均法C.2.2.1加权平均法是比对参考值最常用估计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加权平均法被认为是参考值的最优线性估计方法。C.2

41、.2.2加权平均值模型假设比对中有/1个相互独立的实验室量值参与参考值的确定,第Z个参比实验室的比对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小,且均包括第,个参比实验室提供的标准不确定度(%)和传递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e。Ui=u2(y)+磋(C.1)此时,加权平均值如式(C.2)所示:n加=WWi,%i=l(C.2)式中:加权平均值,可作为参考值使用;Wi第i个参比实验室测量值在参考值中所占权重。其中,权重值Wi计算方法如式(C.3)所示:1Wi=1y11-L-Z=I%2(C.3)此时,参考值的不确定度如式(C.4)所示:w(yw)=工y11-L-Li=1Ui2(C.4)C.2.2.3加权平均计算的数据相容性核

42、验加权平均法需采用卡方统计量对参比实验室量值进行相容性检验。在相容性检验通过时,采用通过检验的参比实验室量值进行比对参考值的估算;在相容性检验不通过时,可用卡方统计量对参比实验室量值进行判断,逐次剔除相容性最差的参比实验室的量值,直至相容性检验得以通过,然后再采用通过检验的参比实验室量值进行比对参考值的计算。对于个比对结果参与参考值估算的情况,采用自由度为止1的卡方统计量;d作为加权平均值的相容性检验的统计量,如式(C.5)所示:2(-yw)2(C.5)式中:Xw加权平均值的卡方统计量,自由度为-1。使用卡方统计量Jd的检验步骤(如图C.1)如下:1)有机个参比实验室参与参考值的估算,最初m=

43、n,采用C2.2.2方法计算得到卡方统计量,自由度为m-1的卡方统计量0.95分位点值(查表C.1,该值简记为“匕一。一);2)如果2K*j,0.95,本组数据的相容性检验通过;3)如果%KX京0,95,对本组数据的相容性检验失败;4)确定对相容性检验失败的主要贡献数据a)将m个参比实验室量值依次去掉不同的第i个实验室量值,形成m组数据;b)对每组数据的(加-1)个参比实验室量值采用重新计算卡方统计量结果麻;c)比较机组(机-1)个实验室数据的卡方统计量结果,其中与;最小值对应被去掉的参比实验室量值将不再参与参考值计算,其余阳-1个参比实验室量值作为新的一组实验室数据,将m1设置为新的加值,转

44、至步骤1),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值和相容性检验。一般情况下,被相容性检验排除不能参与参考值确定的参比实验室量值数量不应过多,避免造成参考值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特别是参比实验室量值数据分布图表明分为实验室数量较多的两组或两组以上时,用卡方检验逐一剔除其他组的实验室量值是不合理的。图C.1卡方统计量相容性检验步骤表C.1卡方统计量的0.95分位点自由度0.95分位点自由度0.95分位点13.8411626.29625.9911727.58737.8151828.86949.4881930.144511.0702031.410612.5922132.671714.0672233.924815.50723

45、35.172916.9192436.4151018.3072537.6521119.6752638.8851221.0262740.1131322.3622841.3371423.6852942.5571524.9963043.773对于只有在排除较多参比实验室量值的条件下才能通过相容性检验的情形,如没有这些数据具有代表性的进一步理由支持,或无法通过相容性核验的情形,可考虑采用中位值方法。但这种情形下获得的比对结果可能不能支持参比实验室声称的测量不确定度。C.2.3算术平均法C.2.3.1算术平均法也是比对参考值的一种常用的无偏估计方法。当各实验室测量值的不确定度相等时,算术平均法是加权平均法

46、的特例,结果等同;随着各实验室测量值不确定度差异的增大,算术平均法的不确定度相对于加权平均会显著增大。算术平均法的使用也需要基于卡方统计量的相容性核验。C.2.3.2算术平均值模型算术平均值如式(C.6)所示:好容iI=I(C.6)式中:y算术平均值;参考值元的不确定度如式(C.7)所示:崎)W1=1(C.7)C.2.3.3算术平均值的相容性检验统计量采用卡方统计量必作为算术平均值的相容性检验统计量,如式(C.8)所示:(C.8)式中:焉算术平均值的卡方统计量。该卡方统计量的检验步骤可参照C.2.2.3节。C.2.4中位值C.2.4.1中位值是指将各参比实验室测量值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数据。中位值可以作为一种比对参考值的估计量,当参比实验室数量足够多,测量值又相对分散且不对称时可采用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