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浓度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6194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浓度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浓度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浓度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浓度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浓度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浓度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浓度测试方法编制说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航行业标准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浓度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浓度测试方法编制组2023年7月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浓度测试方法为2018年标准计划内项目,标准编制周期为24个月。该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提出,牵头起草单位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二)主要起草单位和编制组成员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编制组成员:苏正良、刘又瑞、于新华、谢飞、包雯婷、李文艳、陈元、王玉琢、丁潇、陈龙。(三)标准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发展,用于飞机舱内装饰用高聚物材料的需求量也越

2、来越大。根据CAAC和FAA的要求,所有的舱内材料必须首先满足的一个条件就是具有阻燃性。理想的高聚物材料,应该既具有阻燃性能,又具有低发烟性能。因为高聚物燃烧时不仅放出大量的热能,而且常常有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产生。据FAA的火灾伤亡统计,死于烟尘和毒气的比例要大于死于火焰烧死的比例。我国1984年白云机场伊尔客机重大火灾事故中,发现许多死亡乘客身上的衣着保持完好,后经尸解证明这些乘客主要是大量吸入了舱内高聚物制品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和毒气而造成窒息中毒死亡。材料燃烧产生毒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民航当局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局方并未对舱内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进行要求,也并无相应测试方法,

3、但国外较早就已经提出了相应的航空材料燃烧后毒性气体试验方法,空客公司有AITM3.0005,波音公司有BSS7239,国内航空工业有HB7066o而波音和航空工业标准均为八九十年代编制,随着检测技术发展至今,这些老旧标准并未随技术发展而跟进,仅空客标准在持续修订,目前更新至2011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航化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早在成立之初就开始了舱内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测试工作。在长期的试验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长期关注国内外相关试验方法的进展。另外中心还积极参加FAA每年组织的国际飞机舱内材料防火安全性实验室能力比对试验,试验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国外检测机构一致。根据

4、中心对毒性测试的研究,结合目前测试技术条件,有必要制定一个规范的检测方法,为我国舱内材料检测及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四)主要工作过程1 .组建编制组2018年6月,成立标准编制组。前期完成相关资料及设备信息收集,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开展试验验证及比对,分析比对数据,邀请专家讨论并结合专家意见,完成标准编写。2 .调研(1)2018年6月,赴空客实验室调研毒性试验测试设备及试验方法。(2) 2018年6月,收集翻译国内外相关标准、资料、文献。(3) 2018年7月,调研收集试验相关设备信息。2 2)2018年8月至10月,完成设备改造、采购及仪器调试。3 .开题评审2018年10月25日,中国民航

5、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科院”)组织召开了标准开题评审会。来自四川消防研究所、中国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北京飞机维修工程维修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天津消防研究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威海海马地毯有限公司、威海市山花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专家出席会议。专家组听取了该项目的开题汇报,经质询、讨论后,专家达成评审意见,认为该项目总体方案基本合理,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清晰,一致同意项目开题。4 .标准起草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开展标准起草工作。(1) 2018年10月,赴四川消防研究所调研毒性试验测试方法及设备。(2) 2018年10月,送样至四川大学检测中心进行比

6、对测试。(3) 2018年12月,赴SGS实验室调研毒性试验方法及设备,并带样品进行方法比对测试。(4) 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持续开展比对验证实验。(5) 2019年1月,赴四川消防研究所讨论测试方法事宜。(6) 2019年7月,编制标准初稿。(7) 2019年8月9日,召开项目技术讨论会,专家建议,细化操作步骤,开展不同方法间的比对,确定数据可靠性。(8) 2020年6月,完成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及不同方法间比对试验,并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5 .中期评审2021年12月30日,召开了标准中期评审会,本次会议通过网络会议形式邀请了民航局适航司、四川大学、四川消防研究所、天津消防研究

7、所、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商飞、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测远鉴检测有限公司的化学及测试领域专家参加会议,本次会议主要针对标准中涉及的试验方法可行性进行了确认,对标准中试验方法及步骤进行了梳理,保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操作性。6 .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2022年1月至2月,在评审专家的意见建议基础上,编制组不断修改完善标准文本,同时邀请行业内专家对修改后的标准进行审核,依据审核意见,持续进行修订完善。2023年4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二、编写原则和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试验规则等)的编写论据(包括计算、测试、统计等数据),修订标准时应说明主要技术内

8、容的修改情况(一)标准编写原则在充分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毒性气体检测标准、调研了国内实验室检测方法情况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要求材料,按照通用性、指导性、协调性等原则制定该标准。1 .通用性原则本标准提出的检测方法适用于航空所有非金属材料的检测。2 .指导性原则目前国内民航业尚没有较为先进及相对规范的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浓度的检测方法,本标准的提出能为检测方法提出指导作用。3 .协调性原则本标准提出的试验方法及操作与目前国际试验室相关项目比对使用的方法一致。同时也满足国内其他航空业标准要求。(二)标准主要内容本文件共包括9章正文。第1、2、3章,为标准的常规性描述,包括范围、规

9、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第4章为测试方法概述,介绍了主要测试方法及原理。第5章为测试设备和材料,规定了气体检测管法、烟气分析仪法和离子电极法使用的设备及材料的参数要求。第6章为试样,规定了测试用试样的尺寸,数量及取样方式。第7章为测试设备的调试及准备,规定了烟密度箱试验设备的调试方法。第8章为测试方法,介绍了气体检测管法、烟气分析仪法和离子电极法的操作步骤、主要参数、试剂配置方法、计算方法。第9章规定了报告需要包含的主要内容。三、是否涉及专利,涉及专利的,说明专利名称、编号及相关信息本标准不涉及专利。四、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主要试验或验证的

10、分析、综述报告、技术论证1 .对毒性管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氯气对氟化氢检测管的干扰。2 .对烟气分析仪、离子电极进行重复性测量验证。对同一产品燃烧产生烟气分别用烟气分析仪和离子电极多次测量,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确定了方法的重复性满足要求。3 .对气体检测管法,烟气分析仪法,离子电极法开展方法间的比对。对相同样品的燃烧产物用分别气体检测管法,烟气分析仪法,离子电极法检测,对比不通过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确认不同方法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定了不同方法适用的气体类型。4 .完成气体检测管法,烟气分析仪法,离子电极法的不确定度评定分析。5 .取样送往川大分析测试中心和SGS进行试

11、验室间的比对,确定测试数据准确性。6 .召开专家讨论会,对检测方法和检测数据进行讨论,对标准选用的测试方法修改及优化。(二)预期的经济效益无。(三)预期的社会效益本标准规范了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检测方法,使用的方法与现阶段国际民航业内先进的测试方法接轨,为保证飞机安全及事故中人员逃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标准通过对当前飞机舱内各种材料燃烧后毒性气体浓度的测量,制定出准确、科学的评估依据和试验方法,为保障航空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本标准不存在版权问题。BSS7239TESTMETHODFORTOXICGASGEN

12、ERATIONBYMATERIALSONCOMBUSTION和AITM3-0005DeterminationofSpecificGasComponentsofSmokegeneratedbyComponentPartsorSub-AssembliesofAircraftInterior中规定了溶液配制方法。相比于以上标准,本标准重新规定了不同方法适用的气体种类,介绍了各方法的原理,优化改进了试验步骤,重新规定了气体采集流量、标准液的配置方法及浓度要求。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民航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编写主要参考以下标准资料:1. MH/T6040航空材料烟密度试验方法中

13、设备要求,部分操作步骤;2. GB/T7230气体检测管装置中设备要求;3. GB/T26811离子选择电极中设备要求;4. GB/T26812离子选择电极校准溶液制备方法中溶液配置方法;5. HJ69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中设备要求;6. HJ973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中设备要求;7. HJ/T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中设备要求;8. 标准的编写,白殿一等,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9.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本标准与国内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一致,无冲突。七、重大不同意见的处理和依据无。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本标准规范了舱内非金属材料燃烧产生毒性气体的检测方法,为局方提供了技术支持,建议尽快实施。建议本标准发布实施后,行业标准化管理单位及时组织本标准宣贯,强化标准技术内容对后续工作的指导。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无。十、重要内容的解释和其他应说明的事项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