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6194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16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编制说明.docx(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航行业标准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编制组2023年7月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为2019年标准计划内项目,标准编制周期为12个月。该标准由民航局适航司提出,牵头起草单位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二)主要起草单位和编制组成员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以下简称“民航二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编制组成员:胡晓佳、杨智渊、周宁、宋巍、杜澜、夏祖西、柳华、肖勇、王强、李毅、李远。(三)标准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 .背景为解决民航运输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2010年全球

2、航空业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领导下确定了“年均燃效提升1.5%,自2020年起行业实现碳中性增长,到2050年行业排放降低到2005年50%水平”的理想目标,并确认了包括技术革新、运营改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和市场机制在内的航空碳减排一揽子方案。2018年ICAO发布了公约附件16环境保护第IV卷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明确要求飞机运营人使用SAF和合格碳指标进行碳抵消和减排。“可持续航空燃料”指满足可持续性标准的并且原料来自生物质(餐厨废油、动植物油脂、植物纤维素等)或废弃物(城市固废、农林废弃物等)的航空替代燃料。ICAO提出要制定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标准并建立

3、相应认证认可机制,包括评估航空替代燃料对环境、社会、经济等可持续性方面的影响,同时对航空替代燃料的全生命周期排放量进行测算。ICAO明确指出,只有满足ICAO可持续性标准要求的航空替代燃料才具有减排作用,只有经ICAO认可的第三方机构方能开展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认证工作。国外现有的可持续性标准包括: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ReneWableFuelStandards,RFS)、欧盟可再生燃料指令(ReneWabIeEnergyDirective,RED)、可持续生物燃料圆桌会议(RoUndtableonSUStainabIeBiofUels,RSB)认证标准、国际可持续碳认证(Internatio

4、nalSustainability&CarbonCertification,ISCC)体系标准、中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RB-175生物质能可持续性认证要求以及全球生物燃料合作伙伴(GlobalBioenergyPartnership,GBEP)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的相关标准,如ISO13065生物能源的可持续性标准等全球框架性和自愿性标准。ICAO在2017年制定了SAF全球用量要求(2025年达到500万吨,2040年达到1.28亿吨,2050年达到2.85亿吨),目前各国正积极开展SAF的研发、生产

5、和应用工作,我国作为ICAO一类理事国和航空大国,正面临如何发展SAF的问题。中国民航目前已建立完整的航空燃料适航审定体系,但是可持续性评价方面还是空白,本标准的编制可以为未来发展SAF奠定基础,助力民航绿色发展。2 .目的编制满足国际通用要求并符合中国国情的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标准。3 .意义我国在2017年4月份颁布了认证行业标准生物质能可持续认证要求,但国内尚无航空燃料相关可持续性标准和审查机制,为避免在应对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或然风险,本项目对国内外航空替代燃料的可持续性指标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关标准,以便于未来建立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评价标准体系。(四)主要工作过程1 .启动2018年4月,

6、民航局领导在计划司呈报的关于航空替代燃料国际标准制定进程相关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李健副局长指示加快推进相关研制、监测技术,支持替代燃料标准制定及其应用,董志毅副局长指示人教司积极跟进支持,王志清副局长指示同意所提建议,民航二所在计划司指示下正式启动可持续性标准研究工作。2 .组建编制组2018年8月,成立标准编制组。以民航二所为牵头单位,组织人员参加标准编制培训班,认真学习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等文件,民航二所承担方案设计、理论研究和标准编制的主要工作,中石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协同调研并提供航空燃料炼制过程的相关

7、数据。3 .调研(1) 2018年6月,编制组同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优化咨询中心就航空燃料碳排放生命周期计算模型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和交流,会上听取中石化在传统航煤和替代燃料碳排放全生命周期计算方面的工作,并交流了CoRSlA制定的相关情况。(2) 2018年7月,编制组同中石油化工研究院生物质燃料与新能源研究室就航空燃料生命周期计算模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会上听取中石油在化石航煤和航空替代燃料全生命周期计算方面的工作,包括航空生物燃料全生命周期分析模型、系统边界及建立生命周期数据库,了解到中石油的计算参考了美国GREET模型,建立了系统边界,并计算了高中低三种产率下共计18种情形的小桐子航空生物航

8、煤的LCA值。(3) 2018年12月,编制组到浙江宁波调研和收集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传统航煤LCA数据,镇海炼化介绍了现有生产传统航煤工艺流程,以及在建的生物航煤装置的设计参数,并提供给编制组工艺路线图、物料平衡表、能量平衡表和环评报告等相关资料。4 .开题评审2019年7月16日,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科院”)组织召开了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开题评审会,专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开题汇报,一致认为该标准项目目标明确、内容完整、计划合理、实施方案可行,一致同意开题,并提出以下意见:(1)该标准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可持续性标准在国内的适用性;(2)标准发布前,应充分征求民航局业务主管部门

9、、行业协会、燃料相关生产供应企业、航空公司及研究机构等相关方的意见,确保标准的适用性。5 .标准起草2018年8月至2023年5月,开展标准起草工作(期间由于疫情原因工作有停滞)。(1) 2018年11月,编制组成员参加清华大学生物质能可持续性评价技术研究课题研讨会。通过此次讨论,了解到清华大学在生物质能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方面的研究和积累,对编制本标准起到了推动作用。(2) 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5月3日,编制组成员参加2019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航空替代燃料研讨会,对国外各相关利益方(航空公司、机场、油料商、政府、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SAF行业发展的模式进行了解和思考,为确定标

10、准中可持续要素提供参考。(3) 2019年9月15日至2019年9月22日,编制组成员参加2019年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环保委员会航空燃料第二次专家组会议,及时了解和掌握ICAO的CORSIA合格燃料的可持续性标准制订情况,为确定标准中可持续要素提供参考。(4) 2019年11月21日,编制组在成都召开“全生命周期分析(lifecycleassessment,LCA)理论在航空燃料可持续性评估中的应用研讨会”,LCA理论是开发我国新型绿色燃料、应对国际航空减排压力的有利工具。此次会议上来自国内外高校、石化企业和航空公司的十余位专家就下一步如何推动国产航空替代燃料发展、打造绿色民航进行了研讨,为本标

11、准的制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5) 2020年8月,编制组成员使用国产LCA软件对收集到的炼厂工艺数据进行初步计算,了解到生物航煤加工过程中排放大于传统航煤,由于其燃料阶段排放为零,所以生物航煤相对于传统航煤还是有巨大的减排优势,为确定10%的减排阈值提供了数据支撑。(6) 2020年9月,编制组完成了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行业标准草稿,并于发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启真检测认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道兰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碧沃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航时代(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处、中国石油天然

12、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丹麦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南开大学、航科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等19家单位征求意见,收到18家单位的77条意见,采纳了61条,形成了草案修改稿,由于疫情原因,未能召集专家开展线下标准评审会。(7) 2022年11月,使用1号生物航煤复产后的运行数据再次进行了LCA计算,结果与采用工艺参数计算的值有区别,但是仍然支撑2020年8月计算后得出的结论,仍然采用10%的减排阈值。6 .中期评审2023年2月9日,航科院民航法规与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召开了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

13、性要求民航行业标准技术(中期)评审会。评审会听取了标准起草单位对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征求意见草案编写情况的汇报,并逐条评审,形成评审组意见如下:(1)鉴于本标准的特殊性,建议保留与国标接轨的定性描述;(2) “规范性引用文件”建议增加相关行业已有标准和规范;(3) “术语和定义”建议参考国际通行表述;(4)建议删除“基本要求”部分,并将具体内容体现在后续相应条款中;(5)优化“可持续性要求”指标设置。评审组一致同意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通过技术评审,建议标准起草单位尽快根据上述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7 .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2023年2月至6月,在评审专家的意

14、见建议基础上,编制组不断修改完善标准文本,同时邀请行业内专家对修改后的标准进行审核,依据审核意见,持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二、编写原则和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试验规则等)的编写论据(包括计算、测试、统计等数据),修订标准时应说明主要技术内容的修改情况(一)标准编写原则编制组在充分研究和梳理国内外生物质能可持续性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考了民航相关规章要求、国际组织相关材料,按照通用性、指导性、协调性、兼容性等原则制定该标准。1 .通用性原则本标准提出的可持续性要求适用于各类工艺的航空替代燃料,通用性强。2 .指导性原则目前民航业内尚未有针对航

15、空替代燃料的可持续性标准,本标准提出的方法能为各类航空燃料的可持续性评价起到指导作用。3 .协调性原则本标准提出的要求与目前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民航规章、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国际通用的相关标准等无冲突。4 .兼容性原则本标准既满足国际民航业通行标准,又适用于国内实际情况。(二)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共包括6章正文。第1、2、3章,为标准的常规性描述,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第4章对环境可持续性要求进行描述,包括温室气体、水、大气、土壤、碳储量、废弃物及生物多样性等7个要素及指标要求,其中对温室气体有10%的减排阈值要求。第5章对社会可持续性要求进行描述,包括劳动权、土地使用权和水权等3个

16、要素及指标要求,主要为定性要求。第6章对经济可持续性要求进行描述,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对航空替代燃料经营上提出要求,包括企业经营和当地经济发展等2个要素及指标要求,主要为定性要求。最后为参考文献。三、是否涉及专利,涉及专利的,说明专利名称、编号及相关信息本标准不涉及专利。四、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论证编制组从2016年起对国内外现有生物质燃料的可持续性标准进行持续跟踪和收集,在2019年初,已经完成可持续性标准的收集工作,表1中列出了国内外现有可持续性标准,表2、表3和表4列出了各类要素。表1现有生物质燃料可持续

17、性标准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ISO13065生物能源可持续性标准国际标准组织(ISO)2015EURED可再生能源指令欧盟(EU)2009USRFS2可再生燃料标准美国(US)2010GBEP生物质能可持续指标全球生物燃料合作伙伴(GBEP)2011RSB原则与标准可持续生物燃料圆桌会议(RSB)2016ISCC要求国际可持续碳认证(ISCC)2016RB/T175生物质能可持续性认证要求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18CORSIA可持续性标准国际民航组织(ICAO)2018表2可持续性标准主要环境要素名称温室水大生物碳废能源土地生态气体资源气多样性壤储量弃物效率生产能力环境ISO1306

18、5EUREDUSRFS2GBEPRSBISCCRB/T175CORSIA表3可持续性标准主要社会要素名称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粮食安全人权劳动权用水权合法性规划监督和持续改进农村与社会发展ISO13065qqEUREDqUSRFS2GBEPRSBISCCRB/T175表4可持续性标准主要经济要素名称经济可持续性良好管理措施符合性价格和食品收入变化工作机会培训和再认证基础设施和物流ISO13065JVEUREDUSRFS2GBEPRSBISCCRB/T175编制组在完成前期资料收集和整理以后,通过文献调查、现场调研、建模计算等方式对表2、表3和表4所列出的各类可持续性标准要求分别进行了研究,确立关键

19、性指标。1.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温室气体指标是各可持续性标准要求的核心,也是唯一可量化的指标,涉及LCA计算方法、减排阈值、生产工艺、原料种类等方面。编制组对该指标开展了文献调研和市场调查,了解国内航空替代燃料生产现状和原料来源,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内计算模型对传统航煤生产的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和验证,最终根据调研和计算结果设定合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阈值。编制组对表2中可持续性标准的温室气体要素进行了调研,结果见表5;对现有公开发布的传统航空燃料基准值进行了调研,结果见表6o表5温室气体标准原则准则指标ISO13065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经营者提供关于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

20、和消除的信息。(1)经营者提供足够的数据,依据ISO/TS14067计算一个生命周期阶段中的GHG排放和GHG消除;(2)生物质能产品的部分碳足迹按一个或以上流程的GHG排放和GHG消除之和计算,表示为每个交付单位的二氧化碳当量;(3)生命周期碳足迹按GHG排放和GHG消除之和计算,表示为交付的每兆焦耳能量和每个功能单位的二氧化碳当量。CORSIA相对于传统航空燃料,可持相对于传统航空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具有更低的碳排放。续航空燃料从生命周期角度应至少减排10%oRB/T175(1)生物质能经营者应识别其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源,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2)生物质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应依据I

21、SOfTS14067;(3)生物质能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应低于所替代的化石能源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4)生物质能经营者应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管理方案,并对方案实施有效性进行年度评估。GBEP按照国家或社区层面选择的方法,使用GBEP通用方法框架分析生命周期生物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RSB3.0相比化石燃料,生物燃料通过显著减少生命周期GHG排放,为气候变化治理做出贡献。(1)生物燃料应满足国家和(或)地区和(或)当地规定的所有适用GHG抵消要求。(1)参与经营者应采用适用规定中要求的方法,报告生物质、中间产品或成品的生命周期GHG排放量;(2)参与经营者应确保满足适用规定中提

22、出的GHG排放减少阈值。(2)生物 燃料的生 命周期 GHG排放 量应采用 “油井到车 轮”的系统 边界计算 得出,包 括土地用 途变更产 生的GHG 排放,包 括但不限 于地上和 地下碳库 变化,计 算时还应 鼓励使用 副产品、 剩余物和 废物,使 生物燃料 的生命周 期GHG排 放减少。(1)参与经营者应采用下列选项之一,报告生物质、中间产品或成品的生命周期GHG排放量: RSBGHG计算方法(RSBSTD-01-003-01)或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方法,使用RSB计算工具或进行单独计算; BiOgraCeGHG计算工具;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开发和维护的交通温室气体、规定排放量和能源使用(G

23、REET)模型; 在加拿大交易的蔗糖乙醇和UCO生物柴油GHGeniUS模型; 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附录V(2009/28/EC)中规定的默认值(如果满足该指令定义的原材料、工艺、过程能量和原产国等规格); 满足下列条件,由RSB董事会批准的其他方法:基于独立的有关组织所进行的敏感性分析做出决定;已经咨询过RSB成员,考虑了其意见。如果秘书处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敏感性分析(例如使用的计算器与其他计算器类似),董事会可以在没有成员对此方法提出异议的情况下批准该计算器(而不用进行敏感性分析)。(2)对于使用下列物质的供应链,经营者应使用现行RSBGHG方法或英国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办公室的供应链固体和气体生

24、物质计算工具: 林业采伐剩余物:梢、枝(干)、幼树(胸径小于5英寸/12.7cm的树木); 林业加工副产品和剩余物:锯末、刨花、树皮、浮油/浮油松香和棕色酒精; 短轮作矮林(例如白杨、柳树)。3)对于其他林业产品产出的能源产品,经营者应使用GHG会计方法: 该方法考虑不符合事实的情况,即:将生物质能生产与没有生物质能需求的情况相对比(包括森林基准情况和传统木材产品基准); 该方法碳固存建模时间范围不超过20年; 该方法已取得RSB董事会就该用途的批准。在决定之前,应咨询RSB成员,并考虑其意见。RSB董事会还可批准地区原材料的具体默认值Q(3)生物燃料应比化石燃料基准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

25、少(1)按照准则中方法计算得出的生物燃料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应比适用的化石燃料基准平均少50%;(2)新装置(即2015年10月5日后投产的装置)生产的生物能源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应比适用的化石燃料基准少60%o50%(新装置应少60%)oRED使用生物燃料应该减少至少35%温室气体排放(2017年1月1日以后应减少至少50%,2018年1月1日以后应减少至少60%)oRFS2生物燃料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至少比基准排放减少20%o从表4可以看出,各类标准对于温室气体的核心要求是LCA值的计算方法和相对于传统燃料的减排阈值。根据公开文件,各国将传统航空燃料LCA值作为减排基准值,介于83.8

26、-100gC2eMJ(我国为IoOgCo2eMJ)之间,减排阈值则根据不同标准要求,从10%60%不等。目前计算方法广泛基于国际标准ISO/TS14067温室气体一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导(GreenhoUSegasesCarbonfootprintofproducts一Requirementsandguidelinesforquantification),ISOfTS14067引用ISO14040环境管理一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Lifecycleassessment-Principlesandframework)和ISO14044环境管理一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LifecycleH

27、ssessment-Requirementsandguidelines)两个标准,我国已经将这个标准分别转化为国家标准GB/T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和GB/T24044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国外主要采用美国阿贡实验室的GREET模型进行计算。本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Footprint计算模型,对国内某航煤炼制企业3号航煤的LCA值进行了计算,将获得的数据同国内外默认值进行对比,最终结果见表6o表63号喷气燃料LCA值LCA值(gC2eMJ)3号喷气燃料89.4国内默认值100ICAO基准值89从结果可知,该炼制企业3号航煤的实际LCA数值较国内默认值更小,考虑

28、全国炼厂平均水平,差异可以接受。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考虑到LCA计算的重要性,编制组将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本标准的要素之一,为了满足国际标准,同时考虑国内航空替代燃料发展的实际情况,促进行业发展,并参考ICAO标准,将减排阈值设定为10%o2 .水水资源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地面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江河、运河及渠道)、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本项目结合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及环境评价要求进行了文献调研,并对对水资源这一环境要素实际情况进行了考察,做出了相关研究结论。编制组对表2中可持续性标准的水资源要素进行了调研,结果见表7。标准原则准则指

29、标ISO13065保护水资源。经营者提供抽水和排水导致水的数量和质量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信息。(1)说明用于识别水数量所受潜在影响的程序,包括水枯竭和其他关键化学、物理和(或)生物参数方面的考虑,说明用于识别水质量所受潜在影响的程序,包括富营养化、氧气耗尽和其他关键化学、物理和(或)生物参数方面的考量,水数量和质量所受的影响应在水源和受纳水体方面进行解决;(2)列举通过指标1要求的程序,在所识别的水源处抽水所带来的影响;(3)列举通过应用指标1要求的程序,在所识别的受纳水体处排水所带来的影响;(4)描述为解决指标2和指标3中识别的影响问题所采取的措施;(5)报告用于测量因解决指标2和指标3中识别的

30、影响所产生效应的关键参数或度量的绝对值或净值。CORSIA可持续航空燃料经营活动宜维持或改善水质,提高可用性。作维强操应增Io1)程或Ml规持水作实用免者操应效避或2)程有和表1规行水地地下水资源的枯竭。RB/T175(1)生物经营者应根据经营规模和强度,评估和识别经营过程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制定并实施水资源利用方案,并对方案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年度评估,保证经营活动不会影响当地和下游生活用水和其他产业的正常用水;(2)生物质能经营者应对经营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或回收,污水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或地方环保要求;(3)应评估和识别经营过程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着重考虑受纳水体溶氧量、水体富营养

31、化等关键指标和过程;(4)能源植物种植应采取措施保护受纳水体,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养分管理计划,并采用配方施肥、使用有机肥等最佳农作实践;采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优先采用物理、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方法,使用低毒、高效生物农药。GBEP(1)将用于生物能源原料栽培的化肥和杀虫剂对水道和水体的污染物负荷表示为流域农业生产总量中污染物负荷的百分比;(2)将可归因于生物能源处理废水的水道和水体的污染物负荷表示为流域农业处理废水总量污染物负荷的百分比。RSB3.0经营活动维持或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质量和增加水资源数量,尊重此前的形式水权或习惯水权。(1)经营活动应尊重当地和原住民社区的现有水权。(1)经

32、营活动用水不应牺牲依赖同一水源生存的社区用水需求;(2)经营者应在影响评估程序的筛选工作期间评估经营活动对当地社区和生态系统内水可用性的潜在影响,并对任何负面影响进行治理;(3)牵涉到法律纠纷的水资源,通过协商谈判与受影响的利益相关方达成一致意见,在解决法律纠纷之前,不应用于经营活动;(4)如果筛选工作发现有必要进行水评估(见RSB-GUI-01-009-01),经营者应: 识别下游或地下水使用方,确定现有形式水权或习惯水权; 评估和书面归档经营活动对现有形式水权或习惯水权的潜在影响; 通过环境和社会管理计划尊重和保护所有现有形式水权或习惯水权,防止侵权。营包理其于用经应管,在2)动水划的效1

33、活括计目高(1)经营者应制定和执行水管理计划,并将其纳入环境和社会管理计划;(2)水管理计划应包含良好水管理规程,优化水的使用,包括:持经用的维高动源,提活资Io水或营水质 雨水灌溉作物:确保雨水收集和使用的作业方法(例如使用覆盖作物、作物留茬等); 人工灌溉作物:确保贮水和输水系统妥善管理的作业方法(例如使用节水灌溉技术); 经营者应采用节水作业方法,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用水量和(或)水浪费量;(3)水管理计划应向公众公开,除非受到知识产权方面的国家法律或国际协定限制;(4)水管理计划应符合当地降水条件,不应与任何当地或地区谁管理计划相冲突,应将接受经营场地直接径流的邻近区域纳入考虑。任何对邻

34、近区域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进行治理;(5)经营者应对水管理计划的有效性进行年度监督;(6)水管理计划应包括适应经营活动规模和强度的废水再利用或循环步骤。营应出力的或资的经不超能致水水竭3)动成给导表下枯因1活构补而地地源成(1)经营活动用水的取用不应超出水源地下水位、水道或水库的补给能力;(2)不应在长期存在淡水紧张区域设立人工灌溉作物和淡水密集型经营系统,除非:实施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法;采取有效的治理程序,不与本标准中其他要求相冲突,保证水位稳定;(3)经营者从天然水道抽水的规模不应改变水道在经营活动启动之前的自然流向或理化生物平衡;(4)如果筛选工作发现有必要进行水评估(见RSB-GUI-01-

35、009-01),经营者应:识别重要含水层回灌区、当地地下水位、水道补给能力,以及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应对经营活动对任何上述方面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对任何负面影响进行治理;经当地专家和社区同意,定义经营活动用水资源的利用和份额;应咨询任何用水者委员会。营促水地源改维经应表和资的4)动地源水量或。1活进资下质善卷(1)如无法定机关专门授权,不应在重要含水层回灌区域进行经营活动;(2)经营者应采取最科学最合理的作业方法维持或改善经营活动所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质量,使其达到当地持续供水体系、生态系统功用和生态服务的最优水平;(3)应采取切实预防措施,防止径流泛滥、淋洗和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污染,

36、尤其要预防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污染;(4)经营场地与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之间应设立缓冲区;(5)如果在筛选工作中发现有必要进行水评估(见RSB-GUI-Ol-009-01),参与经营者应在考虑当地经济、气候、水文和生态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维持该系统所需的最优水质水平;(6)对于现有经营活动,认证之前发生,参与经营者负有直接责任的水资源劣化应进行逆转治理,必要时经营者(小规模经营者除外)应参与流域规模的水质改善项目;(7)含有潜在有机和矿物污染物的废水或径流应进行处理或循环,防止对人类、野生生物和自然分段(水、土壤)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编制组对可持续性标准中水资源要素进行了研究,其要求主要涉及对生物质

37、燃料经营中水资源的保护、维持及改进,对水资源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评估,并设定相关程序采取防范措施几个方面。编制组同时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了研究,我国环评标准HJ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要求,应根据HJ2.3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和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防止水污染,评价结论应满足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和GB/T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或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要求。由此可见,国内外的标准要求均将水资源视为一个重要的环境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编制组将水资源作

38、为本标准的要素之一,并与国内相关法规和标准保持一致。3 .大气编制组对表2中可持续性标准的大气要素进行了调研,结果见表8o表8大气标准原则准则指标促进空气经营者提供如何解(1)描述具有影响的潜在大气排放源和污染物的识别程序,包括对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一氧化碳(CO)、氨(NH3)和重金属的考虑;ISO13065质量的改善。决大气排放的信息。(2)列举通过应用指标1的程序,所识别的潜在大气排放源、排放速率和影响;(3)描述为解决指标2中列出的已识别大气排放物和影响所采取的措施;(4)报告关键参数或度量的值和趋势,这些参数和度量用于测

39、量因解决指标2中识别的影响所产生的效应。CORSIA可持续航空燃料的(1)应避免或消除生产应尽量减少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土地清除或收割时的露天燃烧。(2)应限制空气污染排放。RB/T175(1)生物质能经营者应识别其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大气污染源,评估生物质能经营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生物质能经营者应对生物质能经营中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二英等进行定期检测,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区排放控制要求;生物质能经营者应提供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或相应检测数据;(3)生物质能经营者应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方案,并对方案实施有效性进行年度评估;

40、(4)生物质能经营不应对废弃物进行露天焚烧。GBEP与其他能源相比,生物能源原料生产、加工、原料运输、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排放和使用产生的非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物。RSB3.0尽量减少供应链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空气污染(1)应通过空气管理计划对经营活动的空气污染排放源进行识别,尽量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1)应将适应经营活动规模和强度的排放控制计划纳入环境和社会管理计划(EMP),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有机挥发物、颗粒物、硫化物、二恶英和已认定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等主要空气污染物进行识别。该计划应识别所有潜在空气污染源并说明其性质,以及采取的任何空气污染治理策略,或未采用此类策略的理

41、由。(2)经营者应对可用最优技术进行考察,并在当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经营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尽最大可能运用这些技术减少空气污染。(2)经营活动应避免,如果可能,杜绝露天焚烧剩余物、废料或副产品,或露(1)应制定计划,在认证后三年内逐步取消任何露天焚烧树叶、秸秆和其他农业剩余物的活动。如果工人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或当地没有可用或成本可接受的其他替代方案,如果焚烧可防止自然火灾,或在长期可行性方面作物的耕作要求定期焚烧,而没有任何等效的替代方案,则可以进行有限的露天焚烧。(2)逐步取消焚烧的计划实施完成后,天烧荒。不应再进行农业剩余物和副产品露天焚烧。编制组对可持续性标准中大气资源要素进行了研究

42、,其要求主要涉及对生物质燃料经营中大气排放源和污染物的识别、如何评估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方案以及如何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几个方面。编制组同时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了研究,我国环评标准HJ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要求,应根据HJ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空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论应满足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要求。GB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同样规定了石油炼制过程中污染物排放要求。由此可见,国内外的标准要求均将大气视为一个重要的环境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根据以上研

43、究结果,编制组将大气作为本标准的要素之一,并与国内相关法规和标准保持一致。4 .噪声编制组对国内外可持续性标准进行了调研,均并未将噪声列入可持续性标准,考虑到国内民航局民用航空飞行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管理暂行办法附件5可持续航空燃料标准规范中对噪声有明确规定,因此考虑同国内规章保持一致,将噪声作为本标准的指标之一。中期评审后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优化指标设置,考虑到噪声不易监控,所以不将噪声作为本标准的指标之一。5 .生物多样性编制组对表2中可持续性标准的生物多样性要素进行了调研,结果见表9。表9生物多样性标准原则准则指标ISO13065促进对生物多样性的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1)

44、经营者提供如何处理经营区域内接受评估的流程和受到经营者直接影响的环境生物多样性值的信息。(1)描述生物多样性所受潜在影响的识别程序,包括生态系统、栖息地、已识别的当地、地区性或全球性珍稀濒危物种,包括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导致的活动限制方面的信息;(2)列举通过应用指标1的程序,识别的生物多样性所受到的影响;(3)描述为处理指标2中识别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限制的措施;(4)报告用于测量因解决指标2中识别的影响所产生效应的关键参数或度量的值。(2)经营者提供如何根据国际自然保户联盟(IUCN)第I-In类适用国家法律法规,清除指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生物质(1)提供允许清除生物质的指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位置图,在图上标明指定保护区的位置和面积(公顷)(包括指定保护区的毗连和非毗连部分);(2)提供地图说明:允许清除生物质的指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位置;的信息。经营者清除生物质的区域。(3)描述经营者清除生物质如何(有害或有利地)影响保护区管理部门规定的生物多样性目标以及直接影响环境;(4)从管理部门获取允许在保护区开展经营的文件。(1)可持续航空燃料不应来自受保护区域或具有高生物多样性价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